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65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docx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上册寓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美、追求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情操、美的心灵,同时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二、介绍小资料:

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预习生字情况:

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到黑板上。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挈亦

五、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六、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颦:

皱眉挈:

领亦: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东施到底丑到什么程度,而是写东施仿效西施后引起人们的反映呢?

3.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4.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到什么?

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点明寓意)

十、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

”(结合事例)

十一、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自然流露

东施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教后记:

《楚王好细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揣摩情节的合理和巧妙。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寓言大多篇幅简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楚王好细腰。

二、介绍小资料:

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预习生字情况:

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到黑板上。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好胁期年黎黑

五、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六、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好:

喜欢昔者:

从前皆:

都胁息:

屏住呼吸期年:

第二年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1.大臣们纷纷减肥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减肥的效果如何?

3.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理解寓意)

十、小结,布置作业。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2

知识与能力:

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5分钟)

教师评点:

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

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

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

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

(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

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

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1、练习:

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学后记: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6个生字,理解词语,熟读古文言文。

能力目标:

背诵,默写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情感目标:

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古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朗读中感受寓意。

教学方法:

自学加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老师讲寓言故事〈〈狼、狐狸和农妇〉〉(冯雪峰)

2、读题质疑并板书〈〈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借助译文试读课文

2.教师范读古文。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

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

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涉遽契曰吾惑

6、学生汇报: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7、学生用小模型来演义故事内容,理解含义。

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

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的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

8.再次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告诫人们办事情要学会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课时

一、背诵寓言〈〈刻舟求剑〉〉。

1、全班齐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初读寓言〈〈郑人买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并借助译文试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

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

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履度置反遂持

6、学生汇报: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7、学生表演话剧〈〈郑人买履〉〉并理解寓意。

8.再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

三、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告诫人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4

基本实践观点:

1、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词用法。

4、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

课题:

《寓言四则》课型:

自读

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方式:

研读、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5、独立创新地解读文言寓言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成语。

2、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题展示:

(幻灯展示)

二、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

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伊索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先秦寓言。

作为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呢?

三、幻灯打出课文标题。

四、回忆寓言的相关知识。

寓言: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隐含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文学体裁。

六、检查预习:

(幻灯打出)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祠(cí)卮(zhī)椟(dú)缀(zhuì)滥(làn)竽(yú)

廪(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释加点字词:

引酒且饮之。

(拿来)终亡其酒。

(失掉)

(1)

(2)

丁壮者引弦而战。

(拉)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

缀以珠玉。

(用)吾能为之足。

(给,替)

(3)(4)为木兰之柜。

(做)

此独以跛之故。

(因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给,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

(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

蛇本来就没有脚,(先生)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

(结果)郑国人买了他(楚人)的(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他(楚人)。

(3)廪食以数百人。

译:

用官仓的粮食来供养几百人。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

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事呢?

(5)人皆吊之。

译:

人们都来慰问他(塞翁)。

七、自由阅读、质疑、释疑。

八、寓意讨论:

(先由学生讨论,再用幻灯展示)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买椟还珠——讽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实质,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人。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塞翁失马——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九、成语造句:

(先用幻灯展示例句,再由学生自由造句)

十、小结:

(幻灯打出)

1、在课外自由阅读了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回忆了寓言的相关知识。

3、分析了部分字词,结合句子重点讲了“为”和“以”的用法。

4、解析了部分疑点。

5、对寓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学习了成语并进行了造句练习。

(其中,“为”“以”的用法,成语的运用和寓言的相关知识及寓意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十一、作业布置:

(幻灯打出)

1、熟读课文,

2、任选一则寓言改写为白话文(可充分发挥想象)。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5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

有俗语说:

“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比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

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

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课文下的习题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

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

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

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

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

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

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

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

《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

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6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

有俗语说:

“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必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3、朗读

4、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5、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

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

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

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

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

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6、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

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

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7、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语文上册寓言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

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

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

(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

)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

(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

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

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其丑无比)

小结:

是啊!

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

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

举例说一说。

小结:

是啊!

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