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12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教材概览】

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

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⑵本单元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景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

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⑶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的内容。

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知识结构透视】物理性质

1、存在金纯金属

与氧气反应

2、回收利用属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资源3、冶炼材性能

合金

4、有关含杂质料用途

的计算问题

金属的锈蚀的条件

【单元目标聚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现象。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⑵通过金属活动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⑶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

【重点、难点扫描】

重点:

①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④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难点:

①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②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③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还能与硫酸铜等物质反应。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

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

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

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实验与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五个实验。

其中两个探究实验。

课题1

有二个实验。

【实验8-1】建议变成学生的活动探究实验(分小组)。

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同材料,分别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烘烤的另一端(注意:

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实验8-2】焊锡、锡和铅熔化温度的比较。

考虑到铅的毒性,建议由教师演示或在通风条件较好的实验室进行。

课题2

关于【活动与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建议:

课前(几天)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有条件)并用砂纸把金属砂亮(黄金除外),然后放在敞口的盒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上课带来。

通过不同金属光泽变化,粗略感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

再增补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建议教师来做。

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提醒学生,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的顺序,按铜-铁-锌-镁顺序。

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

得出正确的结论。

铜树和银花的实验老师要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应的时间。

课题3

【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书中的实验比较麻烦,对反应条件要求比较高,连接装置太多,既浪费很多的时间,又易造成一氧化碳的压力不够。

建议采用下列实验。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

步骤:

把部分装置连接好,然后取5mL浓硫酸倒入,再加入5mL的甲酸,3gFe2O3塞紧橡皮塞,浓硫酸和甲酸混合会放热,反应开始。

如果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够再用酒精灯加热。

看到石灰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时,把尖嘴管的点燃,再给反就物加热。

反应2~3分钟,红色粉未变黑时,用磁铁靠近试管底部。

效果比较明显。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

气—灯—灯—气。

【活动与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新教材的实验与旧教材的差异不太大,但是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金属还经常与酸性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勿略的。

所以建议采用上教版的实验设计。

 取5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5支试管中,进行下面的实验(可以分小组提前在课外进行,完成后在课堂上向大家报告实验结果)。

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1)、在试管①中加入稀硫酸或醋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2)在试管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

(3)在试管③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

(4)在试管④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

(5)在试管⑤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

试管

立即观察

1天后

3天后

1周后

使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能得出导致铁锈蚀的因素是:

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生锈蚀。

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

既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同时又体现出锈蚀的速度。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一课时

课题2、一~两课时

课题3、两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

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

要让学生由金属的用途来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应用,学习合金的知识;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护。

通过本单元金属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训练,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课题1

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

(一)展示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金属材料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材料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表8-1、8-2,及实验8-1、8-2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越性。

(三)通过金属之最及化学、技术、社会—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四)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通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题2

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

课题2一个课时上完,时间有些紧张。

条件好的学校可安排一课时上完。

这样内容比较完整。

如两课时上完,建议第一课时把活动探究内容上完,第二课时归纳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概念。

第一课时

(一)通过家庭实验粗略感悟不同金属活泼程度不同。

(二)再通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三)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四)借助第四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

(五)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以备第二节课学习。

第二课时

(六)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分析解释、发现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通过归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并通过有关对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并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

课题3

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

第一课时

(一)展示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

(二)通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引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物质含杂质的计算。

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

第二课时

(三)通过展示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然后由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

并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四)通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提供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和教师提供图片,增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

自然过渡到如何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

(五)展示有关金属污染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使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单元评价建议】

本单元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学生:

1、完成课内外的作业、单元检测。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归纳能力,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4、能否用简单明了语言归纳和描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对性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5、猜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产物,并进行检验。

6、学生对金属防护和回收利用废弃金属的认识。

7、学生对金属锈蚀和防护方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8、结合日常生活如何保护金属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