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39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docx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思路82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

(讨论稿)

 

江夏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七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背景1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1

(一)主要成就1

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

2、经济结构调整得到实质性进展,产业发展明显优化。

2

3、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2

4、城乡一体建设档次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3

5、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3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

3

(二)基本经验3

1、坚持发展战略4

2、坚持比较优势4

3、坚持改革创新4

4、坚持项目支撑4

5、坚持民生为本4

6、坚持统筹兼顾5

(三)存在问题5

一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5

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过大。

5

三是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6

四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增加。

6

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6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6

(一)“十二五”时期江夏发展的战略机遇6

1、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带来的环境机遇。

6

2、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

7

3、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来的历史机遇。

7

4、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幅射机遇。

7

5、绿色产业革命给江夏产业发展带来的跨越机遇。

7

(二)“十二五”时期江夏发展面临的市场挑战8

1、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8

2、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

8

3、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8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8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布局8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一)和谐发展的原则9

(二)创新发展的原则9

(三)优先发展的原则9

(四)跨越发展的原则9

(五)共享发展的原则10

三、总体目标10

四、主要指标10

五、发展布局11

第三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12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能力12

(一)现代装备制造产业13

(二)光电子信息产业14

(三)生物医药产业15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16

(一)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16

(二)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16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17

(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17

(五)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18

(六)推进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建设。

18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规模18

(一)商务业19

(二)物流业20

(三)旅游业20

(四)房地产业21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承载能力22

(一)综合交通建设。

22

(二)水务基础设施建设。

24

(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4

(四)燃气工程。

25

(五)信息网络建设。

25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26

(一)提升完善城镇规划管理。

26

(二)大力推进城镇精细操作。

27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8

1、大力搞好村庄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28

2、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28

3、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和乡风文明建设。

29

4、提高务农劳动力的比较收入。

29

5、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

29

六、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0

(一)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

30

(二)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

30

(三)节约集约综合利用资源,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31

(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

31

(五)加强生态绿化建设,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31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2

(一)社会保障32

(二)文化体育34

(三)教育卫生35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36

(五)广播影视37

(六)公共安全37

第四部分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38

一、坚持综合配套改革,营造发展宽松环境38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38

(二)推进市场体系综合配套改革。

38

(三)推进微观基础综合配套改革。

39

(四)推进对外贸易综合配套改革。

39

(五)推进宏观调控综合配套改革。

39

(六)推进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40

(七)推进科技教育综合配套改革。

40

(八)推进就业分配保障综合配套改革。

40

(九)推进法规监督综合配套改革。

40

(十)推进文化观念综合配套改革。

40

(十一)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改革。

41

二、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打造科技人才新高地41

(一)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1

(二)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发展。

42

(三)推进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42

(四)推进区域科教体系创新建设。

42

(五)推进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3

三、坚持“项目强区”,大力促进消费43

(一)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促进经济大发展。

43

(二)实施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献给率。

45

四、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市场空间45

(一)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45

(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对内开放合作。

46

(三)深化区县合作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6

(四)落实涉外经济发展措施,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46

五、坚持开拓财源,深化投融资管理46

(一)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47

(二)依法加强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增长。

47

(三)加大“三农”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47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47

六、坚持协调统一,强化规划管理48

(一)强化政府规划管理职能。

48

(二)构建合理完整的规划体系。

48

(三)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制度。

48

七、坚持团结奋斗,共建和谐社会49

(一)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49

(二)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和谐环境。

49

(三)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进步。

49

(四)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50

武汉市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表………………51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

(讨论稿)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编制和实施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我区坚持工业先导,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生态江夏,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部分“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冰雪、地震、甲流及金融危机等风险和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前茅,经济强区、文明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是江夏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实现200亿元的跨越,达到211.3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比“十五”末翻一番多。

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台阶、到2010年达到31.75亿元,年均增长%,是“十五”末8.08亿元的3.9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0.8亿元,年均增长%,是“十五”末的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71.25亿元,年均增长%,是“十五”末39亿元的4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9亿元,年均增长19%,是“十五”末期的2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2元,年均增长12.5%,比“十五”末净增3475元,是广大农民获得实惠最快最多的时期之一。

2、经济结构调整得到实质性进展,产业发展明显优化。

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井喷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庙山、藏龙岛、大桥、梁子湖等开发区及园区经济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文印包装及补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趋向合理,到“十一五”末,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已形成15:

50:

35,体现了工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3、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全市实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加快了“两型社会”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步伐,深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加强,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到201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0万美元,年递增10%,比“十五”末翻一番半;实现外贸出口创汇突破4000万美元,年递增10%,是“十五”末的2.2倍。

4、城乡一体建设档次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农民收入稳步提升,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5、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开发区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科教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全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

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和谐江夏建设,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业、计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各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

社区管理网络化和农村家园建设,两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地方志等事业与时发展,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建设全面加强,使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无忧的实惠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基本经验

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中,江夏区委、区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江夏特色的发展之路。

1、坚持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切合实际的具有江夏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区之路。

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提高江夏的综合实力,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先进地区发展差距,早日跃居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坚持比较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释放发展能量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差异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始终立足江夏的城区一体、水陆交通、科教人才、人文积淀、水域面积、矿产储量等比较优势,竭力转化潜在战略资源,竭力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竭力促进比较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努力实现江夏的跨越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

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促创新,以改革开放促发展。

积极推动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城镇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大力运用大武汉发展机遇,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强江夏发展后劲。

4、坚持项目支撑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广借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抓项目,呈现出“策划一批、准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度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格局,有力支撑了全区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5、坚持民生为本

民心所向才国运兴隆。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共建共享”,有效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欣得改革发展实惠,实现“国富民强”。

6、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方法,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江夏改革发展中必须注重的根本方法。

始终将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穿于江夏发展战略定位的确立,发展规划的制订,发展举措的实施全过程,做到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既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又抓紧社会发展不放;既十分注重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发展,又政策扶持经济较弱地区的崛起,实现江夏经济的南北互补,有效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虽然江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凸现的成就,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成果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大,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过大。

我区一些传统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在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面临较大困难。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地区空气质量与环境保护较差,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三是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全区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物价、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待进一步解决。

社会保障薄弱环节显现,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未达到人民群众要求,民生指标完成与老百姓实际感受有一定差距,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有待加大。

居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四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增加。

主要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煤、电、油运行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稳定发展难度加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

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统筹城乡、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国内外新情况、新特点敏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聚集时期,是江夏经济融入大武汉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

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既要深化机遇意识,也要强化忧患意识。

顺应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抓住大调整、大变革的有利时机,争握主动权,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

(一)“十二五”时期江夏发展的战略机遇

1、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带来的环境机遇。

国家推进经济转型,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使国内市场更加广阔,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有利于我区将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壮大江夏经济实力,加速我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效应的逐步显现,项目和资本聚焦武汉的态势日渐明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为武汉市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区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积极承接国内外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

3、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来的历史机遇。

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享有先行试验权,这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我区可以在重大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支持,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幅射机遇。

我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吸纳东湖高新区发挥科教优势、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幅射,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5、绿色产业革命给江夏产业发展带来的跨越机遇。

当今,以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为主体的“低碳经济”正方兴未艾。

我区在绿色产业技术上的现有基础、科教资源优势,将十分有利于我区依托自主创新,促进创新能力与产业化能力同步。

技术创新机制与产业化机制匹配,加快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式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江夏发展面临的市场挑战

1、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从依赖外需向扩大内需方向转型。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会利用先发优势发展内需型经济,从而挤压内陆地区的市场空间,给武汉等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2、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在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供求矛盾加剧的环境下,我区打造千亿板块和百亿园区建设将面临更大的资源约束。

3、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由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因素制约,我区就业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部分失地农民、困难企业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将给我区“十二五”时期就业和社保增添新的压力。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十二五”时期,武汉南部经济带可能成为江夏乃至武汉的要素集聚地,形成具有区域带动能力的新增长极,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与我区南部乡镇的发展差距会不断拉大,给加快南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带来新的压力。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布局

“十二五”时期,是江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确选择和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是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先导、构建生态江夏”为前提,以打造武汉南部新经济带为发展重点,着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深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建设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江夏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和谐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把关注民生放在建设的突出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各方面各环节的关系,促进城乡、人口资源环境、改革稳定、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有机统一。

(二)创新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动力。

推进科技兴区、人才强区,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江夏,实现观念、科技、产业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优先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优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持续、节约、清洁、安全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跨越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提高城镇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江夏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有机统一。

(五)共享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将社会建设的方向转到扩大公共参与、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的轨道,把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惠民、富民、安民上,实现富民和强区的有机统一。

三、总体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江夏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目标是:

以武汉南部经济带为支点,充分接受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转移,与东湖光谷加紧融合发展,与武汉开发区形成互动发展,东拓西展江夏新的产业空间,进一步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大、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发达的产业取向。

努力把江夏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传承宏扬、人民幸福安康的武汉南部滨湖新区。

四、主要指标

到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如下预期目标: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65亿元,年均增长15.4%;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6.7%;

——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3.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6元,年均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亿元,年均增长20%;

——出口创汇达到5476万美元,年均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053万美元,年均增长10%;

——万元GDP能耗下降20%;

——R&D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

——城镇人口就业率达到%;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

——城镇化水平达到65%。

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达到8:

52:

40;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18%的递增速度,达到915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86万元,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之路,全区人民安居乐业、殷实安康,初步建成高水平、全面均衡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推进基础。

五、发展布局

按照武汉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武汉市南部新城组群分区规划要求,我区在全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体功能定位为接受“光谷”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服务高新技术建设的重点开发区域。

按照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区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带、六区”的总体结构。

一条经济带:

武汉南部新经济带规划范围在省道南环线以北,包括我区五里界、纸坊、郑店、金口、庙山、藏龙岛、大桥,总面积71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经济带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

六个功能分区:

一是以庙山、藏龙岛为龙头的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发展区。

二是以大桥新区南车集团、中铁科工集团和汉钢等为主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三是以中粮集团、湖北种子集团、杨子江食品、小蜜蜂、桂子米为基础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区。

四是以郑店物流产业园、大桥新区钢材物流园、金口临港仓储服务区和中百仓储、上海新吉为主要拉动的现代物流产业区。

五是以梁子湖风景区、中山舰基地、武汉巴登城、楚昭王陵、谭鑫培文化园、熊廷弼公园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中心区。

六是以107国道生态长廊、武嘉出口蔬菜长廊、优质稻、瓜类、藠头、籽莲、水产养殖、牲猪养殖基地建设和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为特色的滨湖都市农业发展区。

第三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江夏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从突出经济总量向提高经济质量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关注生产向扩大消费转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经济强区与和谐社会有机统一。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十二五”时期,全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