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49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28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分析

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

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

为什么?

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圆柱     圆锥    正方体   

 

 

长方体    棱柱      球

想一想:

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交流,总结,归纳形成直觉感受后,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抗赛(甲方出示实物,乙方作出类似于该实物的几何体的答案,数个轮回后交换角色),以此加深对简单几何体的感受和认识。

5、自学棱柱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三、课堂练习

当学生对简单几何体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可借助P4习题1—1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类,并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分类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比如可以

(1)按柱,锥,球,

(2)按组成的面曲或平面。

 

 

 

 

 

 

 

布置作业

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分析

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在我们所见到的图形中,如果没有点、线、面就构不成图形.而点、线、面又有它们之间的关系。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

(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

三、例题讲解

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解:

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

解:

(1)可形成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几何体.

(2)可形成一个圆柱.图(3)可形成一个球.图(4)可形成一个圆锥.

图(5)可形成两个底面重合的圆锥.

四、课堂练习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解:

1.点线面曲平2.线面体3.632平曲

五、课时小结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

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2.1展开与折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2、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操作活动中揭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分析

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认识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棱柱有几个面?

几个顶点?

几条线?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棱柱,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

1、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

2、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长方形;

3、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n条,它的棱应有(n的3倍)条。

三、随堂练习

1、如图

(1)长方体有_____个顶点,_____条棱,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

(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3)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分析:

让学生观察图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解:

(1)8126长方形

(2)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3)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2、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

个棱柱?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3、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它的底面边长都是

5厘米,侧棱长4厘米.(课本第2页图1—1)

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

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

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分析:

图1—4下问题中的面是指围成六棱柱的侧面和底面.

解:

(1)8个面;其中6个侧面是长方形;两个底面是六边形;2个六边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所有侧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18条棱,6条侧棱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围成底面的所有棱长相等,均为5厘米.

四、课时小结

1.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棱柱的几个特性:

(1)上下底面完全相同;

(2)侧棱长都相等;(3)侧面都是长方形等。

2.我们还通过想一想,折一折发现空间观念,积累了关于棱柱的展开与折叠的数学活动经验。

 

布置作业

练习册展开与折叠

(1)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2.2展开与折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分析

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

教师拿出圆柱形圆锥形实物展示沿虚线展开,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会是什么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

教师:

人们是如何将平面纸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

导入新课:

展开与折叠

(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师:

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

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

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

教师:

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

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

教师:

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

学生:

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

 

 

 

 

 

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内容:

练习1

教师: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

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1)

(2)

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

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

练习2

教师:

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

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A

BCDE

F

学生思考,猜想答案。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练习册展开与折叠

(2)

 

教学后记

由于本班学生整体认知状况较好,因此,教学中作了一些拓展要求,如要求学生对所有11种展开方法进行了归类。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3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析

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

1.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2.活动操作: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

3.提出问题: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

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

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

 

 

 

 

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

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

二、活动探究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

教师活动:

小结同学们的发言。

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

三、知识应用

教师课件演示:

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课件演示播放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

提问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

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

(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

 

 

 

 

 

 

 

布置作业

练习册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4.1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

目标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

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

分析

重点

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提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不同的盲人得出不同的大象形状?

认识物体,当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看、观察,那么不同的角度观察是否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呢?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

活动1:

教师在展示台上放置三样物体(球、水瓶、水杯),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水瓶在中间,要求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并说说你实际看到了什么?

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

同样的三样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

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活动2:

辨别活动:

小华、小彬也和我们一样在观察,你知道四幅图中哪幅图是小华看到的?

哪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吗(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口述结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并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如“要同时看到兵乓球、水杯、水瓶,那么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

活动3:

辨别活动:

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锥体的几何模型,要求学生思考:

(1)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看到的是否一样?

(2)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上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画三种视图。

 

三、想想练练、巩固提高

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解:

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

 

 

1、分组拼几何模型,画一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2、有一立方体组合模型,不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田”字形,说说它是怎样组合的。

(小组间可以互相合作、交流、观摩)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练习册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1.4.2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

目标

 

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分析

重点

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

难点

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课前准备

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

二、我搭你画

活动1:

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

活动2:

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

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

从左面看呢?

从上往下看呢?

三、问题探究

例1: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何含义?

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相应位置的层数。

(2)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搭出模型,再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然后画出三种视图。

(3)有没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可以不用搭模型。

由俯视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有3列,第1列有一层、第2列有两层、第3列有一层,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再从正面看有2列,每一列都是两层。

这样就可以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例2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分别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不搭模型,你能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吗?

四、试一试(学生活动)

例3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

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从活动中体会到答案不惟一,从活动中发现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少摆法中其中之一所需个数:

3+2+1+1+1+1+1=10

最多时所需小立方块个数:

3+3+3+2+2+2+1=16

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

学生练习:

符合下列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五、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所得

 

布置作业

练习册从不同方向看

(2)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时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2.2.1数轴

教学

目标

 

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

2.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分析

重点

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具

电脑、投影仪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数学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

2.你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二、解决问题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

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问题:

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

(可列举几个数)

三、应用、拓展

例1 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P44)

例2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2,-5,0,5,-4,-3/2

 

练一练: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