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59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docx

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一

丰台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太阳照常升起”。

天天升起的太阳意味着一种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永恒。

因此,绝大部分人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太阳会发生什么变化。

那么,未来的某一天,太阳会不会突然衰老或膨胀,迫使地球踏上流浪的漫漫旅途呢?

目前,太阳是一颗正值壮年的“黄矮星”,曾经的46亿年中,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

这些能量源于太阳核心发生的氢元素聚变反应,即每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些中间反应生成1个氦原子核,进而释放能量,而绝大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散发。

一秒钟之内,太阳可以把6亿吨的氢原子转化为氦原子,生成的能量中,仅有微小的一部分被地球吸收,不过,这一小部分能量就足以维持地球上的生命繁衍生息。

现如今,太阳聚变反应的速率和恒星的引力之间达成了一种精妙的平衡,若太阳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且向外膨胀,则中心受到的压迫会减少,聚变反应的速率会降低,因此,太阳中心的温度会逐步降低。

这样一来,太阳中心向外膨胀的力无法抗衡内向收缩的引力,其膨胀的过程就不能持续下去。

反之,若太阳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且向内收缩,则聚变反应的速率会大幅飙升,产生更强大的外向推力,致使收缩的过程也无法持续下去。

除了太阳之外,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也处于这一平衡状态,他们把这一类恒星称为“主序恒星”。

不过,太阳进入“主序恒星”阶段之后,其整体亮度上升了20%左右,这一变化对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产生了深重的影响。

当然,对于存续时间仅仅百万年、千万年的某一物种而言,太阳的变化并不会产生什么显著的影响。

但是,依照太阳的发展趋势,未来的10亿年里,它输出的能量会再上升10%左右,这一变化可能导致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完全失控,那时,地球就只能另外寻找生存空间了。

(取材于公众号“品读百卷”)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释放的能量源于其核心发生的氢元素聚变反应。

B.太阳以光的形式散发出的能量主要是被地球吸收的。

C.太阳进入“主序恒星”阶段后整体亮度会持续上升。

D.太阳的变化对地球物种的影响需很长时间才能显著。

2.对于材料一提到的“精妙的平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精妙的平衡状态是太阳聚变反应速率和恒星的引力之间互相牵制的结果。

B.太阳聚变反应速率决定太阳中心温度,进而决定太阳向外膨胀的推力的大小。

C.太阳聚变反应速率和太阳向外膨胀程度成正比,与太阳向内收缩程度成反比。

D.当太阳向外膨胀推力与向内收缩引力大小相当时,太阳处于精妙的平衡状态。

材料二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刷进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因为作者刘慈欣,因为主演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核科幻电影。

所谓“硬核科幻”就是科幻情节尊重技术和理论推演,故事发展受规律制约。

影片中,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地心引力》等海外大片。

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因此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而今天,《流浪地球》用符合科学逻辑的故事讲述,补上了此前原创科幻“硬度”不足的短板。

比技术上“可以为之”更重要的是“如何而为”。

《流浪地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硬科幻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非常中国。

影片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人们在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试图飞出太阳系。

无论是原著中的对白,还是现实里海外电影人的提问,“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这个问题既关乎科学设定,也能看出中国文化中对家园的理解。

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中国式科幻电影。

观众会发现,影片中平时含蓄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

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他们在家国责任面前的热度。

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但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如倔强的航天员父亲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在最后完成了两代人对家园希望的交接。

对于科幻片而言,《流浪地球》是资金和技术基础充实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

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以硬科幻为核,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

唯其如此,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的科幻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是“硬核科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科幻情节尊重技术推演                    B.故事讲述符合科学逻辑

C.细节设定媲美科幻大片                    D.作品主题表现家国情怀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B.《流浪地球》中人们在地球上建起许多行星发动机,成功逃离了太阳系。

C.“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是中国科幻电影区别于好莱坞大片的根本之处。

D.《流浪地球》中家庭成员间东方式亲情的默契激发了强烈的家国责任感。

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

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尽管早期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已逐步变成现实,但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多半没有实现。

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

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

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

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

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

《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

尽管东方和西方关注的议题不同,但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该如何避免陷入“我们会一直如此生存”的盲目乐观,或者“反正灾难终将到来”的盲目消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挑战……这些都是科幻探讨的重要议题。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

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取材于新华社的文章)

5.下列对三则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变:

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亘,gèn,延续不断。

B.繁衍生息:

指繁殖后代,以延续血脉。

息,滋息、生长的意思。

C.投石问路:

原指用投石子的方式来探测情况,后比喻进行试探。

D.堪称显赫:

指作用很明显,堪,能的意思。

可改为“显赫一时”。

6.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激励人类探索未知就是科幻的作用和意义。

B.经典科幻小说《真实的故事》激发了埃隆•马斯克探索未知的热情。

C.好的科幻作品聚焦人类在可能发生的严峻挑战面前如何选择的话题。

D.所有的科幻作品都有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7.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影片《流浪地球》的创作意义。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二友堂记

胡 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

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2]。

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以大理。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

“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是盖有说焉。

孔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故曰:

‘枨也欲,焉得刚!

’而《书》则曰:

‘刚而无虐。

’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

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

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

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

【1】钓筑间:

指隐居生活。

【2】罢瘵:

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

【3】栉垢爬痒:

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4】檀栾胶葛:

林木秀美错杂。

【5】陵轹:

压倒。

【6】骫:

盘曲。

【7】道历物表:

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8】轩冕:

指官位爵禄。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

恰逢

B.以字罢瘵                                 字:

使……休养生息

C.泠风薄人                          薄:

浅薄

D.固不能屈之使卑                  固:

本来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郡以大理                          对植以竹

B.家猿狖而宫鱼龙                    而小人有所畏

C.枨也欲,焉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

D.盖刚则不夺于欲                    方公闲于簿书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12.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6分)

13.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

(5分)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

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6题。

江城子[1]

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2]。

碧连天,晚云间。

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4]。

去翩翩,点轻烟。

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

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

【2】马耳九仙山:

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

【3】高台:

超然台,旧称北台。

【4】联拳:

(鸥鹭)群聚的样子。

【5】使君:

此作者自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

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

15.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

                (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6.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

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

①苏轼一生坎坷,但心胸旷达。

他留下的著名诗篇《定风波》中,开头两句“       ,       ”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不惧风雨,舒徐行步的从容镇定。

②水天相连相映的美景常出现在文人笔下。

如《苏幕遮》中的“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又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起飞,       ”。

③“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常用铺陈和排比的手法来摹写事物。

如《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④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它不仅体现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中,也体现在陆游《书愤》颈联“      ,       ”的欲报国而不得的悲愤里。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人在山水间

①我的第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山行,是在下乡的路上。

那时刚刚从高中生变身为下乡知青,下乡的地点是二十公里开外的村子。

因为交通落后,只能步行前往,在距离那个村子的几公里处,必须翻越一座有近千个石阶的高山,站在山脚举目仰望,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

历经了几个小时的跋涉,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异乎寻常的艰难,感觉整个生命几乎达到崩溃的极限。

而很多年后,当我在批阅一个学生的散文习作,看到文中细述他上初中后便每周都要两度翻越三座壁立千仞、陡峭险峻的高山才能抵达那所乡镇中学时,才顿觉惭怍---我的那次所谓的艰难山行,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②我灵魂意义上的第一次山行,则源于那次偶然的听山经历。

那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淅沥的春雨刚刚停歇,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仿佛被雨水严重洇湿得噤声了,整个山间脱透出一片安详和宁静。

那时正值青春,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一次的听山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群哑然的孤独者,不过是一种寂静生命的缩写。

③大学毕业后,我所分配的工作单位在远郊并建于山上,被崇山峻岭围绕。

经年累月地在山中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久而久之便滋生出听山的嗜好。

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中秋深夜的听山。

当深重的夜幕降临,鸟儿纷纷归巢,人们徐徐入梦,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一片宁谧。

如果不是远方的城市上空被一束束强力的灯光映照着,人的感觉就像是被置入一种黑暗的时光隧道。

在越来越浓厚的秋凉的包裹下,人的整个身体在缓缓地收缩,但大脑深处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如潮般地涌动,至于这股力量能够喷发出什么,其实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却是了然于心的:

虽然夜色笼盖的天空没有溶溶月华的照耀,人的内心却有了一种宽阔的澄澈;尽管远方被黑幕阻挡得模糊不清,人的灵魂却有了一种透明的洞见。

于是,一座座已然熟知的和非常陌生的、躬身力行的和尚未涉足的、声名远播的和湮没无闻的、生命高扬的和灵魂低调的山纷至沓来,令人顿觉抵达了世界上所有的山,也悟出了山的特有的内涵和品格:

沉默不过是外表,内在的丰盈和激情才是本性。

从沉沉的深夜中抽身出来,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

④第一次领略到迥异于一般江河并富于多元形态的水美和水的魂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被人们盛赞为人间瑶池的黄龙寺和童话世界的九寨沟。

登上黄龙之巅,散发出冷意的展阔坦然的五彩池便夺眶而入,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内心更是迸射出一声惊呼:

简直就是水美的绝唱,是最为璀璨的水的精魂。

九寨沟里的五彩池,显得没有那么冷艳,更多了些许柔美和梦幻的韵致。

高原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丛一束束地投射在由碧蓝、天蓝、橄榄绿、橙红合成的池中,光影、水影、色影、树影融为一体,盈盈地闪烁出极为梦幻的水的美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仙境一般。

⑤作为水的色彩美的一种经典存在,无论是黄龙寺的还是九寨沟的五彩池,无疑都是最吸引游人聚集和生发惊叹与赞美的所在。

除此而外,就是这两个自然风景区所呈现出的那种由海子、瀑布、溪流、水滩共构的多样态的水美特质和水魂内涵,或是张扬出宽阔与深邃,或是挥洒出豪迈与激情,或者是流溢着宁静与温婉,或者是蕴含着庄重与冷傲。

然而,有一种水美或者水的灵魂,却在我们的有意无意之中被忽略或漠视。

在原始森林下面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水潭,一群身体几近透明的鱼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我将手伸入水中,试图同这些小生灵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彻骨的寒冷便迅疾地浸透了整条胳膊。

一个当地人说:

只需再有几分钟,你的这只手就可能报废了。

内心顿生几分莫名的恐惧,看来人是必须有所惧怕的,有惧怕的人才会生长出敬畏之心。

注视着小水潭,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

极寒是另一种水美的高度,也是其灵魂抵达的深度。

⑥饮水而生是人类的第一选择,人类自其诞生以来就无法抗拒水的巨大诱惑,所以人类只能臣服于水的定律。

正是因为有了水的这个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角色,以及有了同水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本质关联,人类才具有了存活的可能及其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才最终一步步地实现了人丁的愈发兴旺、族群的更加壮大,以及对于人类生命历史进程的文明缔造。

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又一重大选择,大凡具有丰沛水资源的地方,常常是人类社会早期文明开始的所在,许许多多的古代城郭和古代村落,莫不是因为有了水的缘故才固定下来,并在漫长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后成为现代意义的都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⑦作为与水同在也与水同行的山,是人类社会的另一种重要依附。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的人类大多是山民,他们不仅选择山上的洞穴居身,而且以山里的林木果实为食。

或许是为了彻底摆脱猛兽们的袭扰和威胁,也或许是因为山上有限的食物不足以供养生命的存在,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人类主动选择了对于山的群体性撤离。

人类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山,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常常牵挂着山,并怀揣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重回山中,或者是探访那些隐藏在深山的自然秘境,或者是展开一段寻找内心宁静的旅程。

⑧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

(取材于冯源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              眺望:

探寻,追求。

B.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              洗濯:

净化,滋润。

 

C.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          突兀:

突然,出乎意外。

D.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              憬悟:

憧憬,向往。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的“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形象地突出作者面对高山的畏难心理。

B.文章第②段的“灵魂意义”,在这里指对自然世界中的一座座高山生发出的作者独有的审美理解和精神领悟。

C.文章第④段中的“错愕”“惊呼”等反应,源于黄龙之巅的五彩池彻底颠覆了作者对于水的柔美的惯性认知。

D.文章第⑥段中的“饮水而生”“逐水而居”表明,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与水的亲近史。

20.作者行走在山水间,对山水的认知及感悟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本文第一、二部分简要概括。

(6分)

21.本文结尾写道:

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2.本文分为三部分,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这三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200字。

①“笔底小人物,社会大主题”。

优秀作家往往将目光投注到社会底层或边缘的人物身上,通过描述这些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体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请从《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小人物加以解说。

要求:

符合人物特征,条理清晰。

②英雄是小说里的一种人物类型,常常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请从《红岩》《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英雄,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敬仰之情。

要求:

符合人物特征,感情真挚。

③学生勤学好问,老师循循善诱,这是教学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从《红楼梦》《论语》《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对师生,描述他们彼此交流、共同探讨的场景。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想象合理。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

什么是“燃”?

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硬核科幻的大片、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都可喻之为“燃”。

对“燃”成为流行词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长江云”热烈憧憬:

2019,正在输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有关部门振奋披露:

“5G手机有望明年上市,你想不到的便利、智慧生活即将来临。

“红网”留下来年期待:

过去的一年很多公共事件一遍遍拷问我们的良知,让我们一起少犯一些“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道德伦理规则方面的常识性错误。

……

2018年岁末,人们这样献词、推送。

假如现在是2019年岁末,人们又会怎样回首、总结、期望、畅想呢?

请自拟题目,并以“2019年最后一天的早晨,我打开电脑,一条信息蹦弹而出……”为开头语,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积极向上,想象合理,有细节,有描写。

语文试卷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