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64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甘肃省岷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师生通用

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同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

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

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3分)

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

3.报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体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乌镇的修辞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

“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

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

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

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

他说,都去了国外。

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

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

“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

”“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

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

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

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

“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

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

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

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

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

乌镇还在乌镇吗?

我还是我吗?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2017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

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6分)

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

你是否赞同?

请简述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史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

“请公与状头!

”郾曰:

“已得人矣。

”曰:

“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辞容激厉。

郾曰: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唐才子传·杜牧》)

[注]①薄施尘露:

效微薄之力。

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②进士:

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B.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C.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D.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1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属文属文:

阅读分析文章

B.侍郎以峻德伟望峻德:

品德高尚

C.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扺掌:

击掌(表示高兴),指谈得很融洽

D.累迁左补阙累迁:

多次升迁官职

12.下列对原文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就去了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4.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重阳节是农历月日。

(4分)

15.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充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

《雨巷》

(3),不仁;,不知;,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4)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三、语言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0.仿照下面的事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事例相同。

(7分)

示例: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4、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小张代表祖国执行维和任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小秦留学归来,扎根乡村,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小雷是一名外卖小哥,不管风吹雨打,追梦诗和远方,勇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青春是奋斗者的故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春的理解。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不得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岷县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

1.C(A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一段:

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项强加因果。

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出处见原文第三段“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2.B(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

3.D(D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二段: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4.B(A项“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错。

C项,无讥讽之意。

D项,未反映“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和挽留”。

5.

(1)“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2)“修辞的力量”:

①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②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

③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6.示例

(1):

赞同。

理由如下:

①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绵延不绝;②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

示例

(2):

不赞同。

理由如下:

①乌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闻名于世,固然值得去观光旅游,对于当地的文化名人,我们自然也会心生敬意,但是,假借文化之名,大行经济之实,毕竟有对文化的轻慢乃至亵渎之嫌。

②茅盾有《林家铺子》,杂货店老板就按小说里的描写来打扮;木心家的花园随着时代几经“修辞”,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见,乌镇的文化味和历史感淡了、远了,清纯靓丽已消失,徒留遗憾、徒剩怅惘而已。

7.D8.A

9.

(1)民众方面,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

增强民众放垃圾的责任意识。

(2)政府方面,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提高其运行效率。

(3)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4)政府还应该最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10.B11.A12.C13.略。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

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

“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

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

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

吴武陵说:

“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

”崔郾说:

“已经有人了。

”吴武陵说:

“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

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

”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

崔郾说:

“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

”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升迁为中书舍人。

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

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

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

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14.采桑子重阳九九

15.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诗人宽阔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略。

17.B18.B19.C

20.示例: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辱为国家,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