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71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docx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透析室

二十、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责任部门

协助部门

工作组

4.20.1有血液透析室的医院,其设臵、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

规及卫生部《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

规程(2010版)》的要求,满足医院功能任务要求。

4.20.1.1

血液透析室设臵符合规范。

【C】

1.血液透析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

2.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的各项要求设臵。

3.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加强管理。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对血液透析室进行监督管理。

【A】符合“B”,并

血液透析室建设符合标准要求,管理规范。

4.20.1.2

医、护、技岗位设臵满足

医院功能与任务要求。

【C】

1.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

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

医师;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

师担任。

2.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

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

3.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

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4.上述岗位有明确职责。

5.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短期培训经历(例如,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

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B】符合“C”,并

1.有保障岗位配臵和人员培训的管理措施。

2.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问题和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对医、护、技人员的履职能力进行定期评价,各岗位配臵符合《血液净化标准

操作规程(2010版)》的要求。

4.20.1.3

分区布局、设施设备符合相关规定。

【C】

1.分区布局:

(1)布局和流程应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

染区。

(2)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

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

区域。

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臵复用间。

2.房屋、设施:

(1)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

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

要。

(2)每一个透析单元配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和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透析中心配备供氧装臵、中心负压接口或者可移动负压抽吸装臵。

(3)透析治疗区内设臵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

作。

(4)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5)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3.设备:

(1)基本设备:

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

供氧装臵、负压吸引装臵,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

备相应的设备。

(2)急救设备:

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3)信息化设备:

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B】符合“C”,并

有保障上述规定落实的措施,对问题和缺陷及时反馈,有改进。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布局与分区、设施设备配臵完全符合相关规定。

4.20.1.4

落实《关于开展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腹膜透析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127号),启动了腹膜透析试点工作。

(可选,试点医院必选)

【C】

1.有腹膜透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

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订腹膜透析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患者严格履行告知责任,签署知情同意文件,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

育。

【B】符合“C”,并

1.有相关医疗规章制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明示。

2.有腹膜透析的质量控制制度、程序、指标。

3.有执行记录文件。

【A】符合“B”,并

1.逐步推进腹膜透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取得成效。

2.为本辖区内的示范中心。

4.20.2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应急处理预案,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4.20.2.1

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C】

1.有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开展血液透析

质量及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流程。

2.有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其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对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A】符合“B”,并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血液透析质量监测,追踪和分析相关数据,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

【C】

1.有血液透析患者接诊、登记相关制度,实施患者实名制管理。

2.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3.病历书写规范,有培训与教育。

【B】符合“C”,并

院科两级对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有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登记资料完善,病历书写规范,改进措施落实。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C】

1.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使用者经过培训。

2.建立透析设备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

【B】符合“C”,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设备操作规范,设备维修响应及时,使用、维修记录完整,改进措施落实。

4.20.2.4

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预案。

【C】

1.有紧急意外情况(停电、停水、火灾、地震等)的处理预案。

2.有常见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和呕吐、头痛、胸痛和背痛、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发热、透析器破膜、体外循环凝血)的紧急处理流程。

3.对上述内容有培训,相关人员均能熟练掌握。

4.对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有演练(至少每年一次),有讨论与评价记录。

【B】符合“C”,并

1.有完整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登记,定期总结分析,有改进措施。

2.按规定实施不良事件无责报告。

【A】符合“B”,并

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4.20.3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20.3.1

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

关制度与流程。

【C】

1.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

2.有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与具体措施。

3.有医院感染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并能定期演练。

2.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A】符合“B”,并

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血液透析质量监测,追踪和分析相关数据,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

【C】

1.有血液透析患者接诊、登记相关制度,实施患者实名制管理。

2.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3.病历书写规范,有培训与教育。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

【B】符合“C”,并院科两级对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有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有改进措施。

4.20.2.2

有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

【A】符合“B”,并登记资料完善,病历书写规范,改进措施落实。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C】

1.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使用者经过培训。

2.建立透析设备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B】符合“C”,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4.20.2.3

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

【A】符合“B”,并设备操作规范,设备维修响应及时,使用、维修记录完整,改进措施落实。

4.20.2.4

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预案。

【C】

1.有紧急意外情况(停电、停水、火灾、地震等)的处理预案。

2.有常见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和呕吐、头痛、胸痛和背痛、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发热、透析器破膜、体外循环凝血)的紧急处理流程。

3.对上述内容有培训,相关人员均能熟练掌握。

4.对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有演练(至少每年一次),有讨论与评价记录。

4.20.2.4

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预案。

【B】符合“C”,并

1.有完整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登记,定期总结分析,有改进措施。

2.按规定实施不良事件无责报告。

4.20.2.4

有紧急意外情况与并发症的紧急处理预案。

【A】符合“B”,并

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4.20.3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20.3.1

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C】

1.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

2.有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与具体措施。

3.有医院感染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并能定期演练。

4.20.4.2

在用水处理设备的前处理和反渗机运转正常、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C】

1.水处理设备符合国标要求。

2.有设备档案与记录,至少包括水处理设备的出厂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信

息)、消毒和冲洗记录、出现的问题和定期维修记录。

3.反渗水供应线路上不设开放式储水装臵,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4.有操作运行和维修记录。

4.20.4.2

在用水处理设备的前处理和反渗机运转正常、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B】符合“C”,并

1.科室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

4.20.4.2

在用水处理设备的前处理和反渗机运转正常、供应充足的反渗水。

【A】符合“B”,并

各项工作记录完整。

4.20.4.3

各种透析器材管理符合要求。

【C】

1.各种透析器材符合国家标准,存放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

2.有提取使用流程与登记制度。

3.使用前认真检查,无过期、破损现象。

4.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并有应对处理流程。

4.20.4.3

各种透析器材管理符合要求。

【B】符合“C”,并

1.科室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

4.20.4.3

各种透析器材管理符合要求。

【A】符合“B”,并

医院感染管理与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4.20.5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4.20.5.1

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有完整的水质量监测

记录。

【C】

1.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

2.有完整的水质量监测记录。

(1)透析用水符合相关规范。

参照美国医疗器械协会(AAMI)对血液透析用水的要求管理。

(2)透析用水定期进行残余氯及硬度检测及电导率监测(前处理系统)。

(3)透析液内毒素和反渗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B】符合“C”,并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对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有评价,持续改进有效。

4.20.5.2

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

【C】

1.透析液和透析粉符合国标。

2.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

【B】符合“C”,并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并记录。

【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

4.20.6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4.20.6.1

医院对透析器复用有管理制度和流程,患者知情同意有明确的规定。

【C】

1.对透析器复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除依法批准的有明确标识的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外,不复用其他任何透析器。

3.医院对透析器复用的知情同意有明确的规定。

(1)复用前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说明复用的意义及可能遇到的不可预知的危害,可选择是否复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

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4.所有复用记录都应符合医学记录的要求,需注明记录日期及时间并签名。

【B】符合“C”,并

1.复用登记记录完整,复用案例与透析器可追溯。

2.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医院感染管理与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进行追踪。

2.有持续改进成效的事实。

4.20.6.2

对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的人员资质有规定。

【C】

1.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的人员必须是护士、技术员或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

复用人员经过充分的培训及继续教育,能理解复用的每个环节及意义,能够按照每个流程进行操作,并符合复用技术资格要求。

2.复用过程中对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

3.有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流程,有设备检测记录。

(1)复用设备合理设计,并经测试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

(2)血液透析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标签必须能够确认使用该血液透析器的患者,复用及透析后字迹应不受影响,血液透析器标签不应遮盖产品型号、批号、血液及透析液流向等相关信息。

4.抽查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均不超过规定要求。

(1)采用半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5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

(2)采用自动复用流程,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不超过10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次数不超过20次。

5.废弃血液透析器有登记、有处理流程。

【B】符合“C”,并科室有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医院感染管理与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4.20.7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

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重点是定期对血液

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和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4.20.7.1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工作计划与工作记录。

2.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B】符合“C”,并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活动,每季至少一次。

【A】符合“B”,并质量管理资料完整,体现持续改进有事实。

4.20.7.2

建立与完善运行中的数据库,做到实时记录,有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C】

1.血液透析室有运行数据收集的流程。

2.有质量管理方面基础数据:

(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

(2)年度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

(3)年度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

(4)年度维持血透患者透析1年内死亡率。

(5)年度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

(6)年度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

(7)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

(8)年度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9)年度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

(10)年度血管通路类别:

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

(11)年度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90/60~150/90mmHg)例数。

(12)年度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

(13)年度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

(14)年度腹膜透析例次。

【B】符合“C”,并

1.定期对质量管理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改进情况有评价。

【A】符合“B”,并

科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用质量指标与同行比较,追踪评价,持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