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44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一、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

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

7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

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二、探索新知:

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

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2×3=6,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

4捆一共有多少棵?

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

P4~P5

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

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3=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

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先独立思考,再完成题目。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参观科技馆

教学内容:

P8~P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5、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三、拓展应用

2、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

4、以比赛的方式完成。

学生分组竞赛。

四、小结:

你觉得这节课学的怎样?

学生自评、互评。

 

植树

教学内容:

P10~P1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

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

完成P11练一练第1~3题

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2、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

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互评,自评。

 

练习二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

1、第1、8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2、第2题:

组织学生看图,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3、第3题:

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互相交流算法。

4、第4题:

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5、第6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7题: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

7、第9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要提倡多样化,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二、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P14~17

二、单元目标:

a)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c)能正确辨认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d)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难点:

根据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3、关键:

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探索、交流、体验。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搭一搭

教学内容:

P14~P17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右面画“△”)

 

三、千克、克、吨

一、教学内容:

P18~P27

二、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单位间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

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

3、关键: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推算,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引导学生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的思考方法。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有多重

教学内容:

P18~P2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实践体验。

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

P21~P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

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拓展应用:

练一练1-3题目

 

综合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P23~P2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吨的质量观念。

2、巩固所学过的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1吨、1千克、1克有多重?

请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3、吨、千克、克之间进率的关系怎样?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二、练习

1、练习四的第1~4题

2、练习四中的第5~11题

第7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独立尝试解答。

全班交流时,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第8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口述,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第11题

这到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实物演示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P26

教学目的:

1、通过搭活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能力,自我创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教学关键: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路线图”、画表格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一,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1、引入课题:

提问: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

2、提出问题,初步交流:

根据这个情境,你认为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探索方法(出示图二,指导学生观察)

1、获取信息

提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

2、提出问题:

要满足“一荤一素”,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3、独立探索,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搭配方法

5、指导看书:

P26的搭配路线图

6、介绍画表格搭配法。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P26页“星期五的配菜问题”(出示挂图)

1、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体验搭配方法的多样化

四、全课小结

你认为在搭配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结合上面的例题和练习强调: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

 

第四单元:

乘法

单元教学内容:

P28~P43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3、连乘。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11课时。

购物

教学内容:

P28~P2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算:

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从图中看出:

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问题: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决第一个问题:

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出现的计算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

[强调:

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

]

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

(2)解决第二个问题:

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

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3、看书自学。

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

P30~P3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出: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

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乘火车

教学内容:

P32~3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