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04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5KV集电线路组塔架线电缆敷设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根据升压站35KV出线走廊规划,A线和B线集电线路通过电缆出线后采用同塔双回路架空线方式前进,之后向西南方向前进,然后前进至分歧塔A7(AJ5)处由双回路变为单回路(该双回路段A线挂在线路前进方向左侧,B线挂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之后连接至各风机。

1.2主要施工技术参数及特性

1)线路额定电压:

35kV

2)线路起止点及长度:

集电线路分两回路。

起点:

昔阳西寨风电场升压站,终点:

风电场内25台风机箱变。

架空段线路全长为11.7公里,其中双回路段为1.3公里,单回路段为10.4公里。

3)导线分裂数:

单根。

4)地形及交通运输情况

全线均为一般山区,海拔高度:

1565~1680m。

交通运输条件较为困难。

5)主要气象条件:

基本风速为27m/s,覆冰厚度为15mm,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30℃,年均气温为5℃。

6)导线型号:

主线段导线采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

支线段导线采用JL/G1A-120/25型钢芯铝绞线;

7)地线型号:

主线段地线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支线段地线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

8)铁塔数量:

全线新建杆塔57基(4.7基/公里)。

其中:

单回路直线塔16基,占全线杆塔总数的28.1%;

单回路转角及终端塔34基,占全线杆塔总数的59.6%;

双回路直线塔2基,占全线杆塔总数的3.5%;

双回路转角及终端塔5基,占全线杆塔总数的8.8%;

(注:

单回路转角塔中包括T接塔4基,双回路转角塔中包括T接塔2基)

2. 

编制依据

2.1、《额定电压6KV到3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办法》GB\T18889-2002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2.4、《电力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19-2006

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

火力发电DL5009.1-2014

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2014

2.7、《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DL\T1236-2013

2.8、《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GC2F001-2015

2.9、《施工方案管理规定》GC2F005-2016

2.10《集电线路机电部分和电缆部分图纸》

3. 

先决条件和准备

3.1技术准备:

序号

技术准备

责任单位

备注

1

仔细审核及熟悉图纸并形成相应的审阅及设计院回复记录

技术员

2

施工人员组织到位

班 

3

所需的各类材料及工具到位

4

作业指导书编制并经审批完成

5

安全、技术交底及双签字进行完成

6

开工报告编制、审批完

7

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技术要求,明确施工范围和内容

工程质量部

8

施工组织机构健全并有序运转

9

完成现场的施工电源布置并具备使用条件

电气组

10

现场交通道路满足施工要求

项目部

11

施工工器具和小型机械齐备

12

施工安全和消防措施布置完成

3.2工序交接:

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基础地脚螺栓及根开验收合格,基础交安完成。

3.3人员资质:

作业人

员工种

数量

资格

职责

有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图纸,熟悉工艺流程,能有效组织好施工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工,能有效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类施工问题,并熟悉施工质量和安环要求。

负责组织安排人力,物力。

严格按照指导书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环境要求进行施工。

做好质量自检和工序交接工作,配合技术员做好施工记录。

在施工过程中,图纸不清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施工,技术、安全不交底不施工。

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本班组职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

有现场工作经验,能够审清图纸,领会设计思想,掌握 

工艺流程,熟悉施工质量和安环要求。

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参加相关图纸会审,处理设计变更,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预算、技术安全交底并主持交底工作。

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指导施工。

配合班组长进行自检工作。

记录,整理施工记录,施工日志。

掌握质量验收规范,懂得施工工艺,严把质量关。

熟悉相关图纸内容,参加图纸汇审,技术交底。

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度及质量情况,按照质量标准进行二级质量验收工作,配合项目部质检师、监理完成三级、四级质量验收。

对工作要一丝不苟,不循私情。

有权对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方案提出否决建议,请有关领导部门处理。

整理、汇总质量验收记录。

具有现场安全工作经验,熟悉安全管理规定,有安全员上岗证书。

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全面负责架空线路施工安全。

参加对指导书的审核工作,参加安全交底双签字工作,在工作中认真检查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深入施工一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督促采取防患措施,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对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有权责令停止工作,并立即研究处理。

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60

熟练掌握技术、工艺要求,知道施工的质量、安环要求,服从管理。

爱护施工所用的工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应保护好现场,并迅速告知有关领导,做好处理工作。

有疑难问题有权向技术人员、班组长请示解决办法。

对自己的施工质量全面负责,对不正确、不明确的指挥有权不执行。

3.4工机具准备:

3.4.1主要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名称

规格型号

水准仪

DS3200

1台

校验合格,且有效期内

塔尺

5m

1把

GPS

S86T

钢尺

50米

2把

绝缘电阻测试仪

UT511

1块

数字式接地测式仪

UT521

3.4.2主要工器具

机械机具名称

电焊机

2台

380V

对讲机

6对

锯弓子

4把

焊把

4套

手链葫芦

12个

导线放线架

地线放线架

地滚滑车

20个

牵引绳

2Km

连接器

导引绳

放线滑车

适量

至少满足二个耐张段

卡线器

13

汽车

14

柴油发电机

15

绞磨

16

无人机

17

25t吊车

3.5施工环境:

3.5.1施工环境及运势条件:

施工全线均为一般山区,海拔高度:

1565-1680m。

交通运输较困难。

部分塔基采用挖机修临时道路,通到铁塔基位。

3.5.2气象条件:

基本风速为27m/s,覆冰厚度为15mm,最高气温为40°

C,最低气温为-30°

C,年均气温为5°

C

4. 

作业程序

4.1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施工工序为:

基础交安-铁塔组立-接地安装-导线架设-附件安装-电缆敷设、接线。

4.2.1铁塔组立施工方法

铁塔组立的几种方法比较

4.2.2.1铁塔组立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整体组装和分解组装。

分解组装一般又可分为:

分段组装、分片组装和分角组装。

4.2.2.2整体组立的特点

1)塔各部尺寸及螺栓位置有误差时,便于检查、调整和处理。

随着绑吊次数减少,塔材或镀锌磨损较少。

2)安全系数大。

因组装及吊装工作都接近地面,几乎没有高空作业,因此便于施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3)进度快。

采用地面整体组装,工人操作方便,各工序间工作面大,相互不影响,当气候条件较差时,仍可继续施工。

4)缺点是容易受地形及起吊设备的限制,且施工场面较大。

4.2.2.3分段组立的特点

1)除整体组立外,分段组立是进度最快的一种铁塔组立方法。

2)高空作业量比其他分解组装都要少。

3)构件就位后拼装简便(只需上包角钢)。

4)按照吊装设备的强度及分段重量,每次可以吊装一段或两段。

5)缺点是由于塔身下部分各段较高,重量较大,需配备较大的外抱杆,因而吊装场面较大。

4.2.2.4分片组立的特点

1)每片的重量较轻,起吊设备较小,一般均可采用内拉线抱杆进行组装。

2)组装场地较小。

3)缺点是高空作业量较大,高空组装较困难,速度要比分段组装法慢。

4.2.2.5分角组立的特点

1)吊件重量轻,起吊设备可相应减少。

2)不需大的组装场地。

3)分角组立的主要缺点是:

高空作业量大,吊装时稳定性差,需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2.2.6铁塔组装的一般规定和注意事项

1)组装前必须经过技术交底,包括施工图,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图纸、资料和施工方法。

2)整体组装前应大体平整场地,支垫架应稳固可靠,支垫高度应满足施工要求,不能因塔体自重而影响塔身结构变形或损坏。

3)直线塔应对称地组装在线路中心线上,转角塔应组装在线路分角线的外侧,脚钉及接地螺孔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4)铁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紧密、牢固、不缺螺栓。

杆塔组装完成后,各部螺栓均应再复紧一遍。

5)注意主材的方向性,特别是方形塔身的四个面完全相同时,应考虑塔身脚钉的方向,以及横线路顺线路方向塔身和塔颈连接处的不同,防止出现横担或脚钉转向。

6)注意连板和斜材的正、反面,防止联板和斜材组装颠倒或反向。

7)更换材料时,须经设计部门同意。

8)组装有困难时(如孔距不对),应按设计图纸进行校对,查明原因,不得强行组装,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4.2.2.7铁塔组装的要求

1)组装前应检查全部构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图纸要求;

2)构件的连接要紧密,在交叉处有空隙时,应垫以相应的垫片;

3)螺杆应露出螺母不小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与外螺母相平;

4)组装时不得强行敲打组装,扩孔不得超过3mm,严禁用气焊扩孔,扩孔后需作防锈处理;

5)螺栓的穿入方向要符合有关规定;

6)传递工具时不得抛掷,螺栓孔找正时不得将手指伸入孔内,应使用尖搬子;

7)组装过程中需要敲打时,应加垫木后进行敲击,不得直接敲打构件;

8)组装和起吊工作同时进行时,作业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应等待起吊完毕后再进行地面作业。

4.2.2.8对铁塔的临时拉线的要求

临时拉线一般打在铁塔横担中间、两端及地线支架上。

拉线的挂点应紧靠挂线点的节点上,并有垫衬物,以防磨断钢丝绳。

临时拉线取两线一锚或一线一锚,对地夹角范围为30°

~45°

4.2.3架线工程

4.2.3.1放线前现场的准备工作

1)根据现场调查和放、紧线方法进行合理的布线;

2)平场、清除沿线障碍物;

3)在放线之前完成线路需开挖的土石方工作;

4)安装放线滑车,做好临时拉线,搭好越线架;

5)埋设临时锚线和压线滑车等用的地锚;

6)展放牵引绳。

4.2.3.2放线布线的要求

1)导线布线的裕度高山深谷取5%;

2)布线时导线接头应避开不准接头的档距;

3)长度相等的导、地线尽量布置在同一区段,以便于连接;

4)不同规格、不同捻向的导、地线不得布置在同一耐张段内;

5)根据耐张段的长度合理布置不同线长的线盘,尽量避免切断导、地线,以免造成浪费;

6)线盘放置地点应充分利用交通条件,减少人抬搬运距离;

7)宜将两线盘布置在全长的中间,以便向两端展放;

8)采用固定机械放线时,线盘应布置在一端,以便向另一端牵放。

4.2.3.3导地线展放

本工程在线材的分盘上,以耐张段每项导、地线的实际长度分盘,主要是为了提前计算导、地线展放时的布线合理性和不进行导、地线的压接。

因此,在分盘时,必须首先进行导、地线的弧垂计算,以使导、地线长度准确无误,同时,分盘必须在材料的节省方面进行考虑。

1)绝缘子串及放线滑车悬挂

a放线滑车

放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符合《放线滑车直径与槽型》的规定(SD158),本工程避雷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滑车轮槽底部的轮径与所放钢绞线直径之比不小于15倍。

b放线滑车的布置

地线放线滑车悬挂在地线顶架金具上;

导线放线滑车悬挂在悬垂绝缘子串下方。

使用合成绝缘子,放线滑车不能直接悬挂在合成绝缘子上,应另设置钢绳悬挂放线滑车。

c悬挂

按施工图和杆塔明细表要求组装绝缘子串。

对绝缘子串进行检查,绝缘子片和金具应完好无缺陷,各种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的穿向符合规定;

放线滑车与绝缘子串的连接应可靠,放线滑车穿好引绳,以备引过导线;

使用合成绝缘子,放线滑车悬挂在设置的钢绳上;

吊装悬垂串和放线滑车时,其绑扎位置要适当、牢靠,防止绝缘子相碰撞。

2)展放导、地线

a线轴架设

线轴架设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放线架架设法和地槽支架法。

线轴架设要牢固可靠,转动灵活,支撑线盘的轴杠应水平,便于架空线顺利展放;

展放过程要平稳顺利。

线轴架设位置,要距牵引方向第一基杆塔适当距离,避免轴出线角过大;

线轴架设方向要对准放线走向,以免线轴的轴杠上产生过大摆动和走偏。

放线时,使导线从线盘上端绕出。

b放线操作

因本工程位于山区,行走机械不便,行走机械牵引放线可不考虑,拟计划采用人力放线和固定机械牵引放线。

采用固定机械牵引放线时,先将牵引绳分段运至施工段内各处,用人力放线方法展放牵引绳,并使其依次通过放线滑车,牵引绳与牵引绳之间用旋转连接器或抗弯连接器连接,使整个施工段内牵引绳接通。

一端与架空线相连,一端与固定机械相连,用机械卷回牵引绳,拖动架空线展放。

4.2.3.4导(地)线展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导、地线的外观检查,发现有断股、破股、金钩等现象时,应停止展放,进行检查鉴定,如需处理,应系上红布条以便以后查找;

2)跨越电力线路放线前,应了解线路的电压等级、带电情况、跨越距离、跨越位置,在跨越时,整个放线和紧线期间,跨越架处要始终有人看守;

3)跨越公路展放线时,两侧要有人持红旗看守,在导(地)线穿越公路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4)山区人力放线时,前后要互相照应,防止在山沟中导、地线突然腾空将放线人员吊起摔伤,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岩石磨伤导、地线;

5)镀锌钢绞线应避免钢绞线落地磨掉镀锌层,降低其使用寿命,否则要采取防止磨损的措施。

4.2.3.5紧线

使导、地线通过卡线器与紧线设备相连,一般用一牵一方法收紧导、地线。

由于地线张力较小,可通过牵引绳直接收紧地线,导线由于张力较大,可通过滑轮组牵引绳再收紧导线。

1)导(地)线紧线前的准备工作

a需要补强的杆塔或杆塔个别部位,应切实补强。

补强拉线及地锚埋设位置应符合要求。

b根据施工器具确定紧线作业一次牵引导线(地线)的根数及滑车组的滑轮数,用绞磨紧线时,钢绳在磨芯上缠绕至少5圈。

c导向滑车应与导线方向一致,与杆塔中心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2倍。

d确定观测档,并做好观测弛度准备。

2)紧线前的检查工作

a导(地)线是否有损伤、金钩、破股等缺陷,连接管能否通过滑轮;

b导(地)线有否被树枝等障碍物挂住的可能;

c导(地)线是否会脱离滑轮而被卡住;

d交叉跨越措施是否可靠;

e所有各档、各交叉跨越处是否有人看守。

3)导(地)线的紧线顺序

a先将避雷线紧好;

b垂直排列的线路,应从最上层导线开始,依次进行;

c水平排列的线路,应先紧中线,后紧两边线。

4.2.3.6导、地线螺栓式连接

1)螺栓连接前的操作

a导线的切割

切割导线以前,先用细铁丝扎牢,以防切割后散股弹击伤人。

在有张力的导线上切割时,开断处两端应绑住,以防回弹伤人。

切割导地线断面应整齐无毛刺,切割铝股时禁止伤及钢芯。

连接管口附近的线股不应有明显松股或超出补修处理的损伤;

耐张杆塔的导线切割长度,是根据观测弧垂后所画印记减去耐张绝缘子金具实际丈量长度确定的。

对此必须仔细认真计算和丈量,在割线前应用钢尺丈量,以免挂线后影响弧垂。

b导线的清洗

对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接续管,应用汽油清洗管内壁的油垢,并清除影响穿管的锌疤与焊渣;

待钢管及铝管清洗完成后,应用精度为0.02的游标卡尺测量其管的内径、外径及管长等数据,其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超出规范要求的钢管或铝管不能使用;

同时应将测量的原始数据做好记录;

压接完成后,应检查其对边距及压后管长等尺寸,并做好记录;

导、地线的液压部分穿管前应以棉纱擦去泥土,用汽油清洗油垢。

镀锌钢铰线清洗长度应不短于穿管长的1.5倍;

钢芯铝铰线清洗长度对先套入铝管的一端应不短于铝管套入部位,对另一端应不短于半管长的1.5倍。

c铝管在压前,穿管部位的铝股导线应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表面氧化膜,其操作程序如下:

涂801电力脂及清除铝股氧化膜的范围为铝股进入铝管部分;

钢芯铝铰线的液压部分在穿管前,应将外层铝股用汽油清洗干燥后,再将801电力脂薄薄地均匀涂上一层,以将外层铝股覆盖住;

用钢丝刷沿钢芯铝绞线轴线方向,对已涂电力脂部分进行擦刷,将压接后能与铝管接触的铝股表面全部刷到,保留电力脂进行压接;

用补修管补修导线前,其覆盖部分的导线表面应用干净棉纱将泥土脏物擦干净(如有断股,应在断股两侧涂刷少量801电力脂),再套上补修管进行液压。

d导线的穿管本工程直线接续管采用搭接式接续管,穿管做法如下:

剥铝股。

铝股割线长度L=L1+10mm,L1为钢管长度;

用切割器(或手锯)在印记N处切断外层及中层铝股,在切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4处,然后将铝股逐股掰断,严禁伤及钢芯;

套铝管。

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穿钢管。

将已剥露的钢芯由钢管两端穿入,穿入时应顺绞线绞制方向旋转推入,直至钢芯两端头在钢管内中点相抵,两边预留长度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

穿铝管。

当钢管压好后,找出钢管的中点O1,自O1向两端铝线上各量取铝管全长之半1/2L2(L2为铝管实际长度),在该处画出印记A,在铝线上量尺画印,必须按规定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后进行。

两侧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线绞制方向,向另一侧旋转推入,直至两端口与两侧铝线上定位印记A重合为止。

e各管型在施压时,以其压力表指针达到75Mpa为准,每模压一次。

压完第一模后,应立即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对边距,对边距必须达到或小于给定值后再继续施压。

压完后按施压顺序逐模测量,每一模要测量三个对边距。

对边距大于给定值时,旋转60度再补压一次,再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到对边距达到给定值为止。

f铝管压完后,应将飞边锉掉,再用细砂纸将锉过处磨光;

钢管施压后,凡锌皮脱落者,应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2)螺接操作要求

在液压连接操作中,使用的液压动力有手动、机动和电动三种,本工程要求采用机动动力设备和与其相配套的液压钳组成。

a液压机压接应遵守下列规定

使用前所有本件必须齐全完好,油压表必须经校验,应指示正确可靠。

检查液压钳体与顶盖的接触口应吻合良好,液压钳体有裂纹者严禁使用;

液压机的液压油泵必须有足够的、与使用钢模相配合的动力,按照要求所核定的压力值不得随意调整,不得随意松紧溢流阀。

液压机启动后先空载运行,检查各部位运行情况,正常后方可使用。

压接钳活塞起落时,人体不得位于压接钳上方;

放入顶盖时,必须使顶盖与钳体完全吻合,严禁在未旋转到位的状态下压接;

液压泵操作人员应与压接钳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在施压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压力表指示值,不得超过规定值,不得过载。

如果上下钢模已经合拢而未达到规定压力值,应立即停止施压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应停止使用;

施压人员在操作液压钳时,应避开高压油管和钳体顶盖,防止爆裂冲击伤人;

液压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接续管相配套,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上有明显标记,不得错放。

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

被压管放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

此时应使两侧导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一致,以减少管子被压后可能产生的弯曲,然后开动液压机;

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达到规定的压力,而不是以合模为压力的标准;

各种液压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检查的工具为精确到0.02mm的游标卡尺),符合标准后再继续进行液压操作,压接时相邻两模至少应重叠5mm;

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现象,应停止使用或修复后使用;

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挫掉,铝管应挫成圆弧状;

若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挫掉后重新施压;

钢管施压后,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应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b压接前必须检查管端在线上的位置,应确保管端和线上印记重合。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钢管的压接顺序为:

第一模压模中心与钢管中心O重合,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依次施压,如因凑整模数,允许第一模稍微偏离钢管中心;

钢管无不压区;

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如下:

在钢管压后测量其铝线两端头间的距离,在铝管上先画好起压印记N1。

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然后自铝管有N1印记处开始施压,第一模压模中心压在铝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施压。

c压缩值的计算

各种液压管压后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允许最大值可根据下式计算:

S=0.866×

0.993×

D+0.2(mm)

式中S(mm)为压后对边距;

D(mm)为需压管压前外径

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割断重接。

3)其它规定

采用液压导线或避雷线的接续管及补修管等连接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