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50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docx

5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含答案

第17周高一生物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

B.运动员在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人体吸入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后,检测其体内代谢产物,可以找到放射性氧的是

A.丙酮酸B.ADPC.ATPD.尿液和汗液

3.下列对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TP是主要的贮能物质

B.ATP水解时释放能量

C.萤火虫发光的能量是由ADP转换成ATP时提供的

D.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

4.下列生理过程中,磷酸含量增加的过程是

A.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3-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水

C.胃吸收乙醇D.小肠吸收甘油

5.葡萄糖在细胞溶胶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厌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D.不产生ATP

6.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附近。

该实验证明了()

A.叶绿体能产生营养物质B.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7.下图所示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增加的对照组应将NaHCO3溶液替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

B.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元素X是否为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则增加的对照组应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只缺少矿质元素X的培养液。

C.若将这个装置培养玉米,给玉米植株提供14C标记的CO2,14C首先出现在C3化合物中。

D.若突然停止光照,发现植物细胞内C3含量会下降

8.植物种子萌发时,若长时间缺氧会引起烂芽,其原因是(  )

A.缺少光照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抑制了呼吸作用

9.下列生命活动中不能使ADP的相对含量增加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10.某动物组织,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为1:

3,则该动物组织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

A.1:

2B.2:

1C.3:

1D.1:

1

1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12.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酶的最适温度为36℃左右

B.当温度为任何固定值时,酶的用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若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b的顶点上移

D.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因变量只有一个

13.从光合作用到有氧呼吸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A.

B.

C.

D.

14.在叶绿体中,A

TP、ADP的运动方向是

A.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囊状结构薄膜运动 

B.ATP和ADP同时由囊状结构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 

C.ATP由叶绿体基质向囊状结构薄膜运动,AD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D.ADP由叶绿体基质向囊状结构薄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15.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把二磷酸腺苷转变成三磷酸腺苷的场所在

A.叶绿体和线粒体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16.在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或乙醇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厌氧呼吸不需要O2,导致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葡萄糖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18.

表示生物界中存在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A.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B.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无光时,甲过程一定不能进行D.有氧时,乙过程不一定能进行

19.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在25℃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如果将温度提高到30℃,则曲线的变化情况是

A.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右移,d点下移

B.a点上移,b点左移,c点左移,d点上移

C.a点上移,b点右移,c点左移,d点上移

D.a点下移,b点左移,c点右移,d点下移

20.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l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表示,其分子结构简式为。

物质Ⅲ表示,其生成场所是。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场所分别是、。

(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用数字表示)。

(4)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度是mg/h/cm2。

 

22.(12分)下图X、Y、Z曲线分别表示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光合速率(CO2mhg/h)、表观(净)光合速率(CO2mg/h)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中午12点时,Z曲线下降,可能原因是。

(2)如果中午12点时,Y曲线也下降,则原因可能是。

此时若比较d、e两个点对应的时刻,则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相对较大。

(3)中午12点,植物的呼吸速率约为CO2mg/h。

(4)Z曲线的a点上升,其原因是。

(5)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

根据Z曲线的变化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

(6)0—6点中,植物呼吸释放的CO2总量是,消耗葡萄糖总量是。

(7)你认为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并说明理由。

23.(11分)下图中图一是黑藻叶肉细胞内两种生理过程图,图二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图一中②③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

若增加光照强度,物质B的消耗量。

(2)某同学进行了如图二的探究实验:

①打开白炽灯,控制广口瓶内CO2浓度恒定,将广口瓶放在起始位置10分钟,液滴保持不移动。

接着该同学向左移动广口瓶,每隔10分钟移动两格,红色小液滴的移动方向是。

测出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该数据可用来衡量。

②上述实验(“能”或“不能”)测出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说明理由。

③若在移动过程中,突然关闭白炽灯,则图一①过程中C3含量变化是。

④从图二装置可判断,影响实验的主要无关变量有和。

装置中水柱的作用是。

24.(10分)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

(注:

假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

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相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______(填左侧或者右侧)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_________。

此时绿叶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毫升(假设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会改变植物体的温度),若此时对此装置照光1小时,黑暗1小时持续处理24小时后,此叶片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填增加/基本不变/减少)。

25.画图题(8分)

(1)设计和实施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一组对照实验,即探究20℃下分别培养6h和12h以及50℃下分别培养6h和12h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情况,看哪种温度和培养时间产生的CO2多。

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图的一部分。

请按要求补全下图。

要求:

①画出活塞下方的玻璃导管

②在锥形瓶下方写出瓶内所加的试剂或培养液

(3)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

请画出次级卵母细胞减Ⅱ后期图形。

(4)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

请按要求补全下图。

要求:

只要求画出横坐标0.5—1之间的关系图。

 

26.(12分)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和B,A试管中加入1%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B试管中加入C各1mL。

②往两支试管各加入1%淀粉溶液1mL。

③往两支试管各加入1%唾液淀粉酶溶液1mL,D。

④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二)讨论与分析

(1)实验中设置B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中C处应为;D处为。

(2)两支试管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管色,B管色。

(3)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请你提出另外的一种结果检测方法并预估实验结果。

①检测方法:

②预估结果:

A管;B管。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运动员在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呼吸,故B错误。

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强度都是晚上比白天强,故C错误,本题选D。

考点: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答案】D

【解析】人体吸入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氧气后,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水的排出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

3.【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TP的有关知识。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ATP水解时能将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B正确;萤火虫发光的能量是由ATP转换成ADP时提供的,C错;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D正确。

故本题选AC。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酸含量增加说明ATP水解了即细胞消耗能量了,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NO3-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消耗能量,故A正确。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水,胃吸收乙醇,小肠吸收甘油都是自由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本题选A。

考点:

ATP的生理作用

5.【答案】C

【解析】葡萄糖在细胞溶胶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可以进行,不产生CO2、但能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ABD错,C正确,故本题选C。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探究的因素一般设为变量,其他的因素必须保持一致.在这里是否有CO2就是自变量,根据题目可知增加的一组实验装置中应该没有CO2.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其他条件同这个装置,A正确;若探究元素x是否为必需矿质元素可以采用水培法,增加的装置中应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等量的只缺少元素x的完全培养液,其他条件同甲装置.B正确;玉米是C4植物,14C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最先检测到含14C的物质是14C4.C错误;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物还原氢和ATP的量下降,植物细胞内C3还原速度减慢,但短时间内二氧化碳被固定形成C3的速度不变,故C3的含量增加,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能导致植物细胞腐烂。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选A。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要消耗ATP,是细胞内ADP的相对含量增加。

糖类运输到果实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也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均会使细胞内ADP的相对含量增加。

考点: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式计算: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66

166

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12

36

则该动物组织消耗的氧气量(6)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12)之比为1:

2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没有36℃以后的曲线,因此不能确定最适温度为36℃,故A错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失活,当酶失活时,酶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B错误;当pH增加超过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b曲线的顶点下移,故C错误;据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为酶的活性,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C

【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则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6.B

试题分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合成均与基因的表达有关。

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的形成,都经历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酶的本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D

试题分析:

激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乙醇,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厌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并不会导致最终有[H]的积累,C错误;质量相同时,脂肪比葡萄糖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D

【解析】略

19.C

试题分析:

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呼吸作用速率升高,O2的吸收量增加,a点上移;

b点代表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温度25℃由升高到30℃,呼吸作用速度增加,要达到与光合作用相等,需要升高光照强度,b点右移;

c点代表光饱和点,温度25℃由升高到30℃,光合作用速率降低,c点左移;

d点温度25℃由升高到30℃,光合作用的酶活性降低,O2的释放量减少,d点上移。

考点: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

20.C

试题分析:

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选C。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催化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21.【答案】

(1)ATPA-P~P~P水线粒体

(2)叶绿素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3)③⑤

(4)16..4

【解析】略

22.【答案】

(1)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加强,光合速率基本不变(1分)

(2)植物叶片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速率下降(1分)d(1分)e(1分)

(3)30(1分)

(4)温度下降,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释放的CO2量减少。

(1分)

(5)c、h(1分)b~m(1分)(6)90(1分)61.36(1分)

(7)能正常生长(1分)Z曲线与横坐标之间的正面积是光合净产量,Z曲线与横坐标之间的负面积为呼吸作用量,两者之和大于零

,说明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有机物的积累。

)(1分)

【解析】略

23.【答案】

【解析】略

24.【答案】

(1)

20℃

50℃

6h

12h

6h

12h

产生CO2量

(2)①画出活塞下方的玻璃导管(1分)②在锥形瓶下方写出瓶内所加试剂或培养液(1分,浓度不作要求)

(3)中心体1分;不均等分裂1分;上、下两极各3条染色体(来源不作要求)1分

(4)左图1分,右图1分,向下凸出给分(直线不给分,向上凸出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设计表格时应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和培养的时间,因变量则是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2)画图时,应补充画出活塞下方的玻璃导管,并在锥形瓶下方写出瓶内所加试剂或培养液。

(3)次级卵母细胞减Ⅱ后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4)图略。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的相关设计。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答案】

(1)左侧

(2)a、b、c、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写全得2分,不全得1分)(3)100基本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1)观察乙图可以发现,光照强度在0-2.5千勒克斯范围内,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试管中氧气量不断减少,即试管中的气体总量始终是小于初始气体总量的,所以液体左移,偏在初始位置的左侧。

(2)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气体总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光合作用除了要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之外,还要从外面吸收一部分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除了提供给呼吸作用之外,还有一部分能释放出去,丙图中右为线粒体,左为叶绿体,可知箭头a、b、c、d是存在的,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量为50mL,同时被自己消耗了50mL,因此产生的气体量为100mL,若照光1小时,黑暗1小时,由于每小时净光合速率为50,然后有被黑暗的一小时的呼吸消耗,故持续处理24小时后此叶片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基本不变。

16.

(1)对照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深)蓝色无色(浅蓝色)

(3)①取出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60℃恒温水浴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②A管无砖红色(或蓝色)B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试题分析:

(1)由于实验目的是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为铜离子,B管为对照组;由于A管加入1%CuSO4溶液和pH6.8缓冲液各1mL,则B管应加入蒸馏水和pH6.8缓冲液;由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故试管应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由于铜离子属于重金属,会降低蛋白质的活性,故A管淀粉未被水解,呈蓝色,B管中淀粉被水解,不出现蓝色(或蓝色较浅)。

(3)CuSO4溶液呈蓝色,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为了避免干扰,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还原糖)的产生。

因此取出试管后,各加入斐林试剂1mL,60℃恒温水浴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可以预测,A管中唾液淀粉酶活性低,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淀粉被水解成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