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13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题

金色的草地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

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

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

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

读准翘舌音“盛、耍、察”,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

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

成+皿耍:

而+女喊:

咸+口英:

央+艹

钓:

勺+钅趣:

取+走蒲:

浦+艹

组词扩展:

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

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左窄右宽。

“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

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

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设计意图: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

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设计意图: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课后复习本课所学生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kāiwánshuǎdiàoyú

()()()

guāncháhé1ǒngyìběnzhèngjīng

()()()

yǒuqùyǐnrénzhùmù

()()

二、组词。

耍()欠()钓()拢()

要()吹()钩()笼()

三、填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

()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

【答案】

—、盛开玩耍钓鱼观察合拢一本正经有趣引人注目

2、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只要吹气铁钩笼子

三、张开绿色可爱

合拢金色调皮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

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

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

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自由说。

(板书:

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

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

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

(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细心)(板书:

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

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

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

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真是——

学生接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

从此——

生接:

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理解“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字词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

填空的形式展现课文重点段落的关键词语,为了更好地、更直观地理解文本。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

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

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

你知道哪些东西吗?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

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

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板书

内容

金色的草地

      寻开心——新发现——感兴趣

       碧绿——金黄——碧绿

       合拢——张开——合拢

 启示:

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shèng()zhǎng()

盛长

chéng()cháng()

二、把下面各组词语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

可爱的小草│住在一吹

有趣的草地│一大片观察

金色的时候│使劲草地

傍晚的蒲公英│仔细乡下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

多么可爱的草地!

1.多么____________的蒲公英!

2.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原文填空。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

花朵()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2.多么可爱的()!

多么有趣的()!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的一种花。

【答案】

一、盛开盛饭长大长短

二、可爱的小草住在乡下

有趣的蒲公英一大片草地

金色的草地使劲一吹

傍晚的时候仔细观察

三、1.有趣2.调皮的男孩3.壮观的景象

四、1.手掌张开合上张开合拢

2.草地蒲公英喜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

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2.教学中,用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表演时要求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

可利用这一段让学生思考:

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

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16《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能目标: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见过蒲公英开放与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

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

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16金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

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

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

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

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

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了解、感悟。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想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感受他们的开心。

  3.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1)教师描述:

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

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

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2)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3)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4.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合拢”的意思。

利用课间引读。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的,而是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

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

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

你知道那些东西吗?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七)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

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演一演:

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说一说:

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

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成如下板书,使本课的学习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