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45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题库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docx

试题库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试题库——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

B.四项基本原则

C.经济建设

D.人民内部矛盾

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D)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是一场政治斗争

C.改良主义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标准是(B)

A.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8.改革的目的是(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9、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C)

A、社会制度竞争B、科学技术竞争C、经济资源竞争D、劳动力素质竞争

10、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D)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

A、一项长期的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2、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C)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1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C)

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

14.改革的性质是(B)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5.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16.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C)

A.是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C.是又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

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18.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C)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与依赖外国并重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行改革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3.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这是由于(B、C、D)

A.改革带来了经济发展

B.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

D.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4.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

(A、C、D)

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B、C)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多途径

6.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是(A、B、C)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科学技术无国界

三、辨析题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也是一场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案要点]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对外开放,就是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目前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作为一项既定的基本国策,本世纪不能变,下个世纪不能变,必须长期坚持。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在加人世贸组织条件谈判中,美国坚持中国必须以发达国家的标准加入。

而中国则坚持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履行发展中国家应尽的义务。

——摘自1999年9月《参考消息》

材料2:

江泽民同志1999年11月15日在会见美国政府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材料3:

目前,WTO的规则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制定,主要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意愿,维护了他们的国家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受制地位,难以最大程度地受惠。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2.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7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10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被人为设立的“高门坎”挡在WTO门外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

世贸组织的领导人曾说过,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将是不完整的。

材料4:

中国是一个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一个力图把经济繁荣带入21世纪的最强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关系在双方国家对外战略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然而,冷战后尤其是最近几年,中美关系一直起伏不定。

美国越来越视经济崛起、积极开展多极化外交的中国为其“领导和塑造世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防范与遏制的一面有所加强。

在世界秩序、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最惠国待遇”、“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涉及双方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美利益碰撞日益增多,且呈尖锐化趋向,严重妨碍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1999年,“李文和案”、美国会考克斯报告和我驻南使馆被炸,又险些使两国关系失控。

此外,虽通过两国政府的努力,双边关系有所修复和改善,但很脆弱。

材料5:

1998年,我国纺织晶服装的出口额为429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额的21.54%。

过去,由于西方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特别是欧美等既是纺织品的进口国又是较大出口国的国家,在双边贸易中,他们往往以配额、反倾销等等关税措施,限制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加入WTO后,有人根据WTO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服装协议测算,到2005年,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

更有人预测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终可达到每年120亿美元。

材料6: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外资引进将达到1000亿美元,我国进口各类设备、技术和产品总额可达1.5万亿美元。

随着大量强大竞争对手的进入以及大量优质产品的涌入,客观上将迫使中国企业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品牌的创新。

在外部的强大推力下,我国经济改革中一直未能解决好的一些重大矛盾,如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产业政策调整、价格改革和重复建设等将加速得到解决。

材料7:

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001年9月15日凌晨(北京时间15日早),世界贸易组织在一份声明中称,中国和WTO就中国人世的所有问题达成一个非正式协议,从而为中国如期人世铺平了道路。

WTO总干事长穆尔在声明中表示:

“有关中国加入WTO谈判的工作小组已完成了包括一些技术细节在内的诸多工作,目前有关谈判已慑得了显著进展。

”穆尔补充说:

“我期待着工作小组将于下周一向各国贸易部长提交有关中国加入WTO的正式提议,从而为今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部长级会议能够批准中国正式加入WTO扫除一切障碍。

”此前,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表示,原定11月份召开的世贸组织多哈会议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会议日期不会因为美国遭到恐怖袭击而推迟或更改会址。

在多哈会议上,世贸组织142个成员国将就中国人世问题进行投票。

材料8:

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生草菇和蔺草席等三种农产品实行200天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即一旦这三种农产品的进口量超过最高限度,日方对其征缴的关税率将从现行的3%、4.3%和6%提高到256%、266%和106%。

材料9:

我国决定,自2001年6月22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调机加征税率为100%的特别关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坚持哪三条原则?

(2)根据材料2,为什么说中美签署中国“人世”协议是“双赢”?

(3)根据以上材料,为什么说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需要中国?

(4)根据以上材料,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5)根材料8、9,试述日本向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的原因。

【答案】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条原则:

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2)这一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并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协议充分说明中美双方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事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

正是由于双方从大局着眼,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岐,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多边贸易体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和世贸组织的绝大多数成员国保持着贸易关系,他们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可以为中国经贸关系提供一个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所以说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同样,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第十大贸易国,第二大外资输入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国家。

因此没有中国的参加,WTO是不完整的。

(4)一是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竞技场上“游戏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二是有利于稳定和推动整个中美关系迈向新世纪。

三是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四是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5)日方此举严重背离了它一贯主张的贸易自由化原则,而它援引WTO的有关规定对我产品设限的借口也是站不住脚的。

其原因有二:

一是政治因素。

日本参议院选举在即,执政的自民党打着“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旗号,目的是为了拉农民的选.票。

二是经济因素。

日方之所以采取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归根结底在于目前其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