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58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1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D.有沉淀生成

2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5.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

8下列化学仪器需垫上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9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3.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刷去污粉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4.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立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                    。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15.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碳化明显。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表格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          ; 

②          。

 

答案

1.A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

2.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该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着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3.C A项,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D A项属于结论;B项属于解释原因;C项属于实验现象分析;D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5.A 瓷器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B 指南针指引航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7.A 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8.A 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不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9.C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

10.B 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A错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B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C错误;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D错误。

11.C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图中俯视刻度,A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B错误;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正确;连接仪器时,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D错误。

12.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A错误;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B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壁缓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C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D正确。

13.答案 

(1)向着手心 倒放 

(2)C  (3) 预热 (4)洗涤

14.答案 猜想三: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时间太短

(1)其他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硝酸银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15.答案 

(1)C+O2

CO2 

(2)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3)内焰 

(4)a

(5)①酒精灯内酒精浓度 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合理即可)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一、选择题

1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如图是简易净水器,其中同时具有过滤与吸附作用的是(  )

A.纱布B.石英砂

C.小卵石D.活性炭

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可燃冰       B.冰水共存物

C.石油D.洁净的空气

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6.(2019新疆中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7.(2019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Cu

B.H2SO4+BaCl2

BaSO4↓+2HCl

C.2H2O

2H2↑+O2↑

D.CO2+H2O

H2CO3

8.(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B.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9.(2018新疆中考)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

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10.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水的天然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1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C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②隔绝空气

二、填空题

13.(2019云南中考)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

 

14.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

2N2+6H2O,把下图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答案

1.A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B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确;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2.D 小卵石、石英砂和纱布的作用为过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同时具有过滤与吸附作用。

3.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正确;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故C正确;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故D错误。

4.B 可燃冰是甲烷和杂质的混合物,故A错误;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洁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5.A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所以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

6.D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说法不正确;过滤不能减少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B说法不正确;蒸馏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用活性炭吸附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故C说法不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D说法正确。

7.C 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变多”的特征,故C正确。

8.D 水和过氧化氢,两者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A正确;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B正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C正确;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错误。

9.D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由题图实验可观察到乙烧杯中溶液变为无色,丙烧杯中溶液不变色,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分子不断运动到乙烧杯中,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A、B、C均正确;D错误。

10.D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正确;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③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正确;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正确。

11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A不正确;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故B正确;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故C不正确;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D不正确。

12.A

13.答案 

(1)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3)② (4)B (5)肥皂水 煮沸

14.答案 

(1)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

(2)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a-4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获得电能的方式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净化水的方法有: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杀菌消毒。

要将混有杂物和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

3.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

雌黄中As的化合价是+3,则S的化合价为(  )

A.+6      B.+4      C.+2      D.-2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Cl+NaOH

NaCl+H2OB.Fe+2HCl

FeCl2+H2↑

C.CaO+H2O

Ca(OH)2D.MgCl2

Mg+Cl2↑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B.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C.铁粉放在月饼盒内作保鲜剂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石墨作电极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粉作润滑剂D.将铁做成铁钉

8.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主要作用是(  )

A.除去异味B.杀菌消毒C.吸附颗粒D.沉降杂质

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CuB.HC.NaClD.CO

10.最近某省质监局发布抽检报告显示,部分电水壶样品以及料理机、榨汁机、豆浆机使用的高锰钢锰含量严重超标。

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B.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C.锰元素为金属元素

D.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1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12.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

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原子和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14.下列物质俗名错误的是(  )

A.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B.硫酸铜 胆矾

C.氢氧化钙 熟石灰D.氧化钙 生石灰

1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浊液

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将长江水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16.覆釜山下有一温泉,名“香淋泉”,也叫“太子汤”。

泉水四季常温,可治皮肤病、关节炎等。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送客避和州》诗中写道:

“晓色连古观,春香太子泉”。

下列能解释“春香”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7.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48∶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18.下列仪器:

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试剂瓶。

能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②③

19.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会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处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2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KClO3——氯酸钾B.2H——2个氢元素

C.O2——2个氧原子D.——钠离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1.回答下列问题:

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做实验时,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2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写序号)①清新的空气;②液态氧;③食盐水;④氯酸钾(KClO3);⑤铁粉;⑥氮气;⑦海水;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二氧化硫(SO2)。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      。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

ⅠA

0

1

1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He

4.003

2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的符号为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4)图

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ⅢA族。

 

(5)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