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62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嘉兴市2017届高三基础测试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指出:

“周代是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

”西周初期的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  )

A.鲁国和宋国B.燕国和齐国C.鲁国和燕国D.宋国和齐国

【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鲁国是姬姓,宋国是子姓,根据材料“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通婚”鲁国和宋国是可以通婚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燕国是姬姓,齐国是姜姓两国是可以通婚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前面分析鲁国和燕国都是姬姓两国是不能通婚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宋国是子姓,齐国是姜姓两国是可以通婚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到秦汉时期,中国的水利事业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修建在关中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井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

【解析】根据所学得出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故A项错误;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故B项错误;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是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故C项正确;“井渠”是关中农民对灌溉渠道的创造,不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答案】C

3.据宋代《图经》记载:

“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

下列对该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C.长水县是会稽郡的分封之地D.长水县长官有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解析】根据材料“秦郡天下……置长水县”得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郡县区划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存在分封之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得出长水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故D项错误。

【答案】A

4.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在全国划分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②设立“中朝”参与政事决策

③开辟欧亚的商贸之路④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

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根据所学出现“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新气象的朝代是北宋,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故A项错误;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是唐代晚期的陶瓷技术,故B项错误;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发生在北宋,故D项正确。

【答案】D

6.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

王守仁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王守仁认为心是世界的根本,故B项错误;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王守仁重“求心”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

【答案】C

7.下图所示文物是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延年益寿瓦当”。

据此判断,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

【解析】根据材料“延年益寿瓦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秦汉时期,故B项正确。

【答案】B

8.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这表明他(  )

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解析】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之有鼎革也”的出王夫之主张改革,但没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9.中国近代有维新人士提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后人评他“立论锋利,条例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他是(  )

A.郑观应B.康有为C.谭嗣同D.梁启超

【考点】维新思想——梁启超的变法主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题中的政论家是梁启超,故D项正确。

【答案】D

10.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

该漫画(  )

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

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考点】辛亥革命——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

【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铁路修筑权,民族危机加深,与西方的矛盾加深,故A项错误;中国跨入铁路时代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列强分割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C

11.阅读表一,导致“工矿企业状况”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表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表(部分)

时间段

工矿企业状况

19世纪70年代——甲午战争之前

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有50余家

1895年——1913年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49家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国人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提倡国货运动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

“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

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

”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暗夜南湖亮斗星”是说中共一大召开,从上海租界转移到南湖红船上,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华民族从黑暗深渊引向了光明,不是“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故A项错误;“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共产党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暴动,开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根据地,故B项正确;“征程二万经风雨”是指由南方往北方转移,先后转移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所经多为山高水险之地,尤其在川西北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

指代的历史现象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故C项错误;“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政治中心从延安转到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答案】B

13.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百团大战

【解析】根据示意图得出该战役是八路军为主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不是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虽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但是国民党是正面战场抗战,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的大规模作战,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1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

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考点】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该口号不是研究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的直接论据,故A项错误;该口号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故B项正确;该口号不是研究“文革”的严重错误的直接论据,故C项错误;该口号不是研究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直接论据,故D项错误。

【答案】B

15.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下列城市或地区,按其对外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岛②深圳③海南岛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青岛是我国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深圳是我国1980年开放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6.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一个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该论断是(  )

A.“向科学进军”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发展是硬道理”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向科学进军”是1956年提出,故A项错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提出的,故B项错误;“发展是硬道理”1992年提出,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提出,故D项正确。

【答案】D

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上述规定主要体现在《十二铜表法》(  )

A.具有中立主义的特点B.维护贵族的一些特权

C.推动罗马法学的成熟D.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故意伤人者受到惩罚,不是中立主义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贵族和平民,故B项错误;罗马法学成熟的标志是自然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伤人者也须受到同样的伤害”说明保存同态复仇的原始的古老习俗,故D项正确。

【答案】D

18.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①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②推动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材料“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得出①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根据材料“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得出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B项正确。

【答案】B

19.有政治家说:

“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们早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在世界近代史上符合上述“政体”特点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与“它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是共和政体,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与“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而联邦政府又是各州的中央政府,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德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C

20.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它开始的标志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惠特尼开创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D.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项错误;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惠特尼开创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但不是开始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B

21.解读表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表二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A.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B.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

C.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D.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考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解析】从表二看出从1500年至2000年“主要移出地”和“主要移入地”的范围都有所扩大,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1500年至2000年,伴随奴隶贸易、殖民扩张等活动带来的人口迁移,必然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因素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落后地区人口迁移到发达地区是主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2.观察下图,若给该漫画加个标题,合理的是(  )

A.“弘扬人性的莎士比亚”B.“寻求浪漫的卢梭”

C.“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牛顿”D.“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

【考点】相对论

【解析】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的戏剧家和诗人,与漫画中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与漫画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与漫画中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漫画中的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3.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以下国会通过的法律中,体现这一阶段特点的有(  )

①《紧急银行法》②《全国劳工关系法》

③《工业复兴法》④《公平劳动标准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紧急银行法》使金融秩序恢复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符合题意;故①正确;《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了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缓和劳资矛盾不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应急措施,故②错误;《工业复兴法》以恢复生产为目标,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故③正确;《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缓和劳资矛盾不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应急措施,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4.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在于(  )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B.使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阿拉曼战役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战役是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集团与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故A项错误;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是莫斯科战役,故B项错误;阿拉曼战役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故C项正确;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的标志是意大利的投降,故D项错误。

【答案】C

25.G20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上旬在中国杭州举行。

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

与G20运作方式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A.世界银行B.欧洲联盟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世界银行是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联合国所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与材料中G20运作方式“国际合作论坛……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没有常设秘书处”不符,故A项错误;欧洲联盟是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合作程度较高,有超国家主权机构,与材料中G20运作方式不符,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属论坛性经济组织,合作程度较低,不具有强制性,与材料中G20运作方式相似,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与材料中G20运作方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6.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造纸术产生于西汉,但不能推断出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故A项错误;该图有不符合史实上的部分,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史料价值,故B项错误;该图的真伪依据现有史实结论即可判断,故C项错误;该图主要是为了歌颂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故D项正确。

【答案】D

27.恩格斯在评价某文学作品时指出: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下列关于这一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罪恶现象②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

③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④体现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题中的文学作品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816年到1848年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浪潮,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消灭了封建残余,故①、③、④正确,法国大革命时期是1789—1830年,故②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8.观察下图,提炼图片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一战改变了欧洲妇女的生活方式B.妇女获得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

C.英国妇女获得了政治普选权D.英国妇女进入军需生产部门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英国妇女进入军需生产部门

【解析】《一战期间英国妇女在军需工厂工作》的图片不体现欧洲妇女的生活方式,故A项错误;妇女在军需工厂工作不能体现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妇女在军需工厂工作不能体现妇女获得了政治普选权,故C项错误;图片直接反应因战争需要英国妇女进入军需生产部门,故D项正确。

【答案】D

29.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工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民族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等重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而去之易”得出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不能迅速实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得出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故D项正确。

【答案】D

30.建筑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文化。

以下建筑中蕴含着人文精神的有(  )

①胡夫金字塔②帕特农神庙③秦始皇陵④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故①错误;帕特农神庙按伯里克利所宣扬的"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的思想修建的,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故②正确;秦始皇陵是秦朝专制统治的象征,故③错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保留了许多圣者的遗物蕴含着人文精神,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中英武装力量作了这样的对比: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二)

材料二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其民……德慧术知较而论之,又为吾民所必不及。

——严复《国强》(189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的主要史实。

(6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西方认识的发展之处。

结合时代背景,列举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认识深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4分)

【考点】

(1)“睁眼看世界”——林则徐的主要思想

(2)维新思想——严复的主张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得出英国的军事武器和技术均优于中国;第二小问主要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主动了解外国情况,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籍如《四洲志》等。

(2)第一小问发展之处,根据材料“自其自由平等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得出西方国家政治自由平等,根据“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得出经济制度完备严明,根据“其民……德慧术知较而论之,又为吾民所必不及”得出民众素质良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中“1895年”和所学知识得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答案】

(1)观点:

英国的军事武器和技术均优于中国。

(2分)

史实:

主动了解外国情况,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籍如《四洲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