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87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

14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9个绿线中的字只读不写,学会1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9个绿线中的字只读不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14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划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凶猛。

理解:

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归、代、仔、细,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上写《习字册》。

  2.课后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

  3.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A“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B“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

它们说明什么?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

  ③“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

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⑤指导朗读。

  (3)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同座位练习背诵课文。

  2.分小节指名背诵。

  3.教师引背课文。

  4.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背诵课文。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总结课文。

  2.指导完成课堂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伟大”说一句话。

二、回归总结,明理。

  1.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他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2.填空:

学了《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

齐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

  2.课后自默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14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14大禹治水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书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把生字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听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3)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4)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

滔滔、淹没。

  (5)“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6)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就是——禹(板书),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3)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4)学习二、三两句。

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

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

它们说明什么?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

挖通劈开)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

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5)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

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4.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

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14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挖通

劈开制服洪水

13年三次过家门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教学反思参考2)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应该来说,关于他的教学设计也很多。

不同的教材中都有这篇课文。

我在建构我的教学设计之前,阅读了其他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的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贯穿的是两条主线:

一、使大禹这个人物鲜明而且立体、多维。

二、把对于二年级学生至关重要的说话训练抓住,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真正为学生发展使用汉语服务。

同时第二条主线更可以推动第一条主线的明确。

同时,文中的字词教学又不能放弃,它是年段目标中的重点。

因此,开篇的关于水的成语的引导,洪水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千辛万苦”的拓展想象,数字的深究讨论,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无所畏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通过两次概括:

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回扣课题也就水到渠成。

同时“治、制”的区分运用,考验着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理解。

    虽然整堂课紧凑而且环环相扣,但上下来仍有超时,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过渡语的精炼程度不够,思考以课堂流程和大问题的把握为主。

同时在某些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呼之欲出时,还是不能急于给出简明的答案,应由学生品悟。

最大的收获是,在有些教学环节中,教师做好两手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的精彩。

教学机智也来源于充分的预设。

当你面对是未知数的学生时,还是解读学生的思维入手,打好有准备的“仗”!

(教学反思参考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佩。

    新课标指出:

“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在教学中,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

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

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

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

最后,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

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

”“妈妈会怎么说?

”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

“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

”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