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03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docx

备战高考历史资料历史二轮复习知识能力目标的细化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史实与分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单元:

先秦史

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 夏商周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 “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

明确概念: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礼乐制度;“刀耕火种”、耜耕(锄耕)、金石并用、千耦其耘、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井田制、初税亩、重农抑商、“工商食官”;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私学、儒家(仁、礼、六经、亚圣、王道、王霸并用等)、道家(“道”、无为而治等)、法家(法、术、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司南、十进制、九九乘法表、算筹法、《甘石星经》、《考工记》、《诗经》、《离骚》与楚辞体、甲骨文、大篆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云南)出现

约六七十万年前,出现了与现代人较接近的北京周口店人

约5万年前,我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出现

约七八千年前,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出现,我国农业进入耜耕阶段

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到繁荣时期,考古已发现了属于该时期的7000多处遗址(如半坡文明、河姆渡文明等)

距今5000年前,众多氏族部落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夏启继任为王,开始“家天下”时代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定都镐京,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幽王死难,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私田合法化

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老子。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道家学派创始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孔子。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墨子。

滕国人(今山东境内)。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开始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

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孟子。

山东邹城人,曾拜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约公元前369-前286,庄子。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道家学说主要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人 。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非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王室,周朝灭亡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第二三四单元:

秦汉到宋元史

1. 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 汉至元的经济

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 程朱理学

6. 汉至元的科技文化

7. 北魏孝文帝改革

8. 北宋王安石变法

9. 唐太宗

 

史实与分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知道秦汉至宋元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 列举该时期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7.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说明两宋时期儒学的发展。

明确概念: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官僚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直道、半两钱、小篆、隶书

(两汉时期)中外朝制度、尚书台、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王国问题、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推恩令、察举、征辟(召)、犁壁、耧车、耦犁、翻车、水排、提花机、五铢钱、“市”、盐铁专卖、丝绸之路、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太学、《九章算术》、“蔡侯纸”、《氾胜之书》、汉赋、草书、楷书(正书或真书)、行书

(魏晋南北朝)屯田制、均田制、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士庶之分)、灌钢法、草市、三教并行与三教融合、《齐民要术》、

王羲之《兰亭序》、“以形写神”

(隋唐)三省六部制、道、藩镇割据、科举制、曲辕犁、筒车、大运河、唐三彩、秘色瓷、缂丝技术、柜坊、飞钱、坊市制度、开元通宝、“三教合归儒”(道统思想)、雕版印刷术、唐诗、画圣吴道子等

(宋元)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参知政事、“杯酒释兵权”、文官制、通判、路、一省两院制、行省制度、黄道婆、交子与会子、晓市与夜市、瓦肆、租佃制、程朱理学(理、气、“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知先行后等)、程颢与程颐、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毕昇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授时历》、王祯与《农书》、宋词、元曲、风俗画、画学、南戏、元杂剧等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前217年—前210年,修筑万里长城,每年动用民夫多达40余万

前213年,秦始皇禁私学,下焚书令,烧毁秦纪以外的列国史籍,焚毁儒家经典与诸子百家著述,《诗》《书》百家语限博士官保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

前212年,在咸阳活埋术士、儒生四百六十余人

前220年—前210年,秦始皇先后巡游六次,直到前210年死于第六次巡游途中

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今安徽境内)起义,同年项羽、刘邦起兵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主力

前206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

前206年—前202年,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前180——前141年,文景之治

前154年,七国之乱,中央政权历经3个月艰苦战斗,赢得了胜利

前138——前126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凿空西域)

前134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建议独尊儒术

前127年,汉武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颁布推恩令,藩国势力日益削弱

前119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实行盐铁专卖

前118年,发行五铢钱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前33年,昭君出塞(汉元帝在位)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

25年,刘秀称帝,为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光武中兴

67年,汉使者陪同两位天竺僧人回到洛阳,汉明帝命建白马寺

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史上一次革命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190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废少帝,立刘协为帝,即献帝,进入群雄割据时期

196年,曹操迎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实行屯田制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220年,曹操卒,其子曹丕篡东汉,改国号为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仍为汉,建都成都,俗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城为建业(今南京)

263年,邓艾率魏军入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三国结束

291-306年,八王之乱,晋国力大损

316年,西晋灭亡

318年,司马睿称帝于建康,史称东晋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

420年,刘裕废晋帝,改国号为宋,南朝开始,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至589年隋灭陈

471—499年,魏孝文帝改革,前期冯太后主持,后期孝文帝亲政继续改革

534年,北魏一分为二:

东魏与西魏

550年,高洋篡夺东魏政权,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557年,宇文氏篡夺西魏政权,建立北周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北周被杨坚篡夺,改国号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天下

584—610年,隋在充分利用过去运河和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了江南运河,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618年,李渊称帝,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621年,高祖废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为唐太宗

627年,唐太宗大并州县,分天下为十道

755——763年,安史之乱

907年,朱温废唐自立为帝,建国号梁,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

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同时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与发展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他就是辽太祖。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初,辽宋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从此形成宋辽对峙局面。

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第三单元:

明清史

10. 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1. 明清的经济发展

12.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3.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明确概念:

内阁制(票拟权)、明三司、厂卫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总理处)、廷寄制度、密折制度、督抚制、八股取士、风力水车、一条鞭法、地丁银、明清瓷器(五彩瓷、粉彩、珐琅彩等)、资本主义萌芽、商帮(晋商、徽商)、工商业市镇、租佃制、明“海禁”政策、清闭关锁国政策、陆王心学(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明清小说、文人画、京剧(徽汉合流)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1369年,太祖朱元璋确立分封制,命令各皇子就藩拱卫京都

1374年,太祖罢市舶司,诏令“片帆不许下海”,以防倭寇

1380年,朱元璋撤销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

1399—1402年,“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攻破京师称帝,即明成祖

1403年,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有决策参与权,无决策权

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1557年,葡萄牙人窃据澳门

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27年,陕北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

不久,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军,收复台湾

1677年,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

1681—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

1686年,康熙在广州设立专门对外贸易的商行,俗称十三行

1729年,雍正帝设立军机房

1732年,军机房改称军机处,正式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1773—1782年,编撰《四库全书》

1790年,徽班进京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乾隆在位)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来华,与嘉庆帝的会面因礼节之争取消

1838年,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虎门销烟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近代史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