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5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

“……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圣日耳曼条约》B.《布列斯特和约》

C.《纳伊条约》D.《色佛尔条约》

【答案】B

2、《凡尔赛和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和约要求德国①承担战争罪责②支付巨额赔款③接受分区占领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3、“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在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结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该条款()

A.使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B.承认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

C.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矛盾D.反映了英国在亚太地区实力不变

【答案】B

4、《国联联盟盟约》第十六条

(一)款规定:

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根据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它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并阻止……联盟会员国与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之往来。

由此可见,国际联盟维护和平的主要手段和原则是()

①集体安全②经济制裁③废弃战争④国际合作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5、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

企图用飞机、飞艇、毒气弹等残酷的手段迫使法国投降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6、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②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

③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④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的识记,比较得出共同点.注意限定信息“共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战爆发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①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原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均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故D项正确.故选D.

7、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

该文件是()

A.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B.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

C.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D.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罗宣言》。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中国收回台湾,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波兹坦公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德黑兰宣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向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C.柏林战役D.阿拉曼战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是希特勒走向失败的开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非莫斯科战役,莫斯科战役只是德国的第一次失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非柏林战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非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一个战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凡含⑤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⑤,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⑤,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⑤,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0、一战结束后,人们几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将获得和平的想法,“为了消灭战争而战斗”已然成为共识,人们纷纷付诸行动,以促使这一事实尽早实现。

但当法国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他的判断是: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他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①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②德国对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极其不满③德国后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④一战后人们对和平翘首企盼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福煦元帅作出这一判断应该是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大致在1919年。

他看到《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过于苛刻,必将会遭到德国的报复;另外,这一和约只是暂时缓和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①②符合题意:

德国发动二战是在1939年,福煦元帅无法以此为依据,排除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正确答案选择A项。

11、有人指出: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一战的主要战场是在欧洲,但也涉及到其他地方,如日本宣战后,进攻中国山东,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故B项错误;一战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先后宣战,因此实际交战国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故C项错误;一战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力量,但是不能称之为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因而称之为“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故A项正确。

12、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

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

A.形成决议需要“全体一致”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可知,形成决议需要“全体一致”,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和侵略的可能性,A项正确;B项说法本身错误,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B项错误;C项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C项错误;D项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1921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

“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

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

”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调和美日之间的矛盾B.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C.极力维护英日同盟D.加强与美日的友好合作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可以得出态度是优先与美合作,但是也不放弃与日结盟。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战间,日本扩展了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赖;美国实力上升,极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英国需要与日本合作抵制美国,故主要意图是维持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排除ACD,所以选B。

14、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

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①欧洲文明遭到严重的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国际联盟的成立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是在二战之后,因此,②排除,④国际联盟是在一战之后成立的,也不符合题意,排除④,答案选择A.

15、在文明突飞猛进的20世纪,为什么野蛮残暴的法西斯主义能够猖獗一时?

原因包括(  )

①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③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④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日法西斯建立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之所以能够建立专制统治,与这两国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密不可分.②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给德国和日本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德国和日本缺乏民主传统,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纷纷掌握了本国的政权.③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是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结果不是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原因.④德国和日本,都宣扬民族优越论,都认为本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体现了极端的民族主义的特点,并且对其他的一些民族实行民族灭绝政策,比如,德国对犹太人.故选D.

16、在国际关系中,大国的意志往往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

①巴黎和会②慕尼黑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策,要求学生结合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为以后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来分析材料.①巴黎和会是英法主导的一战后的分赃会议,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巴黎和会上将中国山东的权利割让给日本,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②慕尼黑会议是在捷克代表不在的情况之下,英法德意四国直接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③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英美苏三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国际会议,会议上将中国的外蒙古地区从中国分离,体现了大国霸权的色彩.④日内瓦会议中,中国第一次作为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在会议中中国积极活动,促成了关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会议体现了平等的色彩.故选C.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时间不符,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于19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B错误;一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时间不符,C项错误;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苏联综合实力的增强,欧洲列强失去主宰世界的实力,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D项正确。

18、2013年12月1日,为纪念70年前一份文件的发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活动,这份文件被认为是当今亚太秩序的基石。

该文件是()

A、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B、中、美、英签署的《波兹坦公告》

C、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苏、美、英签署的《德黑兰宣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罗宣言》。

根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中国收回台湾,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波兹坦公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开罗宣言》而非《德黑兰宣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加试题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

“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

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

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

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

”这反映出严复()

A.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答案】B

【解析】“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说明当时中国与德国断交后,没有加入协约国的战争,严复的意思显然是要求中国对德宣战,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论述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对中国“忽然中止”的态度表示不满,故C项错误;材料是尽快参战,不是整顿后再参战,故D项错误。

20、下图所示是二战中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

A.宣告了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破产

B.为二战反法西斯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C.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D.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柄登陆战

【答案】D

21、“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英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缺乏信心B.英国试图让美苏承担更多的责任

C.英国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衰落D.雅尔塔体系已经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受二战的影响而衰落,故丘吉尔有此说法,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英国与美苏的力量对比,不是英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缺乏信心,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英国让美苏承担更多的责任的意图,故B项错误;德黑兰会议期间,雅尔塔体系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故选C。

22、从世界格局变化的过程来看,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B.各国的经济水平

C.各国的国家制度D.各国实力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是否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

各国实力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是否发生变化是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故选择D;A、B、C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2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不能简单地说战争导致欧洲电力系统瘫痪,排除A;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所以答案选B;1914年社会主义制度还没建立,排除C;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崩溃,排除D。

24、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四大战场:

()

①西欧战场②苏德战场

③太平洋战场④北非战场。

按各大战场开始转入反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战场是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是1942年11月的阿拉曼战役;故按各大战场开始转入反攻的先后顺序排列③④②①,所以排除BCD,选A。

25、—段关于二战前夕的记载这样写到:

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

同样,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

”上述情况()

A.导致四国达成《慕尼黑协定》

B.推动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C.反映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D.推动三国军事同盟的正式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可知英法对苏联的怀疑和不信任;根据题干“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可知苏联担心德国威胁苏联;故在此背景下,苏德签署《德一苏互不侵犯条约》,B项正确。

《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题干强调苏联面对英法的不信任和德国的威胁,签署《德一苏互不侵犯条约》,与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无关,排除C。

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6、二战时期某宣言称:

“【签字国政府】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x宣告:

1.毎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这一宣言()

A.标志着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B.表达了英美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

C.说明英法等国开始放弃绥靖政策

D.人大加强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是《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大大加强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D项正确。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排除A。

题干是表达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决心,排除B。

题干信息强调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大大加强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与绥靖政策无关,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7、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

中国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

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

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

苏军

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

美军

3000公斤炸药

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A.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C.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D.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战场坚持抗战的艰难,正面战场也不能像英美那样以大量火炮弹药杀伤敌军,可见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排除。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而是强调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排除B。

题干强调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而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8、一个西方史字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

“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

”这种观点()

A.不正确,它忽视了战争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贵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提到,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故题干观点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故答案选A。

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有罪,故B错误。

题干观点不正确,故C错误。

题干观点不正确,这与秘密外交无关,故D错误。

29、二战期间苏联情报局的一份秘密文件中有如下记录:

“苏联军队暂时阻止了德军装甲的继续突破,成功地缓解了在这一领域的压力,前次进攻中德国坦克损失220多台,其中40台是‘老虎’。

在前面一整天,敌人没有成功获得制空权。

……一种新型穿甲弹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应该是哪次战役中的情报内容()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

【答案】C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盟军登入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徉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做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

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

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反击。

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摘编自XX百科《诺曼底登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胜利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

(2)影响: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解析】

(1)根据“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徉动……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概括得出。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对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即可。

31、材料

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