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20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Word下载.docx

1.快速浏览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画出来。

2.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

时间那年春天;

4月6日的早晨;

有一天;

4月28日。

3.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

有一天写被捕后;

4月28日写被害后。

4.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5.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这几个事情,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小组交流,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发言。

被捕前:

烧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

处变不惊

被审时:

安定、沉着

被害后:

全家沉痛

6.你能在文章中找出表现时间的句子吗?

那年春天;

烧文件,出事了

4月6日的早晨 一一被捕了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被提审

28日黄昏 一一出拘留所

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知道父亲被害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时间很准确,说明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

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

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妹妹被释放了。

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

8.你能根据刚才的事情给课文分段吗?

回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时间

(1)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法庭上(18-29):

被害后(30-32):

9.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4月280)(板书:

首尾照应)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例如第6段和13段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10.明确本文的叙事顺序。

先写现在,再写以前,这种写法叫(板书:

倒叙)

11.同学们,刚才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是李大钊的女儿为纪念自己的父亲写的。

点明了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被难日是什么意思?

(父亲被害的日子)你觉得应该以什么语气来读这一部分?

缓慢低沉。

12.父亲是谁?

你怎么知道的?

13.同学们,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读出我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

爱敬)

14.思考:

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革命者?

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是课文内容,也可以是方法)(学生自由回答)

(四)课外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像父亲这样的革命者,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甘愿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最壮丽的篇章。

有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和精彩段落。

2.好书推荐《红岩》。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父亲 敌人

(革命者)爱敬 恨

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

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

——烧文件,出事了

《十六年前的®

忆》彩孽a恩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

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

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

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

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

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

”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

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

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2021年4月26日

《十六年前的恸化》锡德德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12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

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并不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

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堂课犹如一出戏,需要通盘统筹,精心安排,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作了如下安排:

全文共学习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训练,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地叙述事情经过,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

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我认为,关键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营造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富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据此,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以题激趣,感知课文第一课时,在情境激趣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以题激趣:

是谁在回忆?

回忆的是谁?

回忆的是哪些事?

时隔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

以此,抓住题眼,触发情思,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查资料,边读边想:

通过自学,你可以自行解决什么问题?

对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你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此外,还存在哪些疑难等等。

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的参与意识,得到尝试质疑、自能读书的有效训练.

二、主旨入手,拓展教学扣住文章的主旨部分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部分,我引导学生质疑:

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一一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贯通全文,是表现李大钊精神的主线。

这里我抓住“信心”一词展开教学。

在理解“信心”一词的基础上,围绕“信心”一词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一一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

学生从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进而联系到身边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必将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展开联想,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品析语言,进入情境言为心声。

从语言训练入手,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自主学习”李大钊在处境相当危险的情况下,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时,体会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耐人寻味。

我便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这两句话的内涵:

第一句话:

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在引导学生谈了对“知道什么”的理解之后,我出示了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

(A、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知道得不多;

C、小孩子什么都知道)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第二句话: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我哪能离开呢?

”引导学生体会“坚决”、“轻易”、“什么时候”的含义,让学生在品析词语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然后通过品析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常对你说。

”与“我哪能离开呢?

”……“我不能离开。

”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的态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有所得,本篇课文着重向学生渗透两种学习方法:

学法之一:

体会三个对比,学习写法

(1)比形象。

拿作者笔下狠毒凶残的敌人,与临危不惧的李大钊同志进行横的比较,突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学习作者抓住本质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比态度。

拿父亲烧文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

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和蔼的态度进行纵的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3)比神态。

大家都知道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其精神状态。

我们如何品析人物的神态描写呢?

李大钊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他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在学生合作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着重抓住这样两句话来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神态,从神态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

为什么?

)B、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品析“惯有”、“严峻”:

这两个词去掉行不行?

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

拿父亲被捕前搜身、法庭提审及接受审讯时不同的神态作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虽身陷囹圄,但初衷不改,坚定不移、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

学法之二: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课文除了首尾呼应之外,还多处做到了前后照应,如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后得知,课文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写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设计以上学习方法的目的是: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课文的朗读训练:

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

”即不停留在字面上,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板书设计。

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

板书正中写课题,然后自左而右依次写伟大的力量、李大钊,然后写出李大钊表现出的特点:

忠于革命、无所畏惧、沉着斗争;

然后是作者的写作方法:

对人物语言、神态的直接描写以及家人、敌人、自己的对比,旨在突出李大钊的精神实质。

这样,从内容到思想,使文章内容清楚具体,学习重点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

总之,《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即由重“情节内容”轻“言语形式”转换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由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转换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统一;

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换为以发展能力为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由重“理解”轻“运用”,转换为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理解”与“运用”的统一。

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板书设计:

时间顺序

忠于革命

无所畏惧

沉着斗争

全家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