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2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课时复习训练第4课时生命的思考

第4课时 生命的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安阳一模,4)2019年,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们。

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这些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C)

①要珍视、敬畏、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②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

③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④只有牺牲自身利益,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生命的永恒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中这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都是在平凡的生命中闪耀着伟大,都是在平凡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②③是这些人和事给我们的启示。

①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④观点绝对。

故选C。

2.(2020漯河外国语中学一模,3)2019年,杭州驴友冯某等三人进入羌塘无人区徒步穿越,十几天后,冯某独自离队后失联。

失联受困50多天的冯某在乌兰乌拉湖东侧被找到。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活动属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冯某等三人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5000元的罚款。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D)

A.坚强意志需磨砺,战胜自然不停息

B.寻求刺激扬个性,挑战自我当宽容

C.法律法规莫践踏,违法就应受刑罚

D.生命健康不轻视,违法探索不可取

解析 冯某等人进入羌塘无人区徒步穿越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冯某等人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处罚说明了违法探索不可取,D是对冯某等人行为的正确认识。

B是错误认识。

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A错误。

违法行为要受到处罚,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C错误。

故选D。

3.(2020洛阳新安期末,6)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能够在不经意间击中心房。

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纷纷为疾驰的救护车让行;一个骑着摩托的年轻小伙,挡在车流前护卫陌生老人安全走过马路;一名地铁执勤的文明劝导员,将鞋子借给急着赶路的乘客后坚守岗位……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赋予这些情境打动人心的力量?

下述标题中最符合上述情景的是(C)

A.珍爱生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

B.与人为善,方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C.心中有爱,就能用温暖传递感动

D.爱岗敬业,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

解析 本题考查关切生命。

题干中的这些行为都是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关切生命的表现,C是这些行为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C符合题意。

A、B、D都属于观点绝对化,错误。

故选C。

4.(2019南阳一模,3)重庆两名11岁的少年受电视节目影响,决定体验一把荒野求生,结果庇护所还没搭建好,天就快黑了,走了五六个小时还没找到食物的两人,在断崖下拨通了报警电话……对这两位少年的行为,我们给出的正确的说法是(B)

A.无所畏惧敢于冒险,点赞

B.遇到险情报警求助,明智

C.回去定遭家长暴打,活该

D.电视节目错误诱导,应撤

解析 两位少年在遭遇客观存在、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是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B是对该事件的正确评价;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无所畏惧、不顾一切地冒险是错误的行为,A错误;C、D是对该事件的错误认识。

故选B。

5.(2020焦作一模改编,5)三代塞罕坝人不懈奋斗,化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科学家潘建伟带领团队奋力攻关,历经千辛万苦,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的重大突破;“当代愚公”黄大发坚持三十余年带领村民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使群众走上致富路……这启示我们(D)

①生命的价值和精彩在于奋斗

②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③劳动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

④有志者持续努力,勇于担当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生命的价值和伟大。

三代塞罕坝人、潘建伟团队、“当代愚公”黄大发用劳动创新辉煌,实干成就未来,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①②③④都是他们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故选D。

6.(2020驻马店一模改编,6)2019年12月24日,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名患者家属恶性伤害,导致颈部严重受损,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2020年1月20日,在朝阳医院门诊楼内,一男子持菜刀伤人后逃离,造成三名医护人员及一名群众受伤,犯罪嫌疑人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各方对暴力伤医事件严厉谴责,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

A.生命安全至高无上,人人尊重学会敬畏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C.救死扶伤医生天职,病人伤亡他必担责

D.全国上下齐动员,制裁暴力伤医不手软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维护生命健康的相关知识。

各方对暴力伤医事件严厉谴责,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体现了A观点。

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B错误。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如果是医生失职造成病人伤亡的必须承担责任,C错误。

公民没有制裁暴力的职权,D错误。

故选A。

7.(2020洛阳新安期末改编,11)小李将要参加学校举办的敬畏生命的演讲比赛。

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小李打算写出敬畏生命的原因,却考虑不出来。

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李向你救助的话,以下观点中,你不会选出来推荐给小李的是(D)

A.敬畏生命,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B.我的周围有与我同样的生命,他们对生命的愿望,跟我是一样的

C.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D.敬畏生命,是上级部门、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不是个人内心的自愿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敬畏生命的原因。

敬畏生命不是谁的要求,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D错误。

A、B、C都是敬畏生命的原因。

故选D。

8.(2019平顶山二模改编,2)“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个人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我们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养护我们的精神。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养护我们精神的是(B)

A.注重研学旅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B.注重物质生活的高消费,去享受生活

C.生活追求真善美,做一个亲社会的人

D.向先进人物学习,提升爱党爱国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养护精神的表现和要求。

A、C、D都有利于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精神发育并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是在物质条件贫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B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一段时期以来,随着“还景于民”政策的实施,一些地方相继开放了不少免费公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然而,有些公园因为是免费的,投入相对较少,游乐设施的安全维护维修就成了问题。

更有甚者,将一些老旧的游乐设施安放在免费公园内,导致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免费公园作为社会公益项目的一部分,并不等于“免责公园”,那么,公园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加强管理,避免事故发生呢?

答案 

(1)开放免费公园,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开放免费公园,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休闲舒适的娱乐环境;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公共设施为公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释放压力提供了便利,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3)公园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4)免费公园作为社会公益项目的一部分,管理部门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对免费公园内各种游乐设施的安全检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只有着力营造一种安全舒适宽松的环境,人们才能放心地在公园内享受休闲快乐。

解析 解答辨析题,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和试题的背景材料,判断观点是否正确;其次要分析说明判断的理由和依据。

“爱护公共设施,加强监管,就能避免事故发生”的观点错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才能避免事故发生”的观点正确。

(1)点,回答出开放免费公园的目的和积极作用即可。

(2)点,回答出公共设施的重要价值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的原因即可。

第(3)点,回答出公园管理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加强管理避免事故发生即可。

第(4)点,回答出公园管理部门如何加强监督、营造安全舒适环境的积极作用即可。

10.(2020焦作期末,11)材料一 巍巍太行,陡直如削的峭壁侧面,石缝狭隘的间隙里,斜生着一棵棵侧柏,蓝天白云辉映下,一簇簇翠绿轻轻流入云际。

90多岁的靳月英老人,熟练地抡着锄头刨坑,然后颤巍巍地跪在地上,黝黑的双手将地上薄土聚堆,再一捧捧撮到新植的侧柏幼苗周围。

30多年来,“中国好人”靳月英四代人劈开8道山19面坡,种下20多万株树。

曾经石头丛生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绿色尽染。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靳月英为部队捐赠慰问品1万多份,价值10多万元。

此外,帮助村里修路、接济乡邻生活、捐资助教等烦心事、揪心事,靳月英事事关心。

而这些爱心背后,是靳奶奶上山摘酸枣、够槐花、挖药用小茶叶、割草,甚至卖掉棺材板换来的“爱心款”。

(1)材料中靳月英老人这些做法值得吗?

为什么?

(6分)

答案 靳月英老人这些做法值得,因为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我价值;她发掘生命的力量,敢于与挫折斗争;她不断发现和创造,让生命更加精彩;她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传递温暖;她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等等。

解析 第

(1)问,考查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靳月英老人,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的做法是值得的。

找准角度,围绕努力战胜挫折、关心帮助他人、承担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等方面作答即可。

(2)为了让自己生命更加精彩,中学生该怎么做?

(两个方面即可)(4分)

答案 加强体育锻炼,爱护自己的身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护自己的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报效祖国本领;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努力构建自己的人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等等。

解析 第

(2)问,考查活出生命的精彩,属于开放性试题。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围绕爱护身体、守护精神、树立理想、努力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回答即可。

11.(2020巩义期末,15)材料一 有一句名言说:

“人,从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

”死亡只是一种自然规律。

因为死亡,才会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不易;因为死亡,才会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死亡,才会让生命变得如此灿烂……

材料二 平凡的生命也有不平凡的灿烂。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在连夜返回百坭村时突遇山洪不幸牺牲,将自己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动人心弦的共产党员奉献之歌,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

黄文秀同志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1)结合材料一谈谈人的生命有哪些特点。

(两点即可)(4分)

答案 ①生命是脆弱的。

②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

③生命是短暂的。

解析 第

(1)问,考查生命的特点。

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

材料一中的懂得生命的不易、学会珍惜、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等体现了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据此回答即可。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如何让平凡的生命变得伟大。

(三点即可)(6分)

答案 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不论地位高低,都要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②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③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为社会的发展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④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

解析 第

(2)问,考查如何让平凡的生命闪耀出伟大。

结合材料二中黄文秀的事迹,从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为社会的发展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2020郑州二模,12)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疾病灾害,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这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紧密相关。

新形势下,我们要结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020年3月,郑州市教育局根据相关要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做好学校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中小学健康行动,坚决把疫情阻挡在校园之外,切实维护师生的健康权益。

你校正在进行“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宣传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请你完成如下任务:

(1)请给同学们讲讲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两方面即可,4分)

答案 有利于增进师生卫生健康意识,培养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维护师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共创文明校园;有利于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校园之外;能够为我国和全世界的新冠疫情防控作出应有贡献;有利于营造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形成师生正确的健康观、生命观;等等。

解析 本题以“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1)问,考查爱国卫生运动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师生的健康安全、对学校的校园卫生和环境以及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请分别列举一个你校在校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分)

答案 例答 ①校园环境卫生:

教室后边的清扫工具摆放杂乱、不整洁、不卫生。

②个人卫生防疫:

课间活动时有的同学聚堆儿打闹,过近距离接触。

解析 第

(2)问,审设问,要求分别列举一个在校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结合校园生活的场景,从校园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疫方面分别列举一个存在的问题即可。

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

如教室后边的清扫工具摆放杂乱、课间活动时有的同学聚堆儿打闹等。

(3)请对上述任意一个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不少于两条,4分)

答案 例答 问题①的整治建议:

设立专门位置摆放卫生清洁工具;值日生做好卫生后,要把工具做好清洁处理;等等。

问题②的整改建议:

通过班主任、班干部督促同学在校期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同学形成文明有序进行课间活动的习惯;等等。

解析 第(3)问,结合上一问列举的在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改进的措施即可。

13.(2020洛阳一模,12)材料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随着“全民营养周”活动的开展,从“健康食堂”“轻食餐厅”到“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营养与健康元素已经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随着大众体育精神的传播,在城市,“15分钟健身圈”涌现,在乡村,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的“一场两台”模式已经覆盖全国近57万个行政村,解决了场地问题,人民的运动热情更高了;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日益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未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持续推进,相信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自律向上的社会、一个更加强壮健康的民族、一个14亿中国人个个成为健康生活代言者的中国。

据悉,“做自己的健康生活代言人”系列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为促进全民健康,建成全面小康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个方面即可)(6分)

答案 开展宣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运动设施;加强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集中开展营养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营养健康理念;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

(三个方面即可)

解析 第

(1)问,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到材料中我国为促进全面健康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仔细审读材料,逐一分析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并进行总结归纳即可。

①“全民营养周”活动的开展、“健康主题公园”和“健康知识一条街”都属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②“15分钟健身圈”“一场两台”模式都属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运动设施;③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日益健全属于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健康中国行动的持续推进;等等。

(2)做自己的健康生活代言人,你打算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两个方面即可)(4分)

答案 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远离有害物质;了解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不滥用药物;每天坚持运动、培养运动习惯;按时参加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生病及时就医;等。

(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 第

(2)问,考查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回答出中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生活方式即可。

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如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