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62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docx

辅导员心理问题处理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关系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如何

1、两者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以及技巧,就来访学生所提出的心理困惑、精神痛苦等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其探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摆脱困境的对策,从而使来访者摆脱困境,渡过心理危机,纠正认识偏差,克服情绪障碍,增强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环境和面对自身的存在。

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助人自助,是助人成长而不是代人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内容。

2、二者的内在联系

(一)工作对象和工作本质一致

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都是人,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内容、作用上关系紧密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互交叉甚至重叠之处。

人们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得以消除;一些咨询活动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

两者可以通过各自的途径体现共同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3、二者的区别

(一)理论依据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心理咨询则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本身无明显的阶级性。

(二)解决问题的层面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即进行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等的教育,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

心理咨询则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注重当事人意识结构的全方位的探讨,如直觉、无意识、早期经验、神秘体验等,着重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整合能力。

(三)基本原则不同

1.公开原则和保密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予以解决,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开的原则,至少是一种不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则遵循保密原则,要求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未经当事人的同意不可以公开其咨询信息,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2.被教育原则和平等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是上级和下级、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心理咨询则是平等相待、共同成长的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平等的。

3.方向原则和非指导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并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与原则,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咨询师应保持相当程度的“价值中立”。

4.示范原则和尊重-理解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

心理咨询则以尊重与理解为基本手段,试图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互动的治疗关系。

因此,它要求咨询师放下其主观立场,设身处地去共情当事人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思想、行为与动机。

(四)运用的方法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靠言传身教,正面引导、讨论、实践锻炼等方法。

心理咨询常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以及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互换等方法,强调“听”为主,通过倾听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理解当事人。

(五)具体目标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质,使人达成理想的人格,常常要求个体服从于整体,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心理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求个体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应用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如平等、尊重、真诚、保密、无条件积极关注等原则,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1.尊重学生

2.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

3.适当遵循保密原则

(二)借鉴心理咨询的工作技巧

心理咨询中的许多谈话技巧和非语言技巧都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1.运用面谈技巧

倾听是最简单的技巧,

2.运用非语言技巧

通过表情和目光等非语言行为引导学生,传递给他们以尊重、关心和理解,减少其焦虑、紧张和不安全的心理,工作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二、如果你成为专职辅导员,你将怎样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开展学生工作

(一)应用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如平等、尊重、真诚、保密、无条件积极关注等原则,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1.尊重学生

2.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

3.适当遵循保密原则

(二)借鉴心理咨询的工作技巧

心理咨询中的许多谈话技巧和非语言技巧都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1.运用面谈技巧

倾听是最简单的技巧,

2.运用非语言技巧

通过表情和目光等非语言行为引导学生,传递给他们以尊重、关心和理解,减少其焦虑、紧张和不安全的心理,工作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三、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和模式众多。

影响最大的有四个流派的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为佛洛伊德,该理论强调无意识的冲突对行为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认为非理性的意欲与外界现实在内心引起的冲突是精神异常的原因。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等人,该理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即行为会因情境而改变。

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该理论强调研究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关心的是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心理障碍源于不正确的认知,主张以改变认知以纠正心理障碍。

   在众多理论的影响下,心理咨询的方法也众说纷纭,多达四百多种。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方法有:

    

(1)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通过支持与鼓励,细听倾诉和解释指导,使面临困难产生心理问题的人得到依靠,恢复自信,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

    

(2)心理分析法。

即精神分析法。

其理论依据是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法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来访者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3)行为疗法。

来源于行为主义理论。

由于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包括正常、健康的行为与异常、变态的行为)都是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到巩固。

所以行为治疗家就可通过对个体再训练的方法(再教育和重建条件反射,即教授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应反应),以及在某些方面改变个体环境的方法把不正常的行为变为正常。

    (4)人本主义疗法。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形成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

    (5)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受人的认知所支配,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错误前提下对现实曲解的结果。

咨询的关键就在于指导来访者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行为。

    (6)森田疗法。

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创立。

主张“顺应自然”,即指导来访者接受自己的症状而不企图排斥它,带着症状生活,象正常人一样,这样症状就会慢慢淡化而消失。

还主张“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为。

    (7)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的对象可由背景、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其好处在于每个人都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了解自己于他人的联系及行为方式,增进理解与沟通。

四、一个学生提出退学,你认为是思想问题还是心里问题,该怎样处理=.一个学生因为与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心理压力过大想要休学,作为辅导员你怎么看这个现象你怎么劝说他=遇到一个孤僻的学生,想退学,怎么处理

1、不能单纯断定他是心理有问题还是思想有问题,我们首先要寻找导致他退学的原因。

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有时候往往相互交错,彼此联系的。

看看他退学是因为学业压力,或是家庭压力或者其他挫折。

看他是否有过度愤世嫉俗,或者是扭曲的三观。

2、其次对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是学业压力大,那么可以帮助其制定份科学的作息表,并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如果是家庭贫困,那么应当积极申请帮助,帮助他继续完成学业等等。

不同问题要区分对待。

3、及时与其家庭沟通,希望他们配合学校的工作,多给孩子关心,也一起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有些学生觉得专科学历低,读书没有什么用,经常逃课去做兼职,对于这样的问题,你该如何处理=某大三学生觉得企业目前招人看中的不是成绩而是实际操作能力,有时还凭关系,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向你递交“退学申请”,你该如何处理

就业问题是现在很突出的一个问题,甚至很多读书无用论不绝于耳。

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让其明白知识无等级之分,只要你肯认真学;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肯认真做。

引导他们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兴趣好爱,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种类。

第二,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对将来毕业的就业方向有个概念,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所热衷的工作种类,引导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并让他们发现很多东西和书本知识有很大关系,鼓励他们有时间去别的院系听课,对他们所想就业的方向有更多了解。

将就业作为促进他们好好读书的动力,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

五、学生心理里问题有预兆吗,从哪些苗头可以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有,首先是自身来说,整天郁郁寡欢,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人交往。

孤僻,悲观,并多次流露出对生活绝望的想法。

六、你如何实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思想动态,及时预防安全问题发生

1、建立学生档案。

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整个家庭背景,学生的性格喜好,学生的朋友圈,学生的想法,思考问题的方式。

这份档案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能够对学生有个整体清晰的了解,哪些学生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要多给与关注。

2、班干部队伍。

应当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建立起一直负责人的班干部队伍。

他们可以帮我及时了解到班上同学的情况,比如某某同学最近精神不振,经常不上课等等,班上同学朝夕相处,自然接触了解的机会也更多,有什么问题,也容易第一时间发现。

3、课任老师。

要多与课任老师交流,哪些学生这门功课学的不好,爱逃课等等。

七、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

问题:

1、学业问题。

对自己的专业不兴趣,被调剂或者父母强行代办,或者进入大学,发现身边人都很优秀,原先的优越感丧失使得他们无法适应。

以及繁重的课业压力2、情感问题。

学生心里还不成熟,面对感情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

3、人际交往问题。

学生们在高中这个较为封闭的环境进入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很多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4、情绪不稳定问题。

生理上虽然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面对人生和社会问题往往飘忽不定,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

5、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现在很突出的一个问题,甚至很多读书无用论不绝于耳。

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让其明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兴趣好爱,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种类。

第二,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对将来毕业的就业方向有个概念,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所热衷的工作种类,引导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盲目的考证,报班,

对策。

1、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观念,,调动学生心理自主构建的积极性。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

2、设立多种沟通渠道,如可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网络平台,书信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及时宣泄自己的青训,及时解决问题。

八、你如何应对学生心理问题:

比如学业不好,交友不顺,失恋等

1、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恋爱观、交友观等等。

2、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比如以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为主体的,公园一日游活动等等,让学生们不要一味的过在自己的世界,多接触些好的环境。

3、及时的关注和了解,一旦发现有不对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学生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予以开导。

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有归属感,感到温暖,那么心理的负担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

九、如何有效解决男生整日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学生沉迷网络怎么办

微观:

1、了解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不能只是一味的看表明现象,以为只是游戏的原因。

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不幸福,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新情况,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日子过的很混沌,无所事事。

2、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

都要对他们多关心,多私下找他们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帮他们一起进行一个长期和短期的规划。

3、班干部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

通过多参加活动,多和同学朋友交流,来分散对游戏的注意力。

宏观:

1、从学校来看,在校园内要营造正确使用网络的氛围。

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对学生进行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健康的网络大赛。

2、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相应的长效机制,以寝室为单位。

以党员为突破口。

4、家庭教育,智商与情商教育

谈谈如何应对大学生网民

当今社会,网络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

1、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例如: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

2、建立监管体系,约束网络行为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自律意识。

树立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成立大学生网络文明自律组织。

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十、对学生恋爱问题,你该如何加以引导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学生早恋自杀怎么办

宏观:

1.从学校的爱情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爱情观。

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爱的有机结合。

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

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2.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寝室为单位,以党员为突破口。

3.家庭教育在这一方面也要承担责任,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辅助教育与学生沟通启发。

微观:

1、多关心学生,无论是精神还是生活上。

2、对学生的活动圈子有所了解,及时发现哪些同学最近情绪不对。

3、一旦发现有问题,就应该私下做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然后班干部出力,组织些活动,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

 

十一、你对一些“什么都无所谓”的学生如何教育引导

1、其实任何一个人不可能真的什么都无所谓的,要分别了解,不同情况不同处理。

阿特金斯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避免失败,而选择困难的任务,即便失败,也可以找到借口,保全面子,减少失败感。

因此可能这种学生就是属于“避免失败”的那种,无追求也就无得失。

2、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这个可能需要时间,这样的学生往往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要慢慢来,态度要诚恳。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处理。

3、都说无欲则刚,如果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为一个学生该完成的任务,他并没有其他什么要求,我觉得这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坏事,他能够更少收到名利等外在东西干扰,活的更自在开心,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要不跑出合理的范围,那么我不会过分的强迫他做什么。

十二、如何应对无法回答学生问题的尴尬局面

1、态度要自然和诚恳,可以明白的告诉他,自己这个问题不是很了解,出于负责任的考虑,不想随便弄个答案敷衍他,自己会抽时间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而不是恼羞成怒或者含糊其辞。

2.娱乐界的“艳照门”事件,海师大的“艳照门”事件,如果你是辅导员,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

首先找学生谈心,告诉她这件事情她是被害者,不要因此背上思想包袱。

并倡议其他同学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不要以讹传讹,对她们进行二次伤害。

其次提醒女学生注意隐私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如洗澡的时候注意拉帘子,换衣服的时候注意拉窗帘。

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最后偷窥是心理疾病建议开课程引导,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十三、异性同学表达爱意

一.我会私下告诉他,谢谢他喜欢我,他在我眼中只是个孩子。

二.我有男朋友了,我对这位同学的关心只是处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三.以后注意工作方法,比如尽量不要单独和男生相处,适当的呈现老师的威严,让他们明白即使待他们如朋友一样,我也还是个老师。

十四、如何批评学生

首先要弄清事情的起因,不能不问清来由就盲目做决定让学生写检讨,做检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学生犯的是原则上的错误,比如考试作弊,就得严肃对待和处理,但要保证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实施引导和教育。

态度要平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生反省的过程中,多与他交谈,多鼓励,相信他以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谈心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十五、90后学生的特点及如何与之相处

  

(一)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1 行为特点。

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

2情感特点。

90后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

性差的特点。

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造成了90后大学生情感上躁动不安、荣誉感强、虚荣心强。

他们物质生活丰富甚至奢靡,精神生活却空虚迷茫。

  3 思维特点。

受到各种思潮熏染的90后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

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看似复杂圆滑的他们其实是冲动又极端,单纯而又脆弱。

4 认知特点。

认知在狭义的一般层面就是对善恶、对错、美丑的认识。

9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这是90后一代人自我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1 90后现象是市场经济环境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翻天巨变的阶段,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物质的获益和精神享受,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浮躁的气氛中。

2 90后现象是信息环境的产物。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兴媒体大量涌现,网上聊天、短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的流行,拓展了大众传媒的传播途径,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3 90后现象是家庭环境产物。

90后的家庭是祖辈经受鏖战与磨难,父辈历经奋斗与改变,在两代人分别体验生死与贫苦后,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高校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才能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新一代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心情决定健康,心态决定命运,一切都从“心”开始,心理问题最重要。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追求独立,个性张扬,既有着极强烈的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他们对新事物接受陕,思想前卫,观念超前。

面对90后大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

  1 坚持人文关怀与历练教育相结合。

首先,加大人文关怀,缓解心理落差。

调查显示:

在90后大学生中仍存在较大比例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存在就意味着不等式在某些层面的存在,这对于还没有心理成熟的90后大学生一定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认识误区,此时的对位关怀不仅能缓解物质上的压力更是一剂平衡心理落差的良药。

其次,90后大学生相比80后大学生更表现得“眼高手低”,不能充分准确的认识自我,这几乎是90后大学生的心理通病。

对此,我们应该从9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就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困难挫折为主题的历练教育,创设实际或模拟现实的实践机会,使90后大学生在一入学时起就在心理层面准确认识自我的实际应对能力,为踏实学习和勤奋实践打好第一步基础。

  2 坚挣传统文化和传媒引导相结合。

首先,帮助90后大学生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90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是教育的一大失误。

金钱和物质观正在毁灭着触痛的礼仪和廉耻,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做的不仅是言传还更应有身教。

在不断进行传统美育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职业品行的修养,凭此,才能做到好炉炼好钢,好师育俊才。

其次,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理性对待非主流文化。

有主流文化就一定存在非主流文化,而非主流文化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就像有人性格内向有人外向,这就在于个人和群体如何的认识和利用。

因此,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忽视对非主流文化的认识引导和价值标准的分析。

  (三)转变方式更新手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有心理障碍才需要教育”的观念,采用课堂教育、个别教育、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预防问题的产生;同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个别治疗,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网络为辅,才能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

1 坚持课堂教学和主题教育相结合。

针对90后大学生心态很开放,不因循守旧,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崇尚创新精神的特点,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首先,高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在开设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等选修课和必修课基础上,还应开设“人际关系学”、“成功心理训练”、“大学生就业力促进”、“健康与成才”、“职业生涯规划”等立足于适应与发展的课程,来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走进课堂。

同时,积极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的训练、面试技巧及言语技巧、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等团体训练,使学生的参与和锻炼得到规范的认同。

其次,高校要重视主题渗透。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各类教育活动中,通过主题活动的渗透,达到教育的目的。

充分利用专业讲座、学术报告、心理健康沙龙、主题班会、心理表演剧、心理知识竞赛等载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知。

指导学生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

心灵茶座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再次,注重个别引导。

事实证明,心理咨询和谈心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于每个人受社会、家庭、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其个性心理发展也因人而异。

因此,高校要针对90后新生普聋情况,认真分析每个90后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引导。

  2 坚持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坚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发挥网络平等、隐蔽、快捷、实时、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