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65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docx

核酸结构与功能汇总

第三章核酸结构与功能

一、内容提要

核酸是具有复杂结构和重要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分为DNA和RNA,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碱基与戊糖通过糖苷键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构成核苷酸。

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分子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DNA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平行反向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结构的表面有一个大沟与小沟,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是由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的亲水性骨架,内侧是疏水的碱基,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

两条链同一平面上的碱基形成氢键,使两条链连接在一起。

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每一个螺旋有10个碱基对,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36°,每两个相邻的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DNA双螺旋结构的横向稳定性靠两条链间的氢键维系,纵向稳定性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碱基堆积力维系。

DNA在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折叠成为超级结构。

原核生物的超级结构为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构成核小体,并进一步折叠形成染色体。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RNA是由许多核糖核苷酸分子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

RNA的一级结构是指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RNA通常以一条核苷酸链的形式存在,但可以通过链内的碱基配对形成局部的双螺旋,从而形成茎环状的二级结构和特定的三级结构。

RNA和蛋白质共同负责基因的表达与表达过程的调控。

主要的RNA包括:

①mRNA,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的结构特点是含有5′端的帽子结构和3′端的多聚A尾结构。

mRNA的功能是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按照碱基互补原则,抄录并转移到细胞质,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提供直接模板。

②tRNA,分子量较小,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为结构特点。

二级结构呈现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是倒L形。

tRNA的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并通过反密码子辨认mRNA的密码子,将其所携带的氨基酸准确地运送到合成的肽链上。

③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

核糖体的功能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起装配机的作用,在此装配过程中,无论是何种mRNA或tRNA,都必须与核糖体进行结合,氨基酸才能有序的鱼贯而入,肽链合成才能启动和延伸。

④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⑤核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RNA。

核酸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是变性与复性。

变性是DNA分子双螺旋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此时在260nm处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称之为增色效应。

DNA热变性时,A260的值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Tm)。

Tm值主要与DNA长度以及碱基的GC含量有关。

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

DNA的复性是指两条解离的互补链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不同来源的DNA单链之间或DNA与RNA单链之间,只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它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核酸结构及功能的研究、遗传病的诊断、肿瘤病因学的研究及基因工程。

二、学习要求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掌握核苷的形成、种类与命名;核苷酸的结构、命名及英文字母符号;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熟悉体内的多磷酸核苷和环化核苷酸。

了解碱基、戊糖结构、原子编号。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DNA一级结构的定义、链的方向;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熟悉DNA的超级结构;DNA的功能。

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mRNA、tRNA及r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熟悉核酶的定义与作用;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组成。

了解小分子核内RNA的生物学功用。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

掌握DNA变性、复性、Tm值、分子杂交的概念;变性的本质、结果监测指标;Tm值与碱基组成的关系。

了解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核酸的紫外吸收;核酸的复性与杂交的应用。

三、难点分析

DNA与RNA分子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异同点是本章的难点。

(1)分子组成上的异同点:

DNA和RNA都含有碱基、戊糖和磷酸。

DNA分子中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RNA分子中的戊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2)结构上的异同点: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AMP、dGMP、dCMP、dTMP,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MP、GMP、CMP、UMP,也是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为由两条平行反向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原核生物的超级结构为超螺旋结构,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构成核小体,并进一步形成染色体。

RNA一结构是指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NA通常以一条核苷酸链的形式存在。

但可以通过链内的碱基配对形成局部的双螺旋,从而形成茎环状的二级结构和特定的三级结构。

主要的RNA包括:

mRNA、tRNA和rRNA,它们的结构各有特点,功能也不同。

(3)功能上的异同点: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RNA和蛋白质共同负责基因的表达与表达过程的调控。

四、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核苷

2.核苷酸

3.核酸一级结构

4.DNA二级结构

5.DNA变性

6.DNA复性

7.碱基互补规律

8.增色效应

9.Tm值

10.反密码环

11.核酸分子杂交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

A.腺嘌呤B.胞嘧啶C.胸腺嘧啶D.尿嘧啶E.鸟嘌呤

2.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

A.D-核糖B.D-2-脱氧核糖C.腺嘌呤D.尿嘧啶E.胸腺嘧啶

3.DNA与RNA两类核酸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所含碱基不同B.所含戊糖不同C.核苷酸之间连接方式不同

D.空间结构不同E.在细胞中存在的部位不同

4.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A.核糖体RNAB.信使RNAC.转运RNA

D.核内RNAE.线粒体DNA

5.tRNA含有的核苷酸数目为:

A.100~120B.74~95C.40~60

D.10~30E.以上都不是

6.游离核苷酸中磷酸常位于:

A.戊糖的C3′上B.戊糖的C5′上C.戊糖的C2′上

D.戊糖的C2′和C3′上E.戊糖的C2′和C5′上

7.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B.2′,5′磷酸二酯键C.3′,5′磷酸二酯键

D.肽键E.糖苷键

8.下列哪一种脱氧核苷酸不是DNA的组分:

A.dTMPB.dUMPC.dGMPD.dAMPE.dCMP

9.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碱基和戊糖B.核糖和磷酸C.脱氧核苷和碱基D.核苷酸E.核苷和碱基

10.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为单股螺旋结构B.DNA的两条链走向相反

C.A与G之间形成氢键D.碱基之间形成共价键

E.磷酸戊糖骨架位于DNA螺旋内部

11.DNA碱基配对主要靠:

A.范德华力B.疏水作用C.共价健D.盐键E.氢键

12.在DNA分子中,与片断TAGA互补的片断为:

A.TAGAB.AGATC.ATCTD.TCTAE.UGUA

13.在一个DNA分子中,若A所占摩尔比为32.8%,则G的摩尔比为:

A.67.2%B.32.8%C.17.2%D.65.6%E.16.4%

14.下列哪一种核苷酸不是RNA的组分:

A.AMPB.UMPC.GMPD.TMPE.CMP

15.稳定DNA双螺旋的主要因素是:

A.氢键和碱基堆积力B.与Na+结合C.与组蛋白结合

D.磷酸二酯键E.盐键

16.维系DNA两条链形成双螺旋的化学键是:

A.磷酸二酯键B.糖苷键C.戊糖内C-C键

D.碱基间的氢键E.碱基内C-C键

17.下列有关DNA二级结构的叙述哪种是错误的:

A.DNA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B.DNA二级结构是空间结构

C.DNA二级结构中两条链方向相同D.DNA二级结构中碱基之间相互配对

E.DNA二级结构中碱基之间有氢键相连

18.下列关于双链DNA中碱基mol含量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A.A=TB.A+G=C+TC.A+C=G+TD.A+T=G+CE.G=C

19.关于DNA二级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碱基配对是A与U,G与CB.两条DNA链走向相反

C.两条DNA链走向平行D.双螺旋每周含10对碱基

E.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20.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戊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戊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C.戊糖相同,碱基相同D.戊糖不同,碱基相同

E.以上都不对

21.双链DNA有较高的解链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

A.嘌呤B.嘧啶C.A和TD.C和GE.A和C

22.关于核小体下列哪项正确:

A.核小体由DNA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

B.核小体由R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

C.核小体由DNA与5种组蛋白构成

D.核小体由DNA和H1、H2、H3、H4各两分子构成

E.组蛋白是由组氨酸构成的

23.DNA热变性时:

A.磷酸二酯键断裂B.形成三股螺旋

C.在波长260nm处光吸收减少D.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降低

E.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24.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

A.嘌呤和嘧啶中有共轭双键B.嘌呤和嘧啶中有氮原子

C.嘌呤和嘧啶中有氧原子D.嘌呤和嘧啶连接了核糖

E.嘌呤和嘧啶连接了磷酸基团

25.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正确叙述为:

A.热变性后DN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B.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C.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

D.不同的单链DNA,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

E.热变性DNA迅速冷却后即可相互结合

26.DNA解链温度指的是:

A.A260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50%时的温度

C.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D.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E.以上都不是

27.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核糖体上都有:

A.18SrRNAB.5.8SrRNAC.5SrRNA

D.30SrRNAE.28SrRNA

28.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

A.tRNAB.真核rRNAC.原核rRNA

D.真核mRNAE.原核mRNA

29.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A.减色效应B.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C.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D.粘度增高

E.增色效应

30.tRNA在发挥其“对号入座”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是:

A.DHU环和反密码环B.氨基酸臂和DHU环

C.DHU环和TψC环D.TψC环和反密码环

E.氨基酸臂和反密码环

31.人的基因组的碱基数目为:

A.3×109bpB.3×106bpC.4×109bpD.4×106bpE.3×108bp

32.(G+C)含量愈高Tm值愈高的原因是:

A.G-C间形成了一个共价键B.G-C间形成了两个氢键

C.G-C间形成了三个氢键D.G-C间形成了离子键

E.G-C间可以结合更多的精胺、亚精胺

33.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核苷B.碱基序列C.磷酸戊糖D.磷酸二酯键E.磷酸戊糖骨架

34.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结构

B.反密码环含有三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C.tRNA二级结构含有DHU环

D.tRNA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酸臂

E.tRNA分子中不含稀有碱基

35.参与hnRNA剪接的RNA是:

A.hnRNAB.tRNAC.mRNAD.snRNAE.rRNA

36.下列有关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mRNA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

B.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一种RNA

C.RNA可分为mRNA、tRNA、rRNA等

D.胞浆中只有mRNA,而没有别的核酸

E.rRNA可以参与组成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7.对于t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RNA通常由74~95个核苷酸组成B.细胞内有多种tRNA

C.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D.分子量一般比mRNA小

E.每种氨基酸都只有一种tRNA与之对应

38.DNA变性的原因是:

A.温度升高是惟一的原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多核苷酸链水解

D.碱基的甲基化修饰E.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39.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水解RNA的酶B.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C.专门水解DNA的酶D.位于细胞核内的酶

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合酶

40.下列哪种碱基组成的DNA分子Tm值高:

A.A+T=15%B.G+C=25%C.G+C=40%

D.A+T=80%E.G+C=35%

41.单链DNA:

5′-CGGTA-3′能与下列哪种RNA单链分子进行分子杂交:

A.5′-GCCTA-3′B.5′-GCCAU-3′C.5′-UACCG-3′

D.5′-TAGGC-3′E.5′-TUCCG-3′

42.有关mRNA的正确解释是:

A.大多数真核生物的mRNA都有5′-末端的多聚腺苷酸结构

B.所有生物的mRNA分子中都有较多的稀有碱基

C.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是7-甲基鸟嘌呤

D.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5′-末端为m7GpppN结构

E.原核生物帽子结构是7-甲基腺嘌呤

43.真核生物mRNA多数在3′-末端有:

A.起始密码子B.帽子结构C.PolyA尾

D.终止密码子E.CCA序列

44.tRNA连接氨基酸的部位是在:

A.1′-OHB.2′-OHC.3′-PD.3′-OHE.5′-P

45.tRNA分子3′-末端的碱基序列是:

A.AAA-3′B.CCA-3′C.CCC-3′D.AAC-3′E.ACA-3′

46.酪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是5′-GUA-3′,它能辨认的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是:

A.GUAB.UACC.AUGD.GTAE.TAC

B型题:

A.AMPB.ADPC.ATPD.dATPE.cAMP

1.含一个高能磷酸键:

2.含脱氧核糖基:

3.含分子内3′,5′-磷酸二酯键

A.5sRNAB.28sRNAC.16sRNAD.snRNAE.hnRNA

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核糖体都有的是:

5.真核生物核糖体特有:

6.原核生物核糖体特有:

A.tRNAB.mRNAC.rRNAD.hnRNAE.DNA

7.分子量最小的一类核酸:

8.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一类RNA:

9.mRNA的前体:

A.tRNAB.mRNAC.rRNAD.hnRNAE.DNA

10.加工修饰后有5′帽子结构的是:

11.有3′-CCA-OH结构的是:

12.有较多的稀有碱基的是:

13.mRNA的前体是:

A.变性B.复性C.杂交D.重组E.层析

14.DNA原有的两股单链重新缔合成双链称为:

15.单链DNA与RNA形成局部双链称为:

16.不同DNA单链重新形成局部双链称为:

A.超螺旋结构B.三叶草形结构C.双螺旋结构

D.帽子结构E.茎环结构

17.RNA二级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8.tRNA二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9.DNA二级结构的特点是:

20.真核mRNA的5′端具有:

C型题:

A.腺嘌呤B.鸟嘌呤C.两者皆有D.两者皆无

1.核酸分子中含有的是:

2.C-6上有氨基的是:

3.C-2上有氧原子的是:

A.DNAB.RNA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4.一级结构是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是:

5.UMP、TMP组成百分比都高的是:

6.能与组蛋白形成真核细胞核小体结构的是:

A.DNAB.mRNA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7.储存遗传信息者为:

8.参与基因表达的物质是:

9.书写核苷酸链从3′→5′的是:

10.UMP参与组成的是:

X型题:

1.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

A.A+C=G+TB.C=GC.A=T

D.C+G=A+TE.A=G

2.有关RNA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核酸B.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C.不含有脱氧核苷酸D.不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

E.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3.DNA存在于:

A.高尔基体B.粗面内质网C.线粒体

D.染色体E.溶酶体

4.存在于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是:

A.dAMPB.dUMPC.dGMPD.dCMPE.dTMP

5.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含有2个磷酸酯键B.是体内能量的直接来源和利用形式

C.ATP含有两个高能硫酯键D.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酯键

E.ATP可以游离存在

6.有关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B.空间结构中含有反密码环

C.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一种RNA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E.每种tRNA可携带与其对应的氨基酸

7.含有腺苷酸的辅酶是:

A.NAD+B.NADP+C.FADD.FMNE.CoA

8.有关cAMP叙述正确的是:

A.cAMP是环化的单核苷酸    B.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D.cAMP是2′,5′环化腺苷酸

E.cAMP是体内的一种供能物质

9.DNA水解后可得到下列哪些终产物:

A.磷酸B.核糖C.腺嘌呤、鸟嘌呤

D.胞嘧啶、尿嘧啶E.胞嘧啶、胸腺嘧啶

10.有关DNA的碱基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A=G,C=T

B.不同种属DNA碱基组成比例不同

C.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DNA碱基组成不同

D.年龄增长但DNA碱基组成不变

E.环境改变可直接影响个体的DNA碱基组成

11.真核细胞核糖体含有哪几种rRNA:

A.28SB.18SC.23SD.5.8SE.5S

12.DNA二级结构的特点有:

A.反向平行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

B.以A-T,G-C方式形成碱基配对

C.双链均为右手螺旋

D.链状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E.螺旋每旋转一周含3.6个碱基对

13.tRNA分子二级结构的特征是:

A.3′端有多聚AB.5′端有C-C-AC.有密码环

D.有氨基酸臂E.有二氢尿嘧啶环

14.DNA变性时发生的变化是:

A.链间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破坏B.增色效应

C.粘度增加D.减色效应

E.磷酸二酯键断裂

15.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点是:

A.生物学活性丧失B.易回复天然状态

C.氢键断裂D.结构松散

E.形成超螺旋结构

16.DNA和RNA的区别是:

A.碱基不同B.戊糖不同C.在细胞内分布部位不同

D.功能不同E.磷酸不同

17.核酸的结构特性有:

A.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酯键相连B.有一个5′-磷酸末端

C.有一个3′-羟基末端D.磷酸和戊糖组成骨架

E.核苷酸之间由氢键相连

18.DNA中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A与T,两个氢键B.A与T,三个氢键

C.C与G,三个氢键D.C与G,两个氢键

E.A与G,两个氢键

19.真核mRNA的特点有:

A.分子大小不均一B.有3′多聚腺苷酸尾C.有5′帽子结构

D.有5′-CCA结构E.有三叶草形结构

20.Tm是表示DNA的:

A.最适温度B.水解温度C.复性温度

D.融解温度E.解链温度

21.DNA分子杂交的基础是:

A.DNA变性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复性

B.DNA的粘度大

C.不同来源的DNA链某些区域能建立碱基配对

D.DNA变性使双链解开后,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缔合

E.DNA的刚性与柔性

(三)填空题:

1.RNA可分为三大类,其中构成遗传密码的是,破译遗传密码运载氨基酸的是,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

2.核酸完全水解产物是、和,其中又可分为碱和碱。

3.体内的嘌呤碱主要有和;嘧啶碱主要有、和。

某些RNA分子中还含有微量的其它碱基,称为。

4.碱基和戊糖相连接的化学键是,连接生成的化合物叫。

5.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它们之间相连接的化学键是。

6.嘌呤碱和嘧啶碱均具有共轭双键,故核酸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在波长。

7.DNA双螺旋结构中A、T之间有条氢键,G、C之间有条氢键。

8.tRNA的二级结构是,三级结构是。

(四)问答题:

1.DNA和RNA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异同?

2.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3.叙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4.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5.简述核酶的定义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五、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戊糖与碱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

2.核苷与磷酸缩合生成的磷酸酯称为核苷酸。

3.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即碱基排列顺序称为核酸一级结构。

4.两条反向平行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二级结构。

5.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使双链DNA解链为单链的过程称为DNA变性。

6.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DNA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DNA复性。

7.DNA分子中的A与T、G与C;RNA分子中的A与U,G与C通过氢键配对连接,这种碱基的配对规律称为碱基互补规律。

8.加热使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碱基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260nm处的吸光度增高,称为增色效应。

9.在DNA解链过程中,A260的值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

10.反密码环是tRNA茎环结构之一,因环中含有与mRNA密码互补的碱基而得名。

11.不同来源的DNA单链之间或DNA与RNA单链之间,只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它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二)选择题

A型题:

1.D2.C3.B4.C5.B

6.B7.C8.B9.D10.B

11.E12.D13.C14.D15.A

16.D17.C18.D19.A20.B

21.D22.C23.D24.A25.A

26.B27.C28.D29.E30.E

31.A32.C33.B34.E35.D

36.D37.E38.E39.B40.A

41.C42.D43.C44.D45.B

46.B

B型题:

1.B2.D3.E4.A5.B

6.C7.A8.C9.D10.B

11.A12.A13.D14.B15.C

16.C17.E18.B19.C20.D

C型题:

1.C2.A3.D4.C5.D

6.A7.A8.C9.D10.B

X型题:

1.ABC2.ABC3.CD4.ACDE5.BDE

6.ABDE7.ABCE8.AC9.ACE10.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