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88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docx

领军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易错点09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

易错点九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模拟题训练

小题快练

1.(2018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为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W

C.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反应

D.X分别与Y、W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2.(2018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冰晶石可由Al(OH)3、NaCl、CaF2及H2SO4等原料生产。

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冰晶石的化学式:

 Na3AlF5B.中子数为13的铝原子:

 

Al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aF2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A、冰晶石的化学式是Na3AlF6,故A错误;B、中子数为13的铝原子,其质量数为26,故B正确;C、核电荷数为17的氯元素,得到一个电子,则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C正确;D、CaF2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是正确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2018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

C.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冶炼单质YD.RZ2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Y为铝,R为碳,X为氮,Z为硫;原子半径越小,所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碳的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半径,所以CH4

4.(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和B同周期,B和E同主族,C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

B>A>CB.元素A、E的气态氢化物相遇会产生白烟

C.元素C的单质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D.形成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D>E>B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

A为氮,B为氟,C硅,D硫,E为氯;同一周期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越强,氟>氮>硅,A正确;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冒白烟,B正确;硅是导电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导光主要材料,C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多者,半径较大;所以,离子半径大小:

S2->Cl->F-,D正确;正确选项C。

5.(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短周期元素T、Q、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组成物质可进行下列转化:

金属单质A与气体单质B加热反应生成M,M具有硬度高、耐高温等特点,易与常见液体D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不溶于碱溶液但可与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M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铝

B.Q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较稳定

C.R元素组成的单质A又称作“国防金属”

D.A与E反应中,每生成0.1molM可得气态产物3.36L(标准状况)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各物质的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E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E为NH3;金属单质A与气体单质B加热反应生成具有硬度高、耐高温等特点的M,A不溶于碱溶液,M与常见液体D反应生成了E(NH3),所以D为H2O,M为Mg3N2,A为金属Mg,B为N2;因为短周期元素T、Q、R.、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T为H元素、Q为N元素、R为O元素、W为Mg元素。

A项,由前面的推理可得,M为Mg3N2,故A错误;B项,Q为N元素,N2中两个N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所以N2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B正确;C项,R为O元素,其单质为非金属单质,故C错误;D项,A为金属Mg,E为NH3,M为Mg3N2,A与E反应为:

3Mg+2NH3

Mg3N2+3H2,所以每生成0.1molMg3N2可得气态产物0.3mol,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故D错误。

6.(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右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W、Z为短周期元素,T单质常温下为液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是形成生命物质的重要元素

B.Y、Z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递增

C.工业上电解NaW溶液得W2可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D.R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答案】C

【解析】X、Y、W、Z为短周期元素,由表可得,Y、Z为第二周期元素,X、W为第三周期元素,R、T为第四周期元素,T单质常温下为液体,则T为Br元素;由六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可得:

W为Cl元素、Z为F元素、Y为O元素、X为P元素、R为Ge元素。

A项,X为P元素、Y为O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H、O、N、P、S等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故A正确;B项,Y为O元素、Z为F元素,非金属性:

F>O,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2O,故B正确;C项,W为Cl元素,工业上电解NaCl溶液,阳极C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阴极水中+1价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和OH-,若使用阴离子交换膜,则OH-会移动到阳极与Cl2反应,故C错误;D项,R为Ge元素,Ge和Si同主族且相邻,性质相似,都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7.(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B.硫离子的电子式:

C.HClO的结构式:

H-O-ClD.乙酸的比例模型:

【答案】A

【解析】A项,

是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项,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带2个负电荷,电子式为:

,故B正确;C项,根据化合价,HClO中氧是-2价的所以形成两个共价键,氢和氯都是+1价的形成一个共价键,所以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C正确;D项,比例模型主要突出各个原子以及原子之间的大小比例,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CH3COOH,所以比例模型为:

,故D正确。

8.(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富勒烯“材料家族包括C60、C70、N60、B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40和C70都属于新型化合物B.B40、C60、C70、N60分子内都只含共价键

C.C60和C70属于同分异构体D.B40、C60、C70、N60都属于烯烃

【答案】B

9.(2018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X、Y、Z、W、M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其中X和W同主族,W原子的电子数等于Y和Z的最外电子数之和,Z2-和M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X和Z、M和Y、Z和W均可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

C.Y、Z、W、M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Z>W>M

D.W与Cl形成化合物的熔点高于M与Cl形成化合物的熔点

【答案】B

【解析】X、Y、Z、W、M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Z2-和M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Z应该是氧元素,M应该是铝元素,W原子的电子数等于Y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原子的电子数在9与12之间,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更小但比X大,综合可知Y应该为氮元素,则W为钠元素,X和W同主族,X为氢元素或锂元素。

A.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NO3,选项A正确;B.若X为氢元素,则X和Z形成H2O或H2O2均为共价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C.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Y、Z、W、M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Y>Z>W>M,选项C正确;D.W与Cl形成化合物NaCl为离子化合物,其熔点高于M与Cl形成的分子化合物AlCl3的熔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0.(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

HClO4>H2SO3B.碱性:

NaOH>Mg(OH)2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H2SD.Cl2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

【答案】A

11.(2018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B.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离子半径:

X

D.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

【答案】D

【解析】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Y为N元素;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此反应为SO2+2H2S=3S+2H2O,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为H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

A,非金属性:

Y(N)

Z(O),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NH3

H2O,A项错误;B,W为S,S处于第三周期,第三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B项错误;C,根据“层多径大,序大径小”,离子半径:

X

Z

Y

W,C项错误;D,含S的盐溶液如Na2S、Na2SO3等溶液呈碱性,Na2SO4等溶液呈中性,NaHSO3溶液等呈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D。

12.(2018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Y处在同一周期,X、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3,Z原子的M电子层有7个电子,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单质沸点:

X>Y>ZB.离子半径:

Z->X-

C.Z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离子键D.原子序数:

Z>Y>X>W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所述可得,W、Z分别是O、Cl两种元素,而X、Y可能是Li、B,也可能是Na、Al。

A、Na、Al和Cl的沸点为Al>Na>Cl,则A错误;B、Cl-原子核外是三个电子层288型,而Li+、Na+原子核外是一个或二个电子层,所以B正确;C、氯气与Li和Na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但氯气与B和Al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所以C错误;D、原子序数可能是Z>Y>X>W,也可能是Z>W>Y>X,所以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2018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P、S、Cl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HF、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

C.C、N、O、F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NaOH、Mg(OH)2、Al(OH)3碱性依次增强

【答案】B

【解析】A、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Si、P、S、Cl均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A错误;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Cl、Br、I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正确;C、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但是O、F没有最高正价,故C错误;D、Na、Mg、Al均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14.(2018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下列有关该核素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摩尔质量是32B.

互称为同位素

C.1mol

含质子数约为32×6.02×1023D.由质量数可以判断其在周期表的位置

【答案】B

15.(2018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是常见的燃料,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阳离子中最大的。

由H、X和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中X有两种不同的价态,且该化合物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Z与其他三种元素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

C.W.Y和Z三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D.Y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比X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小

【答案】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是常见的燃料,W为碳元素,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阳离子中最大的,Z为钠元素。

由H、X和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中X有两种不同的价态,且该化合物撞击时会发生爆炸,则该盐为NH4NO3,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故NH3的热稳定性比CH4强,选项A正确;B.Z为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ⅠA族,其他三种元素分别为第三周期ⅣA族、ⅤA族、Ⅵ族,故与Z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选项B正确;C.W.Y和Z三种元素能形成NaHCO3、Na2CO3等离子化合物,选项C错误;D.O2-与N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故O2-半径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6.(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二倍;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X单质投入到CuSO4溶液中

生成大量红色固体

B

向Y的氯化物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

C

将Z的单质通入到NaBr溶液中

溶液变为黄色

D

将W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二倍,W是C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是Na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Y是Al元素,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则Z为Cl元素。

A.将单质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钠不能置换出单质铜,所以无大量红色固体生成,故A错误;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反应生成Al(OH)3白色沉淀,故B正确;C.将氯气通入到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生成的单质溴使溶液变为黄色,故C正确;D.将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生成H2SiO3白色沉淀,故D正确;答案选A。

17.(2018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金属性:

Na>MgB.酸性:

H2SO4>HClO

C.碱性:

KOH>NaOHD.热稳定性:

HC1>HBr

【答案】B

18.(2018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7,X与W同主族,Y与Z均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偶数族,Z与W的原子序数相差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

C.Z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D.常温下,Y、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答案】D

【解析】题意可知:

X为氟,W为氯,Z为硅,Y镁;原子半径:

镁>硅;A错误;氢氟酸能够腐蚀玻璃,B错误;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C错误;氯化镁溶液水解显酸性,D正确;正确答案选D。

19.(2018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1。

X的一种核素中无中子,Y和Z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Z2-和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W+>Z2-B.Y的单质在信息技术中应用广泛

C.X和W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W的氢氧化物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弱

【答案】B

【解析】X的一种核素中无中子,X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次外层有8个电子,Y为Si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次外层有8个电子,Z为S元素;Z2-和W+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为K元素。

A,W+与Z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

W+

Z2-,A项错误;B,Si用于计算机的芯片,Si的单质在信息技术中应用广泛,B项正确;C,H与K可形成离子化合物KH,C项错误;D,金属性K

Na

Mg,则碱性KOH

Mg(OH)2,D项错误;答案选B。

20.(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单科质量检查)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X、Y、Z组成的单质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Y、Z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

Z>Y

B.A 与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Y、Z二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

D.将等物质的量的A、C同时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7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判断W、X、Y、Z分别是氢、氧、钠、氯。

A.离子半径:

Cl->K+>Na+,所以离子半径:

Z>Y。

故A正确;B.若A 是过氧化钠,则A与B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Y、Z二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钠与高氯酸能发生反应,故C正确;D.A是氧化钠或过氧化钠,C是氯化氢,将等物质的量的A、C同时溶于水中,反应剩余一半A,所得溶液的pH>7,故D正确。

故选B。

21.(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单科质量检查)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是

A.酸性:

HClO3 >H2SO3B.稳定性:

HCl>H2S

C.3Cl2+2Fe

2FeCl3和S+Fe

FeSD.Cl2+H2S=S↓+2HC1

【答案】A

【解析】A.HClO3 和H2S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A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B.氢化物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故B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C.Cl2可将Fe氧化为+3价,而S只能将Fe氧化为+2价,故C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D.Cl2置换S,故D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故选A。

23.(2018届广东清远市度第一学期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

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易溶在XZ2中,n是一种二元弱酸。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X<YB.非金属性:

Y>Z>X

C.Y与Z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D.W与X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

【答案】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和Z位于同一主族。

m、n、p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则丙为硫的单质,硫易溶在二硫化碳中,则X为C元素、Z为S元素、Y为O元素;n是一种二元弱酸,则n为硫化氢、W为H元素。

A.原子半径:

H<O<C,A不正确;B.非金属性:

O>S>C,B正确;C.O与S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漂白性,如二氧化硫有、三氧化硫没有,C不正确;D.H与C组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极性键,如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D不正确。

本题选B。

24.(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上学期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B.Y,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D.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甲基橙变红

【答案】C

25.(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F4的电子式为

B.14C与14N两种核素中的中子数相同

C.116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A族

D.具有非极性键的乙烯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氟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A错误;14C中子数为8,14N中子数为7,B错误;118号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位于第七周期,0族,按此规律依次前推,116号元素“鉝”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A族,C正确;氢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D错误;正确答案选C。

26.(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

实验目的

A

将少量氯水加入到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

少量CCl4振荡、静置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同质量的Na2CO3、Na2SiO3溶液的pH

比较两种盐的电离能强弱

D

将擦干表面煤油的Na、K小块分别放入热坩埚中,观察燃烧时的焰色

比较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答案】A

【解析】氯气置换溴,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的氧化性,非金属性氯大于溴,A正确;氯化镁、氯化铝都与氨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B错误;只能比较两种盐的水解能力,C错误;Na、K都与氧气剧烈反应,通过观察燃烧后的颜色无法比较钠、钾的金属性强弱,D错误;正确答案:

A。

27.(2018届北京市昌平区度高三(上)期末)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

Z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Y>硫B.离子半径:

Y2->S2->Z-

C.单质氧化性:

Z单质>硫单质D.Z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答案】B

【解析】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

Y>硫,选项A正确。

明显S2-和Z-都有三个电子层,而Y2-有两个电子层,所以Y2-的半径最小,选项B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单质氧化性增强,即单质氧化性:

Z单质>硫单质,选项C正确。

明显Z为Cl,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ⅦA族,选项D正确。

28.(2018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明矾、福尔马林、淀粉均为混合物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