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89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已经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合作学习,不断改进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让合作学习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

目录: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体现自身价值

(五)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六)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组织散乱,效率低下

(三)设置缺乏探索价值

四、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二)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三) 重视培养交往技能

(四) 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五) 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六) 有效采用评价的引导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和称谓上不甚一致,但它们却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于合作学习有了新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型学习。

合作学习之所以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也是由合作学习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准确理解并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与特点是教师富有成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特点,那么合作学习的开展就有可能走偏或流于形式,就难以达到开展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学生发现者的心理需求。

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二) 合作学习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给全体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互助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体参与意识,把学生切实地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

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和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这样的探究交流活动过程中,相互促进、集思广益,学生对知识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宽,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且应用自如。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体现自身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本中几乎每个数学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淋漓尽致地讲解,那些常常令人兴奋和富有有挑战的思想,就会由于我们的教师的倾心倾力而被淹没。

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发现的经历,油然而然地产生也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五)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六)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形成新的学生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之后,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潜在能力得以开发,有些原来教师认为是差生的学生,有时竟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发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刻见解,这一现象在不同程度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

其次,形成新的教学观。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使教师们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增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激励、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情意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真正搭建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学习完统计为庆祝大象过生日来的各种小动物个数后,教师将全班8人一小组分好,让学习小组合作统计一个小组喜欢吃的各种水果的个数。

课堂上很热闹,老师抛出后,让学生自己统计,学生很兴奋,各抒己见,老师是一个旁观者。

在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像这样的现象很多,讲究形式主义。

将课桌椅摆成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如马蹄形、丁字形等)就是合作学习。

不管什么科目,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讲究场面都热闹,越热闹越激励就说明讨论效果越好。

这些倾向对于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组织散乱,效率低下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组学习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稍加深入了解,即可发现,他们的学习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在表层,并没有进入实质性问题的探究。

有的小组仅仅是个别学生在认真思考探究,另外的学生则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小动作,说些无关的话,有的学生干脆不思不想,等待别人出结果,这种散乱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探究的失败。

(三)设置缺乏探索价值

有时因教师对要求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缺乏认真研究,而出现问题缺乏探索价值的现象。

对一些不需要小组集体合作探究、一点自明的问题也拿去小组讨论。

有的则是学生无法自己探究的问题也放给学生探究,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四、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生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基础的,因些,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

首先,组员搭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都要均衡。

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切磋、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之间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

其次,组内分工,通常每个小组以4人为宜,组内成员要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中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这样,小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没有一个人闲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就不可能大眼瞪小眼,无所事从,有了分工,合作活动就能有组织地进行,而且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达到更好的效果。

然后,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有一个好的组长是小组顺利合作的一个必备条件。

通常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采取小组一长轮换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倡导者。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是一个抛砖引玉者。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

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三是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述的量要适当,不宜太多或太少,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

教师把问题抛出来后,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从至高无上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可以给予小范围的重申;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可帮助其他组完成;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小组合作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应能以宽容的情怀作积极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高度碰撞。

(三)重视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做人。

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避免学生合作意识的淡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比如可以经常评比学习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或者每节课各组推出最棒发言人等。

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学生会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小组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个个参与合作,人人团结协助,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敢说、想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双方才能互相了解合作。

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怎样尊重别人。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而仔细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的良好习惯。

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倾听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质疑,对于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及我们自我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老师,同学们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并与老师同学争辩,如果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进一步的解释。

(四)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

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帮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五) 恰当选择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时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他们相互之间不断地展开研究和探讨,在可能的前提下要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见解的机会。

通过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可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操作实践题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发现。

如苏教版第二册有趣的拼搭,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

这样知识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必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第二,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答策略不唯一,答案多样化,很少学生能以一个人的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群策能力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才能把各种解题策略和讲座结果展示出来。

第三,挖掘新知时,新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六)有效采用评价的引导作用

第一,创新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交流,改成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改变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改成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在教学比多少时,我出示了一幅图,让学生凭经验和直觉提出问题,我并不加评价,而是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先是思考哪个答案正确,进而认识到其中的道理。

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第二,教师不宜过多或过早地对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和择优。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师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作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能说的教师千万不要代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千万不要代做。

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

只要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采用好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中的协调点拨的作用,就一定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都得到培养。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工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体发展》[J],《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增刊。

[2]王敏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1期。

[3]林山蓉,《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9期。

[4]赵生武,《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第1-2期。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6]丁伯荣:

《走进新课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