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43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docx

结构长城杯二次结构施工方案

目 录

5.4.

一、编制依据

序号

主要规范、标准、图集

编号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综合楼;建筑》

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

3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DB11/T1074-2014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6

《框架填充轻集料砌块》

14BJ2-2

《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

(二)

10SG614-2

7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T01-26-2003)

8

《BM轻集料隔墙砌块》

(11BJZ58)

9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2009)

10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二、工程概况

2.1地理位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东侧的中心位置。

2.2工程设计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m2)

总建筑面积

25333.7

地下建筑面积

4700

地上建筑面积

206733.7

2

建筑层数

地上

9层

地下

2层

地下二层

5.25m

地下一层

2.1m

地上部分

层高

首层

4.8m

地上1~3层

4.8m

4-8层

4.1m

9层

4.2m

设备夹层

2.18m

屋顶层

3.9m

5

建筑平面

横轴编号

1~14轴

纵轴编号

A轴~F轴

6

建筑防火

耐火等级为一级

7

抗震烈度

8

8

墙身厚度

及材料

外墙

290厚SN轻集料砌块

内墙

200mm、100mm厚BM轻集料砌块

2.3施工难点、特点

2.3.1楼层层高相对较高: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首层至三层层高较高,墙垛L型,东西700mm,南北650mm,垂直高度要求高,质量不易保证。

2.3.2门窗洞口、设备预留洞口、芯柱、过梁、水平系梁和现浇过梁较多,给砌筑造成困难,砌筑质量不容易保证;影响施工进度。

2.3.3填充墙与混凝土柱、梁、板接缝多,接触面易开裂。

2.3.4内墙以200mm、100mmBM轻集料砌块为主;因门口与墙体交接处较多,需设置芯柱、构造柱,这给砌筑及芯柱混凝土浇筑带来了困难,内墙部位砌体垂直度、平整度的控制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

2.3.5外墙框架柱外侧墙体厚度300mm,长度700mm,高度4.8米,给芯柱、墙体拉筋、水平系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难度加大。

三、施工部署

本工程现已进入地上标准层施工,计划2015年6月插入地下室二次结构施工,2015年6月插入地上二次结构,2015年8月完成本工程的外墙二次结构。

2015年9月完成本工程的内墙二次结构。

3.1质量目标及保证体系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结构长城杯金奖,建筑长城杯金奖。

二次结构工程的质量目标为:

各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执行经理

安全负责人

设备负责人

材料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作业班组

3.1.1组织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人员、机具的调配,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体制;

技术负责人:

编制作业指导书,整理相应的技术管理、交工资料,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质量负责人:

全面负责质量管理,确保不发生质量事故,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及时检查,填写相关的质量记录;

施工负责人:

负责现场人员调配,确保施工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施工;

材料负责人:

确保现场运输车辆燃料及现场其他材料的供给。

机具负责人:

负责现场运输车辆的正常运转,确保现场使用工具的供给;

安全负责人:

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和急救管理。

有权对违反安全、消防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与业主联络,保持密切联系,确保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

3.2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二次结构整体施工先后顺序为:

从下向上,地下室验收后即进行回填土施工,地下二层内墙基础,混凝土地面,地下二次结构施工,之后是地上二次结构施工(先施工外墙再施工内墙)。

注:

在回填土完不成的情况下,先砌筑首层。

二次结构砌筑前先做样板墙、样板间,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3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均衡需求量如下:

序号

工种

人数

序号

工种

人数

1

钢筋工

10

4

安装工

10

2

瓦工

70

5

电工

1

3

木工

10

6

其它配合工种

10

3.4机械配置

序号

名称

数量

进场时间

备注

1

外用电梯

1部

2015年6月30日

垂直运输

2

振动棒

3台

2015年7月30日

混凝土振捣

3

手推车

10辆

2015年6月1日

水平运输

3.5材料计划及进场存放

3.5.1所有材料按计划进场,材料科负责及时供应。

材料进场后由工长、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同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有复试要求的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工程中,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3.5.2砌块根据施工进度陆续进场,由于场地狭小原因,材料进场后陆续运至施工作业面,大批材料堆放在框架梁附近,严禁大面积堆放在楼板上。

3.5.3受场地限制原因,工程所用材料根据施工现场进度分批进场,避免材料进场后占用大量空间。

 

材料计划单

序号

名称

规格

计划用量(m³)

1

BM砌块

300

1086

2

BM砌块

200

2100

4

BM砌块

200

54(隔声)

5

BM砌块

100

455

计划用量共计:

3695m³

3.6施工进度计划

地下室二次结构:

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20日

地上二次结构:

2015年6月5日――2015年8月30日

3.7平面布置及流水段划分

具体位置见附图。

4、施工准备

4.1材料准备

本工程所选用的砌块材料必须是优质产品,进场时必须提供材料的合格证、出厂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先进行严格仔细的外观检查,符合规范规定后才准入场。

进场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现场取样,送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指标,并报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SN、BM轻集料砌块采用配套专用粘结剂砂浆。

4.2技术准备工作

4.2.1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对于图纸有问题的地方及时与设计联系解决。

4.2.2编制主要材料及机具的需用计划,材料部门按计划分批按时组织进场。

4.2.3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长参与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及时向工长及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及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4.2.4墙体放线:

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施工队放出各墙体位置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标高线、芯柱、构造柱、水平系梁位置线等,在框架柱上划出门窗口上下口线和每层砌块灰缝线。

外侧框架柱必须弹垂直轴线,有下至上来控制外墙朵尺寸及各墙垛之间间距。

外墙朵垂直度按照结构内控线进行二次投点放线。

4.2.5放出墙体位置线后,在墙体位置线处标明有无防火及隔声要求。

本工程新风机房内墙体为隔声砌块。

4.3施工准备工作

4.3.1现场临时用电

由甲方提供的变压器接入的现场总配电箱位于现场的南侧。

本工程采用TN~S三项五线制供电系统,在1、3、5、7、9层设置二级配电箱,各施工楼层设流动箱,以满足装修用电。

为了保证外用电梯的正常使用,外用电梯用电采用独立电源供电。

4.3.2现场临时上下水

现场水源在施工现场北面两处,消防水管DN100既作为施工供水又作为消防供水,现场设消火栓井5座,呈环形布置,用于现场消防,生活用水采用DN65管道。

主楼首层水平临时消防干管采用DN100,上楼层和下地下室支管采用DN65,每个核心筒处各设一道临时消防立管,楼层内用水管随消防管一起安装,在每层设球筏供楼层内施工用水。

五、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5.1二次结构放线

5.1.1主要测量工作:

构造柱和隔墙位置控制线,门窗安装位置控制线,各控制线的测设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位置进行。

所有平面控制线均必须以结构控制线为基准,不得以结构表面为基准放线。

各种控制线的测设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位置进行。

5.1.2二次结构放线完毕后报监理单位验收,查验无误后放可进行施工。

5.2钢筋植筋与绑扎

5.2.1施工流程:

现场清理→钢筋下料制作→钢筋处理→钻孔→清孔→孔烘干→验收→结构胶调制→灌胶→植筋→固化养护→验收→上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吊线锤进行绑扎)→划箍筋间距→绑扎箍筋→验收。

5.2.2现场清理:

将需要植筋部位的现场清理干净。

5.2.3钢筋下料制作

钢筋下料时必须按照图纸要求,严格根据图纸下料。

钢筋处理:

锚固用钢筋必须做好除锈清理,除锈长度大于锚固长度5cm左右,锚固用钢筋的型号、规格要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选用;

用铜丝刷将除锈清理高度范围内的钢筋表面打磨出光泽;

5.2.4钻孔

由专业人员接通电源,检查、调试机具;选用与埋筋匹配的钻头进行钻孔,其孔径应略大于钢筋直径(4-5mm),孔深应为埋筋直径的15d(10=150mm、12=180mm),(楼板上植筋深度为楼板厚度减20mm)。

5.2.5清孔

用毛刷和电吹风机配用塑料管吹净孔内粉尘。

(清孔是植筋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锚固质量,所以是必须清理干净)。

5.2.6孔烘干

孔内必须烘干,避免影响植筋质量。

5.2.7结构胶调制:

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有无沉淀,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搅拌。

5.2.8灌胶:

结构胶充分搅拌均匀后注入孔内,以孔内盛满即可。

5.2.9植筋:

砌筑前应将构造柱钢筋、拉结筋及混凝土现浇带钢筋植筋入梁、板、柱,植筋用钻头比所植钢筋型号大一型号。

植筋深度为10d-12d(10=100--120mm、12=120--144mm),成孔后用气筒清理干净,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植筋,植筋后48小时内严禁扰动钢筋,48小时后方可砌筑(具体深度及要求参照植筋胶要求)。

同时在结构顶板无结构梁位置,板厚小于植筋深度,植筋深度按照板厚-20mm进行施工。

5.2.10拉结筋与芯梁的布置:

梁、板与砌体墙顶部每隔1米植筋一道,钢筋为三级12,框架柱外侧砌体墙按照芯梁设置一道2根水平拉结筋,植筋部位按照15d,另一头弯90°弯钩,弯折长度不少于50mm,锚固于芯柱或芯梁中。

5.2.11固化养护:

固结期间勿振动埋筋,待完全固结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12植筋验收:

埋植工作完成后,现场负责人按部位请甲方、监理、设计及政府质检相关部门对植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随机对植筋进行拉拔试验,并做好拉拔试验记录。

5.2.13钢筋绑扎

(1)绑扎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吊线锤进行绑扎)→划箍筋间距→绑扎箍筋

绑扎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连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2)连接竖向受力筋:

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柱子所有纵向钢筋采用搭接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0d,柱子主筋立起之后,钢筋连接位置距地满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要求,竖筋绑扎时,钢筋必须垂直,不歪斜,不倾倒,不变位,调整时用线锤进行校正。

(3)划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4)柱箍筋绑扎:

从地面以上或楼板下底面以下50mm开始划第一道加密箍筋线,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正反扣绑扎,扎丝缠在柱子内。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竖筋按50%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柱箍筋端头弯成135度,平直部分的长度为10d(d为钢筋直径)。

(5)梁、柱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皮为15mm,垫块应卡在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500mm,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所有的垫块,应采用十字扣绑扎在箍筋上。

(6)梁、柱第一道箍筋起步筋间距为50mm。

(7)芯梁为3根三级10个的钢筋,箍筋一级6个的钢筋,间距200,芯柱90墙1根三级12钢筋,200墙2根三级12钢筋,箍筋为一级6间距200,芯梁混凝土C25,芯柱混凝土为Cb25。

5.3BM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内隔墙砌筑

内墙所用BM轻集料砌块,规格为190*195*395、90*195*395、90*195*195、195*195*190(宽*高*长),还有其配套1/2、1/4辅助砌块长度分别为195mm和95mm。

5.3.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放线→排砖→系梁、芯柱构造柱打孔植筋→立皮数杆→砌体砌筑→芯柱、构造柱、水平系梁、现浇过梁钢筋绑扎报验、验收→混凝土浇筑→剩余砌体砌筑及顶部处理→砌体验收。

5.3.2操作工艺

1)砌体施工前,将基层清理干净,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根据施工图放出墙体的轴线、边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放线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线工作,每层砌块高度利用皮数杆控制好砌筑高度及门窗洞口上下高度位置,如出现砌块模数与门窗洞口尺寸不符,在底部按照墙体尺寸支模浇筑C25混凝土找平调整砌块模数,经质检员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向监理报验,通过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排砖、切割:

砌块从门洞向两侧排砖,尽量采用主砌块,辅助砌块用于错缝,不足主、半砌块尺寸时可切割,门窗侧砌块上下孔要基本对齐,便于芯柱浇灌混凝土,所有预留管线位置均用U型砌块砌筑。

3)有地面防水房间隔墙下部按建筑地面做200mm高与墙同宽C25混凝土导墙。

所有无防水房间下部浇筑30-40mmC25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4)根据放好的标高线、砌体门窗洞口位置线,确定芯柱、构造柱和水平系梁、水平拉筋位置,做好植筋工作。

构造要求如下:

构造柱节点做法

1.墙高>4.2m,内墙均设构造柱或芯柱(包括墙体转角、十字交接、丁字交接处、电梯井。

门窗洞口两侧按芯柱处理不贯通,内配2c12钢筋),构造柱配筋4c12;A6@200,浇筑Cb25混凝土;当墙长≥4.5m时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构造柱,当墙长≥9m时,墙体设2根以上构造柱,中距小≤4m设置。

构造柱上下与楼板、梁连接,伸入梁板内10d即120mm(如遇构造柱位置上下相同时楼板在130mm厚以下,打孔深度上下贯通,在施工层的上一层楼板位置预留30d搭接长度)。

构造柱留马牙槎,一退一进,先退后进

 

钢筋搭接及构造柱示意图:

构造柱截面尺寸200╳墙厚,两侧留马牙槎,先退后进,马牙槎宽度90

2.墙高<4.2时(地下二层、9层),门洞两侧及墙体转角处设置芯柱,内配2c12,浇筑Cb25混凝土,芯柱上下与楼板、水平系梁连接(门窗洞口两侧芯柱不通长设置,墙体转角及交接部位通长设置),伸入楼板、梁内10d(120mm)。

当墙长≥5m时(两墙间无支点处),在墙长的中部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截面200╳墙厚,配筋同上图),C25混凝土灌实,墙长≥9m时,根据墙体长度设置2根以上构造柱(中距≤4m),除电梯井外,其他部位均按贯通芯柱处理,(贯通芯柱只允许一步搭接,搭接长度按钢筋直径35d处理)。

门洞位于墙长的中部时且墙长≥5m时,将门洞一边的设置构造柱,并与上、下楼板(地面)植筋连接,插入上下楼板内10d即120mm)。

芯柱节点做法

3.砌块墙遇门窗洞时,门窗洞两边砌块均设置芯柱(不贯通),做法:

内配2c12;C25混凝土灌实;与现浇门窗过梁或水平系梁搭接连成整体。

水平系梁及现浇过梁节点做法:

1、墙高<4.2m无门洞时,按周边有洞口系梁标高设置,连接整体。

做法;配置3c10;A6@200,Cb25混凝土灌实。

有门窗洞时,水平系梁设置于门洞上部。

无门窗洞口时,按周边水平系梁标高设置,与周边水平系梁连接整体。

2、墙高≥4.2m时增设一道水平系梁。

有门窗洞时第一道水平系梁设置于门窗洞上部,无门窗洞口时系梁随周边有门窗洞口标高设置,第二道水平系梁置于第一道系梁上部墙体中部。

无门窗洞口墙高<4.2m、≥4.2m时节点图:

系梁做法顶部植筋处理芯柱配筋

有门窗洞口墙高<4.2m

时节点图:

有门窗洞口墙高≥4.2m时节点图:

3.门窗洞口≥1.2m时用现浇过梁,过梁两侧各超出门洞口300mm,水平系梁与门现浇过梁搭接35d,按现浇过梁钢筋直径计算。

小于1.2m门窗洞口按水平系梁配置。

现浇过梁配筋表(设计要求):

L

H

宽度

上铁

下铁

箍筋

L<1000

120

同墙厚

1C10

2C10

A6@150

1000≥L<1800

150

同墙厚

2C12

3C12

A6@150

1800≥L<2400

200

同墙厚

2C12

3C14

A6@150

2400≥L≤3000

250

同墙厚

2C12

3C14

A6@150

门窗洞口现浇过梁节点图:

注:

如遇门洞与窗洞口相邻且梁顶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水平系梁做法:

随标高高的设置水平系梁,标高低处只设置门窗现浇过梁。

见下图

墙体连接处节点做法如下:

1、墙高<4.2m:

 

变截面墙体节点图:

2、墙高≥4.2m,内墙厚度相同交接处构造做法:

十字交接处转角丁字

立面图

当墙体厚度不同时,构造柱转角及交接部位宽度随墙厚,马牙槎随墙体厚度

5)立皮数杆:

在皮数杆上或在框架柱上排出砖块的皮数及灰缝厚度,并标出窗台、门洞口及系梁等位置线。

6)砌筑砂浆:

采用配套专用粘结剂砂浆,强度等级为M5,稠度控制在70mm~80mm。

搅拌后的砂浆在3小时内用完,未用完的隔夜砂浆严禁对水后继续使用。

7)砌体砌筑

7.1.组砌方法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不得<1/3),掉角、裂缝的砌块严禁使用。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应根据施工时实际气温和砌筑情况确定是否浇水,如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洒适量水湿润,视天气、温度等情况确定浇水量。

7.2.砌块排列尽量采用395长主规格砌块,从门洞边开始排块,利用半块错缝(小于辅块尺寸时可切割砌块),门窗洞口旁上下孔要对齐,便于芯孔灌混凝土。

7.3.7天后补砌墙体顶部留缝,间距≤30mm时,捻DP砂浆,间距30-70mm之间,C25混凝土灌缝.(注:

内外墙体均用此做法)

7.4.墙长大于5m时,砌体顶部用U型砌块侧砌并加设1c12@1000,钢筋植入楼板内10d(120mm),内部浇注C25混凝土,小于5m墙体无需设置。

砌体侧面专用砂浆粘结。

周边粘贴大于两边各200mm耐碱玻纤网。

7.5.砌块砌筑时,水平缝用座浆法;竖缝时,在砌块凹槽面的两条竖肋上满涂粘结剂,后砌筑挤紧,水平缝和竖缝宽均为6mm,水平缝满铺,竖缝只在砌块两端抹薄缝粘结砂浆挤紧。

7.6.施工需要的孔洞、管道竖槽、预埋件等在砌筑时预留好,尽量减少砌块切割,遇墙体内有线管时,可将两端头肋或者中间肋切掉,以便于线管垂直预留,墙体错缝最小可控制在50mm(仅限线管位置,其他位置墙体错缝利用七分头砖调整),以保证砌体完整性。

如在墙体砌好后再开设,待粘结剂强度达到要求后用机械切割,严禁手工剔凿,并在槽面上加贴耐碱玻纤网格布防止开裂(范围大于切割孔洞200范围设置)。

7.7.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宜留直槎,如留设必须留成进退槎,斜槎高不大于1.2m。

7.8.砌筑时必须拉通线,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8、构造柱施工:

8.1放线:

放好内外墙体构造柱位置线,经监理单位验线后进行下道工序。

8.2植筋:

根据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留20mm保护层进行打孔,必须满足植筋深度要求(钢筋直径10d),用气泵对孔洞内杂物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用植筋胶满贯,植筋后劲检测单位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8.3支模:

构造柱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支设必须满足截面尺寸要求,模板与砌块交接处用5╳10海绵条进行封堵,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外观质量。

8.4浇筑振捣:

浇筑完毕后无法柱内振捣,对构造柱外侧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要到位,振捣移动范围不得大于500mm,控制振捣时间不得过振。

9、内墙墙垛的做法

内墙墙垛长度为100mm的整数倍,当墙垛长度采用100mm--200mm时,采用现浇混凝土。

10、二次结构墙与与剪力墙、框架柱的柔性连接

填充墙砌块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接处,采用水平系梁拉结,砌块墙端部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之间留20mm宽缝,缝内填挤塑聚苯板,聚苯板外侧抹聚合物砂浆,墙面抹灰时在转角处加一层无纺布或波纤维网格布,每边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

11、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体卡扣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墙体顶部卡口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5米。

12、芯柱、芯梁混凝土施工

构造柱、水平梁混凝土由人工浇筑,同时配以人工振捣工具,如:

用钢筋棍捣实等,门口芯柱混凝土振捣时,不得用力夯击,防止砌块砖移位。

混凝土分4层灌注和振捣一次,砌筑完后间隔24小时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浇水湿润,将底部冲洗干净,层间混凝土接茬处仔细振捣,保证混凝土接茬处振捣密实,根部浇筑时必须首先浇筑5~10cm左右同配比减石子砂浆。

混凝土施工完成应清理干净工作面,做到活完脚底清。

用砂浆车运输混凝土,砂浆车封闭严密,不得漏浆,下班后将车清理干净,用水冲净。

5.4SN轻集料砌块外墙砌筑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放线→排砖→植筋→排块搁底→砌筑墙体→芯柱、水平系梁施工→砌筑墙体→验收。

1浮尘等杂物清扫、剔凿,按设计图纸放出墙体控制线以及芯柱(或构造柱)、水平系梁(或现浇板带)等控制线。

2布置芯柱(或构造柱)、水平系梁(或现浇板带)、过梁,进行植筋

 

 

 

 

 

 

 

 

 

 

1)芯柱(或构造柱)布置配置2φ12钢筋

A门窗洞口两侧

B墙长超过5m时,墙中段设置芯柱.墙长大于9米时,芯柱或构造柱中距应小于3米。

CBM砌块与其他类型墙体连接处宜设置构造柱连接

2)水平系梁(或现浇板带)布置

A当填充墙高度<4.20m时,墙体宜设置一道水平系梁(或现浇板带);当墙体高度≥4.20m时,应增设水平系梁。

B当墙上遇有门洞时,门洞上部应设置于框架柱或墙体连接且沿墙贯通的水平系梁(或现浇板带)。

C当遇有窗洞时,洞口上部及下部都要设置系梁,且上部系梁应沿墙贯通并与两端框架柱、构造柱或墙体连接。

D当门窗洞≤1.5m时,可用过梁块(U型块)内配置3φ10钢筋作为过梁;当门窗洞>1.5m时,洞口上部应现浇混凝土过梁且过梁与系梁结合并沿墙贯通且与框架柱、构造柱或墙体连接。

E预留洞口宽度≥400mm时,洞口上部设过梁

根据砌筑、灰缝等模数进行排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其搭砌长度不宜小于90mm。

排块应考虑芯柱和水平系梁位置,从芯柱开始排水平块,不符合模数时,切割辅块调节;竖向排块时需考虑门洞标高,不符合模数时,可用砼浇筑“坎台”。

4砌块砌筑前不需浇水。

5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6砌块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不宜大于4mm、灰缝的厚度和饱满度应随时检查、校正偏差。

砌块被撼动时,应清除原砂浆,重新铺浆砌筑。

7砌块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米,低温季节应适当降低。

24h后方可继续砌筑。

砌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