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350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x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

  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黧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

  深厚的感情。

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

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

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

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

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

  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

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

自行修改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

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

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

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

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小组互说、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七、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想象家乡变化绝非易事,对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肤浅和稚嫩,情感可能就显得浮华,不能打动人,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

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以此来促使学生认真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2、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个方面来写:

教材中只是一个提示,要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重点,起到示范举例的作用。

  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学生写完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

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

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在交流评价之后,要鼓励学生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

?

陨?

  畹娜劝?

?

br>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

师: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

要求:

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

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

  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

  范文略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

有意思吗?

有趣吗?

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

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

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

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4

  1、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搭建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表演等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也为习作──写演讲稿提供演练的机会。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口语交际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2、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说一说,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

  二、确定形式,小组交流

  1、讨论汇报形式,明确要求。

  进行演讲时,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朗诵诗歌、散文要注意情感充沛,表达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讲故事要注意具体、生动,能用语言打动他人。

另外,对于听众也要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有礼貌,注意力要集中,对别人的发言要有所反应。

  2、分小组讨论汇报:

在分组合作前,师生可通过讨论提出几个注意点,如,组内的资料可共享;要选择适合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排练时,不管是独立汇报还是以小组的形式汇报,都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等等。

另外,还可选出一位小主持,让他在分组时了解各组编排的节目,进行串连。

  3、小组排练:

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有关材料,在小组里先试着讲一讲。

根据同学的意见,想想怎样才能讲得更好。

排练时,教师不必作过多的指导,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汇报展示,互动交流:

要努力调动汇报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汇报者自谈感受,也可引导观众谈谈听后的感受,重在抒发爱国情怀。

另外,还可以让观众根据汇报节目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或提出改进建议。

  习作指导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2、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⑴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⑵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⑶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爱我中华情于玉光同学们: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

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

  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

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

母亲!

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

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

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

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

  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

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

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

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

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

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

让自由之泪洒落吧!

让真理之情坚定。

  写作前,可以先为学生读一篇典型的演讲稿,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⑴针对性:

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⑵可讲性: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⑶鼓动性:

演讲要做到这一点,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根据习作提示,明确写演讲稿的要求及写作思路:

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3、围绕主题,运用资料: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根据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处理。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4、对照要求,交流评改:

由于是初次接触演讲稿,而且小学生平时的练习较少,因此,评价对于语言的要求不必太高,可以以习作提示中的基本要求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与自改。

  5、创设情境,真实演练:

可结合口语交际,让学生在“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上当众演讲。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应积极创设写演讲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写作实践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可以写读后感,注意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佳作欣赏学生读优秀习作,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继续完成习作。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

  《藏戏》

  《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

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

  一、激发习作兴趣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

并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B案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

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

  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

  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

  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

  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根据老师的批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