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54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只选择一项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序号,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扩散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实解中能说明扩散现象对人们有用的是()

A.利用盐水腌制咸鸭蛋

B.人造木板粘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

C.有人吸烟后房屋中的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

D.将两个底面干净的铅柱压紧后能够吊起重物

【答案】A

【解析】A.利用盐水腌制咸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对人们是有用的,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人造木板粘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们是有害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扩散,有人吸烟后房屋中的其他人也能闻到烟味,危害身体健康,对人们是有害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底面干净的铅柱压紧后能够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扩散现象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如图所示。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里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硝化棉会燃烧起来。

关于该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B.圧缩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主要是因为活塞与筒壁的摩擦造成的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答案】D

【解析】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

B.压缩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故B错误。

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主要是因为压缩活塞做功造成的,故C错误。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故D正确为答案。

点睛:

做功可以使内能与机械能之间进行转化: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3.下图是四冲程内燃机某个冲程的示意图。

根出图中活塞和曲轴的位置、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情况,可以判断该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

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吸气冲程。

故A正确为答案。

点睛:

判断冲程名称可用口诀:

“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分析,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会减少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热量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答案】D

【解析】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因为内能不仅仅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所以热量可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D正确为答案。

5.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关于金属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锡不能带电

B.金属锡导电靠的是原子核内的正电荷

C.锡原子核外的电子总共带8×10-18C的电荷

D.由于锡原子内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所以金属锡对外总是显电性

【答案】C

【解析】A.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原子内带正电的质子数和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所以锡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同时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当锡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锡将带电,故A错误。

B.金属导体靠的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B错误。

C.金属锡的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电子所带的总电荷Q=ne=50×1.6×10-19C=8×10-18C

故C正确为答案。

D.锡原子内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由于原子内带正电的质子数和带负电的电子数相等,所以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故D错误。

6.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电流流向法可知,小灯泡与电动机并联,其中一个开关控制电动机,另一个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

故电路图A正确为答案。

点睛: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判断出两个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再看开关的位置后,即可得出哪个电路图是正确的.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L1和L2正常发光。

若将手中的两个导线夹接在灯泡L1两端,则出现的现象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A.L1被短接,只有L2发光

B.电源被短路,两灯泡都不发光

C.电压表能测量出L2两端的电压U2

D.L1和L2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3V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灯泡L1、L2并联,闭合开关后,L1和L2正常发光。

两个接线夹连接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若将手中的两个导线夹接在灯泡L1两端,即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L1两端,电压表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A.L1不会被短接,灯泡L1、L2正常发光,故A错误。

B.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上,此时测电源电压。

故电源没有被短路,两灯泡L1、L2正常发光,故B错误。

C.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L1两端,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所以电压表能测量出L2两端的电压U2,故C正确为答案。

D.电源电压为3V,根据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可知,U=U1=U2=3V,故D错误。

8.a、b是粗细不同的铜导线,c是两根连接起来的导线,把它们接入家庭电路中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大功率的用电器通常用a导线

B.长度相同时,a、b两根导线的电阻相等

C.c导线中导线连接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

D.c导线中导线连接处电流大于别处电流

【答案】C

【解析】A.根据P=UI可得

,大功率的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大,因此选用横截面积较大的导线,a、b是粗细不同的铜导线,不知道导线的横截面积关系,不能确定所用导线,故A错误。

B.同种材料的导线,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已知a、b是粗细不同的铜导线,长度相同时,a、b两根导线的电阻不相等,故B错误。

C.c是两根连接起来的导线,连接处电阻较大,根据Q=I2Rt可知,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导线连接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故C正确为答案。

D.两根导线串联,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c导线中导线连接处电流等于别处电流,故D错误。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L1和L2正常发光,两个电表都有示数。

但过了一会儿后,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变为零,这时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A.电压表断路B.电流表断路

C.灯泡L1断路D.灯泡L2断路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灯泡L1、L2并联,电流表测L1支路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

闭合开关后,L1和L2正常发光,两个电表都有示数。

但过了一会儿后,两个电表的示数都变为零。

A、如果是电压表断路,则电路是连通的,两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有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是电流表断路,说明L1支路断路,则灯L1不能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如果是L1断路,则灯泡L1不能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与电源两极连接,有示数仍为电源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是L2断路,则灯L2不能发光,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L1正常发光,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在判断故障时,会根据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判断:

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能相通,电压表所并联部分之间有开路;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或与电源不能相通。

10.下图是小明家里用的电能表,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上月末的示数如图所示。

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电能表所在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32386.1kW·h

B.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为10A

C.指示灯闪烁得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的总功率越小

D.小明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应超过8800W

【答案】D

【解析】A.上月末电能表的示数为32386.1kWh,表示至上月末总共消耗的电能为32386.1kWh,不是上月消耗的电能,上月消耗的电能应为月末示数减去月初的示数,故A错误。

B.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40A,故B错误。

C.指示灯闪烁得越快,表示在相同时间里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电能表所在电路的总功率越大,故C错误。

D.由电能表铭牌可知,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最大总功率P总=UI大=220V×40A=8800W,故D正确为答案。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不变,小灯泡标有2.5V字样,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关于该同学的实验,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电路图中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B.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8.1Ω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左移,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答案】C

【解析】A.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应将电压表并联在灯跑两端,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通过灯泡的电流,因此电路图中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故A错误。

B.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由图表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故B错误。

C.电源电压一定U=4.5V,当电路中为最小电流I=0.1A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

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滑=R总-RL=45Ω-5Ω=40Ω,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40Ω,故C正确为答案。

D.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左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由图表可知,小灯泡的电阻增大,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4分)

12.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升华为气态。

若某次开采出来的可燃冰热值为1.008×1010J/m3,0.01m3的这种可燃冰完全燃烧后会放出____J的热量,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后,可以将_____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

可燃冰燃烧时,将___能转化为__能。

【答案】

(1).1.008×108

(2).300(3).化学(4).内

【解析】解:

(1)由Q=qV可得,0.01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由

可得,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后,水从20℃加热到100℃,水的质量为

(3)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点睛: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时,如果热值的单位是J/kg,则Q=qm;如果热值的单位是J/m3,则Q=qV。

1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中的两只电流表所示,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_____A、____A,此时小灯泡L1、L2的阻值之比是____。

【答案】

(1).0.82

(2).0.58(3).29︰41

【解析】

(1)由图甲可知,灯泡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L2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左侧电流表选用0~3A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4A。

右侧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8A;

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和,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所以左侧电流表为A1,右侧电流表为A2。

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I1=I-I2=1.4A-0.58A=0.82A,通过L2的电流I2=0.58A。

(2)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即U1=U2

I1R1=I2R2,

所以

14.如图所示为一款充电宝正在给两部手机充电,此时充电宝是电路中的____(选填“电源”“用电器”或“开关”),这两部手机_____(串或并)联的。

充电宝上标明电压为3.85V,容量为20000mA·h,它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大约为____Wh。

【答案】

(1).电源

(2).并联(3).77

【解析】

(1)充电宝是提供电能的,是电路中的电源。

充电宝同时给两部手机充电,充电过程中,各手机充电互不影响,所以两手机是并联的。

(2)充电宝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W=UIt=UQ=3.85V×20000×10-3Ah=77Wh。

15.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________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上述实验中,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

(1).质量相等

(2).浸没(3).甲(4).2︰1

【解析】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浸没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样加热1min,甲升高4℃,乙升高8℃,乙升温快。

若两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即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甲的吸热能力强。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液体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的时间是乙需要时间的2倍,即甲吸收的热量是乙吸收热量的2倍。

根据

可得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

(1)通电后透明容器中电阻丝的内能增大是通过_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2)观察图甲中的A、B管,在通电时间相等时,发现B管液面上升得更高,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___________有关。

(3)采用图乙中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是否有关”时,右边透明容器中应该选用阻值为______Ω的电阻丝。

(4)能用图乙中的实验结论解释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①电炉丝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几乎不发热。

②电风扇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里,导线几乎不发热。

电热水壶通过同样的导线连接到电路里,导线明显发热。

③冬天在房间里使用电取暖器时,通电越久,房间里温度会越高。

【答案】

(1).做功

(2).电阻(3).5(4).②(或②③)

【解析】

(1)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透明容器中电阻丝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2)甲装置中,将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他们的电流I与通电时间t相同,电阻不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于右边容器中的电阻,由Q=I2Rt可知,右边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温度升得较快,即B管液面上升得更高,这表明: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有关;

(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是否有关”,应控制电阻大小相同,所以右侧容器中应选用与左侧容器相同的电阻丝,故应选用阻值为5Ω的电阻。

(4)图乙中的实验结论是: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①电阻丝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里,二者通过的电流相同,因为电阻丝电阻很大,导线电阻很小,根据Q=I2Rt可知,电流相同,时间相同,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成正比,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几乎不发热。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电风扇是靠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小,所以与电风扇相连的导线几乎不发热;电热水壶通过同样的导线连接到电路里,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由于电热壶的电功率较大,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大。

所以导线明显发热。

故②符合题意。

③冬天在房间里使用电取暖器时,通电越久,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房间里温度会越高。

故③符合题意。

答案为②(或②③)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1.5A"。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接着将5Ω的电阻换成另外4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每次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电源电压有4V、6V、8V和10V四种可选,则该同学选用的电源电压可能是________V。

【答案】

(1).

(2).2(3).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4

【解析】

(1)在原电路中,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电流表与电阻并联了,因此是错误的。

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所以将5Ω的电阻换成另外4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每次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设电源电压为U,根据串联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U-2V,

,即

解得U=4.4V,即电源电压最大为4.4V。

因此选用的电源可能是4V。

18.图甲是公共厕所常用的一种感应千手器,洗手后将双手放在干手器的出风口下,千手器就会自动送出温度适宜的风,将手吹干,当手离开出风口时,它又会自动停风关机。

图乙是干手器的简化电路图,其中R是加热电阻丝,M是吹风的电动机,S2是温控开关,会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断开或闭合来控制加热电阻丝。

右表是干手器的部分参数。

(1)加热电阻丝R的阻值多少?

(2)热风干手时,通过感应开关S1的电流是多少A?

(3)环境温度较高,即温控开关S2断开时,干手器工作10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J?

【答案】

(1).44Ω

(2).7.5A(3).5500J

【解析】解:

(1)由

可得,加热电阻丝R的阻值

(2)热风干手时,电阻丝R与电动机并联,

通过加热电阻丝R的电流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

(3)温控开关S2断开时,电路中只有电动机工作,干手器工作10s消耗的电能

W=Pt=550W×10s=5500J。

答:

(1)加热电阻丝R的阻值为44Ω;

(2)热风干手时,通过感应开关S1的电流是7.5A;

(3)温控开关S2断开时,干手器工作10s消耗的电能是5500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