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56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docx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一)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

1.“文中”指的是阅读环境。

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

阅读环境(即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意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广义的语境指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以及由作者或读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2.“重要概念”是就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的是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词语,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在文章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形式:

(1)指代型词语

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意义。

(2)概念术语型词语

概念术语型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①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②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③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二)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1.“文中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2.重要句子的类型在论述类文章中,“重要句子”一般指的是:

(1)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且含意丰富的句子等。

(2)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感情倾向的句子,以及与文中正面观点对立的观点句,支撑观点的关键句。

(3)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或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等。

3.重要句子的作用

(三)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论述类文本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筛选信息,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主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四)文章结构的把握

把握文章结构是阅读最根本的方法。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五)中心意思的概括

中心意思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就是作者对所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所持的看法和见解,侧重考查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概括中心的能力。

(六)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观点和倾向,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一直把评价作者的观点倾向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作出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倾向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倾向推断的。

但归根结底都会落脚在以下两点要求:

(1)确认作者的观点倾向,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倾向;

(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倾向,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和透露某种倾向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特别提醒】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倾向应注意的两点:

一要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正确地分析概括。

(七)探究题考查要求及命题特点、角度

1.考查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2)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

(3)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命题特点

(1)开放性,往往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不设唯一性答案,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和思辨的精神。

(2)综合性,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

(3)拓展性,问题的探索不仅仅限于文本内容,常常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命题角度

(1)文本研讨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2)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也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要与文本不即不离。

(3)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4)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5)技巧分析类。

要求考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还要问作者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的写作启示。

二、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陷阱的方法

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对应关系上:

1.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

“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

“一切”“各种”等。

可以用笔画出来,或者做特殊的标志。

2.主观与客观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3.原因与结果

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4.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5.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6.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7.偶然、可然与必然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8.有与无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9.推测有误

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10.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

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发明、创造。

此时,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三、简答题组织答案的步骤

1.锁范围,定信息2.分层次,圈要点3.看赋分,配答案4.炼语言,分条答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

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

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

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1)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3)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

(1)A

(2)C

(3)①学科建设方面:

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②专业建设方面:

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③教材建设方面:

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解析】【分析】

(1)A项,“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文中说的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选项把未然变成已然。

故选A项。

(2)A项,“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错误,文中说的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文中说的是“提供……保障”。

B项,“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错误,这一说法张冠李戴,从材料二来看,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

D项,“专家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错误,这一说法于文中无据。

故选C项。

(3)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可以从中筛选出“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故答案为:

⑴A;⑵C;

⑶①学科建设方面:

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②专业建设方面:

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③教材建设方面:

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点评】

(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2)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方法一:

语句摘录法。

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

要点归纳法。

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

方法三:

层意合并法。

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

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列巴

陈晓雷

   ①去年,我在影友博客中,首次见到了历经沧桑的鄂温克老额尼(鄂温克语,母亲)玛丽娅·索,她那亚欧人种相互融通的面部轮廊,一下便吸引了我。

这绛棕色脸上的皱纹让我惊奇,它们或横于额头,或环绕双眼,或聚拢唇边,都让我想到莽莽大兴安岭的土地山川,高低起伏、深浅不一。

她的这张脸,宛如深秋原野,山路弯曲幽远,恰似秋日田地,犁痕鲜明醒目,这上面记录着岁月人生,举证着真诚、美丽。

   ②玛丽娅·索面对影友的镜头,很不适应,表情不放松,无法进入自然状态。

   ③影友们的热情围着她,并没感染她,她我行我素地坐着,眼睛不看那些对自己乱叫的机器,也不逢迎那些对自己不停闪光的镜头。

她小声嘀咕着谁也不懂的鄂温克语,从语气里能感受到,她对鼓捣相机的这些人有点不理解,她不知他们在面前慌乱拍自己的目的,他们在面前拥挤、忙碌着,让她无法实施早已准备好的待客之礼。

   ④索额尼想,他们没时间坐下来喝驯鹿奶熬的奶茶,没时间坐下来喝杯酒,总该尝尝自己烤制的列巴呀!

   ⑤木桌上圆圆的、厚实的列巴,害羞、渴望地看着这些端着相机的年轻人。

   ⑥老人默想:

他们一定担心我在这儿坐不了几分钟就得躺下,他们认为我老了,是在抢拍我呢!

我不是干树叶,风一吹就没了,别看我九十二了,身子骨像山上的黑柞树,粗壮、结实着呢。

   ⑦索额尼很想对他们说:

要现在走路上山找驯鹿,你们都不一定能跟上我的步,还不知道谁担心谁呐?

别总想着我不行,我就是在这儿坐半天也挺得住,别着急,慢慢干,才出细话嘛……年轻人,坐下歇会儿,先尝尝我的烤列巴吧,这可是用山里的站杆柴火烤的,这和城里人用电火烤的面包味道不同,不信你们尝尝,我的列巴有大岭独特的香味……

   ⑧一会儿,咱们唠熟识了,我自然会把我家驯鹿的那些事儿告诉你们……这么想着,额尼情绪松弛下来,脸色活泛起来,面肌恢复了祥和,虽仍没笑,却显出了平静和亲善。

闪光灯不停地刺激她的眼睛,相机连连“咔嚓”她,此刻老额尼的“配合”有点变形、有点僵硬,表情像冬日的雪山,洁净、肃穆。

   ⑨玛丽娅·索真实动人的神态,被相机记录下来,这场景在我心里萦回了好些天,我为这位鄂温克母亲畅想着,我要来大兴安岭、要来根河、要来敖鲁古雅——我很想见见这位鄂温克族山林部落的最后一位女酋长,她是一片资源,是一座富山。

   ⑩2013年的夏日,我在千万只银蝴蝶的伴拥下,沿着林深谷静的运材路,走进了根河阿龙山镇一片泛着翠绿的丛林中,走进了索额尼的驯鹿牧放点。

   ⑪我宛如进入了仙境:

林中飘浮着缕缕蓝烟——这是主人为驯鹿驱赶蚊虫特意点燃的,如梦如幻,林下的杜香草笑容绽放,花香阵阵袭来。

那几十只大小不等的驯鹿神态安然,或站或卧、或悠然漫步,鹿鸣悠悠,鹿铃叮咚——塞里就是玛丽娅·索家族的领地,是老人和她那群驯鹿的乐园。

   ⑫看得出老额尼知道这群叫“作家”的外人要来看她,就让二女儿德克莎为她找出那件绿色镶金边、宽夹领的袍子穿上,头裹金色围巾,她还特意嘱咐女儿把自己烤好的列巴拿出来,对德克莎说:

“我与人家照相,就顾不得招待客人,他们老远来挺累的,你可别忘了帮我给这些孩子切列巴吃。

   ⑬其实,索额尼六天前就知道有十几个写字的人要来山里看自己,她就想,不能让这些远道来的孩子看完我就空着嘴返回家呀,老人想给他们弄点什么吃的呢?

山里的野果子多,可惜满山遍野的杜柿还没长大变紫,雅格达队在山坡上能酸掉牙,高粮果躲在绿叶下还没红头,水葡萄板着脸还不会笑呢……这些野果子,到八月才熟呢!

   ⑭想来想去,索额尼就想到自己给客人做列巴这件事了,这是来自勒拿河畔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儿,是索的额尼的额尼把它带到贝尔茨河森林中,再后来是自己的额尼,把它带到葛根高勒河畔的密林深处。

这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是维系生命和爱情的吉祥鸟,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驯鹿,哪里有斜仁柱,哪里就有鄂温克猎民的烤列巴。

   ⑮索十二岁就和额尼学会了烤列巴。

未结婚前,她总是为上山打猎的爸爸提前三天烤列巴,不知不觉三五年的时间就在一个连着一个圆列巴的排列中过来了。

直到有一天,阿爸边嚼着女儿的列巴,一边笑着说:

“你烤的这么好吃的列巴,不能光让阿爸和额尼两个人吃吧?

难道你感觉不到,给喜欢你的人烤列巴吃,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么……”

   ⑯当年十八岁的索,愣了一下神,会意到父亲说的幸福了,脸像炭火般红热。

阿爸说:

“你该嫁人了,你为他烤列巴,为他生孩子……”

   ⑰索沉浸在年轻的甜蜜里,她想,自己烤列巴这件事,总是与自己的人生大事连在一起。

今年自己已经九十三了,还要接受这些写字人的“采访”(德克莎告诉自己说,就是配合照相,向他们讲讲家族和驯鹿的故事),老人就想,他们听得懂鄂温克语么?

他们能上山看我们的驯鹿么?

她自问自答着:

这两件事,这些写字的人都弄不了,他们既然来我的斜仁柱里,就让他们尝尝我烤的列巴,这是件实实在在的事啊!

   ⑱索额尼想着,抬头见天幕微蓝、星辰已稀,听到林鸟啼鸣,知道山岭快睡醒了。

她起身走到林下一堆干木垛旁,操起一把扁斧,开始劈干柴。

宁静的山野被唤醒了,天大亮的时候,被她劈好的干柴堆成了一座小山,当太阳温柔的脸在山后刚露红,她就去河边打来一桶水,开始动手和面发面。

   ⑲第二天中午,索额尼坐在木墩上,在几块砖搭成的简易炉灶上,为将到来的客人烤起了列巴。

干柴火势很旺,红艳的火苗在灶缝儿和铁锅四周舞动着,映得索额尼的脸红彤彤的,两鬓和鼻翼上的汗珠,闪闪烁烁,与炉火相映,鄂温克老母亲的脸上一片深情……

   ⑳大兴安岭的炊烟,使鹿部落的真情,浓缩成一个个圆圆的列巴。

这鄂温克列巴的香味儿像夏日的阳光,风送遍野,群山弥漫,萦回于天地间。

   ㉑六月末的天,芍药花、百合花、金针花、蓝尾鸢都开了,大岭变成了花海,白芍药像连成片的浪花,百合像无数航行的红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