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11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法灸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针法灸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针法灸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针法灸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法灸法1.doc

《针法灸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法灸法1.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法灸法1.doc

座号

系、部班级姓名学号考场

--------------------------------------------------密----------------------------------封------------------------------------------线----------------------------------------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得分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针法灸法》

期末考试试卷(一卷)

得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动留针法

2.实按灸

3.灯火灸

4.闪罐法

5.腧穴磁疗法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透穴刺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幽赋》中说:

“……春夏瘦而______,秋冬肥而______”。

3.艾条灸分为实按灸和______。

隔蒜灸属于______。

4.三棱针挑刺法是将针______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______cm挑断______组织。

5.金代_______医家提出“子午流注”。

6.头针中,额中线是指从_______穴向前平刺1.0寸。

7.腕踝针上5点相当于______穴处,上2点相当于______穴处。

8.腕踝针下1点在________穴直上3寸。

9.穴位埋线正常的术后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10.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宜选用____________。

11.在腧穴贴敷法中,用哪种物质调药可以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______。

12.皮内针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直刺,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平刺。

13.在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______;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______。

14.临证以______的艾绒为佳品,艾炷的制作要求_________。

15.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在子宫的胎儿,头部______,臀部______,其中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在____________,与胸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多分布在______。

16.进针法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皮肤针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常用的非艾灸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灸等

得分

评卷人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药液浸泡消毒法可将针具放入()

A.9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B.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

C.7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D.9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

2.取面颊、颈侧、耳部等的腧穴,适宜的体位是()

A.侧卧位B.仰靠坐位C.俯伏坐位D侧伏坐位

3.长针一般采用的进针方法是()

A.夹持进针法B.爪切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

4.不宜久留针或不留针的病症是()

A.里证B.表证C.阴证D.寒证

5.属于守气法的是()

A.搜气法B.推弩法C.循摄法D.弹震法

6.捻转补泻的补法是()

A.大拇指向前用力为主B.大拇指向后用力为主

C.大拇指向前向后都用力D.大拇指向前向后都不用力

7.针刺补泻中配合呼吸的补泻方法是()

A.开阖补泻B.迎随补泻C.呼吸补泻D.徐疾补泻

8.抢救创伤性气胸,错误的措施是()

A.服用镇咳消炎药物B.立即起针C.少量慢速输氧D.伏卧位休息

9.属于艾炷灸法的是()

A.化脓灸B.铺灸C.温和灸D.温针灸

10.治疗蛇蝎毒虫所伤,最适宜的灸法是()

A.隔姜灸B.隔盐灸C.隔附子灸D.隔蒜灸

11.针刺患者臀部穴位之后,其相应下肢出现麻木,灼痛等症状,可能是()

A.刺伤肌肉  B刺伤血管  C刺伤神经干 D刺伤骨骼  

12.《灵枢·五禁》篇所说的“五夺”,皆属()

A.亡阳脱证 B.阴阳俱虚C.阴阳俱实 D.元气耗伤,气血大亏 

13.以下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

A.腰B.关节活动处C.四肢D.腹

14.使用三根针操作的方法是()

A.齐刺B.扬刺C.傍针刺D.围刺

15.《灵枢·官针》中左右交叉(左取右、右取左)取穴,刺在经者是()

A.经刺B.络刺C.巨刺D.傍针刺

16.发展成三棱针的九针针具是()

A.长针B.毫针C.铍针D.锋针

17.太乙神针属于()

A.温和灸B.实按灸C.直接灸D.间接灸

18.头针中归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刺激线是()

A.额中线B.额旁1线C.额旁3线D.额旁2线

19.顶颞后斜线的定位是()

A.百会-曲鬓B.悬厘-曲鬓C.率谷-角孙D.率谷-曲鬓

20.额旁1线()

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足少阳胆经D.足阳明胃经

(二)B型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

21.针刺印堂穴的进针方法是()

22.针刺气海穴的进针方法是()

A虚证  B气虚证  C寒证  D热证  

23.浅刺、疾出、放血多用于()

24.深刺、久留、温针多用于()

A.行气法B.调气法C.催气法D.守气法

25.搬垫法属于()

26.逼针法属于()

A.缓慢进针由浅入深,快速退针由深出浅B.三进一退

C.快速进针由浅入深,缓慢退针由深出浅D.三退一进

27.徐疾补法为()

28.徐疾泻法为()

A.温肾壮阳B.解表散寒、温中止呕C.消肿拔毒D.回阳救逆

29.隔姜灸具有()

30.隔盐灸具有()

A.耳垂B.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C.对耳轮体部D.对耳轮上、下脚

31.与消化道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

32.与躯干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

A爪切法  B夹持法   C舒张法D提捏法    

33.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34.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三)C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A.气短胸闷B.眩晕恶心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

35.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36.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温热作用B.负压作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7.火罐法具有()

38.艾灸法具有()

A.斑蟊灸

B.隔蒜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9.属于天灸的是()

40.具有杀虫、解毒作用的灸法是()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针刺的深浅有哪些注意事项?

2.简述隔物灸?

3.出针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得分

评卷人

五、问答题:

(10分)

1.简述针刺造成创伤性气胸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针法灸法》

期末考试试卷(一卷)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将针刺入穴内,得气后仍留置一段时间,其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法。

2.用加药艾条施灸。

操作时,将药艾条隔布或隔绵纸数层按在穴位上,犹如针刺。

3.又称灯草灸,是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火后焠烫穴位的方法。

4.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为度。

5.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2.刺浅;刺深3.悬起灸;间接灸4.横向、0.2-0.3cm、皮下纤维5.何若愚6.神庭7.外关、内关 8.太溪

9.局部红肿热痛10.鱼腥草注射液11.醋12.图钉型麦粒型图钉型麦粒型13.补法、泻法14.陈艾、搓捻紧实15.朝下、朝上、耳甲庭部、耳甲腔部16.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快速进针法

17.浮刺、毛刺、半刺18.灯火灸、黄蜡灸、桑枝灸、天灸

三、单项选择题(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B2、D3、A4、B5、B6、A7、C8、D9、A10、D

11、C12、D13、B14、A15、C16、D17、B18、D19、A20、B

21、D22、C23、D24、C25、D26、A27、A28、C29、B30、D

31、B32、C33、C34、D35、A36、C37、C38、A39、A40、B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针刺深浅以得气为准,以病位深浅、病证虚实寒热为关键,避免损伤脏器、血管、神经等组织。

2.又称为间接灸,是指在艾炷下面隔一衬物,放在穴位上艾灸的方法。

常用的有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隔蒜灸等。

3.

(1)出针时不要猛抽猛拽。

(2)出针时用力轻巧。

(3)头面部按压针孔。

(4)按先后顺序出针。

(5)及时处理针刺后遗感。

五、问答题(10分)

1.在针刺胸部、背部等穴时,进针过深,提插幅度太大,刺破胸膜或肺脏,使空气进入胸腔。

(3分)

临床表现有:

突感胸闷、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

(3分)

预防措施:

针刺时医生应思想集中,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尤其是针刺胸部、肺部、上背部等穴位时,不宜深刺、直刺,留针过程中避免外物碰撞。

(4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