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11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doc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

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

正如《疡科大全》曰:

“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

“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

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

“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

“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

”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

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

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

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

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

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

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

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

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