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16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7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

建设单位:

曲松县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建设期限:

2013年--2014年

建设地点:

曲松河沿岸

1.1.2县城概况

曲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

总面积2069.79平方千米。

全县有2.5万亩耕地,115.2万亩草场。

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

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4200米。

县城海拔3896米,县城距山南地区所在地泽当镇57公里,距贡嘎机场147公里,距拉萨248公里。

曲松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日温差较大,冬春季多大风,夏季雨水集中,多夜雨。

年日照数达3070小时。

年无霜期为110天左右。

年降水量470毫米。

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水、泥石流、地震等。

曲松县辖2个镇、3个乡,21个行政村。

总人口16783人(其中农牧业人中14427人,占总人口的93%),目前,曲松县境内共有藏、汉、回、洛巴、门巴五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9.5%,除藏族外,其他各族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

曲松县水利资源充足,有大小河流43条,长1217公里,径流量达8472立方米,有高山湖泊31个,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报告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法规和政策以及曲松县有关政策及定额标准。

报告的基础资料和数据来自曲松县有关部门和句容市城市管理局提供或认可的资料、文件、函件及经我单位调查得到的资料和信息。

本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资料有:

(1)《曲松县城市总体规划》;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4)项目的其他相关资料。

1.1.4研究目的与建设意义

曲松县基础条件较差,但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建设、商品流通、对外开放、信息系统、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等的发展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进入新经济时代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曲松县为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一流城市目标,大力提升城市重要度,确立其在西藏都市圈中的独特地位,同时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清新亮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雪域名城;做强、做大、做优、做美新曲松,必须大力打造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和投资环境。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地处曲松县中心,是改善城市环境、营造城市景观、打造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地块周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提升周边用地开发潜力,更加有利于休闲旅游、居住综合性城市的构建,该工程的建设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曲松县总体规划和绿地体系规划的重要举措。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修建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生活和休闲游憩绿地,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沿河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其周边的曲松河绿化带也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2、环境效益

通过绿化带的修建,可以达到对水体及其周边岸线整治的目的,提升现状自然环境的洁净度和宜人度。

同时也合理利用了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进行立体、全方位的景观设计,达到整体景观环境再创造的目标,大大提升周边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

3、经济效益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将综合周边居住用地及商务、办公、商业、餐饮等主要服务设施,促进地块周边用地的开发,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并通过环境质量和景观的改善,带动该地区的地价、房租升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地区的环境价值,对优化项目所在地的区域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城市的形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生存空间。

1.1.5研究工作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定额以及曲松县人民政府对项目建设的设想,对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进行论证;对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和资金筹措进行安排;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并对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意见。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拟建地点

本项目位于曲松河沿岸。

1.2.2建设规模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全长1375m,其河道宽度约为14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无栏杆处新增石材栏杆,新增不锈钢栏杆,增设河面盖板、曲桥,观景平台等。

1.2.3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曲松河沿岸,选址符合城市规划,交通运输便利、地势平坦、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给本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全部为援藏资金。

1.2.5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即从2013年~2014年。

1.3研究结论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市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规划、法规等规定,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建设场址开阔平坦,环境优雅等特色,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不仅仅大大提升周边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

而且将综合周边居住用地及商务、办公、商业、餐饮等主要服务设施,促进地块周边用地的开发,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并通过环境质量和景观的改善,带动该地区的地价、房租升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问题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知识范围有限,经验不足,题目编排等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样本容量、代表性等的限制,并不能十分准确、彻底的反映曲松县人民及周边地区对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该项目建设需要与曲松县统筹城乡建设项目整体开发建设相衔接,在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等方面与其相协调。

建议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协调解决各方矛盾,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建议进行土地的规划、控制工作;建议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及监理制,

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管理力度。

2.1经济发展对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要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提高,曲松县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离不开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环境的提升得益于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

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投资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将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

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维护现有城市景观,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2.2拟建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对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曲松县城市环境的管理水平,加强该区域的绿化环境建设,提供优越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人群到此区域置业,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影响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服务、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3拟建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

(一)有利于保护和管理好曲松县最具城市特色的曲松河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保证城区防洪水利功能的同时,管理维护好城市临水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因无序建设和疏于管理导致城市景观特色和生态资源的破坏。

(二)根据曲松县人民政府已确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对本地段的景观管理建设,通过防洪水利设施的建设,一则保证城区免于洪水的侵扰,为城区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二则通过抬高和稳定该河流域的水在城区段的水位,建设山水相依,树木葱茸的带型生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形成城区生态型城市特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三)从城市环境整体格局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监督指导曲松县有序开发,有利于形成城区最具特色的连续的生态绿地和城区临水公共活动空间。

其结果第一可塑造城区山水城市的鲜明形象,解决城区因缺乏管理而导致集中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面貌遭到破坏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城区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合理;第二可以更好地维持城区发展良好的绿地系统布局。

2.4拟建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对文物、树木等的保护

本工程曲松河风光带及周边用地未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

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

3.1项目位置及影响范围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位于本项目位于曲松河沿岸。

曲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

总面积2069.79平方千米。

全县有2.5万亩耕地,115.2万亩草场。

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

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4200米。

县城海拔3896米,县城距山南地区所在地泽当镇57公里,距贡嘎机场147公里,距拉萨248公里。

自建成以来,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句容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国民收入不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在持续发展。

曲松河作为曲松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着引领全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规划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3.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状况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

曲松县辖2个镇、3个乡,21个行政村。

总人口16783人(其中农牧业人中14427人,占总人口的93%),目前,曲松县境内共有藏、汉、回、洛巴、门巴五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9.5%,除藏族外,其他各族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

3.2.2旅游景点及自然资源

曲松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城区南侧坐落着著名的拉加里王宫,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势力在历经萨迦和帕竹政权后保留下来的王权象征。

位于曲松县境内香卡拉山北麓的玉如寺,依山崖而建,独具特色。

主城区作为旅游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地,承担着服务游客、展示地区风貌的重要作用。

3.2.3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曲松面貌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2.4城镇建设

在城市建设上,曲松人强调团队的力量,上下同欲,奋发作为,形成“建则一流,创则必成”的精神,科学规划,加快城市建设,保证城市和谐有序地发展。

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城市道路网,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3项目影响区规划概况

3.3.1曲松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根据目前发展状况,曲松仍然处在重大机遇期,具备很多发展优势,一是“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机遇。

二是市场变化带来的倒逼机遇。

三是区位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四是企业家投资曲松的信心显著增强。

3.3.2曲松县城市总体规划

曲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

总面积2069.79平方千米。

全县有2.5万亩耕地,115.2万亩草场。

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

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4200米。

县城海拔3896米,县城距山南地区所在地泽当镇57公里,距贡嘎机场147公里,距拉萨248公里。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建设将加强曲松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升曲松在山南地区的地位。

曲松位于山南地区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在都市圈功能调整的过程中,曲松应该发挥其比较优势,依托泽当、发展曲松,同时也服务于泽当,促进都市圈整体实力的提升。

曲松是山南地区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也将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四章曲松县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与发展规划

4.1曲松县绿地现状与分析

4.1.1绿地现状

近年来,随着曲松县城市绿化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公园建设、城市道路、水系的绿化等多项工程的实施,市区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园林绿化也有了较大的投入,绿地面积有了明显的增加,现状城区各类绿地面积不断增加。

4.1.2现状分析

城市绿化是促进城市文明,保障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推进绿化重点、骨干工程建设,落实资金,协调矛盾。

经过努力,曲松县城市园林绿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绿地虽未形成系统网络,但在规模和数量上逐步加强,但与区内绿化先进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标准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主要问题:

(1)绿地系统不完善,绿地布局不科学。

点状、块状绿地建设虽已初见成效,但缺乏线型绿化空间,绿地建设还未形成系统。

(2)现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距国家指标有差距,这与《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以及创建园林城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绿地指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绿地构成比例失调,分布不均,结构欠合理,生产、防护绿地严重不足。

防护和生产绿地的用地指标均未达到国标要求,生产防护绿地比例明显偏低。

(4)单位绿化发展很不平衡。

单位绿化对城市总体绿化水平起着极大的作用,是改善单位环境质量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曲松县单位绿化取得一定成绩,但绿化达标率不足30%,离园林城市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单位绿化发展水平亦参差不齐,绿化意识有待提高。

(5)绿化标准较低,绿化档次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限制条件:

在城市建设中,对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创造城市景观不够。

没有树立生态园林的观念,在城郊大环境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由于规划设计和组织施工相脱节,使城区居住人口越来越密集,绿化建设欠账增多,未能形成有机的生态绿地系统,拓展城市绿地空间受限。

3、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

虽然城市绿地的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动力。

(1)良好的山水城市骨架。

(2)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

(3)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

(4)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基础。

(5)快速发展的经济后盾。

(6)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

4.2曲松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2.1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

依托曲松城市现状绿化用地布点及河道水系,考虑到曲松长远发展的需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多节点,各类绿地点、面均衡配置,水系、道路绿色廊道贯连成网”的绿地结构布局形式。

“多节点”:

在城市外部生态环内,围绕公共绿地环线,布置各级公园或街旁绿地,形成良好的生态小环境,并且成为市民日常接触自然环境,进行交往、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4.2.2城市绿地空间景观规划

1、景观特色

规划构建以植物景观和水体、山体景观为主体的,“山水相依”的,以贴近自然生态景观林和生态文化型园林体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多样变化的江南水乡城市绿地景观。

2、绿地景观结构

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

以城市主干水系、主干道路等为景观廊道,连接主要景观节点,规划形成城市的景观视廊。

在主要景观节点,突出局部景观的规划建设,形成主要景观视点。

最终规划形成“一河相串”的城市开敞空间主框架。

“一河相串”:

——即曲松河。

曲松河贯穿整个县城,是城市开敞空间的主要轴线,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重点打造沿线绿化空间节点,形成景观良好、可达性强的滨河景观带。

 

第五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5.1地质地貌、地震情况

曲松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

拟建场地位于山南地区曲松县曲松河沿岸,场地内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相对高差较小。

5.2水文条件

曲松县水利资源充足,有大小河流43条,长1217公里,径流量达8472立方米,有高山湖泊31个,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

5.3气候条件

曲松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日温差较大,冬春季多大风,夏季雨水集中,多夜雨。

年日照数达3070小时。

年无霜期为110天左右。

年降水量470毫米。

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水、泥石流、地震等。

区内年降水量470mm,其中7月份最多,约为91.8mm;1月最少,仅为3.2mm。

受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季(6-8月)降水量为245.7mm,占年总量的60.5%;冬季(12-2月)降水量仅12.4mm,占年总量的3.2%。

5.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系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塑造城市绿地景观环境的具体措施之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曲松实际情况。

本项目为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建设,未涉及征地和居民拆迁,因此基本不会影响沿线居民点。

本项目位于曲松县曲松河沿岸,是城区景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连接多个居住区,承担着展示曲松风貌、调配景观绿化层次的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沿线绿化景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好处都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5.5筑路材料及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建设道路大量需用的建筑材料(砂、石料、石灰)大部分为地产,因此采购容易,运输成本较低。

因此路用建筑材料运输建议以公路陆运为主。

5.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1)供电

为保证用电的可靠性和不间断供电,句容采取双回路供电模式,项目区域附近电力供应充足,但在工程实施时,应与电力部门协调好用电事宜。

同时,施工单位应自备发电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2)供水

本项目区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水源丰富,足以保证工程用水。

(3)消防

临近区域内还驻有消防支队可供支援调遣。

(4)通讯

现有通讯设施可满足施工需要。

5.7施工条件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等分析,该区地下水不会发生大幅度上升和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本项目建设的不良影响;区内没有因岩溶而造成的塌陷区;没有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表现象及潜在现象,区内的边坡均较稳定,但当进行人工开挖时须采取适当的放坡比例并在必要时进行加固;没有潜在的泥石流及洪水等威胁;场地内没有大规模的挖、填方区,建设期间对场地进行适当的挖、填方处理,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综合多种资料并根据场地稳定性、土层土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地表排水条件、场地地形特点分析,区内为工程建设适宜场地或工程建设较适宜场地。

第六章工程方案

6.1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曲松县曲松河沿岸,是曲松县绿地系统规划中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曲松县主要的观赏游憩长廊,现状河道及周边景观带用地均未建设,沿河漫滩,绿化单调零散,不成体系。

本工程项目全长1375m,其河道宽度约为14米。

目前工程现场已达到“三通一平”条件,场地平整已基本完成。

工地运输道路通畅,水源电源可从工地附近接取。

工程方案设计依据国家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规范、规定与标准进行。

6.2设计目标

结合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建设,将曲松河两岸建设成曲松城区最重要的连续景观绿化带,使其成为构筑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活动的人相随、水相依的特色空间,展示城市自然与人文风貌特点、体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位的主要标志性空间。

6.3设计原则

 1.生态为本的原则。

 2.历史文化与时代风尚相结合原则:

再现地域文化与现代休闲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的景观。

3.以人为本的思想:

展现快乐、健康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休闲生活理念。

创造适合各种年龄层次市民的健身、休闲、文娱、交流、亲水文化体验等空间。

4.整体性原则: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景观与防洪的关系;考虑河道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打造水、绿、堤、景、路和建筑有机融合的整体和谐景观。

5.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建设将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个层面上牵动整个城市,是提升城区整体水平的重大举措,在规划设计乃至建设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6.城市防洪、排污与环境建设双赢的原则:

在确保城市防汛、排污的前提下,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功能如何与沿河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融为一体,是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始终贯彻的重要原则。

7.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投资高,涉及的相关设施建设内容多,贯彻这一原则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6.4设计构思

该项目位于曲松县曲松河沿岸,由于建设用地的有限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功能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曲松县曲松河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从城市的功能和环境出发,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规划多处户外活动空间——休闲型活动空间、运动开放型活动空间、生态娱乐型活动空间、文化交流型活动空间。

6.5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功能分区、景观结构的总平面规划。

第二层面包括绿化及植物配置。

第三层面包括重要节点,主要小品设计及主要配套设施设计。

6.5.1绿化及植物配置

1.地理条件:

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2.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曲松河两岸的地形地势,结合造景的需要,合理的选择各类植物,进行分类搭配种植。

“适地适树”原则:

选择本乡本土或驯化较好,生长健状,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

“多样丰富”原则:

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植物种群;以及整型植物与自然种植相结合的原则。

3.种植设计

充分考虑句容的气候条件及自然条件:

结合现状用地内植被现状,自然群落层次、结构分明。

采用分层的植物群落进行种植。

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需要,创造出风格迥异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市民提供美观、舒适、有趣的植物群落空间。

4.树种选择

主要选择油松、紫叶李、垂枝榆、侧柏、红柳、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沙地柏、时令花卉。

6.5.2铺地设计

本工程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手法,力求达到使空间层次丰富且富于变化,视觉景观得到引导和强化,以及通过铺装的变化达到突出意境和凸显设计主题的作用。

6.5.3景观小品设计

小品设计主要有塑木亭、塑木花架、塑木花箱、景观柱等。

  

第七章其他辅助工程方案

7.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7.1.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环境需求,促进曲松县绿地系统建设。

项目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建设目标;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一致,依托现代科技力量,利用新型节能材料、清洁材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氛围。

7.1.2项目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整个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经济、实用、美观,使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设计应具有弹性和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管理房未来的发展,适当增加绿化面积,为管理办公人员创造更加方便、更加优雅的环境。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曲松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空间组织。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整体风格与城市整体格局相吻合。

(3)个性设计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满足基本功能为根本,结合城市建筑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

同时要注意建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办公环境。

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设施、防震构造、安全设施、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等地下构建筑物等作出必要的安排。

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