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52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模板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_模板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

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⒈认识8个生字。

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⒊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

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

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自主读书,了解大意

  ⒈自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

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③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师: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

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⑵小组交流自读要求中的第②题。

  ⒊分段

  第一段(1-4)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段(5-15)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段(16-25)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三、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⒈速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⒉词语巩固。

  二、质疑交流

  ⒈质疑交流

  ⑴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

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⑵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

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

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⑶总结:

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

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

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

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⒉词句解析。

  ⑴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

“渔夫啊,准备死吧!

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从“立刻”一词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

我们不由得会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极,无耻之极。

  ⑵这时候渔夫想道: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

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这是课文唯一一次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

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他想到了,只有让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

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让魔鬼相信:

他不想再乞求、辩解,准备束手待毙,使魔鬼不知不觉进入了圈套。

  三、简述故事

  ⒈自己读书,小组练习讲述故事。

  ⒉班级演讲,故事比赛。

  四、总结课文

  ⒈谈谈你对渔夫和魔鬼认识?

  ⒉中心:

《渔夫的故事》这篇民间故事告诉人们:

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五、作业拓展

  ⒈读资料袋,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⒉故事导读:

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

《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

想读一读吗?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六、板书设计

  渔夫:

善良、诚实、机智、勇敢

  32渔夫的故事

  魔鬼:

凶恶、愚蠢、狡猾

  附:

相关链接

  ⒈所罗门 圣经中说,所罗门是犹太人的王。

他富有智慧,赢得了臣民的爱戴。

他登上王位后,犹太人由不起眼的牧羊人成为贸易和商业领域的重要角色。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犹太国家由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为东方专制的强大国家。

  ⒉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

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

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

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

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

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

那狼哀怜地对他说:

“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

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

“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

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

”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

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

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

这一次很顺利。

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

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

“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

”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

“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

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

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

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

“多谢先生救了我。

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

”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

“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

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

”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

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

“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

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

”狼高兴地答应了。

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

老杏树说:

“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

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

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

”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

那牛说:

“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

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

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

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

”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

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

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

“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

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

”狼狡辩地说:

“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

”老人说:

“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

俗话说‘眼见为实’。

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

”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⒊词语

  堡垒—①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筋骨建筑物。

②比喻难于攻破的事物或不容易接受进步思想的人。

  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

  起誓—发誓;宣誓。

  简短—内容简单,言词不长。

  口吻—口气

  堂堂—①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②形容有志气或气魄。

如,堂堂中华儿女。

③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如,堂堂之阵。

  下流—卑鄙龌龊。

无耻—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一、复习导入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

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背。

(略)

师:

学过的诗都记住了,很好。

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

(板题)

二、理解诗意

1.读正确、流利。

师: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只有一个生字,请同学们学会这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读流利。

2.理解诗句。

师:

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

吟、铺、残阳、瑟瑟、可怜等。

师:

谁会解释这些词?

动动脑筋,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学生根据图,理解了残阳(夕阳〕,铺(照),瑟瑟(碧绿色)。

师画图,让学生标出“瑟瑟”和“红”。

师:

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师:

看看这景色美不美呀,你们猜一猜“可怜”是什么意思?

生:

我猜可能是“可爱”的意思。

师:

正确。

知道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

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

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

朗读第一小节。

(板书:

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

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

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

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

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

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徐市中心小学 黄珏苡

 

  教学要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

   3、引读1、2节。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

“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

   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

      难看  脚掌  (大厚)

          眼皮  (两层)

          背上  (肉疙瘩)

   5、追问:

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

    板书:

委屈    

    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我觉得:

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

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5、读好这些词语。

(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6、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7、师小结:

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1)、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2)、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这里。

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四、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过渡:

问题的答案就在3、4下节中,下面我们按小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先读读课文3、4节,然后讨论,找出答案。

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

   1、分组进行。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交流前提示,第一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问题,你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驼峰:

    

(1)点击.课件:

驼峰和文字

    

(2)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

“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

”妈妈说:

“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3)板书:

将背上改成  驼峰

     贮存养料

    (4)闪动:

贮存养料 足够

    (5)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担心、不担心)

     脚掌:

    

(1)点击.课件:

脚掌和文字

    

(2)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3)板书:

陷不进沙子

    (4)谁会把小问好去掉,换个说法呢?

    (5)点击.课件——陈述句

    (6)好在哪,为什么?

    (7)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8)抽读、评读、齐读。

    眼毛:

    

(1)点击.课件——眼毛和文字

    

(2)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

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

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3)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风声是那么逼真,相信学生会被这种情境所感染,学习热情会被点燃。

    (4)闪动:

铺天盖地 没进一点沙子

    (5)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

    (6)板书:

挡住风沙

   4、师小结:

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

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5、让我们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6、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

有用

       自豪

   7、噢,这里是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这样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以后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

  五、续编故事

    点击.课件——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

“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

”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讨论。

   2、抽同学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不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小骆驼虽然难看,但它身上的这些看似难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或体会呢?

     点击.课件——文字

     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要看他(她)有没有用。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却很有用的事物?

(蛤蟆、猪。

    〔让学生联系实际,向课外延伸,避免了“灌输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