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53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学科第二单元合作准备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16日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18日

单元

主题

名人的故事

课型

单元准备指导

单元

内容

分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

教学

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单元教学

重、难点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单元段

次与课

时分配

单元准备指导…………………………………………….1课时

《灰雀》…………………………………………………3课时

《小摄影师》和《奇怪的大石头》……………………….4课时

《我不能失信》………………………………………….1课时

单元主题活动……………………………………………..1课时

单元双向评价课…………………………………………..1课时

准备过程

调整与补充

情景铺垫,导入单元主题:

名人故事

学生欣赏有关名人故事的图片和视频

1、学生谈感受: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引入本单元主题“名人故事”

一、单元内容整体感知:

1、教师多媒体展示:

本组几篇课文的题目和插图

问:

你能说一说插图的内容吗?

(学生汇报展示)

2、学生自由读文,感知单元内容

3、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善单元框架内容。

三、渗透单元学习目标

1、生字方面

2、课文学习方面

3、是根据学生的汇报做相应的补充。

四、制定学习计划

1、是出示本周学习准备

2、学生根据以往单元学习准备内容做相应补充。

4、各组汇报学习计划

五、本课总结

板书

设计

灰雀

小摄影师

名人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课后

反思

 

三年级语文学科5.灰雀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17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19号

教学

内容

灰雀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

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教师注意学生对资料的运用。

二、课前展示

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列宁的资料。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交流: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四、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

五、全班汇报,生生互动

预设:

生:

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生互动。

生:

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找出来读一读。

  我觉得这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教师:

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5.灰雀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17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19号

教学

内容

灰雀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

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0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2号

教学

内容

小摄影师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

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媒体

1、生字卡片。

2、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质疑导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

①小摄影师是谁?

②他给谁照相?

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④……

3、教师补充介绍高尔基的资料。

  二、学习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小组学习,交流。

1、默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师巡视指导。

2、出示:

怎样标自然段序号。

(第一自然段)指导后指名分段读课文。

3、理清文路:

发生了什么故事?

(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4、引导:

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

四、全班汇报,生生互动。

1、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2、师生合作对话朗读(生--高尔基,师--小男孩)读中体会高尔基对小

男孩的关怀爱护。

3、情境对话,朗读感悟(生—小男孩,师—高尔基)感受小男孩的聪明、

大胆、会想办法、礼貌、出于无奈等。

五、拓展

语文阅读训练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0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2号

教学

内容

小摄影师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

重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

媒体

1、生字卡片。

2、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提示

1、默读(要求:

边读边在文章中做批注,有什么感受就在旁边像书中的小伙伴一样写下来。

2、交流自己的感受。

3、过渡:

你们体会得那么好,能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4、同桌练读,读出人物的不同的语气。

5、同桌展示,学生评价,指导朗读。

预设:

“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

1、高尔基拿了份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3、“你怎么了?

”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

4、高尔基赶紧(疼爱和关切之情)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相机跑出去了。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预设:

孩子的心情变化

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指了指沙发,说:

“请你坐在这儿看报纸。

”(——初见高耳基的激动与惊喜)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小男孩哭着说:

“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7、过渡:

当高尔基看着小男孩伤心地离开,他的心里别提有多着急、多担心了。

到了晚上,——

三、全班交流

1、引读12-15自然段。

2、说说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刻?

3、出示:

“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4、总结:

“很忙”和“一定”这两个关键词语从意思上看很矛盾,可是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一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少先队员其实就是关心祖国的下一代。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1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3号

教学

内容

奇怪的大石头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板画激趣,设疑导入:

1、板画石头:

这是什么?

石头我们一般常会在哪里看到?

2、设疑:

今天的石头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块“奇怪”的石头(板书:

奇怪),为什么我说奇怪呢?

它怪在哪儿呢?

让我们打开课文来研究研究。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

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

高耸。

4.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方法。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1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4号

教学

内容

奇怪的大石头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学习提示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学生小组学习。

  

四、全班汇报

生;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教师: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学生:

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学生:

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学生:

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教师:

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六、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1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5号

教学

内容

我不能失信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

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

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

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

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

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

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小组学习

1.布置任务: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

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生生互动。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

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反思与

调整

 

三年级语文学科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月23号备课教师:

贾晓燕授课时间:

9月26号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二

调整与补充

课型

导学探究课

(1)课时

教学

目标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教学

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

难点

教学

媒体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导学过程

参考教案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