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61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docx

布除器电气施工作业指导书标准

布袋除尘器施工电气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漳山发电厂二期2×600MW工程,每台机组配置双室八单元定位反吹袋式除尘器。

除尘器的所有电气安装包括照明安装、电缆桥架及保护管的安装、接线盒安装、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及接线、控制盘柜安装、灰斗电加热安装、接地网敷设等。

2、编制依据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4-2002、DL/T5161.8-2002、DL/T5161.13-2002

2.2《电力建设安全技术规范》

2.3中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及北京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图纸

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3、施工准备

3.1施工技术准备

3.1.1会同厂家、监理、项目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3.1.2组织参与施工的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技术、工艺、施工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熟悉本专业施工图纸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土建图纸,了解设备的生产厂家和供货范围,熟悉设备的数量和安装位置。

3.1.3施工前要作好技术交底,对将可能发生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预先分析,作出可靠的防范措施,并有施工人员签字记录。

3.2物资准备

3.2.1需检定的设备应在施工准备期到达现场,其它设备应在安装前两周到达施工现场。

3.2.2施工前三周提出材料计划,在安装过程中才能提出的材料需注明。

3.3机具准备

1

电脑标牌机

1

2

割刀

40mm

3

3

液压接线钳

2

4

尖嘴钳

5

5

偏口钳

5

6

小改锥

平口十字

10

7

大改锥

平口十字

4

8

铬铁

50W

2

9

锯弓

3

10

手锤

5

11

安全带

10

12

防坠器

5

13

手电筒

4

14

万用表

2

15

兆欧表

1000MΩ

2

3.4材料准备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槽钢

2

角铁

3

膨胀螺栓

4

接地用镀锌扁钢

60×8

5

接地用镀锌钢管

Ф50

6

其他相关材料

3.5施工人员的准备

为了使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达到更高的标准,开工前完成职工的技术培训,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3.5.1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

3.5.2施工人员的准备

序号

岗位

人数

姓名

1

项目负责人

1

程金亮

2

施工班长

2

张勇

3

安全员

1

慕慧敏

4

质量员

1

李军

5

施工技术员

1

樊贵宝

6

电焊工

2

7

电工

5

8

力工

15

4、施工工艺和方法

4.1、控制盘柜安装方案

4.1.1检查施工条件是否已具备,如土建施工,标高,预留盘孔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完成工序交接,施工图纸经过会审、技术资料齐全,材料设备到位。

4.1.2依照施工图纸进行基础槽钢的制作和安装:

盘底座安装在地面二次抹面前进行,盘底座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0-20mm,安装前应清理基础表面,将预埋的铁板钢筋头等铁件找出来,安装时在适当位置放置水平仪,以二次抹面的标高为准初找地面,检查有无过高之处,并估算垫铁高度。

将底座就位,根据盘中心线找正,再用水平找平,然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与埋件等焊牢,保证控制室内各排底座有良好接地。

4.1.3设备到现场及时开箱检验,由供货方、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人员共同参加。

盘面应平整,内、外表面漆层应完好,盘的外形尺寸,盘装仪表和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对于不合格的设备予以更换,并作好记录。

4.1.4为了搬运方便并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盘柜应带包装运到施工现场,在控制室内或就地安装位置处开箱。

如装箱体积过大,则开箱工作可在安装场所附近的厂房或室外进行,但应随拆随搬,不得堆积过多而影响施工或损坏设备。

4.1.5往控制室内搬运时,应根据厂家资料查清箱号,根据施工图安装位置逐一运至基础上,必要时临时固定,以免倾倒。

4.1.6在搬运时,柜门应关闭并锁上,精密的仪表或较贵重的组件可从盘上拆下,单独搬运。

卡车运输时,盘柜要捆扎可靠,以防倾到坠落。

4.1.7盘柜安装

4.1.7.1将第一个边柜放在基础上找正,盘柜的水平度、垂直度必须满足规程要求,必要时在附近的基础框架下放置薄钢板调整。

4.1.7.2下一个盘柜就位前与上一个盘柜校平,以同样的方法逐个就位并将它们紧密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4.1.7.3盘柜间避免留有间隙。

4.1.7.4机柜全部找正后,将其固定在基础槽钢上。

4.1.8盘的安装应牢固、垂直、平整,安装尺寸误差符合下列要求:

4.1.8.1盘正面及正面边线不垂直度应小于盘高的0.1%。

4.1.8.2相邻两盘连接处,盘正面的平面偏差不大于1mm,连接超过5处时,偏差不大于5mm。

4.1.8.3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1mm。

4.1.8.4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mm,成列盘的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4.2电气线路安装施工措施

4.2.1电缆桥架及支架(保护管)安装

4.2.1.1依据电缆敷设清册及电缆桥架施工图,对电缆桥架布置进行二次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达到施工方便、布局合理、经济可靠。

4.2.1.2水平安装电缆桥架时,其立柱可在侧壁安装以及露天立柱或支墩上安装。

吊装时,立柱顶部可直接焊在预埋钢板上,亦可通过角连片焊接在预埋钢板上或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当支架为三层及以上时,应增加双立柱来固定,立柱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1700mm,层间净距离应大于250mm。

4.2.1.3垂直安装电缆桥架应固定在双立柱上,电缆桥架的转弯、调高、调宽必须平缓、对称。

4.2.1.4电缆支架的安装形式按现场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考虑设置。

电缆支架安装前应先定位,弹粉线。

安装时,先点焊,作临时固定,成排支架全部安装完毕校正好后,方可全部进行焊接,电缆支架安装应横平竖直,水平误差不得大于5mm,支架间的水平误差不超过±2mm。

4.2.1.5电缆保护管的安装

保护管与电缆桥架和金属软管用接头连接。

保护管敷设时要横平竖直,牢固可靠。

保护管与支架采用卡子固定。

所有支架必须做防腐处理。

4.2.2电缆敷设施工流程图

电缆领取——电缆运输——电缆架轴——检查电缆绝缘——写临时电缆牌——敷设路线人员布置——开始敷设——电缆敷设到位整理,两端留够长度,中间用绑线固定——挂临时电缆牌,端头剪断——敷设下一根。

依据电缆清册、电气系统图和设备安装位置,作出主通道电缆敷设截面布置图和电缆敷设顺序表,电缆敷设路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4.2.2.1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

4.2.2.2电缆应尽量集中敷设,使电缆排列整齐。

4.2.2.3电缆敷设应躲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等,敷设在主设备和油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4.2.2.4电缆敷设路径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热力管道的膨胀,为此电缆桥架、保护管、电缆槽、电线管等尽量避免安装在主设备和管道膨胀方向内,不可避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大于500mm,交叉敷设时大于200mm。

b)严禁电缆在油管路正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路接口的下方通过。

4.2.2.5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并按上述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2.2.6电缆敷设时应做好敷设记录,标明敷设日期,电缆长度,绝缘等,如有特殊情况也应给予注明。

4.2.2.7电缆敷设前要对电缆的线与线间、线与屏蔽层间、线与铠装层间进行绝缘测试,满足要求方可敷设。

4.2.2.8电缆敷设时先集中,后分散,并使用临时电缆牌,写上编号、规格、起点、终点、长度,敷设完一根后,电缆两端应绑扎3-4个临时电缆牌。

4.2.2.9电缆敷设应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行,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松紧适当,相互间距离一致,挂牌位置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4.2.2.10电缆接线,控制终端头用热缩管缩封,分层统一缩封标高,施工更为方便且美观。

根据盘柜接线图、端子位置将电缆按顺序排列绑扎,排好线束后,可用通灯和对讲机进行校线,以保证接线的正确性。

4.2.2.11以盘柜接线端子为准,分层排列,保证电缆美观整齐。

就地敷设的电缆不外露。

4.3人工接地装置安装

4.3.1人工接地装置围绕除尘器接地网及厂区的接地网组成,人工接地网由水平接地体(-60×8热镀锌扁钢)和垂直接地体(Ф50热镀锌钢管,L=2500mm)组成。

4.3.2按照图纸要求接地极采用Ф50的镀锌钢管,接地体顶面的埋设深度为0.8米,接地体及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然后在焊接处涂刷防腐漆。

4.3.3接地体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焊接处应补涂防腐漆。

扁钢接地线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二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焊接厚度不小于扁钢的厚度。

若有圆钢引线,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且两面焊接,焊接处不应有夹渣、咬边气孔及未焊透现象。

4.4就地检测和控制设备的安装

4.4.1就地设备应安装在光线充足,操作维修方便和震动影响不大的地方,其环境温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4.4.2设备应有标明测量对象和用途的标志牌。

4.4.3对二次回路校验和检查、执行机构的调试应严格按照设计和厂家要求进行,在调校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填写好检验报告和调试报告。

5、成品保护

重点设备安装完后,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免碰坏、撞坏设备。

具体如下:

5.1、盘柜安装完以后用编织布封闭,为了便于接线门侧加装拉链,盘柜门必须锁好。

在有施工交叉的区域还加防护顶和防护栏杆。

5.2、禁止在盘柜上胡写乱画

5.3、电缆桥架应有明显的防护标识。

对有二次污染的区域,要用编织布包扎或覆盖

5.4、禁止在电缆桥架上随意引弧,禁止在电缆桥架上随意打孔。

5.5、电缆保护管管安装后,必须将口密封。

5.6、对安装好的仪表,执行机构挂警示牌,提醒非专业人员不得乱动,碰撞,爱护劳动成果。

5.7、施工时既要禁止污染电气设备成品,又要保护其它专业的成品,杜绝二次污染和成品损坏。

5.8、定期清点成品件,防止丢失。

5.9、加强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

6、质量保证

6.1、加强施工记录和记录管理,做到工序、结果、问题、责任有据可查。

6.2、制定明确的项目负责人、项目专工、专职质量员、技术员的质量工作责任制,并确定奖罚标准,要求全体职工监督执行。

6.3、制定明确的质量检查奖惩制度,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6.4、加强施工管理

6.4.1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即技术交底—准备—施工—检查。

6.4.2对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要坚决让其返工,并不得占用工作时间,或者勒令停工待岗。

6.5、质量意识教育

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绝大部分不是施工人员不知道,而是由于懒惰,图省事,凑合思想造成的,质量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正,混了今天不管明天,对于这样的人一是要在工作中耐心端正他们做人做事的思想,二是让危机感真正走到他们面前,让低质工程过不了关。

6.6、建立技术资料档案

对图纸,设备资料,规范标准,仪器和机械说明书,验收资料,由专人管理,做到随用随借,用完即还,使我们在施工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6.7、质量工艺

6.7.1电缆敷设工艺

a电缆桥架布置合理,接口平整,弯头平缓,水平或垂直偏差小于2‰。

b保护管横平竖直,管口光滑,固定牢固。

支架分布均匀整齐。

c金属软管协调一致,接头牢固可靠。

d桥架内电缆敷设排列整齐,层次分明,拐弯处固定可靠,无拉伤现象。

6.7.2管路敷设工艺

坡度一致,拐弯协调,间距均等,分布对称。

6.7.3设备防护创一流

设备无碰伤、划伤现象。

无二次污染。

防尘达标。

温度、湿度符合厂家要求。

6.7.4盘、柜接线

a电缆入柜排列整齐,布置合理。

b电缆线进入端子时,要均匀整齐,余量相等,弧度一致。

编号头要用电脑编号机打印,长度一致,字号向外。

c电缆头的长度、颜色要一致、均匀。

电缆标识牌要用电脑打印,悬挂整齐、一致。

 

6.7.5接地装置工艺

a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5米。

b当钢管接地体打入土地时,为了不损坏钢管管端,可以做一个钢管帽,在打接地体时临时将其套在钢管的锤击端。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1、安全施工措施

7.1.1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文件及公司、漳山项目部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7.1.2分公司每周一召开安全例会,安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传达上级有关安全文件。

7.1.3班组每日召开一次班前会,进行“三交”、“三查”。

7.1.4大型项目要由主任工程师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

7.1.5施工人员应经安全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并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消除盲目服从领导,用技术指导安全。

7.1.6加强安全监察,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违章行为及时消除和制止,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7.1.7在每周的工地站班会上,进行违章通报,班组长和项目负责人要主动接受处罚,尤其要从所谓的小违章做起。

7.1.8现场负责人要坚持每天对施工点进行开工和收工检查。

对安全隐患和文明施工措施应及时提出。

7.1.9制定各级奖罚制度,明确安全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7.1.10在加强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的安全,对重点设备安装后,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免碰坏、撞坏设备。

 

7.2、安全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作业条件

风险评价

风险

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L

E

C

D

1

 

 

 

不正确佩戴安全帽

高空坠落

人员伤亡

3

6

3

54

2

1.进入现场要精力集中,慎重行走。

2.安全帽要戴正、帽带要系紧。

3.严禁坐、踏安全帽或挪作他用。

2

高处作业不扎安全带

人员伤亡

6

6

15

540

5

1.2M及以上作业要扎好安全带、且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2.安全带要精心使用、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更换。

3

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机械损伤

物体打击

3

3

3

27

2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禁止喝酒。

2.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酒后进入现场。

4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懂安全防护操作知识。

设备损坏

3

6

3

54

2

1.严格执行公司、工区、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2.严格考试制度,禁止弄虚作假。

3.明确安全职责及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现场的特点。

5

无安全技术措施或未交底施工

人员伤亡

3

6

7

126

3

1.所有施工项目均应有安全措施,且交底后方可施工。

2.施工人员对无安措或未交底有权拒绝施工。

3.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若方案或措施不错误,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解决。

6

安全技术措施有重要错误

设备损伤

1

6

15

90

3

1.编制人要有高度责任感,有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

2.审批人要严细认真,把好审批关。

3.未经审批严禁实施。

7

 

 

 

安全设施不完善、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

人员伤亡、火灾

3

6

7

126

3

1.按要求完善设施,整治作业环境;否则严禁布置施工,工人有权拒绝施工。

2.采取的措施因地治宜、合理可靠。

8

机械设备未按计划检修,带病作业

机械损坏、设备损坏

3

6

7

126

3

1.施工用机具要求工况良好、严禁带病作业。

2.严格执行机械管理制度,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

9

违章指挥

人员伤亡

3

6

7

126

3

1.严禁违章指挥。

2.对违章指挥现象任何人有责任、有权力制止。

3.施工人员遇有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施工。

10

违章违纪作业,违反安全交底要求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3

6

7

126

3

1.遵章守纪,按《规程》标准作业,施工中严禁打闹、抛物等违章违纪行为。

2.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得擅自篡改。

11

违反职业岗位规定派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上岗

人员伤亡

3

2

7

42

2

1.严格身体检查制度,对不适应者禁止上岗。

2.参加特种作业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3.严禁无证作业,无证驾驶。

12

不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人员伤亡

3

3

3

27

2

1.熟悉劳保用品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施工中正确使用。

3.经常检查、维护并妥善保管防护用品。

13

擅自拆除挪用安全装置和设施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3

3

7

120

2

1.安全装置及设施严禁私自拆除、挪用。

2.若施工需要,须拆除时应征求原搭设单位的同意。

3.施工结束后按原样恢复。

14

焊接时烫伤、触电

人员伤害

3

6

7

126

3

1.工人应衣着整齐,穿绝缘鞋。

2.按要求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电焊把的线破损时应及时包扎。

4.清理焊缝时,戴好防护镜,注意飞溅伤人。

15

 

 

 

高处焊接作业

高空坠落、落物伤人

3

6

3

54

2

1.所有焊接工具须使用工具袋。

2.作业时更换下来的焊条头不得乱扔。

3.施工结束后,将焊药皮等清理干净。

16

1.雨季防汛、防暑、防曝晒。

2.冬季防风、防火、防冻、防滑。

人员中暑、机械事故、火灾、人员伤害

6

3

7

126

3

1.夏季可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露天作业集中的地方,可搭设凉棚。

2.进入冬季,对消防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3.施工人员作好劳动防护和保温。

 

7.3、环境因素辩识与评价表

序号

生产过程

位置

环境

因素

有无

控制

环境因素评价

控制方式

A

B

C

D

E

F

重要

1

切割下料

现场

烟气

3

1

1

1

1

1

8

使用防护用品。

固体

废物

3

2

1

1

2

1

10

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并倒入指定垃圾堆放点。

2

焊接

施工现场

射线

3

1

2

1

2

1

10

穿防护服。

焊条头

3

3

1

1

2

1

11

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并倒入指定垃圾堆放点。

3

运输

现场

粉尘

排放

1

2

1

1

1

1

7

洒水降尘

4

防腐

施工现场

碳氢化合物

3

1

1

1

1

1

8

使用防护用品。

刷漆时使用专用工具存放,避免二次污染。

施工完毕,将剩余油漆回收。

6

共用设备安装(切割、焊接、除锈刷漆)

施工现场

噪声

3

3

1

1

2

1

11

采用性能好的工器具施工。

剩余边、角、料、盘柜包装箱

3

1

1

1

2

1

9

集中回收,到入指定垃圾点。

热辐射

3

1

2

1

1

1

9

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粉尘

3

2

1

1

2

1

10

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采取防护措施,刷漆时使用专用工具存放,避免二次污染。

碳氢化合物

3

1

1

1

2

1

9

碳氢化合物

3

1

1

1

2

1

9

 

8、设备的防护

8.1、防雨

8.1.1在露天布置的执行机构,要加防雨罩。

8.1.2在露天敷设的槽盒、桥架要做防雨密封处理。

如到引风机的电缆槽盒。

8.2、防腐

8.2.1除金属表面的油垢、灰尘、铁锈、焊渣、毛刺等污物。

8.2.2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应为5--40℃。

8.2.3取样管路,应在管路系统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

8.2.4多层防腐时,应在上一层完全干燥后才能做下一层防腐。

8.2.5防腐层应均匀,无漏,涂层附着应牢固。

8.2.6埋入地下的管道应涂沥青防腐漆。

8.2.7涂料要均匀,稀稠要适中。

8.3、防火

8.3.1所有的电缆桥架在电缆敷设前要加防火隔板,敷设后要即时加防火盖板。

8.3.2电缆经过的结构和盘、柜底部,在电缆敷设完,要即时用防火材料封堵;进入结构和盘、柜处的电缆,要即时刷上防火涂料。

8.3.3防火材料应有材质合格证。

施工完后,表面工艺应美观。

9.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9.1、冬季施工措施:

9.1.1不得在低于电缆允许敷设温度(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是0ºC)下敷设电缆,否则应采取加温措施,冬季电缆敷设时应不使电缆打硬弯,避免损坏电缆。

9.1.2室外高空作业时,如遇六级大风或雨雪天气,即应停工。

现场道路及脚手架、跳板、走道和室外加工点应及时清除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

9.1.3在电缆夹层及室外等地方施工要做好施工人员的防冻、保温工作,应配备必要的防寒用品及劳保用品。

9.1.4对取暖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用火管理,办动火作业票,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

9.2、雨季施工措施:

9.2.1雨季来临时,根据气象情况及时准备好防汛物资,做好各种设备的防雨防淋工作。

9.2.2施工中的机械要有防雨、防风措施,应做好防雨棚或防雨罩。

9.2.3雨后及时排除设备周围的积水,使用机械前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良好。

机械操作工、电工、电焊工持证上岗,熟悉并掌握触电紧急救护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