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65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docx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

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绵阳)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乙车

B.

甲车

C.

房屋

D.

树木

 

2.(2014•常州)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窗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宇航服

B.

自己

C.

舷窗

D.

舱内把手

 

3.(2014•武汉)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4.(2014•大庆)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

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

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

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5.(2014•岳阳)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C.

桌面

D.

桌面静止的橡皮

 

6.(2014•常德)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草地

B.

袋鼠妈妈

C.

天空

D.

灌木丛

 

7.(2014•泉州)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

“我终于来到泉州了!

”,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泉州

B.

小强本人

 

C.

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

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

 

8.(2014•长沙)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9.(2014•桂林)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10.(2014•齐齐哈尔)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

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2014•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

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2.(2014•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

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3.(2014•常德)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14.(2014•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气才能传播声音

B.

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小

 

C.

任何时候歌声总是使人喜欢的

D.

对着障碍物说话,可能会听到回声

 

15.(2014•黄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声和电磁波都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B.

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

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D.

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

 

16.(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17.(2014•鞍山)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

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

 

C.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

 

D.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

 

18.(2014•武汉)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19.(2014•滨州)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宏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20.(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21.(2014•青岛)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2.(2014•常州)寄生蝇一般听到寄主(如蟋蟀)发声,就能凭听觉确定其位置,将卵产于寄主体表,幼虫孵出后就钻入寄主体内吞食其身体,寄生蝇一般听到捕食者(如蝙蝠)发声,就立刻逃逸.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生频率是1.25×105Hz.林区需要吸引寄生蝇杀灭害虫,养蚕中心需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林区和养蚕中心需要设置声源的振动周期分别为(  )

 

A.

5×10﹣3s1.25×10﹣5s

B.

1.25×10﹣5s5×10﹣3s

 

C.

2×10﹣4s8×10﹣6s

D.

8×10﹣6s2×10﹣4s

 

23.(2014•徐州)蜜蜂采蜜归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蜜蜂翅膀扇动的频率(  )

 

A.

变高

B.

变低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4.(2014•北海)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分贝,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吼”声属于超声波

B.

“吼”声传递了能量

 

C.

“吼”声属于噪声

D.

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

 

25.(2014•眉山)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A.

震耳欲聋

B.

闪烁其辞

C.

掩耳盗铃

D.

耳熟能详

 

26.(2014•株洲)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频

 

27.(2014•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8.(2014•扬州)“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29.(2014•南京)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30.(2014•哈尔滨)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

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2014年10月22日1530330935的初中物理组卷(八年级1,2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绵阳)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乙车

B.

甲车

C.

房屋

D.

树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

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在向前运动了,说明乙车上人选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甲车位置发生了改变.

故选B.

点评:

(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2014•常州)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窗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宇航服

B.

自己

C.

舷窗

D.

舱内把手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以宇航服为参照物,宇航员和宇航服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

以自己或舷窗或舱内把手为参照物,自己和自己或舷窗或舱内把手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感觉自己是静止的.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2014•武汉)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

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

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

(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4.(2014•大庆)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

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

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

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1)小明的爸爸说自己的车没有动,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

(2)小明观察窗外旁边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前移动,是选择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2014•岳阳)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C.

桌面

D.

桌面静止的橡皮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6.(2014•常德)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草地

B.

袋鼠妈妈

C.

天空

D.

灌木丛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

解答:

解:

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是运动的;小袋鼠相对于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故选: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7.(2014•泉州)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

“我终于来到泉州了!

”,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泉州

B.

小强本人

 

C.

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

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我终于来到泉州了!

”,说明我在运动,据此分析.

解答:

解:

A、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不符合题意;

C、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D、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8.(2014•长沙)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

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她声带振动的振幅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太空授课”考查相关的声学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

 

9.(2014•桂林)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

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

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考点:

声音的产生.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

解答:

解:

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通过转化的思想将音叉的振动进行放大,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

 

10.(2014•齐齐哈尔)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

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音调;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点全面掌握.

 

11.(2014•广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

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考点:

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电磁波是变化的电流在空间激起的;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