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76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 一轮复习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docx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1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答案:

①—c ②—f ③—a ④—b ⑤—g ⑥—d ⑦—e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

 全球性 。

②影响:

对生物圈 稳态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机制

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

1.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引起藻类等大量繁殖,水中溶氧量下降,水体质量恶化和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水华是指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

4.赤潮是指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

5.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6.我国大气污染类型主要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SO2,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CO。

7.水俣病事件: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8.“镉米”事件:

土壤被镉污染后,会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畜体内,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损,导致全身性神经剧痛等症状,最终死亡。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动物和人的生存。

9.生物净化:

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及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教材拓展——做一做

1.必修3教材P121资料搜集与分析补充内容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2.教材P12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请从图中写出人类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候变暖、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土壤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角度1] 人口增长曲线的分析 

1.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

B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

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解析:

C [人口增长曲线由于受到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是a增长而是b增长,其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影响。

当人口增长达到K值后,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又会降到K值以下,甚至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K值下降。

]

[角度2]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2019·烟台模拟)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死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____________ 性。

(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

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

此种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____________ ,并可能危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物。

解析:

(1)由图1可知,浮游藻类数量增多,导致无机盐浓度下降,说明藻类的繁殖离不开无机盐;浮游藻类数量在春秋季各有一个增长峰值,说明其繁殖还受温度的影响。

(2)由图2可知,污水流经湖泊后,污染物迅速减少,说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水华严重时,浮游藻类大量悬浮于水面,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有机物制造量减少,最终使沉水植物死亡。

(4)化学杀藻剂虽然可以快速杀死藻类,但容易污染环境,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到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其他生物。

答案:

(1)无机盐浓度和温度 

(2)抵抗力稳定

(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4)污染水体(或环境) 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由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由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考点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知/识/梳/理►—————————————

1.据图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① 基因(遗传)多样性 ;② 生态系统多样性 ;③ 间接价值 ;④ 潜在价值 ;⑤ 易地 。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连线)

答案:

①—f ②—a、c、d、e ③—b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填空)

(1) 就地保护 :

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2) 易地保护 。

(3)利用生物技术对 濒危物种的基因 进行保护。

(4)加强 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社会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

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就地保护是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的有力措施。

3.迁地保护指将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与管理。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价值:

药用价值、科研价值、美学价值。

②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③潜在价值:

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使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6.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有: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

7.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8.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9.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银杉、水杉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是我国古老的物种。

■教材拓展——做一做

1.(必修3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B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

2.森林不仅可以吸收CO2放出O2,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

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一方面的使用价值,其含义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

[角度]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解析: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态功能,B项符合题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均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

2.(2019·江苏扬州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C [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内在关系

科学素养之——社会责任

生态农业

[模型建构] 三种生态农业模型

1.第一种类型

2.第二种类型

3.第三种类型

[应用提升]

1.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析:

B [由题图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2.(2019·长沙模拟)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

D.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

C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蚕的能量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但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

3.(2019·福州质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劳动人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创造出多种高效的生产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桑树和浮游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单一养鱼或养蚕相比,“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是因为桑叶中的能量可以分别被 ________ 利用。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塘泥中所积累的有机物属于未利用能量,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利用的能量。

塘泥能为桑树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__ ,与沉积于水底相比,“塘泥肥桑”过程中塘泥释放CO2速度加快,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国农民最早使用间作、套种等生产方式,它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不同需求合理配置,提高了作物群体对 ________ 的利用率。

答案:

(1)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蚕和鱼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无机盐 土壤中的氧气浓度高于水体,塘泥中微生物有氧呼吸加快 

(2)光能

4.如图是我国北方某农场生态农业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和苍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__ 。

(2)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 稳定性。

(3)要利用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应怎样调整人的食物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方框中绘制该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

(5)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沼气池中的能量流向哪些生物类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可知,苍蝇和蚯蚓以秸秆为食物来源,属于分解者。

(2)增加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食物链越长,消耗能量越多,因此增大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减少能量的消耗,因此供养的人就越多。

(5)途径②、④将废物资源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充分利用了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6)沼气可为人类提供燃料,秸秆中的能量流向沼气池的微生物;沼渣的能量流向农田里的微生物。

答案:

(1)分解者 

(2)抵抗力

(3)增大或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5)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6)人、农田里的微生物和沼气池的分解者

[易错分析]

易错点1 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 

点拨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

①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②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③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

易错点2 不能理解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点拨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易错点3 误认为物种引进就是增加物种的丰富度 

点拨 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易错点4 不是所有的物种都有两种保护方式 

点拨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自我训练]

1.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2.

(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5)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7)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8)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答案:

1.

(1)√ 

(2)√ (3)× (4)× (5)√

2.

(1)× 

(2)× (3)√ (4)× (5)× (6)× (7)√ (8)√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理性思维

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社会责任

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1.(2017·北京理综,3)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

A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以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对樟树基本无影响。

]

2.(2017·海南单科,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加

解析:

D [该动物“经常到农田中采食”,这说明它不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也没有与人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误;“经常到农田中采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的行为,C错误;该现象说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该动物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需要更多食物,D正确。

]

3.(2017·江苏单科,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B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

4.(2016·浙江普通高校选考)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大规模围湖造田   B.严格控制污染源

C.清理河道淤泥D.建立污水处理厂

解析:

A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

5.(2015·江苏单科,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解析:

A [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盲目引进国外物种会造成物种入侵,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混合树种的天然林物种较丰富,自我调节能力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

大题专练系列

大题专练(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