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10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活动目标】

  1.用纸折成一只飞机,观察纸飞机的落地情况;

  2.分析纸飞机形状与运动的关系。

  纸、剪刀等。

  1.站在高处将一张纸顺风释放,观察纸下落的状况。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是:

(  )。

  2.将纸折成一只飞机形状,顺风释放纸飞机,观察纸飞机下落的状况。

(    )。

  注意:

纸飞机不要随便丢弃,以保护环境卫生。

  1.一张纸和纸飞机的落地状态有什么不同?

 2.要提高纸飞机的飞行水平,应该怎样改进?

制作伸肘和屈肘的模

【活动原理】人体的伸肘和屈肘动作的发生,揭示出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之间协调作用的结果,也揭示了相关肌群之间的关系。

  1.制作伸肘和屈肘动作的模型,体验骨、关节、骨骼肌之间的协调作用;

  2.认识在伸肘和屈肘动作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薄的硬纸板、胶带、固定螺钉、剪刀、皮筋等。

  1.参照教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图,制作伸肘和屈肘动作的模型。

用硬纸板剪成上臂骨和前臂骨的形状,用皮筋代替骨骼肌,胶带代替肌腱,螺钉作为关节。

(提示:

用皮筋代替骨骼肌时,长短要合适,以使关节能够运动。

  2.在上臂与肩部结合部(胶带)的正下方,捏住作为肱二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观察前臂的位置变化;

徐徐放开此线,但不要使前臂位置完全复原。

  3.捏住作为肱三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你又看到什么现象?

  1.人体的许多肌肉是成对工作的,这些肌肉中有些称为屈肌,有些称为伸肌。

在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在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中,成对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引起运动的

  1.举例说出人体还有哪个部位的关节活动是靠成对的肌肉来牵动的。

2.试说明假如没有屈肌或伸肌之一方,是否能够产生伸肘和屈肘动作?

 3.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很好地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提出改进的建议。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活动原理】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

骨的这种特性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

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

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

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

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执行计划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

  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

方法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不做处理

结果

鉴别

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

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

分析及结论 

  1.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

  3.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

1.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

2.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

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

【活动原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关节由于适应不同的功能,能够在多少个平面上转动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个活动,你将体验到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转动方向。

  1.体验人体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在转动方向上的异同;

  2.理解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做前后、左右、旋转运动,记录大腿活动的不同方向。

想一想,主要是哪一个关节参与大腿运动?

  2.坐在座位上,大腿部位不动,小腿进行前后、左右、旋转运动,记录小腿活动的不同方向。

想一想,主要是哪一个关节参与小腿运动?

  3.站起来,体验上臂运动的方向。

  4.上臂不动,体验前臂运动的方向。

  5.将有关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能够活动的平面数目

参与的关节

大腿

小腿

上臂

前臂

  1.比较大腿运动与上臂运动的平面数目和运动幅度,哪个运动更灵活?

为什么?

  2.比较小腿运动与前臂运动的平面数目和运动幅度,哪个活动更灵活?

  关节的哪些结构与其灵活性和牢固性相适应?

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活动原理】动物和人的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和腓骨都属于长骨。

人体运动时,长骨起着支持和杠杆作用。

  1.解剖观察长骨的主要结构;

  2.认识长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长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

  1.取一块新鲜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骨表面,体验它的特点。

  2.用解剖刀剥离骨表面局部的一层膜,观察膜上分布的神经和血管。

  3.观察已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干与骺端两部分骨组织的致密程度得知:

骨干外周部骨组织的分布特点是(),称为();

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状,称为()。

  4.观察骨干中腔内物质,该物质呈()色。

  5.长骨一般由几个部分构成?

画出你看到的长骨形态和结构,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1.长骨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2.骨膜上的神经和血管各有什么作用?

  1.为什么长骨既牢固又轻便?

  2.说出与骨的长长和长粗相关的结构。

  3.除长骨外,人和动物体还有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

如果有可能,请你观察之后再回答。

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原理】 法布尔主要用观察法研究昆虫,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不能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精确、仔细、真实的反复观察中,要认真地做好记录。

而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则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这些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在这个活动中,你将尝试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2.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透明可乐瓶、纱布或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

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日 

时 

蚂蚁的行为记录

1

2

3

4

5

6

7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

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

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活动原理】 

(2)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例如“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或“蚂蚁是怎样捕食的”等。

你们组提出的问题是:

( )。

  (3)作出假设

  针对你们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4)制定计划

  你组需要的实验材料有:

在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是:

实验中寻找的事实证据有:

  (5)执行计划

  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请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6)表达与交流

  将你们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1.在自然观察中,你组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

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2.通过探究,你组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你认为蚂蚁是怎样捕食的?

  1.你还对蚂蚁的哪些行为感兴趣?

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些行为。

  2.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活动原理】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也来源于食物,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有绿色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可见,人的食性属于杂食性。

那么,我们与食物中的动植物,以及这些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营养联系呢?

  1.列举你的食物种类,并依据其来源建立有关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2.认识绿色植物和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

  记录本和笔。

  1.在记录本上或下面的空白处,写出你今天早餐或午餐时吃的所有食品。

  2.根据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来源,将所有食品分成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并注明食品来自哪种植物或动物。

例如:

早餐吃了蛋糕,就应写出:

面粉――植物、小麦;

糖――植物、甜菜或甘蔗;

鸡蛋――动物、鸡。

  3.对于食品成分中涉及的每种动物,再写出它的食物。

例如,前面的“鸡”,要写出鸡的食物:

草、玉米和植食性昆虫。

  如:

面粉――植物、小麦

鸡蛋――动物、鸡――植物、草和玉米

  动物、植食性昆虫――植物、草

 表 

食物及来源

4.在下面的空白处,把你分析得知的所有植物名称写成一行。

在这一行的上面,再写出一行植食性动物的名称。

然后,用短线将每种动物与其摄食的植物之间连接起来,并用箭头表示彼此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

  5.在植食性动物的上面,再写出一行食肉动物的名称,同样,用短线和箭头表示每种食肉动物与植食动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食肉动物

植食动物

 植物

表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你所建立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 ),这个食物链中共有( )个环节。

  2.从食物网中分析,人类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3.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活动原理】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

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原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请你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想象为某种动物,思考这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并进行角色表演。

  1.收集资料,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进行角色扮演,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生物科代表的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角色。

你们组选择的动物角色是: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本组扮演的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用第一人称编写出表演剧本。

  3.全班召开研讨会,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4.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扮演动物及表演进行评价。

  1.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2.哪些精彩的扮演动物及表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探究动物对植物的积极作用

【活动原理】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其栖息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

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着积极作用。

动物对植物的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这就是探究的课题。

  动物对环境的作用是通过新陈代谢及其各种行为而实现的,例如,动物的摄食行为既对植物产生消极的影响,又对植物产生积极的影响。

动物的其他代谢活动和行为,是否也对植物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根据上述启发,本组作出的假设是: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我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我们所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自制泡菜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

西餐泡菜也被西方人誉为饮食中的“小香槟”和“小夜曲”。

你组也可以按照下列的配料和泡制方法尝试制作西餐泡菜。

  1.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甘蓝(圆白菜)500g、胡萝卜100g、洋葱100g、黄瓜100g、花椰菜(菜花)100g、芹菜50g、青椒50g、白砂糖300g、白醋70g、食盐15g、干辣椒30g、桂皮25g、丁香5g、白胡椒3g。

  1.将洗净的甘蓝切成3cm2的片;

将花椰菜洗净去梗,切成小朵;

将洗净的芹菜切成小段;

将青椒除去种子,洗净后切成小片;

将洗净的黄瓜切成2cm小段,再切成细条;

将洗净的洋葱切成2cm2的片。

  2.将甘蓝片放入沸水中,上下翻两次后迅速地捞出浸入冷水里,稍后捞出置于笊篱内沥水;

然后,依次将胡萝卜、花椰菜朵、青椒、芹菜、黄瓜和洋葱放入沸水中,反复上下翻动几次;

当水即将沸腾时,迅速地捞出浸泡在冷水里,待冷却后捞出沥水。

  3.将切碎的干辣椒、桂皮、丁香、白胡椒放入1500mL沸水中,小火继续煮沸20min;

然后,加入其余的配料,搅拌均匀,待冷却后滤去残渣制成料液。

  4.将上述处理的菜蔬掺合在一起,装入泡菜坛内;

把料液注入泡菜坛内,料液应将菜蔬完全淹没;

然后,将泡菜坛口密封起来。

泡制3天即可食用。

  1.你制成泡菜了吗?

分析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制作泡菜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

这种微生物来源于哪里?

  3.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砂糖?

  4.注入的料液为什么应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坛密封起来?

观察和识别人的生殖系统

【活动原理】【活动目标】

  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思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男女生殖系统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

  1.观察男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下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2.观察女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下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生殖器官的主要功能。

                  

  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哪些器官产生或输送生殖细胞?

【思考】

  上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哪些在你身上已经发生?

分析人出生后发育的资料

【活动原理】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其身高、体重、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发育现状,通过分析出生后发育的资料,你可以体会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通过分析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和图片,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材料器具】

  教材中出示的资料。

  1.分析教材中男女平均身高的增长曲线,找出他们身高生长迅速、生长缓慢、基本停止的年龄段。

其中,男性身高迅速增长的年龄段是( ),女性则是 

2.分析教材中身体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曲线,概述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

即身体生长的两个高峰发生在( )和( )年龄段,大脑发育基本完成的阶段是 

(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比较分析新生儿、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身体比例可知:

新生儿的身体比例是( ),进入青春期的身体比例变化是 

  4.分析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体型差异。

女孩的体型与男孩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1.说出青春期身高与体重变化的特征。

2.根据青春期大脑发育的特征,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3?

鼻啻浩谀泻⒑团?

孩的形体变化与生殖腺有关吗?

试说出理由。

  也许你正处于青春期,你有哪些感到疑惑的问题吗?

能与老师、父母或你的好朋友进行交流吗?

交流将使你觉得自己突然懂事和长大了。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的标本

【活动原理】蝗虫是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昆虫,通过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你将会了解蝗虫等昆虫是如何生长和繁育的。

【活动目标】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认识蝗虫生长发育的过程。

  蝗虫生活史标本或图解。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识别蝗虫生长发育的阶段。

  1.比较说出蝗虫成虫和幼虫的差异。

 2.蝗虫的生长发育经过哪几个时期?

 

查阅有关蝗虫生活和虫情动态的资料,了解生产上采取哪些措施减轻蝗虫对作物的危害。

饲养家蚕

【活动原理】 家蚕的生活史与蝗虫有差异,亲自饲养家蚕将使你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

  1.参加饲养家蚕的活动,认识其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

  2.学会观察和记录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纸盒、蚕种、桑叶、软纸、毛笔等。

  1.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

  请查阅有关家蚕生殖和发育的资料,根据家蚕的生活史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绘制一张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下列信息可作为你绘制观察记录表的参考:

提 

每天至少在早晨和晚上观察记录一次

内 

蚕卵形态、幼虫和成虫体色、体态、食性、行为

方 

表格形式记录(实验前设计记录表格),文字表述,绘图、定期拍照或录像 

  2.家蚕的饲养方法

  

(1)蚕种孵化 

准备一个带盖的纸盒,底部铺一层卫生纸,盒盖上扎些小孔通气。

纸盒中放入蚕种数枚,将纸盒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每天观察蚕卵色泽变化,当蚕卵出现一个黑点,或者蚕卵从灰褐、灰绿变为青灰色,预示着两、三天之内将孵出幼虫。

  

(2)收集蚁蚕 

刚孵化的家蚕幼虫称为蚁蚕。

收集蚁蚕前1~2h打开盒盖,使蚁蚕接受光刺激而孵出。

此时,将两层绵纸覆盖在孵化蚕卵的上面,绵纸上面撒一薄层切的桑叶碎片。

经过10~15min,嗅到桑叶气味的蚁蚕会爬到上面一层纸的背面,将上层绵纸连同桑叶取出,翻转有蚁蚕的绵纸,背面朝上平铺在纸盒内。

  (3)饲养与观察 

每天要采摘鲜嫩桑叶饲养家蚕,清理纸盒内的桑叶琐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