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88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docx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

 

湘潭湘江芙蓉大桥北引线

污水管道顶管工程

 

 

编制:

审核:

 

中交二航局湘潭市芙蓉大桥及北引线工程项目部

二○一一年八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芙蓉大道是长株潭城际交通中最重要的一条快速通道,该路北起长沙沙河,接长(沙)湘(阴)公路,经长沙市区和湘潭市区,南至湘潭县易俗河(飞龙桥),接G107,全长90余公里,建成后将是我国最长的城市干道,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的“标志性工程”。

芙蓉大道荷塘至飞龙桥段是芙蓉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市三角形区域内环的组成部分,还兼有湘潭市东二环的功能。

本项目起于沪昆高速公路(G60)荷塘连接线与芙蓉大道I期的许家垄交叉口,经清水村,于高月塘跨湘黔铁路,通过双马工业园,在白沙洲跨湘江,并贯穿牛形托、坝湾里、联营、上马、青光,在飞龙桥与G107国道相接。

另建设清水支线。

本标段为K11+580~K13+276,长度约为1.7km。

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km/h,标准路基宽度60m,路面为双向六车道,路面结构使用年限为15年。

本标段中的K11+720~K12+440区域,道路路堑为高挖施工,污水管道的平均埋深超过8m,最大开挖深度达13m,故拟采用顶管工艺进行施工。

管道局部区域进入了中风化泥质灰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7.16MPa,强度较高。

1.2自然环境

1.2.1地形、地貌

本路段为湘江冲积阶地。

沿线地面高程36.4~110m。

路线行经地区多为耕地、居住区,部分为荒山,杂草丛生。

沿线地表水系一般发育,主要为水塘、沟、渠等。

1.2.2气象、水文

湘潭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7~17.4℃。

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1.2.3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及钻探结果,本顶管工艺施工路段分别穿过粉质粘土、粘土、圆砾土、全风化泥质灰岩、强风化泥质灰岩,局部还进入了中风化泥质灰岩。

中风化泥质灰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7.16MPa。

③粉质粘土:

褐红色,该层在山坡、旱地位置均为硬塑性,处于地势较低的沟、塘、田位置时有可塑状和硬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④圆砾土:

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湿,颗粒级配一般,以亚圆形为主,最大颗粒粒径3cm,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多为硬塑状粉质粘土充填。

⑥1粘土:

褐红色;硬塑,局部位于地势较低的田、沟、塘底部为可塑状;稍湿;为下伏基层泥质灰岩风化残积而成,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及风化岩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

⑥2粘土:

黄褐色;可塑状;稍湿,湿;为下伏基层泥质灰岩风化残积而成,含灰白色高岭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

⑥3全风化泥质灰岩:

黑色;湿,局部稍湿;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岩芯上部呈可塑土状,下部为硬塑夹碎屑状。

⑨强风化泥质灰岩:

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含泥质,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破碎,较软岩,岩芯呈碎块状。

⑩中风化泥质灰岩:

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含泥质,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较软岩,岩芯呈柱状,局部芯为碎块状。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1.3主要工程量

采取顶管工艺的路段为K11+720~K12+440,为左右双幅,单幅长度720m。

本工段单幅设工作井3个,工作井内口净尺寸为6mx4m;单幅设接收井4个,接收井内口净尺寸为4mx3m。

工作段分为6个顶程,每段工作长度为120m。

计划工期为90天。

平面布置图如下图。

图1.1顶程划分及工作井平面布置图

2工程测量

2.1施工基线布设

1)工程开工前由业主组织勘测和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测量交底,施工测量人员接到桩、点后,立即进行复测工作,并对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移位、丢失、下沉、损坏等。

2)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在施工范围内引测、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便于观测、稳定牢固的地段,引测的临时水准点应闭合、复测,并交现场监理复核。

3)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设置水平控制点,平面控制点应闭合,并交现场监理复核。

4)按要求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在工作井、顶管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管线等位置放置沉降观测点,在施工期间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的选择地点、位置和时间,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2.2沉井施工控制测量

2.2.1沉井施工控制测量

1)基坑开挖前,测量放出边角点,并打设木桩、用石灰画线。

2)在砂垫层上放出沉井刃脚中心线,并作好标记。

砼垫块施工后,放出沉井轮廓边线,便于其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

3)在凿除砖砌斜面和砼垫层前,必须在井顶及井壁上画出沉井的纵横中线,中线用于沉井垂直度与位移的监测。

4)凿除斜面底模和砼垫层时,要加强垂直度、下沉量测量,发现倾斜立即纠正。

5)沉井初沉时,每班至少作两次监测(中线位移、垂直度、下沉量),每开挖一层土均应作一次下沉量、垂直度测量。

6)挖土下沉时,视下沉速度,每两班测1~2次,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7)在纠偏过程中要增加监测次数。

8)沉井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放慢下沉速度,沉井沉至距设计标高100mm时停止挖土下沉,并加强监测直至稳定。

2.2.2顶管轴线与标高控制

本工程顶管测量按直线顶管测量方法法施工。

顶管方向与高程控制可直接用置于井下测量平台起始点上的激光经纬仪对顶管机上方的光靶即可。

激光经纬仪发射的激光束偏离光靶中心的距离,即顶管的偏差值,但方向相反。

为消除顶管机旋转而偏差值的显示误差,光靶设计为可调式,使其始终在顶管机的垂直中心线上。

随着顶管进尺的增加,激光发射距离的增长,激光会发生散射,即打在光靶上的激光点会扩大,影响目视精度。

此时顶管轴线采用支导线法控制,标高采用支水准线路控制。

2.2.3顶管测量注意事项

由于顶管的部分操作在工作井内进行,顶管过程中起始点和后视点发生位移是完全可能的,故每周均需对其进行检查校核,发现偏移过大需查明原因并及时修正。

地面测量控制网上的部分点在顶管轴线上或工作井附近,可能因地面沉降等原因而移动,故也需不定期进行校核检查。

顶管测量计算全部用自编程序在计算机上计算、分析,速度快,精度高。

本公司在此应用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每段顶完后,应重新进行一次管道的中心和高程的测量,每个接口一点,错口处测两点。

2.3测量监测措施

(1)测点布置

在顶管轴线左右15米范围内,根据各监测部位的重要性布置沉降观测点。

(2)监测方法

主要采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静态连续监测;在必要时使用全站仪进行监测。

(3)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案

数据采集除全站仪外,主要采用人工记录方式,并需多人观测记录。

监测组内必须配有一名测量经验丰富的专家或顾问,确保能对观测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数据用软件处理,做到数据清晰、分析合理、及时准确。

(4)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a、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时检查。

b、观测时须多人进行观测,确保观测值准确。

c、采用模型改正法减小误差。

d、连续长时段进行观测。

(5)监测仪器保护措施

a、设立醒目标志和护栏。

b、做好设备的防水、防潮、防雷电工作。

(6)做好测量设施的防风、防晒工作。

3沉井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图3.1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沉井垫层计算及基础承载力分析

3.2.1砼垫层

1)砼垫层宽度计算,公式如下,实施时根据设计图验算(下同)。

2)砼垫层厚度

Go——沉井浇筑砼后单位长度的重量;

Rs——砂垫层的允许承载力;

b——砼垫层宽度;

b1——踏面宽度;

h——砼垫层厚度;

3.2.2砂垫层计算

1)砂垫层厚度

2)砂垫层宽度

hs——砂垫层厚度;

P——地基土允许承载力;

B——砂垫层宽度;

α——砂应力扩散角;

按照上述方法可分别计算得出各沉井砂垫层、混凝土垫层的宽度及厚度,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3.2.3沉井制作基础承载力及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素砼垫层的重量;

A——素砼底面积;

——砂垫层容许承载力。

经验算承载力满足要求。

Pz——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值;

Pcz——下卧层顶面处土自重压力值;

——下卧层地基容许承载力。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素砼垫层的重量;

L——素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

——砂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砂的容量;

B——砂垫层顶面的宽度;

H——砂垫层的厚度;

——下卧层地基谷许承载力。

根据已计算得出的砂、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和宽度,以及下卧层的地质情况分析,承载力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3.3沉井主要施工方法

3.3.1基坑开挖

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制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2.5米。

根据地质资料和有关规范要求,基坑底部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3.0米左右,边坡取值1:

0.67。

在基坑四周挖设30cm×30cm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后明沟排水不能达到施工要求,则先采用轻型井点沿基坑四周降水,降水深度6~8m。

为保证制作沉井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开挖基坑底部若遇松软的土质,必须予以清除,以砂或砂土回填、整平、夯实,防止在沉井制作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井壁开裂。

基坑开挖用反铲挖土机进行,在距基坑底面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整平。

3.3.1.1基坑试挖

在施工测量放样及施工机械进场后,经监理检验认可后即可进行土方开挖,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能顺利完成,本公司工程技术部经过研究讨论认为,在基坑开挖区内进行基坑试挖比较稳妥,有利于观察基坑边坡稳定情况。

基坑试挖标准严格按照土质条件以及各方研究讨论后确定的要求进行。

在基坑底设截面30×30cm的集水坑,并放置一台潜水泵抽排积水,试挖基坑大小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3.3.1.2基坑试挖主要目的

1)观察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试挖基坑边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试挖前在基坑开挖边线以外1m处,间距5m打上小木桩,并测出其高程;试挖成型后再测其高程,以后每天上、下午各测一次,观察其沉降变化,同时观察基坑上部及边坡有无裂缝等异常现象,并随时将异常情况汇报给建设单位和监理。

2)基坑渗水观察

试挖成型后立即开始观察基坑渗透水情况,同时委派专人进行基坑排水,并做好基坑排水记录,计算出每天的渗水量,为以后基坑施工排水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并根据第一手资料准备好足够的施工排水机械。

3)基坑边坡不稳定措施

根据基坑试挖边坡稳定观察记录资料,确定基坑边坡是否稳定安全,若从第一手资料中发现基坑边坡存有不稳定因素或边坡根本不稳定,本项目部将立即采用措施:

①将边坡不稳定不安全情况或边坡坍塌情况立即汇报给建设单位和监理。

②若边坡存有不稳定因素,如不及时减缓边坡,边坡将有坍塌可能,本项目部将立即组织施工人员将边坡上口土方挖除,并将边坡人工修缓,确保基坑边坡不坍塌到试坑底部。

③若在基坑试挖过程中,发现边坡坍塌,本项目部将立即停止基坑试挖,待进一步确定基坑开挖边坡系数后,再进行施工。

3.3.1.3基坑大面积土方开挖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即在测量、放样已完成、施工机械已作试运行、试挖基坑稳定的前提下,经监理审核认可后,立即进行基坑大面积的土方开挖。

根据施工要求,挖掘机开挖标高控制在基底面以上30~50cm,即在基坑底部预留30—50cm厚土方保护层。

开挖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机械挖方采取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整相结合的作业方式。

在机械开挖土方过程中必须确保机械开挖不超深,必须严格控制好开挖面的高程。

在机械开挖过程中随时由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尤其是在开挖到基坑面以上50cm左右时,挖掘机驾驶员必须听从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保证开挖不超深、不欠挖(欠挖增加人工开挖土方量,延误工期)。

无工程技术人员在场,挖掘机驾驶员不得随意乱挖。

工程技术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施工现场,必须保证随叫随到、随到随测,并将测量结果通知机械操作人员,以便保证工程质量。

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必须控制好基坑边坡的准确性,基坑底边线的位置等。

在机械开挖过程中,在机械作业范围内不得站人,确保施工安全。

30~50cm土方保护层以及基坑边坡拐角机械难以施工的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形式。

保护层土方开挖前,必须先将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同时基坑底部地下水位宜降到标准面以下0.5m,保持基坑底面干燥作业。

人工开挖保护层土方时,必须尽量减少对基坑上面的扰动。

人工开挖时先开挖出大样,然后人工精修至设计标高。

在将高程引测到基坑底部的同时,将底板边线也引测到基坑底部,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人工开挖的作业面。

在进行人工土方开挖时,必须将边坡上松散土体清理干净,并将边坡拍实,防止地表雨水浸泡以及地下水的渗透,影响边坡的稳定。

在基坑土方开挖结束后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即在基坑开挖结束后,沿基坑四周上口边线处设置钢管栏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3.3.2模板设计

沉井模板采用钢模,内外模板之间采用Ф16mm圆钢配合锥型螺母对拉螺栓连接。

拆除模板后环氧水泥砂浆封口。

3.3.2.1模板受力计算

根据规范,砼入模时模板受侧压力理论计算公式为:

K——温度校正系数;

P1——倾倒砼产生的水平动压力;

V——砼浇筑速度(m/h);

3.3.2.2模板计算

模板采用钢制模板。

模板横带2Φ48﹫500,竖带2[8﹫800。

模板验算公式如下:

(1)横带验算:

根据理论验算可知,模板强度、刚度均满足要求。

(2)竖带计算:

竖带采用2[8承受横带2Φ48脚手管传递的集中力,按抗剪进行验算,抗剪验算公式为:

根据理论计算可知,钢模竖带满足抗剪要求。

3.3.2.3模板架设要点

井壁模板采用钢模,预先打好对拉螺栓孔。

在井壁钢筋绑扎完成并报请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模板安装,安装前必须将施工缝先处理干净。

3.3.2.4模板施工质量

模板架设时缝隙严密,不得漏浆,支架牢固,所有预埋件、预留孔洞须测放正确,标注清楚,引用方便,标注线和记号必须显示在稳固不变的物体上。

放样弹线时,除按图纸弹出工程结构外轮廓线外,还应弹划出模板安装线或检查线。

模板施工前,要求场地干净、平整。

模板下口及连接处的砼,要求边角整齐、表面平直,必要时可能先进行人工修整,以便确保模板工程质量。

钢筋砼结构井壁模板采用钢模板,对拉止水螺栓加固,支撑系统采用Φ48钢管扣件进行搭设。

排架搭设前由本工种工长会同技术、翻样人员计算画出排架支撑图,间距800mm,钢管支撑的搭设要垂直成一线,间距一致,横平竖直,不晃动,稳定性好,用扣件连成整体,必须经得住施工荷载的考验。

井壁横板采用止水对拉螺栓加固和拉结侧模板,同时控制井壁的厚度,止水螺栓间距竖向600,横向600,所有螺帽要旋紧,拧紧力矩应达到50N·m。

井壁模板在施工缝留置处用泡沫双面胶带粘贴,用木方垫平墙模,宽度的零数用小木方补足,井壁纵横向钢管与模板相连,以保持墙面的外侧平整度,并保证不出现跑模、胀模现象,为防止板缝隙漏浆,故在墙面内侧面加贴一层胶带线。

模板拆除时必须确保砼不受损坏。

模板拆除后,应在砼达到强度后,才允许加上全部计算荷载,施工时大于计算荷载必须加临时支撑。

拆模顺序:

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并事先制定拆模方案,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过急。

在拆除过程中,如发现有质量、安全等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3.3.2.5模板成品保护

模板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所有后续工程的操作者严禁乱撞乱割,严禁松动或任意改动模板成品。

严禁以模板做操作脚手架、模板支架、斜拉杆、剪力撑等。

严禁松动或任意改变位置。

现浇板模板完成后,在后续工作中吊运的钢管、钢筋等材料应限量均匀分散在模板上,严禁超载和集中堆放。

在安装管道时,严禁在模板上乱开乱挖孔洞。

3.3.3钢筋工程

3.3.3.1钢筋的质量要求

本工程中钢筋砼结构所用的国产钢筋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所有钢筋为信誉良好的合格制造厂产品,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明确标志,进场时按要求分批检验。

进场检验内容包括查封标志、外观观察,并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批抽样作为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若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3.2钢筋的制作

该工程的钢筋加工将全部在现场制作成型。

钢筋的规格、形状将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进行翻样制作,并由质量员负责进行审核,检查验收。

验收合格的成型钢筋分部位、分规格、分先后施工的顺序堆放于坑边,并挂牌进行标识,防止用错、用乱。

3.3.3.3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在绑扎前,先在砼垫层上进行试排,用粉笔划出标记。

然后开始绑扎,要求均匀平直,无弯曲。

搭接弯勾必须准确规范,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支撑用铁马凳以保证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铁马凳焊在底层钢筋上部。

在井壁钢筋绑扎前,同样先在垫层上用粉笔划出竖向钢筋的位置并绑扎,然后顺竖向钢筋上用粉笔划出水平钢筋的位置并绑扎,双向钢筋之间用钢筋支撑,撑开以保证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

钢筋位移是墙板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甚至出现露筋现象,为保证双排钢筋位置的准确和砼浇筑过程中不移位,可在双排钢筋设置撑筋。

井壁双排钢筋绑扎好后,内、外层钢筋网片用撑筋按每平方米一只呈梅花形设置,与水平钢筋绑扎牢固。

井壁砼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看护,如发现撞斜碰歪的钢筋要及时纠正。

3.3.3.4钢筋工程钢筋绑扎质量要求

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间距、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颗粒或片状老锈。

钢筋网片和骨架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应绑扎数量的20%,且不得集中。

钢筋保护层不得漏垫,网眼尺寸允许偏差±20mm,受力钢筋的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间距的允许偏差为±20mm。

3.3.3.5钢筋焊接要求

钢筋焊接采用电弧搭接焊。

钢筋焊接前必须先进行预弯,确保钢筋焊接后两根钢筋在同一轴线上。

钢筋焊接前应先将焊接部位泥土、铁锈等清除干净,确保焊接质量。

在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弧坑应填平。

3.3.3.6钢筋原材料堆放及成品保护

钢筋加工场地将铺垫碎石层,防止钢筋直接在土面上操作。

成品钢筋堆放有条件部位铺垫碎石,无条件部件必须架空堆放。

所有钢筋都必须按规格、成品形状分别堆放,并挂牌,防止出错。

若钢筋上沾有油污、泥土或它杂物,必须及时清洗干净。

在整个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从材料进场、存放、断料、焊接至现场绑扎施工,将实行责任落实到个人,层层严把质量关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钢筋堆放过程中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污、泥土或其它污染物,储存期不宜过久以防锈蚀。

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所有钢筋将分批进场。

在钢筋吊装时应注意避免碰撞它物,使钢筋变形,不准在已扎好的钢筋上堆放杂物。

3.3.4脚手架搭设方法

3.3.4.1材料准备

所有脚手架搭设所需Φ48钢管、扣件等均必须是合格品,同时根据工程需要选配长度不同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及剪刀撑,脚手板采用Φ14钢筋焊制的钢脚手板。

3.3.4.2搭设程序及方法

从弹好外架线的一个角或跨中立外架的立杆和大横杆,采用小横杆临时固定,开始竖立时不少于三根。

立杆和大横杆要长短搭配,接头位置错开。

外架的基础位于基底土体,第一步大横杆的高度离地面不小于200mm。

大小横杆每步的高度基本为1800mm,但因为高度的关系可适当调整,最大高度不大于1900mm。

在搭设一步高后进行立杆和大横杆的校正调直。

立杆应用线锤校正其垂直度,大横杆应拉线调直并校正水平。

在校正调直后铺脚手板,每搭设一步高铺设一次。

与结构拉结:

连结采用钢管与墙抱接。

为保证架体的稳定,应在架体外设抛撑,撑点高度为2.5m,底角为60度,撑杆间距6m。

同时在搭高三步高后应架设剪刀撑,角度为45度。

3.3.4.3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所有钢管、扣件强度须满足要求。

弯曲、烂洞、锈蚀脱皮的钢管严禁使用到外架上。

所有小横杆长度应基本统一,且两头超出立杆的长度不小于10cm。

立杆和大横杆的接头位置要错开。

剪刀撑的接头长度不小于40cm,且不能少于两个扣件。

铺设的脚手板必须和大横杆绑牢,每块脚手板不少两个点。

外围护安全网用16#铁丝捆绑于大横杆上,须每点都应绑扎,且上下左右都要绷直。

所有绑扎必须朝向架外,以免挂烂衣服或伤人。

在架体搭设时,各材料必须进行可靠的传递,不得随意乱抛,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在竖立杆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同时操作,以免立杆不稳。

六级以上大风和雨天不可进行外架的搭设,同时各架体材料放置点必须稳定。

搭设好的架体,其上的构件,特别是扣件、钢管等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拆卸,并且架体严禁用作材料堆场,其上只允许放些临时的零星材料,且放置要稳定。

建立完善的验收和检查制度。

搭设好的外架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同时对外架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安排专人对架体进行护理,清理架体上的零星材料,检查各连接点是否有转动。

在恶劣天气(大风、大雨)前后应对外架进行检查和加固,特别是恶劣天气之后,必须经过全面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继续使用。

在脚手架两端和转角处必须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2m左右设一道,且每片架子不少于三道,最下面的斜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cm。

脚手架的纵向传力构架因条件限制不能形成封闭形时,如“一”字型、“I”型、或“凹”型的脚手架,其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六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3.3.5砼浇筑

3.3.5.1素砼垫层

基坑土方开挖结束且基底人工土方修整结束,砂垫层铺设完毕后即可浇筑砼垫层。

砼垫层浇筑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进行,砼浇筑必须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

砼垫层顶面标高控制采用网格控制,即在基坑底面需浇筑砼地段沿纵、横方向设控制桩,在浇筑时,采用水准仪抄平,确保砼垫层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测量,防止控制桩受到破坏而产生大的偏差。

砼振动采用平板振动器,由专人负责振捣。

砼垫层浇筑时必须确保浇筑面无积水,有积水时必须排除干净,确保干燥作业。

砼浇筑时必须留置好试块,以检测砼强度。

砼试块必须现场随机抽检,由施工现场监理指定。

3.3.5.2钢筋砼底板

由于本工程底板系顶管设备安装的基准面,底板顶标高控制尤为重要。

底板顶板高控制点必须在砼浇筑前事先设置好。

本工程中底板顶标同控制具体做法如下:

在底板钢筋网上用钢筋焊接高程控制点,且所使用的钢筋必须伸到钢筋网下层,同时在控制点下部垫好砂浆保护块。

砼浇筑时采用人工找平。

在施工过程中对高程控制点随时进行测量,防止因机械或人为因素破坏而导致底板顶标高的偏差。

在砼浇筑前,必须对钢筋工程及预埋件做好验收,并填报验收记录。

在底板钢筋绑扎和模板验收合格,监理签发砼浇筑令后即可进行底板砼的浇筑工作。

砼浇筑必须遵循“先远后近,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时必须退着浇筑。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间距为30cm,振捣深度必须插入前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