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00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x

上海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     细胞和组织

一    第一章:

细胞和细胞间质

l 细胞的根本构造:

细胞核〔核膜、核仁、核质〕、细胞质和细胞膜。

l 细胞质:

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

形态

构造

成分作用

线粒体

椭圆形或棒状

内膜形成

供给细胞能量

内质网

粗面:

扁平囊状

 

滑面:

外表光滑

附有核糖体

 

无核糖体附着

合成蛋白质主要场所

 

功能复杂,能调节离子浓度,与脂质、糖原代谢,生成类固酸激素有关。

高尔基复合体

扁平囊、小泡、大泡

囊分成生成面和成熟面

对蛋白质进展加工、浓缩、存储、转运、吐泡

溶解体

液泡状

薄层单位膜包裹,内含酸性水解膜

消化分解细菌和异物,以及细胞的衰老、死亡构造

中心体

细胞核附近

9组微管的圆筒状构造被称为“细胞骨架〞

分裂细胞

l  线粒体是进展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其内含有许多生物氧化酶系统。

通过氧化磷酸代谢作用产生能量供给细胞进展细胞活动所需能量。

供给细胞进展各种生理活动需要。

细胞活动所需总能的95%来自线粒体,故线粒体有“细胞功能站〞之称。

l 名词解释:

1.细胞:

构成人体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的根本单位。

2.组织:

有大量构造和功能和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3.器官:

由几种不种组织发育分化和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4.系统:

由构造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相互配合,并完成连续  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5.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l 细胞间质:

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纤维:

胶原纤维〔最粗大〕、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极细〕。

l 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肌腱和韧带〕、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l 名词解释:

1.肌腱:

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纤维束之间有成行排列的腱细胞。

2.韧带:

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是连接相邻两骨之间的纤维束,多呈扁带状,有加强两骨间的连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关节过度运动作用。

3.肌纤维:

肌细胞呈细长纤维状。

4.肌原纤维:

在肌膜下方,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

5.肌节:

1/2I带+A带+1/2I带

l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l 神经元的构造:

胞体和突起组成。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单位。

1.胞体:

神经元营养代谢中心。

〔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

细胞膜:

有承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细胞质: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1.树突:

树枝状的短小突起。

2.轴突:

只有一根,细长均匀。

l  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者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第二篇      运动系统

l  半月板:

位于关节腔内,两关节面之间,有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成两部,由纤维软骨构成,呈半月状。

l  骺:

长骨两端膨大。

作用:

骺端覆有关节软骨,形成一个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端的骨面接触构成关节。

骺部膨大可增加相邻骨的接触面,从而较为稳固地支持体重,又可分散外力。

l 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机质

有机质

幼儿时期

1/2

1/2

成年时期

2/3

1/3

老年时期

3/4

1/4

l  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的构造。

l 骨连接的分类:

直接连接、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

骨与骨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直接相连接,其间无间隙的这一类连结。

直接连接的分类:

纤维连结、软骨连接、骨性结合。

间接连接:

骨与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有腔隙的这一类连接。

l 关节构造:

1.根本构造:

a)        关节面:

两骨相互接触的面。

凸者称为关节头,凹者称关节窝,关节面上终生被覆一层关节软骨。

b)        关节囊:

由附着关节周缘骨面上的结缔组织膜囊构成,密封的关节腔,保持关节完整性。

构造上,内层:

纤维层;外层:

滑膜层。

c)        关节腔:

为关节囊的滑膜层与关节面之间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1.辅助构造:

a)        韧带

b)        关节内软骨

c)        关节唇

d)        滑膜囊和滑膜襞

l 名词解释:

关节面:

两骨相互接触的面。

关节面软骨:

关节面上终生被覆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内软骨:

位于关节腔内,两关节面之间,有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讲关节腔分成两局部,由纤维软骨构成。

l  关节面软骨和关节内软骨的区别:

不同点:

〔1〕      概念关节面软骨:

关节面上终生被覆一层关节软骨,且各关节都有

关节内软骨:

位于关节腔内,两关节面之间,有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成两局部,仅位于胸锁关节、膝关节内。

〔2〕      构成成分不同〔i〕多数是透明软骨,少数纤维〔ii〕纤维软骨

一样点:

作用:

〔1〕      缓冲撞击,吸收震荡,减少摩擦,增加关节灵活性。

〔2〕      缓冲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改变关节运动形式和增大关节运动X围。

l 关节的分类:

【选择】

1.根据关节运动轴:

a)        滑车关节e.g.肱尺关节、指间关节。

——单轴关节

b)        车轴关节e.g.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

——单轴关节

c)        椭圆关节e.g.桡腕关节。

         ——双轴关节

d)        鞍状关节e.g.拇腕关节。

         ——双轴关节

e)        球窝关节e.g.髋关节。

           ——多轴关节

f)         平面关节e.g.椎间关节。

         ——多轴关节

1.关节骨数:

a)        单关节  e.g.肩关节、髋关节。

b)        复关节  e.g.肘关节、膝关节。

1.运动方式:

a)        单动关节e.g.肩关节。

b)        联合关节e.g.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协作完成前臂旋前和旋后运动。

l 骨骼肌的工作术语:

附着点:

肌肉在骨骼的起止点。

起止点:

接近身体正中面的附着点为起点,远离身体正中面的附着点为止点。

动点:

相对移动一端的肌肉附着点。

定点:

相对固定一端的肌肉附着点。

l 肌肉协作关系:

 

l 股骨的骨性标志:

(P88)

股骨头、股骨、股骨颈、小转子、粗线、收肌结节、内上髁、内侧髁、髌面、外上髁、股骨体、大转子。

l 髋骨的骨性标志:

〔P87〕

髂棘、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l 肱骨的骨性标志:

〔P82〕

肱骨大结节、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

l 肩胛骨的骨性标志:

〔P81〕

外侧角、外侧缘、上角、冈上窝、肩胛冈、内侧缘、肩胛下窝、冈下窝、小角、盂下结节、盂上结节、肩峰、喙突、肩胛切迹、上缘、肩胛颈。

l 脊柱:

1.脊柱的连接:

主要包括锥体间的连结和椎弓间的连结。

a)        锥体间的连结:

相邻锥体间藉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相连结。

b)        椎弓间的连结:

黄韧带、棘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位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纤维索,局部与横突间肌混合。

〔限制脊柱侧屈的功能。

关节突关节:

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因两关节面弧度差小,故只能作微小运动。

关节突关节面的方位在颈部近于水平面,在胸部近于冠状位,在腰部近于矢状位。

这些影响着脊柱的运动方向及运动幅度。

c)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由枕骨髁与寰椎的上关节凹构成,属椭圆关节。

两侧的寰枕关节在功能上属于联合关节。

可以在额状轴上可使头部作前俯〔屈〕、后仰〔伸〕、在矢状轴可使头作侧屈运动,还可以在混合轴内作环转运动。

寰枢关节:

包括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齿突及寰椎横韧带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属车轴关节〕和两侧相邻上、下关节面组成的左右寰枢外侧关节〔属平面关节〕。

3个关节在机能上构成联合关节,头以寰枢关节为支点,枢椎的齿突为轴,寰枢连同头部围绕垂直轴作盘旋运动。

寰枕、寰枢关节的联合运动,可使头作3个轴的运动。

d)        椎骨间的特殊连接:

腰骶连结:

第五腰椎与骶骨之间的连结。

骶尾连结:

第五骶椎体与第一尾椎体借助软骨组织连构造成。

钩椎关节:

在下5个颈椎体之间,有椎体上面两侧缘的钩状突与上位锥体两侧缘的唇缘构成。

1.脊柱生理弯曲的概念:

〔4个〕       作用:

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维持人体的重

胸曲、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时已形成。

     心稳定和减缓震荡,从而对脑髓和

颈曲、腰曲->凹向前,为生后代偿性弯曲。

   脏器有保护作用。

l 肩关节:

〔球窝关节〕                                                   

1.根本构造:

a)        关节面:

肱骨头〔球状〕。

关节窝:

肩胛骨的关节盂〔窝状〕。

b)        关节囊:

特征:

薄而松弛。

作用:

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但稳定性较差。

c)        关节腔:

特征:

腔隙小、细长。

作用:

灵活性、运动X围广。

1.辅助构造:

a)        韧带:

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

b)        关节唇:

盂唇。

喙肩弓〔肩穹隆〕:

由喙突+喙肩韧带+肩峰      作用:

防止肩关节滑脱。

类型运动:

〔典型球窝关节绕垂直轴〕

绕额状轴在矢状面上

做 前屈后伸

引体向上

绕矢状轴在额状面上

做 外展内收

侧平举

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

做 旋内

旋外

乒乓正手攻球的提拉动作

乒乓反手攻球

在混合轴,混合面

做 外展90度后,做水平屈伸

环转

扩胸向前

扩胸向后

大回环

l 肘关节:

1.根本构造:

a)        肱尺关节:

1.关节头:

肱骨的滑车〔滑车状〕\

2.关节窝:

尺骨的滑车切迹。

    /滑车关节

b)        肱桡关节:

1.关节头:

肱骨小头〔球〕             \

2.关节窝:

桡骨上端的关节凹        /球窝关节

 

c)        肱尺近侧关节:

1.关节头:

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

2.关节窝:

尺骨上端桡切迹、桡环韧带。

    /圆柱关节

d)        关节囊:

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并有韧带加强。

e)        关节腕:

1.辅助构造:

韧带:

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类型运动:

肱尺关节〔滑车关节〕

肱桡关节〔球窝关节〕

前屈〔绕额状轴、矢状面〕

后伸〔绕额状轴、矢状面〕

单杠引体向上

仰俯推举动作

桡尺关节〔车轴关节〕

旋前〔绕额状轴、矢状面〕

逆时针拧螺丝

旋后〔绕额状轴、矢状面〕

顺时针拧螺丝

l 腕关节

1.根本构造:

a)        关节面:

1.关节头: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三角骨近侧端骨面。

2.关节窝:

桡骨远端的腕关节面,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b)        关节囊:

松弛、前后两侧均有韧带加强。

c)        关节腔:

宽广、灵活。

1.辅助构造:

a)        韧带:

关节的前后:

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b)        关节内软骨:

关节腔内有一三角软骨盘。

〔横于尺骨小头下方,附于尺骨基突和桡骨的尺切迹下缘。

        类型运动:

在额状轴矢状面上

做前屈

双手抓紧单杠动作

推铅球的拨球动作

做后伸

正缠重锤、正负重腕屈伸

在矢状轴额状面上

做外展

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动作

做内收

乒乓球的反手旋球动作

在中间轴做环转运动

环转

 

l 名词解释:

腕管:

腕横韧带、桡腕掌侧韧带及小指伸肌构成。

肩胛:

紧贴于胸廓背部后外侧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为一对三角形的不规那么扁骨。

l 髋关节:

1.根本构造:

a)        关节面:

1.关节头:

股骨的股骨头〔球形〕                              \

2.关节我:

髋骨的髋臼〔股骨的2/3被纳入臼穴内〕/典型球窝关节

b)        关节腔:

c)        关节囊:

厚而紧X坚韧〔上部、前部坚韧肥厚,后下部薄弱而松弛〕。

关节稳定性的,同时灵活。

1.辅助构造:

a)        韧带:

髂骰韧带、耻股韧带、坐骨韧带、髋臼横韧带。

〔股骨头韧带在关节腔内连结股骨头凹和髋臼横韧带之间〕

b)        关节唇:

髋臼唇。

类型运动:

额状轴在矢状面

做前屈

仰卧的“两起

负重高抬腿〞

做后伸

吊环后摆腿

跳跃中的“挺骻〞

矢状轴在额状面

做外展

侧空翻

侧踢腿

做内收

蛙泳夹水

足内侧踢球

垂直轴在水平面

做旋内

外侧脚背踢球

做旋外

内侧足踢球

武术中的转骻动作

 

l 膝关节:

1.根本构造:

a)        股胫关节:

1.关节头:

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关节。

      \

2.关节窝:

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的上关节面。

/椭圆关节—\

b)        髌股关节:

1.关节头:

髌骨的后关节面。

              \           椭圆滑车关节

2.关节窝:

股骨的髌面。

                  /滑车关节—/

c)        关节囊:

宽阔、松弛、厚薄不一但很坚韧。

d)        关节腔:

腔隙较大,有负压。

 

1.辅助构造:

a)        韧带:

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膝穿插韧带。

b)        关节内软骨:

半月板

c)        滑膜皱襞、滑膜囊

类型运动:

绕额状轴在矢状面上

蛙泳中收小腿

跑步中小腿折叠

上下楼梯、后蹲跑、前踢腿

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

旋内

踩水、夹水动作

旋外

踢毽子

l 踝关节:

1.根本构造:

a)        关节面:

距骨上方的滑车关节面。

              \

b)        关节囊:

胫骨下端的下关节面、胫骨内髁关节面

和腓骨外侧的踝关节面构成叉状关节窝。

/滑车关节

c)        关节腔:

较大。

1.辅助构造:

韧带:

a)        内侧:

三角韧带〔防止足外翻的作用,起于胫骨内髁扇形向下,分别止于距骨、根骨、足舟骨内侧〕

b)        外侧: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有防止足内翻的作用,过度跖屈作用〕

类型运动:

额状轴在矢状面

背屈〔伸〕

背勾动作

跖屈〔屈〕

跳蹬地动作时提踵跑

跖屈时

〔轻度〕

旋转

 

内收

最内侧踢球

背屈时

外展

足外侧踢球

 

l 名词解释

足弓:

由足的7块跗骨和5跟跖骨借坚韧的韧带、肌腱和少数肌肉的连结,形成一个向上方凸起的弓形构造。

作用:

承受较大载动,缓冲行走时人体的震荡,保护大脑、内脏器官,并使足底血管神经负于负压。

 

髌韧带:

位于膝关节囊的前部,为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局部。

                   肥厚而坚韧,从前面加固膝关节。

伸膝时,此韧带松弛;屈膝时那么紧X。

 

l 肌肉

肌肉名称

形态位置

起止点/机能

工作条件/机能

应用

背阔肌

位于:

腰背下外侧部皮下

〔身体最广阔的肌肉〕

直角三角形

起:

下位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中脊、髂脊外唇后1/3、下位3对肋骨的后外侧。

止:

肩胛冈下缘内侧

近固定:

由前外上->前内下。

通过肩关节矢状轴下方额状面后面可使上臂伸、内收、旋内。

远固定:

拉引躯体向上臂的提肋辅助吸气。

单杠引体向上

双杠前摆

向后拉拉力器

肌肉名称

形态位置

起止点/机能

工作条件/机能

应用

斜方肌

 

位于项部及上部的浅层皮下

一侧呈三角行

起:

枕外粗隆、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

止:

锁骨的外侧端。

近固定:

上部:

外下->内上。

收缩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盘旋。

中部:

外->内。

下部:

外上->内下。

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下盘旋。

整体后缩运动。

远固定: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收缩时,头和脊柱伸直。

兵乓球提拉

蝶泳的向前摆臂

负重俯立扩胸

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皮下

起:

腓肠肌内:

股骨内上髁;外:

股骨外上髁。

比目鱼肌:

胫腓骨后上部。

共止:

跟结节。

近固定:

足在踝关节处跖屈,腓肠肌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在内外侧头分别使膝关节旋内、旋外。

从坐位转为站立姿势。

髂腰肌

位于腰部脊柱两侧。

一块强有力的呈扁圆柱形的扇形肌。

腰肌起于:

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及横突;

髂肌起于:

髂窝

共止:

股骨小转子。

近固定:

后外下->前内上;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旋外。

远固定:

前内上->后外下;一侧收缩,脊椎像同侧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腰段和骨盆前屈、前倾。

负重高抬腿

仰卧负重“剪腿〞

 

 

 

 

仰卧起坐

半腱肌

位于大腿的后内侧面。

呈梭形。

起:

坐骨结节

止:

股二头肌的内侧。

近固定:

内下->外上;通过髋关节额状轴前方,使其伸、膝关节屈;膝屈时,小腿旋内。

远固定:

内上->外下;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膝伸,骨盆后倾。

 

 

肌肉名称

形态位置

起止点/机能

工作条件/机能

应用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肌腹呈梭形。

长头:

起:

肩胛骨盂上结节经结节间沟。

止:

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短头:

起:

肩胛骨喙突。

近固定:

通过肩关节、肘关节额状轴前方,后外下->前内上。

收缩使肩关节处作屈、旋内;前臂在肘关节处作屈和旋外。

 

 

举重提拎动作

 

 

乒乓球攻球

股四头肌

全身体积最大

大腿前外侧

羽状级

起:

股直肌〔髂前下棘〕

股内侧肌〔股骨粗线内侧唇〕

股中间肌〔股骨体前上部〕

股外侧肌(股骨粗线外侧唇)

止:

胫骨粗隆

近固定:

下->上;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远固定:

上->下;使大腿在膝关节外前屈〔拉大腿向前〕伸膝维持人体站立姿势

正足背踢球

向前踢腿

 

 

原地纵跳

续表

 

 

 

 

 

 

 

 

 

 

 

 

 

 

 

 

 

 

l 名词解释

原动机:

完成一个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直接参与〕。

对抗肌:

位于原动机关节运动轴对侧的肌肉或肌群。

当原动机在收缩或发力时,对抗肌相应放松或拉长在功能上恰恰相反。

中和肌:

位于动点骨上,中和与排除原动机动点骨产生不必要动作的肌肉或肌群。

                   保持着原动机运动上,定点骨所在的位置应保持不动。

固定肌:

位于定点骨伤,定点骨处于某一位置不动的肌肉或肌群。

当原动机收缩引起动点骨运动上,定点骨所处的位置应保持不动。

主动缺乏:

原动机发力收缩时,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另一个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被动缺乏:

对抗肌发力收缩时,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另一个关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引起运动环节产生运动的工作方式〔等X收缩〕。

     向心工作:

又叫抑制工作。

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靠拢,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所完成的动作叫向心工作。

     离心工作:

又叫退让工作。

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离心收缩。

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动作叫离心工作。

静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时不引起运动环节绕关节运动的工作方式。

〔等X收缩时完成的工作方式〕。

 

l “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向上阶段:

关节名称

关节运动

环节趋势

与外力关系

主要原动机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下盘旋

肩带->脊柱

相反

胸小肌、菱形肌

近固定

抑制工作

关节名称

关节运动

环节趋势

与外力关系

主要原动机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后缩

肩带->脊柱

相反

斜方肌、菱形肌

近固定

抑制工作

肩关节

肩带->上臂

 

相反

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后部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肘关节

上臂->前臂

相反

肱二头肌、肱肌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腕关节

前臂->手腕

相反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抑制工作

掌指关节

屈〔保持〕

手掌->手指

相反

指长、姆长屈肌

远固定

静力工作

指关节

屈〔保持〕

远节指骨相对->近节指骨

相反

指长、姆长屈肌

近固定

静力工作

复原动作:

关节名称

关节运动

环节趋势

与外力关系

主要原动机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肩带

上盘旋

肩带->脊柱

一样〔慢〕

胸小肌、菱形肌

近固定

退让工作

肩带

前伸

肩带->脊柱

一样〔慢〕

斜方肌、菱形肌

近固定

退让工作

肩关节

肩带->上臂

一样〔慢〕

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后部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肘关节

上臂->前臂

一样〔慢〕

肱二头肌、肱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腕关节

前臂->手腕

一样〔慢〕

前臂屈肌群

远固定

退让工作

掌指关节

屈〔保持〕

手掌->手指

相反〔静〕

指长、姆长屈肌

远固定

静止工作

指关节

屈〔保持〕

远节指骨相对->近节指骨

相反〔静〕

指长、姆长屈肌

近固定

静止工作

综合评定:

        引体向上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开展上肢肩胛后缩和下盘旋肌群、肩关节后伸和内收肌群、肘关节屈肌群、前臂屈肌群等肌肉力量。

        屈臂引体向上时,尽量使胸部靠近握点,头部伸向单杠前上方,这样使胸大肌和背阔肌处于全幅度的收缩状态,更有利于增强胸大肌和背阔肌的力量。

        伸臂复原阶段,由于下落时两手仍握杠,下降的速度要求慢,因此上述肌肉在离心工作状态下完成工作的难度大。

所以此运动能有效地开展上肢肌的力量。

 

 

 

 

 

l “向上纵跳〞的运动分析:

向上阶段:

关节名称

关节运动

环节趋势

与外力关系

主要原动机

工作条件

工作性质

髋关节

骨盆->大腿

相反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膝关节

大腿->小腿

相反

股四头肌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踝关节

跖屈

小腿->足部

相反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肌群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跖趾关节

跖骨部->近节脚趾

相反

趾长、拇长肌群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趾关节

近节脚趾->远节脚趾

相反

趾长、拇长肌群

远固定

抑制工作

肩带

上盘旋

肩胛骨->脊柱

相反

斜方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