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1.docx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附答案1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训练营(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正月(zhēnɡ)掺和(cān)翡翠(fěi)水浒传(hǔ)
B.骡马(lǘ)似的(shì)藏戏(zànɡ)吞咽(yàn)
C.搅和(huo)汤匙(chí)嘟囔(nɑnɡ)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
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làbāzhōu
( )。
除夕夜家家dēnɡhuǒtōnɡxiāo( ),
biānpào( )声日夜不绝。
yuán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qi( )家、朋友家bài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jiàochē( )和sàiluòtuo( )的。
3.选字组词。
(6分)
水( )( )刑( )洁( )索
搅( )陪( )凉( )牵( )
元( )( )售云(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5分)
万( )( )新( )( )不同万不( )( )
( )灯( )彩( )( )分文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分)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
(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
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
请连一连。
(4分)
《寒食》春 节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七夕节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寒食节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中秋节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
《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
(3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
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
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
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
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
“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
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
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
(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
为什么?
(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
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 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刀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
(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
(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
(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
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
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
(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
(一)10.
(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
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
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
(1)不能。
“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
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
“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
(1)示例:
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
“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
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
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五、16.思路点拨:
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
其次,注意事情内容与节日风俗的关联。
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
例文略。
习作:
家乡的风俗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年糕
尤 今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的,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
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
每年岁暮,喧喧腾
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
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
“年糕年糕年年高。
”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
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
“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
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
不成。
”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
而这些年来,“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这篇文章写的是( )
A.服饰 B.饮食 C.民居
2.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祖母做年糕的过程,请按顺序排列。
A.蒸年糕 B.磨糯米粉
C.买糯米D.加入水、椰糖
E.放入蒸笼F.铺蕉叶,倒糯米粉
( )—( )—( )—
( )—( )—( )
4.年糕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_,不黏牙,不滞齿,幽香绕舌,有股适口的______味。
5.祖母年糕做得好的原因是( )
A.磨粉的时候,心诚。
B.祖母不买现成的糯米粉。
6.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来写。
7.试着介绍一款自己家乡的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节
沈从文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
狮子龙灯焰火在那里极著名。
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
由初一至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
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
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
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
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
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
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
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最后集中到各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
A.服饰 B.节日习俗 C.工艺品
2.短文记叙了__湘西__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包括__“送灯”______和______“送灯”__,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作者写了表演队伍表演的情形,请用横线画出表示表演的人很勇敢的句子。
4.作者不光写了表演的情形,还写了“我”和其他的小孩追随队伍的情形,请用波浪线画出一处。
二、习作内容:
家乡的风俗
1.下面的内容属于民风民俗吗?
是的打“√”,不是的打“×”。
(1)孩子出生九天时做“九朝”,满月时要办“满月酒”,满一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
( )
(2)山西的刀削面、武汉的老通城豆皮、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很
好吃。
( )
(3)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
( )
(4)过年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
2.下面是青青写《那达慕节》所用的材料,你觉得哪些应该详写?
哪些应该略写?
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详写 B.略写)
(1)“那达慕”的意思。
( )
(2)举行“那达慕”的日期。
( )
(3)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
( )
(4)活动快结束时,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
( )
3.展开联想补充句子,让句子更生动。
(1)那龙舟,像____________________,载着一大群健儿在浪花
里蹿。
(2)赛场上的马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
4.读一读下面的习作片段,猜猜哪是开头,哪是结尾。
(1)“过年了!
过年了!
……”伴随着这欢天喜地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来临了。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 )
(2)“10,9,8……1”听着春节晚会上观众和演员倒计时的喊声,看着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激动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新年到来了。
( )
5.试着写一个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听读短文,完成练习
1.选文中没有提到下面哪种吆喝?
( )
A.介绍制作过程的吆喝。
B.借甲物来形容乙物的吆喝。
C.靠戏剧性来吸引人的吆喝。
D.合辙押韵的吆喝。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家乡的风俗
一、
(一)1.B
2.圆滚滚 亮晃晃 喜庆、圆满
3.C B D F E A 4.软滑如水 甜
5.A 6.样子 制作过程 口感
7.示例:
西安羊肉泡馍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
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作料大火煮烂。
吃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馍掰得越小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
馍掰好后,店家会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花、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这样一碗羊肉泡馍就做好了。
它的味道真是鲜、香、辣,让人赞不绝口。
(二)1.B
2.湘西 “送灯” “烧灯” “烧灯”
3.这些人却不管……迎面奋勇而前。
4.示例: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二、1.
(1)√
(2)× (3)√ (4)×
2.
(1)B
(2)B (3)A (4)B
3.示例:
(1)一条大白鱼
(2)离弦的箭一样
4.
(1)开头
(2)结尾
5.示例: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三、1.D
2.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传统习俗的热爱、怀念之情。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文章的写法展开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琳琳:
我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兰兰:
是呀,比如读《北京的春节》,我发现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宁宁:
是的,我读《腊八粥》一文时,发现这篇课文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重点写的是________这一部分。
刚刚:
为什么这样写呢?
强强:
这样安排,会使文章主次分明,使读者能更好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那几天了,所以要详写。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丽丽:
哦,我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娟娟:
嗯,是的。
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____________一点,次要内容则________一点。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清楚。
二、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
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 )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写一写。
过年的时候吃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云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