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84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0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docx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漪沦(yī)漫溯(sǜ)发酵(jiǎo)横竖(héng)

B、分外fèn佝偻(gōu)罗绮(qǐ)隽永(juàn)

C、慰藉(jiè)流岚(lán)跫音(qióng)彳亍(chìchù)

D、颓圮(pǐ)幽咽(yè)踟蹰(chí)挥斥方遒(qi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虹霓开疆辟土憩息锦秀灿烂

B、滞消凝神摒息攀援星辉斑斓

C、寥廓终成眷属叫嚣峥嵘岁月

D、招遥耐人咀嚼贵冠红妆素裹

3、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分类,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三类,寓言诗属于叙事诗范围之内;从体裁角度分类,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

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新诗是现代涛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旧体涛,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都是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发现》《忆菊》《给战斗者》分别是他们的重要作品。

舒婷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重要作品,《双桅船》是她的第一部诗集。

D、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

5、联系语境,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鹰击长空A、冲击B、搏击C、打击D、拍击()

②浪遏飞舟A、禁止B、制止C、阻止D、停止()

③挥斥方遒A、强劲有力B、奔放有力C、强大有力D、坚强有力()

④往事越千年A、超出(范围)B、跨过(阻碍)C、过去了D、跳过()

6、《沁园春•长沙》上阕全能生动表现深秋景色的一组词语是()

A、湘江红遍层林碧透长空苍茫

B、红遍尽染碧透长空浅底霜天

C、红遍尽染漫江自由寥廓苍茫

D、湘江万山层林碧透浅底自由

7、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的经过让“春帷”里的“你”把“我”当成了“归人”,让“你”感到了安慰和甜蜜。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蝾岁月稠。

”(这两句意思是:

与许多年轻的战友携手同来,到这里聚会、游览,一起回忆当年那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寒潮一风雷”霹雳”三个意象象征艰难困苦等,“雾霭”“流岚”“虹霓”三个意象象征幸福美好的事物。

两句诗意味“我”和“你”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通存在的相对关系。

8、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死水)一诗中用了不少丽词来描写丑恶事物,其用意是希望丑恶的能向美好的转化。

(2)<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在诗中既是实体,又是诗人心中的梦幻,这个梦幻象征诗人对某种生活的怀念和追寻。

(3)(死水)的节拍多为二二三二(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许/铜的/要变成/翡翠),读来有韵律感。

(4)《再别康桥)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

(5)《死水)和《再别康桥)形式上的美再一次证明:

新诗固然不同于旧体诗,但恰到好处地吸收古典诗歌的营养,必然会赋予新诗以新的形式美。

9、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既写了行为,又写了空间,表现了词人雄伟的气魄和开阔的的胸怀。

B、“风樯动,龟蛇静”两句中“樯”解释为桅杆,“风樯”指代风中的帆船。

C、“不管”和“胜似”两句,表现了词人不畏风浪、激流勇进的英雄主义精神。

D、尾句中的“神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句中的“无恙”即身体健康之意,“殊”是特别、特殊的意思。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词人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词人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10、阅读课文《再别康桥》(课文略),完成下面各题。

(1)对《再别康桥)诗句及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诗的开第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出诗人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自己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

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溢于言外。

B、“悄悄的走一悄悄的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

整齐的诗句,铿锵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

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

“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说明诗人对康桥只有留恋,而无索取。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

这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2)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着诗人的欣喜和眷恋。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依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夜晚在剑河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恋之情。

(3)诗篇的首节与尾节,语意基本相同,节奏一致,诗人这样布局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有什么好处?

a、从内容上看它的好处是:

b、从形式上看它的好处是: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

(1)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思念”的?

“思念”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

(2)“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两句诗在诗中有何含义?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篱笆那边

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①这首诗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

一是

②简要谈谈你对“草莓”、“篱笆”、“上帝”三个意象的理解和认识。

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我”,指喻体:

‘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14。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臧克家

从磨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了大海的整体形象,表达非常生动。

D、这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景象,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既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

A、诗的第—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倾诉作了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中抛出的纸船的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追求。

C、诗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泪叠的,纸船这一意象寄托了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D、这首诗托物寄情,构思新颖,使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较长的诗行,舒缓的语调,与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协调。

阅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乡愁》诗,完成16一17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6、诗人把乡愁比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7、简要说说这首诗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

18、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默写《沁园春•长沙》上阕“看”字所领起的句子:

看,;

,。

,,。

(2)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词中,用“”一句揭示了人生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用一句借景抒情的话“”预示革命前途的光明,表达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19、仿照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句子。

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鱼儿离开了河水,白云离开了天空。

人生失去了友爱,就像

,;就像,。

20、请按照下面一首小诗的思路和形式,另外选择合适的对象,仿写两例。

竹子

每攀登一步,

都做一次小结。

仿写一:

仿写二:

21、作文(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这首哲理诗,选择新的描述对象仿写一首。

(字数不要求相同)然后以诗的哲理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世上

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

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2)根据下面这首涛的立意,展开想像,从周围环境、树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写成一篇短文,题目不变,600字左右。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B2、C3、C

4、C(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发现》《忆菊》是闻一多的作品,《给战斗者》是田间的作品)

5、①B②C③A④C6、B7、B8、①x②√③√④x⑤√9、

(1)D

(2)D

10、

(1)B

(2)D(3)a、康桥是诗人当年求学深造的地方,诗人对自己挚爱的母较只有留恋,没有索取。

首尾呼应写法,反复表达,强化了这种感情。

b、具有首尾呼应、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意思对即可)11、

(1)诗人营造了“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来形容思念,表达思念;诗人笔下的“思念”让读者体味到了执着、焦灼、惆怅、失意等情思(意蕴)。

(2)通过两个比喻写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表现了“思念”的那种焦灼、迫切和遥不可及的怅惘。

(意思对即可)12、①一是“我”想爬过篱笆去摘草莓但又有所顾虑,一是‘我’猜测上帝如果是小孩,它也可能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②“草莓”喻指世间美好的事物,可喻指人,也可喻指物;可指具体的事物,也可指抽象的事物。

“篱笆”喻指障碍,可指有形的障碍,也可指无形的障碍。

“上帝”则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人们思想、行为的禁锢者。

(意思对即可,学生还可以发表与此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

)l3、D14、D(“人生哲学”“人生哲理”之说错)15、B16、“乡愁”是抽象的、无形的,比喻手法的运用使“乡愁”化为具体可感,真切动人的形象,同时,不同时期的“乡愁”用不同的事物作比.可以让读者了解到诗人不同时期“乡愁”的具体内容。

17、一是结构上的重章叠词,四节诗用相同的结构形式来表现,每节诗句式参差;一是内容表达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构成美的旋律;三是语言的高度浓缩和质朴通俗,近似口语。

(意思对即可)18、(l)略

(2)人生易老天难老廖廓江天万里霜19--21,(略)

2006年高一单元练习

(一)

语文学科撰稿:

黄冈谢洪浠

第一单元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罗绮(qǐ)埋(mái)怨佝偻(gōulóu)贾(gǔ)人

B.跫(qióng)音倾圮(pǐ)呻吟(shēnyín)爪(zhuǎ)牙

C.雾霭(ǎi)慰藉(jì)踟蹰(chíchú)衣钵(bō)

D.眷(juàn)属河畔(pàn)漪沦(yīlún)缒绳(zhuì)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辽廓意气淤滩改弦更章

b.漫溯攀缘侵蚀渲宾夺主

C.窗扉紧掩翔实查言观色

D.枯槁彷徨涌现终身相依

3.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漫(遍及)江碧透②漫(不受约束)谈③雄关漫(通“慢”)道真如铁

④百舸(小船)争流⑤鹰击(搏击)长空⑥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⑦问苍茫(旷远迷茫)大地⑧峥嵘(不平凡,不平常)岁月稠

⑨挥斥(奔放)方道⑩激扬(激动)文字⑾浪遏(阻止)飞舟

A.①②④⑤⑥⑦⑨B.①②⑤⑦⑧⑨○11C.③④⑤⑦⑧⑨⑩D.③④⑥⑧⑨⑩○11

4.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寻梦?

撑/一支/长篱,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是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因创建了现代俄国文学语言被尊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诗歌代表作是《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拜伦是十九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表现出高昂的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战斗精神,代表作是《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C.徐志摩,浙江海宁人。

1918年到1922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

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诗人裴多菲。

其代表作有《民族之歌》、《自由颂》。

6.下面是对有关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那乐声虽早已在耳边消失,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

(比喻)

B.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排比、拟人)

C.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比拟)

D.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比喻)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3节,完成7--8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酌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7.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8.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二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阅读《致大海》(节选),完成9一lO题。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9.选段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A.鼓动壮美泣诉召唤B.鼓动娇美泣诉呼唤

C.翻滚壮美怨诉召唤D.翻滚娇美怨诉呼唤

10.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这里,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

B.在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色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

C.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是诗人忧郁之情的写照。

D.节选部分从颜色、光泽、声音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突现了大海自由奔放的个性,作者还将自己的追求愿望融入其中。

11.下面是对《错误》一诗中开头一节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A.这两句在全诗中独成一节,具有“诗序”的作用,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梗概,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B.这两行诗,首句六个串,次句十五个字,是长句与短旬的交错。

短句写出了“我”从容走过江南的情形,长句暗示思妇等待的悠长,

C.而“莲花的开落”应为“开落的莲花”,这样安排,不仅显得音韵谐美,而且写出了思妇由期望之高兴到失望之落寞在容颜上的表现和变化过程。

D.“莲花”是江南典型物象,用它来喻人,自然形象而贴切。

“开落”两字,让人很自然地想到思妇心情或表情由欣喜到失望的变化,与后文的“过客”和题目“错误”相呼应。

12.《沁园春•长沙》一词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的寓意和采用的修辞手法,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敢于掀巨浪、阻飞船的英勇无畏的气概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13.选出都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将免者以告②令壮者无取老妇③无不铺也④三月释其政⑤勾践既许之⑥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

14.选出下面各组多义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辍耕之垄上(往、到)

A.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的)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

B.乃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于是,就)

以其无理于晋(它,代郑国)

C.其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的语气)

失其所与,不知(自己,自己的)

以其无理于晋(因为)

D.以阙秦以利晋(来)

以乱易整,不武(因此)

15.选出下面加点词注释正确的一组()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②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③又欲肆其西封(放纵)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了解)

⑤寡人请更(请允许我)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⑦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节约)⑧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⑤⑥⑧C.②④⑤⑥⑧D.①②⑥⑦⑧

16.选出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