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85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

中医基础复习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题

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辨症论治B.辨证论治C.辨病论治D.辨体论治

2.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A.张元素B.刘完素C.李杲D.朱丹溪

3.五行分类中,白色属于

A.木B.火C.土D.金

4.木的特性是

A.曲直B.从革C稼穑D.润下

5.属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

6.肝为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

7.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上下B.水火C.内外D.寒热

8.具有喜燥恶湿特性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

9.主津液的脏是

A.肝B.肾C.脾D.肺

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B.肺C.肝D.脾

11.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B.血液C.精液D.营气

12.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控制血液流速B.控制内脏血液容量C.控制外周血液容量D.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1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4.生长壮老取决于

A.心主血脉B.肾藏精C.脾主运化D.肺主气

15.精液的闭藏和排泄是哪两脏协同作用的结果

A.肝肺B.心肺C.肝肾D.肝脾E.脾肾

16.肝在志为

A.忧B.怒C.喜D.悲

17.“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

18.维持呼吸深度需哪脏的功能

A.肾B.肺C.心D.肝

19.称为“娇脏”的是

A.心B.肺C.肝D.脾

20.称为“刚脏”的是

A.心B.肺C.肝D.脾

21.精血同源体现在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A.心与肾B.肝与脾C.肺与心D.肝与肾

22.水火既济体现在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B.心与脾C.心与肺D.心与肝

23.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肺与脾B.脾与胃C.心与肾D.肝与肺

24.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心气与宗气的关系B.神与魄的关系C.心阳与肺阴的关系D.气与血相互为用的关系

25.在六腑中,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

2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命门B.肺系C.络脉D.三焦

27.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肝脾肾B.心脾肾C.肝脾心D.肺脾肾

28.与营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

A.肺B.肝C.心D.脾

29.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营气B.宗气C.精气D.元气

30.宗气积于

A.气街B.丹田C.胸中D.命门

31.足阳明经属于

A.大肠B.小肠C.胃D.脾

32.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阴肾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

33.寸口脉诊的部位属于

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

34.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四肢末端B.胸部C.头项部D.头面部

35.“阳脉之海”指的是

 A.任脉B.督脉C.冲脉D.带脉

36.属于病理产物性病因是

A.七情B.六淫C.疠气D.痰饮

37.在六淫中,病位游走不定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38.在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39.在六淫中,具有病程缠绵而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

40.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D.易袭阴位

4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肾B.肺C.心D.肝

42.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下  D.气消  

43.劳则

A.气上  B.气下  C.气消  D.气耗  

44.寒则

A.气结  B.气缓  C.气收  D.气泄  

45.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A.肝气  B.脾阳  C.肾精  D.心神

46.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  B.病势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47.瘀血所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48.气滞所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49.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

A.寒凝  B.气虚  C.气滞  D.湿热

50.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恐则气下  B.惊则气乱  C.怒则气上  D.喜则气缓  

51.实证的治疗原则是

A.扶正B.祛邪C.攻补兼施D.急则治标

52.症见咽中梗阻,如有异物,属痰

A.迷于心B.结咽喉C.停在胃D.滞在肺

53.大失血而止血之治,其原则是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顾D.标而本之

54.下列各项,属于虚证病机的是

A.邪气亢盛B.正气虚衰C.正虚邪盛D.正虚邪恋

55.中气下陷的特征性症状是

A.疲乏无力 B.食欲不振 C.腹胀腹泻 D.内脏下垂

56.阴阳互损形成的病机变化是

A.阴虚B.阴虚阳盛C.阴阳两虚D.阳虚

57.饮在胸胁为

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

58.饮在胸膈为

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

59.单纯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产生的病变是

A.实B.虚C.虚实夹杂D.真虚假实

60.劳神过度损伤

A.心肝B.心脾C.心肺D.心肾

61.内湿主要责之于

A.心B.脾C.肝D.肺

62.阳盛格阴可表现为哪种证候

A.实热证B.实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

63.阴盛格阳可表现为哪种证候

A.实热证B.实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

64.虚热证的病理变化是

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阳盛

65.“大实有羸状”属于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

66.“至虚有盛候”属于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

67.不属于血虚形成原因者为

A.久病B.失血C.脾虚D.痰饮

68.不属于气机失调者为

A.气虚B.气闭C.气陷D.气脱

69.内风主要责之于

A.心B.脾C.肝D.肺

70.与内寒病机最相关的是

A.心B.脾C.肝D.肾

71.不属于内风症状的是

A.眩晕B.抽搐C.肢麻D.恶风

72.气闭主要症状是

A.便秘B.昏厥C.偏枯D.抽搐

73.易于感冒,常见于

A.肺气虚B.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

74.在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汗B.尿C.粪D.呼气

75.中医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注重补气,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

7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津能化气

77.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

A.推动与温煦D.防御与固摄C.推动与固摄D.温煦与凉润

78.心脾两虚病机除脾气虚外,还包括

A.心气虚  B.心血虚  C.心阴虚  D.心阳虚

79.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的表现

A.遗尿  B.滑精  C.癃闭  D.早泄

80.饥不欲食,常见于

A.胃热 B.胃寒C.胃阴虚 D.胃气虚

81.消谷善饥,常见于

A.胃热 B.胃寒C.胃阴虚 D.胃气虚

82.肝胆湿热,常见于  

A.口泛清水 B.口苦泛恶C.干呕呃逆 D.呕吐酸腐

83.口淡乏味,常见于  

A.脾胃气虚 B.脾胃湿热C.肝胃不和 D.肝火上炎

84.患儿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骨骼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病机属于  

A.肾阳不足 B.肾精不足C.肾气虚 D.肾阴虚

85.患者胁肋胃脘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食少纳呆,脉弦等症。

病机属于  

A.肝火上炎 B.肝脾不和C.肝胃不和 D.胆郁痰扰

86.患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

病机属于

A.太阳病 B.少阳病C.阳明病D.太阴病

87.患者身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病机属于

A.气虚 B.血虚C.气虚血瘀 D.气血两虚

88.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

病机属于 

A.心火亢盛 B.肝火上炎C.心肝火旺 D.膀胱湿热

89.不属于治则的是:

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虚补实泻D.调整阴阳

90.下列标本关系何者为错: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91.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以益气解表,属于: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治D.标缓治本

92.阳病治阴属于:

A.温散阴寒B.发表散寒C.滋阴制阳D.扶阳抑阴

93.寒冷季节应慎用寒性药物,称为:

A.寒因寒用B.寒者热之C.用凉远凉D.用寒远寒

94.炎热季节应慎用热性药物,称为: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D.用温远温

95.“通因通用”适用于:

A.虚证B.实证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

96.“塞因塞用”适用于:

A.虚证B.实证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

97.治疗实寒证应采取: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

98.治疗实热证应采取: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

9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

A.虚寒证B.实寒证C.虚热证D.实热证

10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

A.虚寒证B.实寒证C.虚热证D.实热证

 

X型题(在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

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E.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

2.阴阳偏盛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中求阴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

3.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A.寒者热之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E.阴病治阳

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A.抑强B.扶弱C.补母D.泻子E.母子双补

5.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A.木与火B.土与水C木与金D.水与金E.水与火

6.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7.下列脏腑中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命门B.胆C.脑D.女子胞E.髓

8.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是

A.齿B.骨C.发D.脉E.面色

9.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A.面色B.脉象C.毛发D.舌色E.心胸部感觉

10.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

A.生成宗气B.宣发津液C.通调水道D.肺朝百脉E.调节气机

11.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有

A大便滑脱B.遗尿失禁C.津亏便秘D遗精早泄E.呼吸短促

12.心藏神的含义是

A.主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B.主宰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C.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D.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E.总司气化功能

1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运化水谷B.运化水液C.主升清D.主统血E.主四肢

14.不属“五液”的是哪项

A.尿B.泪C.汗D.涕E.血

15.中医学称肺为

A.娇脏B.封藏之本C.水之上源D.华盖E.气之海

16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到

A.气机调畅B.情志活动C.脾胃运化

D.胆汁泌泄E.男子排精和女子排卵行经

17.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

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助心行血

18.奇恒之腑的特点是

A.形态中满B.形态中空C.与五脏相表里D.传化水谷E.贮藏精气

19.心肾相交的生理联系主要是

A.心阳下助肾阳,以温肾水B.肾阳上升以助心阳C.肾阴上济心阴,以制约心阳

D.心阴下助肾阴,以维持阴阳平衡E.肾阴制约肾阳

20.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的脏腑有

A.心B.肺C.脾D.肝E.肾

21.肺与脾的关系体现在

A.气的生成B.气的布散C.水液输布D.呼吸运动E.精血互化

22.肺与肾的关系体现在

A.呼吸运动B.血液运行C.水液代谢D.气的布散E.气的生成

23.与血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

A.肝B.肺C.脾胃D.肾E.心

24.属小肠的生理功能是

A.受纳水谷B.腐熟水谷C.受盛化物D.泌别清浊E.升清降浊

25.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精B.气C.血D.津E.液

26.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

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

27.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

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

28.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

A.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

D.体温的相对恒定E.大小便的排泄

29.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

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

30.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

31.液主要灌注于

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

32.津液的功能是

A.润泽肌肤B.滑利关节C.充养脑髓D.充养血脉E.寓神养神

33.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有

A.沟通十二经脉联系B.调节十二经气血C.统摄经脉气血

D.协调经络阴阳平衡

34.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传染性

35.易耗伤津液的病邪有

A.风邪  B.燥邪  C.暑邪  D.火邪  E.寒邪

36.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37.形成瘀血的原因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血热  E.内外伤

38.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热性干涩  B.热为阳邪  C.易扰心神  D.易生风动血    E.善行数变

39.结石多发于: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40.气逆常见的脏腑是

A.肺B.肝C.脾D.胃E.肾

41.气机升降失常包括

A.气虚B.气逆C.气滞D.气陷E.气闭

42.内燥多见于

A.肺B.肝C.脾D.胃E.肾

43.心阳不足主要病机有

A.心神不足B.阳虚阴盛C.热象显著D.血运障碍E.血脉瘀阻

44.脾气虚弱主要病机有

A.气血两虚B.失于健运C.升降失常D.中气下陷E.脾不统血

45.肝郁气滞的病理发展趋势是

A.气滞血瘀B.痰气互结C.气郁化火D.犯脾克胃E.肝血亏虚

46.胃火(热)症状可见

A.消谷善饥B.呕血衄血C.齿龈肿痛D.恶心呕吐E.胃脘灼痛

47.运用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A.补母B.培土制水C.泻子D抑木扶土E.扶弱

48.下列属于治则的有

A.扶正祛邪B.既病防变C.标本缓急D.三因制宜E.调和气血

49.针对阴虚的治法有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调和阴阳

50.针对阳虚的治法有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调和阴阳

填空题

1.中医学在气一元论、()、()等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3.创立“疠气”学说的明代医学家是(),其代表著作是()。

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是(),二是()。

5..脾为()之本,()之源。

6.脏腑可分为脏、()和()三类。

7.肺外合()、开窍于()。

8.脾的生理特性是喜()恶();胃的生理特性是喜()恶()。

9.五志归属五脏,思为()之志,恐为()之志。

10.肾开窍于()和()。

11.六腑以()为用,以()为顺。

12上焦如雾,中焦如(),下焦如()。

13.在呼吸运动中,肺为气之(),肾为气之()。

14.血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和()相反相成的作用。

15.气的运动,称为();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

16.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和()。

17.气和血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18.肝与肾之间的关系,又称为();心与肾之间的关系,又称为()。

19.在经络系统中,经脉是(),络脉是()。

20.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开始,到()为止。

21.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冲脉皆起于(),同出于会阴,称为()。

22.冲脉称为()海,又称()海。

23.督脉称为()海,任脉称为()海。

24.胃为()海,脑为()海。

25.爪为()之余,齿为()之余。

26.脉为()之府,腰为()之府。

27.偏阳质的体质特征为兴奋、()、()。

28.偏阴质的体质特征为抑制、()、()。

29.六淫之邪多从()、()侵犯人体而发病。

30.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二是()。

31.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32.《素问·热论》有“先夏至日为(),后夏至日为()”之说。

33.七情太过,损伤相应脏腑,以心、()、()三脏为多见。

34.饮食失宜主要包括饮食不节、()、()三方面。

35.温为热之();火为热之()。

36.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包括有()、()、结石三大类。

37.中医学探求病因的方法为()、()。

38.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的特点。

39.寒邪束表,阻遏卫阳,称为();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40.中医发病学认为,()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1.痰、食、血、水等滞留体内,所表现的证候为();由于正气不足,导致痰、食、血、水等滞留体内,所表现的证候为()。

42.至虚有盛候表现的证候为();大实有羸状表现的证候为()。

43.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在病机上的区别:

前者是(),后者是()。

44.阴虚则热与阳盛则热在病机上的区别:

前者是(),后者是()。

45.阴盛格阳表现的证候为();阳盛格阴表现的证候为()。

46.气机失调中,升降失常病机为();出入失常病机为()。

47.气逆常见于()、胃、()。

48.治未病包括()、()、愈后防复。

49.正治又称(),反治又称()。

50.塞因塞用,是指用()的药物治疗()的病证。

名词解释

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证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相乘

脏象心主血脉神心藏神肺为娇脏

肺主行水肺主治节肝主疏泄肝藏血脾主运化

脾统血水火既济精肾藏精天癸

肾阴肾阳元气气机气化

经络十五别络体质疠气六淫

痰饮瘀血虚中夹实真实假虚阳盛格阴

气虚内生五邪治未病扶正祛邪正气

热因热用阴病治阳滋水涵木泻南补北天年

简答题

1.简述症、证、病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3.何谓“五行生克制化”?

有何意义?

4.五脏与六腑有何区别?

5.简述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6.简述心与肾的关系。

7.简述肺与大肠的关系。

8.元气的概念、组成、分布和功能如何?

9.气和血有何关系?

在临床辨证论治中有何指导意义?

10.说明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1.说明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2.简述体质学说在病机及辨证方面的应用。

13.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4.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5.中医学如何认识发病的基本原理?

16.为什么会出现阴阳格拒的病理变化?

17.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如何?

18.火热内生的病机有哪些?

19.阴阳偏衰如何治疗?

20.正治与反治有何区别和联系?

论述题

1.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论肺主治节。

3.论气的生理功能。

4.论人体津液代谢。

5.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6.论七情内伤。

7.论瘀血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

8.论阴阳偏盛(概念、形成原因、病机特点、常见脏腑等)

9.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病机的区别和相互影响。

10.论扶正祛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