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20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

(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读这段话时,要用(   )的语气。

A. 慷慨激昂                                  

B. 快乐骄傲                                  

C. 恋恋不舍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

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

________

骄傲:

________

希望:

________

(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

【答案】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解析】【分析】

(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

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结课短文内容,想像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________

①指缝隙严密闭合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蚜虫,是________;一种吃马铃薯嫩叶,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答案】

(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

(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

(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蚜虫。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花大姐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luó là)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fèng féng)。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qī xī)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yì yí)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落________(luó là)下来    合缝________(fèng féng)

瓷漆________(qī xī)       益________(yì yí)虫

(2)照样子写词语

顺顺溜溜(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仿写一句比喻句。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5)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音的延长                  C.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答案】

(1)luó;fèng;qī;yì

(2)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3)天上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4)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吧。

(5)A

【解析】【分析】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顺顺溜溜”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

(1)luó、fèng、qī、yì

(2)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净净(3)天上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4)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吧。

(5)A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色小屋

   每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简尼去公园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幢黄色的房子。

就它那么一幢,孤零零地站着,有点旧,阴森森的,有点可怕。

   有一天,我一个人爬上了黄房子的木栅栏。

院子里怎么有一个小男孩呢。

他向我招了招手:

“来啊,一起来玩儿。

   我小心地从木栅栏上跳下去,踩在石子路上。

我朝他跑去,就在这时候,我看见草地上一只老虎妈妈正跟它的孩子们在玩儿呢,它们看见我低低地吼了一声。

可那个男孩子已经跑到水池边去了。

   我跟到水池边,哇,水池里溅起了大水花。

一只白色的海豚从荷花的叶子之间跳了出来,向我甩甩尾巴,好像是在打招呼呢。

咦,那个小男孩呢?

花房那边传来了他的叫声:

“快来看呀。

   我走进花房发现西红柿的枝条上缠着什么,不时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一扭一扭的。

天啊,是一条蟒蛇,它向我吐出舌头。

可那个小男孩却不在了。

他跑到苹果树下去了。

我赶紧追过去,却看见一只鹈鹕停在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鹈鹕看了我一眼,嘴巴下的大口袋动了动。

那个小男孩把旁边的垃圾桶打开了。

我跑过去一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里面看报纸呢。

它眯缝着眼睛,不住地点头。

看到我,大熊猫立刻脱下帽子跟我问了声好。

可是那个小男孩已经跑进屋子里去了。

   我急急忙忙跑过去,小男孩却把门给关上了。

我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门把手,我按了按门铃,可一点回音都没有。

   现在我也经常在去公园的时候,经过黄房子就让妈妈抱起我看一看那里的院子。

有草地、金鱼池、花房还有苹果树、垃圾桶、石头的小人。

可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人叫我。

可我想我一定还会再遇见那个小男孩的,到那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对我说:

“嗨,来啊,一块儿玩儿吧。

(1)“我”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连一连。

草地________        老虎母子       看报纸

水池________        鹈鹕           甩尾巴

花房________        蟒蛇           吐舌头

苹果树________      熊猫           吃苹果

垃圾桶________      海豚          玩儿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真的有小男孩和动物们,他们很友好。

②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说明“我”非常贪玩。

(3)如果给短文换个题目,你觉得下面(   )最合适。

A. 恐怖的小屋                        

B. 我和小屋                        

C. 我和小男孩                        

D. 小屋历险记

【答案】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3)D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3)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

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

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

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

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

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

写在下面吧。

【答案】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

(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

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女儿眼里的父亲

   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

我的父亲不是,在我面前,父亲总是一副小心翼(yì)翼的神色。

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小的时候,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整日不停地呕(ǒu)吐。

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

终于,我开始慢慢好起来,父亲放了心,一大早就推着一车白莱到县城去卖。

可没多久,我就又吐起来,慌乱的母亲只能叫人去找父亲。

等父亲跑了10公里路赶回家时,我已平静下来,沉沉睡去。

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

我渐渐长大,对父亲过度的细心开始感到厌恶,也开始埋怨着父亲的无能和软弱。

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一起出门时不再牵着我的手,考试结束后不再问我成绩如何。

   拿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的手有些颤(chàn)抖,过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问:

“要我送你去吗?

   我曾对父亲说过考上大学时要自己走,毕竟,对身体一向不好的父亲来说,这是一段并不容易的行程。

于是我久久不说话,父亲也无语,只是眼神渐渐黯(àn)淡下去。

   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陪我走进大学的校门。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不忍让他失望,终于轻轻点头,对父亲说:

“好啊,东西挺多的,我自己也拿不了。

”父亲顿时高兴起来,像个得到了心仪(yí)已久的礼物的孩子。

我的眼睛有些潮湿。

   在我心中,父亲从来不是一座山,我的父亲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也深深渴望被女儿爱的父亲。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呕吐________(tù tǔ)  厌恶________(è  wù)  埋怨________(mái   mán)

似乎________(shì sì) 曾经________(zēngcéng) 重大________(chóng zhòng)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3)阅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父亲爱女儿的句子。

(4)你有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能通过一件小事来写写吗?

7.【答案】

(1)似

;像

;若

(2),。

,。

(3)一般

;雪白

;艳丽

(4)茎

;叶子

;花

;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5)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洁白如玉”的“如”意思是“好像”。

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似;像;若

(2),。

,。

(3)一般;雪白;艳丽

(4)茎;叶子;花;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5)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答案】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

(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解析】【分析】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B;

(2)“我”种下一片树叶,坚信它能长成参天大树;(3)“我”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

结果是等到春天来临,树叶也没有发芽。

(4)B

【点评】

(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zhé shé)_____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_____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也会。

为什么呢?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ó báo)_____。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

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例: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