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52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命题作文指导.docx

半命题作文指导

2011中考冲刺点拨与提升专题九半命题作文

 

备考导航

知识盘点

考点梳理

半命题作文所具开放性特点,其考点相对来讲更为广泛一些,主要分布于“五大热点”:

1.指向自我成长发展。

“我”“自己”等字眼频繁出现,要求从特定的角度审视自我,回眸成长轨迹,形成生活感悟。

引导歌唱一支自身优点或是自我成功的赞美曲;要求围绕“自信”“自主”“自立”等关键词进行演绎。

2.指向交流倾诉。

“你”“他”等代词作为交流、倾吐和关注的对象,着眼于“我”“你”“他”的情感交流。

3.指向走进生活。

有的题目泛指生活,有的题目指向学校生活,有的题目指向家乡生活,有的题目指向精神生活。

4.指向真实心态。

关注中学生心理,触及心理问题,引导走出阴影,告别昨天,拥抱阳光,构建和谐心境,优化心智,与时俱进。

5.指向品德修养。

体现了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指向。

指向内在的美,指向知恩图报,指向优化善良心地,倡导大爱无疆。

常考题型

 1.从补题内容的限定性来看,半命题作文常有三种题型。

(1)自由补题型。

命题者对题目空缺处所填内容不作任何限定,完全由考生根据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或自身的经验来填写。

如:

“,太棒了!

”要求:

在空缺处填写适当内容,补全题目,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选择补题型。

命题者提供了若干个备用选项,要求考生从中任选其一填入题目的空缺处,然后进行写作。

如:

没想到我如此(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

要求:

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作文。

(3)导语式提示补题型。

命题者在题目前面设置一段导语或材料,让考生从对导语或材料的阅读中获得填写题目空缺处内容的灵感或启发。

如: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缤纷,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以“像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从补题的位置来看,半命题作文常用题型有两种。

(1)单空补题型,如:

需要我;又一次;青春因而精彩。

(2)双空补题型,如:

让的

单空补题型占主导地位,但双空补题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

提分妙招

锁定命题

半命题张弛有度、富于变化,特别是限制中又可自由发挥,使考生能自主参与、量身自作,灵活性有加,因此有极好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各地中考写作试题中,它的出镜率相当高。

新一年中考中,它必将还会成为重要的考试题型。

从试题形式而言,单空式与双空式并存,单空式占主导地位,但双空式却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新一年中考中,预计双空式会受到一定关注。

就题目呈现看,已给出的内容,含有比喻义关键词增多,有的限制成分增加,导语式半命题作文开始出现,对审题意识与能力要求有所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年中考半命题作文的拟题基本点和正常走向。

就内容而言,阳光心态的主旋律,关注当今初中生真实生存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次色调并存的命题格局,符合科学发展观对当今教育提出的要求,或许成为新一年中考中半命题作文的新亮点。

复习锦囊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选材、立意、构思的过程。

题目补得好,思路打开,与生活对接,文思泉涌,写起来就会顺畅自然,一气贯通;相反,写起来就会浮于表面,毫无深意,或者思路梗塞,无话可写。

因此,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复习,首先必须认清补题中常犯的毛病,并注意克服。

1.补题随意。

一拿到题目,不是仔细审读,而是走马观花看一遍,就匆忙补题,补出的题目往往缺乏针对性,写起来也无真情实感,文章流于平淡。

如:

又一次

很多同学顺手补成的题目是:

“又一次成功”、“又一次失败”、“又一次高兴”,不能说类似补题有错误,但是这些题目随意、浅显,使思维难以深化,写不深刻,写不出新意,类似题目也极易“撞车”,出现雷同,造成千人一孔的局面,直接影响考试分数。

2.补题过宽。

作文中,题目开口越小,越有针对性,就越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就越能把作文写好。

同样半命题作文补题也要有针对性。

但是,在考场上,有些同学却不注意这一点,补题过于宽泛,以至于撰文中,涉及的面太多、太广,成了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空泛虚脱。

如:

想起了

有的同学补写成:

“想起了大自然”、“想起了人生”、“想起了环保”,这些题目都补写得范围过大,很难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深写精,也就难以取得高分。

补写成“想起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想起了那抹青绿”,写起来就会具体得多了。

有些考题,即使有提示,也提示范围过大,遇到这样的试题,要学会自己缩小角度,增加针对性,切莫受试题牵引。

如:

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此题就属于提示范围过大,如果选择提示语补题成为“走近伟人”“走近名著”“走近自然”,显然宽泛、笼统,不易写出,可变换视点,缩小角度,补题成“走近毛泽东”“走近《水浒传》”“走近十六岁”,这样,既切合了题意,又使作文充实具体。

3.补题不符要求。

半命题作文虽然自主性比较大,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限制,其自主是在命题意志下的一种自主,有些考生却无视这一点,补出的题目与要求相悖,结果出力不讨好,得分甚低。

如:

“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文题已经限定了只能从括号中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选择人物补全题目,有的同学却写成了“讲给奶奶的事儿”、“讲给昨天的我的事儿”,明显离题,与要求不符。

再如:

是一把双刃剑

友情提示:

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

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

有的同学却补写成了“松懈是一把双刃剑”、“早恋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显然不符合“双刃剑”——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这一题旨要求的,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害,怎么写也写不出它们的利来。

4.补题与行文不符。

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行文要与题目保持一致。

有的同学,作文题目补写得非常成功,可就是文章写得题不摄文,文不贴题,游离、脱节,形成了“两张皮”现象,其原因就是在补题的时候,没有与行文选材统一起来考虑,只是为了补题而补题。

如:

想起了

有同学的补题是“想起了那推心置腹的交谈”,照理,行文应当着重写交谈——那次充满真情的推心置腹的谈话,可是同学正文写的却是,做错作业如何在老师面前修改作业的情景,他看到了老师佝偻的身影,听到了老师的咳嗽声,写了老师走过来给他微笑,可就是没有写师生之间的交谈,更别说推心置腹了,题目与材料严重分离。

方法淘宝

五步补题法。

1.整体理解文题。

先对作文题目进行整体浏览,有一个通盘的理解和把握,弄明白题目已交代了哪些写作要素,有哪些要求,做了怎样的提示,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宜于选取怎样的角度下笔写起,思维应该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去发散,这样,方方面面考虑到,胸中有数,全局把握,会补题自如,不至于只读一点,挂一漏万,理解不全面。

如:

又一次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否则扣分。

读完题目后,应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是:

文体不限,强调的是“又一次”,切不可看成只是“一次”,而忽略了“又”字。

有了这样的整体印象,就会很快补出既切题又切旨的另一半命题来。

如“又一次流泪”、“又一次感受到爱”、“又一次聆听教诲”等。

2.调动生活积累。

补题的过程就是审题、选材、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写作的开始,因此,自读题时,就要调动生活积累,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相类的素材,并与文题反复对照,遴选出感受最深,最能体现文题,最容易写好的材料来,然后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深加工,精选最能体现材料中心的词语或者句子,补进题目的空缺处,这样补出的题目既能与文题要求相符合,又能充满真情实感,还能防止文不对题现象的发生,题、意、文高度统一。

如:

(付出、独处、看球赛),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自己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视之为快乐,那就选择“付出,也是一种享受”;如果曾身处逆境,但不为困难所畏惧,视努力拚搏为快乐,那就可以将题目补填为“奋斗,也是一种享受”;如果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尝到了无限的乐趣,那么就可以把命题补写为“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总之,补题,要与生活紧密相联系。

3.契合题目要求。

对于题目中显性的作文要求,比较容易把握,稍加留心,就会注意到,不会出现补题不合题意的现象。

但是有一些题目,材料丰富,含义深刻,内蕴隐性信息,这就需要读题时特别留意,反复阅读,细加揣摩,吃透命题者考查意图,以沿着命题者预设的思维指引,有的放矢,契合要求,准确补题。

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有储蓄的习惯吗?

当一枚小小的硬币投入储蓄罐时,你也许不以为意,但积少成多,日久,也许会派上用场。

其实,能够储蓄的何止硬币!

如果你把诚实、谦虚、无私等美好品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你不就具有了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吗?

请以“储蓄”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储蓄”,即积累。

此试题,对作文主题有明显的指向:

要表现“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因此,补题要填写的应该是那些“诚实”“谦虚”“无私”等能表现崇高人格的词语,如果把题目补写成了“储蓄‘挫折’”“储蓄‘困难’”“储蓄‘失败’”,虽然文法也通,但是显然相悖于题旨。

这是因为有同学没有关注到材料中的“如果你把诚实、谦虚、无私等美好品德投入心灵的储蓄罐中,你不就具有了崇高精神和美好人格吗?

”这样一句话,或者关注到了,但是对这句话所蕴含的题旨要素没有彻底地了解。

4.凸现个性风范。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符合题旨、体裁的情况下,考生要善于联想、想像,发挥创造性思维,思考深刻,见解新颖,思维触角敢于触及社会热点、社会焦点、社会敏感点,使补题睿智,高屋建瓴,充满启发性,富有现实感。

对一些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的半命题,应该深入挖掘其内核精华,从更深刻处把握要义,赋予补题深意和新意。

如:

窗外的(风景、故事、人……)

“窗”的含义具有多面性,因而可以补题为“窗外的草坪”、“窗外的汽车”,直露,平淡无华,无色彩可言,如果抓住“窗”的比喻意义——“心灵之窗”思考,补题为“窗外的那份感动”、“窗外的家园”就深刻得多了,如果再放开眼光,与社会焦点、社会热点相联系,补题为“窗外的维权感动”“窗外悲鸣的藏羚羊”等,就更加高远了。

5.魅力表达,创造双赢。

考场作文,首先必须拨亮阅卷老师的眼球,那关键一拨,就在于所补的题目。

如果补题精确华丽,饱满热情,意蕴丰富,鲜活光彩,就一定能使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明眸善睐”,自然大增喜爱之情。

加强补题语言魅力的常用方法有:

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套用诗词警句添韵味;运用修辞求生动。

《让我们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不以己悲的心境永存》、《让“绿色的作文”走过来》、《让自信的大门永开》等,都是非常贴切、鲜活的补题,都博得过阅卷老师的“媚眼”。

典例精解

【典例一】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

________来了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抄袭;

(3)文体自定;

(4)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0年河北中考试题)

【解密】这是一道单空式自由补题型半命题作文。

就本题而言,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广泛性给考生提供了宽广的写作空间,同时本题的命题部分“来了”这两个字,又给考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控的范围。

分析可知:

“来了”属于动词,补题后标题应为一个主谓短语,也就是说补题后的完整标题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关键词是命题中的已有成分“来了”,这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行文中突出一种事物来临前后的“变化”或“感悟”。

另一个关键词是考生所补部分,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需要考生深入思考、体现考生写作创意的重要部分。

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

写作时可以取材生活,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如“妈妈来了”、“艺术节来了”、“生日来了”。

也可以关注自然风物,写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如“春来了”、“雨来了”。

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写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与感悟,如“世博来了”、“世界杯来了”。

如写成议论性的文章,也有较为宽广的写作领域,当然这需要关注自身成长,关注历史兴衰,关注社会发展等。

如“挫折来了”“机会来了”“人生的风雨来了”,都可写出议论文。

语言运用要在句式上下工夫。

写成记叙文,句子表达要善于变换多种句式,如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还要在修辞手法上下工夫,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

写成议论文,要恰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歌词俗语、优美诗句、典型事例等,增加论证力量,也能够增加文采,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满分作文】

局长大人来了

一考生

天空布满了乌云。

骤然间,雷声阵阵,狂风大作,教室里一片黑暗。

同学们无精打采,有的耷拉着脑袋爬在课桌上,有的倚在墙上,有的向窗外张望。

突然调皮小将石头望着窗外道:

“唉,知我者,老天也!

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

”接下来是一阵哄笑。

“嗒、嗒……”女校长踱着方步走进教室:

“同学们,明天局长要来我们学校检查,并且还要和同学们座谈,进行沟通,希望大家努力配合,争取让领导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下面我们再排练一下明天的台词内容。

我们有气无力地重复着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

局长大人终于来了。

“同学们好!

“领导好!

“同学们辛苦了!

“为祖国未来努力,不怕苦!

……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女校长一脸得意。

“下面我问同学们几个问题。

”局长缓步走上讲台。

突然,局长问道: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沟通是什么?

同学们面面相觑,我们从没排练过这个问题,一时间谁也不敢轻易妄言,教室里顿时冷了场,死一般的寂静。

女校长一脸愕然,面对局长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女校长尴尬地推了推眼镜,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突然,后边传来调皮小将石头的声音:

“沟通是架起信任的桥梁,沟通的前提是真诚,没有了真诚就失去了信任。

局长,我说得对吗?

“好!

”局长带头鼓掌,顿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外边的雷声也被淹没在掌声之中……

在这个神圣的课堂上,究竟是老师训练好了学生,还是学生教会了老师?

风渐渐停了,太阳拨开云雾,跳出云层,把万丈光芒洒向大地,天地一片灿烂。

【点评】文章写成了一篇反映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的微型小说,全文仅六百多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物形象、语言、举止、内心活动,故事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一应俱全。

文章娓娓叙事,渐次深入,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的那个反问句针砭时弊,一语中的。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环境描写虽然简短,却起到景为情设、情以景迁、情景交融的作用。

读这篇小小说,就像品一杯淡淡的咖啡,越品越有味,越品味愈浓。

【典例二】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2010年安徽中考试题)

【解密】本题一道材料导引式半命题作文。

“不会变的是_______”这个半命题既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哲理,具有辩证色彩,同时诗意化的命题也预留了足够的补题空间,对内容主旨有恰到好处的限制。

文题所给的材料有效唤起生活体验的作用。

首先要审好题。

导引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指出水和日子这两种事物虽然会时时发生变化,但这变化的是形式,而其本质是不变的;第二句话实则是对第一句话的总结。

材料意在说明事物既有变化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即事物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体。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事物之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笔法落在思辨。

本半命题作文,比较适合补定的内容是“乡情”“风景”“友谊”“亲情”“感动”“快乐”“真诚”“信念”“毅力”“文明”“梦想”“追求”等,不难看出,要补填的内容即是写作的对象。

而“不会变的”则是文章表现的重点,因此,作文时就要具体写清楚这一对象一般有哪些变化形式,而其中不会变的又是什么。

要注意选择好文体。

选取与题目相称的文体,“不会变的是_______”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适合写成融记叙、抒情于一体的叙事文。

记叙要细化过程,着眼于生活的细节,不泛泛而写,使记叙的内容有厚度。

如写爸爸不会变的口头禅,就要把这个口头禅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味、亲情味描写刻画出来。

还要注意融入自己的真情。

这个半命题作文要求作文时抒情,这个题目也有利于抒情。

这不变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我们对这不变的有什么感受等,都是抒情点。

只要融入真情,把心中的真实感受抒发出来,写出的作文一定会感人。

【满分作文】

不会变的是思念

一考生

生我养我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民风纯朴,景物随着四季、早晚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我心中却是“欲把村庄比西子,早晚浓淡总是美”,永远不变的是我对村庄的思念。

村庄中的树林别有一番情趣,阳光透过密密的丛林,落在片片油绿的树叶上。

微风拂过,绿影婆娑,那几束阳光在树冠上跳跃、舞动。

树下,绿影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和着微风,犹如一场绝妙的皮影戏。

地面上,静静地躺着不知何时落下的树叶。

原来生命勃发的夏季,也有树叶的凋零,多少夹杂着几丝秋的哀怨。

弯下腰,俯身拾起落叶,细细观察叶片上的纹络,上面记载着生长的风风雨雨。

飘逸的云朵像童年遗失的童话,静静地躺在梦幻般的蓝色梦境里。

暖暖的阳光在这里显得格外温柔,仿佛厌倦了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的奢华,眷恋着村庄中淳朴的乡民和大地。

田埂被划分得整齐俨然,田垄上,零星地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让原本静穆的田野变得活泼起来。

清晨,村庄是一幅素描,只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它的美妙神韵。

天际刚刚露出一片鱼肚白,村民们就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去田间劳作了。

几缕晨雾中袅袅上升的炊烟,绕着房顶,绕着大树,慢慢消失在天际中。

中午,村庄是一幅油画。

色彩鲜明,热闹非凡。

麦田里,暖风催熟了沉甸甸的麦穗,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树荫下,有高谈阔论的叔叔伯伯,有闲话家常的三姑六婆,也有谈论柴米油盐的阿婆大娘,就连年过古稀的老人们也兴致勃勃地杀起象棋来。

棋子落定,志在必胜,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

他们有时也会孩童般争得面红耳赤。

傍晚,村庄是一幅水墨画。

太阳慢慢被天际的晚霞淹没,黄昏的呼吸渐渐降低了声调。

暮色中渐次亮起来的灯火犹如空中繁星,让回家的路人升腾出无限温馨。

墨绿的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夜里,我做了一个甜蜜的梦:

在一片无际的田野里,我伴着缕缕微风,朝着村庄的方向走去……

【点评】本文鲜明特点之一是扣题相当准确。

文章通过描写清晨、中午,傍晚一天中不断变化的景致,来展现村庄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村庄永远不变的情感——思念,文章最后的梦境也巧妙地点出了这个中心。

鲜明特点之二是语言优美流畅,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微风拂过,绿影婆娑,那几束阳光在树冠上跳跃、舞动”,“太阳慢慢被天际的晚霞淹没,黄昏的呼吸渐渐降低了声调”。

这些描写都相当优美,都能从不同方面展现村庄的美。

胜算中考

真题演练

1.(2010,甘肃兰州中考)

题目:

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首先,给题目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主语,才能“让我陶醉”,例如,可以填写“溪水”“杭州风景”“古人”“四季风景”“网络”等让我陶醉,所填写的内容要在仔细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并能使你产生愉悦、陶醉之感。

应善于从“小人”“小事”中挖出新意,辩证地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抒写自己的独特感悟。

例如,可以采用探访式去写一个使你陶醉的某个人、某种事物或某个地方,来表达人生情感,抒发陶醉之情;也可以发表议论,引用史实论据,写古人使你陶醉的原因,探究古人使你陶醉的深刻情怀。

2.(2010,河南中考)

题目:

我身边的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身边”两字是题眼,提示考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他人。

所以补题内容要选择那些值得自己敬佩和颂扬的人、事、物等,表达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从“我”字来看,写一篇记叙文明显要比议论文及其他文体更切合题意。

可写亲情,表友情。

比如写父母,表达对自己的关爱;可以写同学,表达朋友之间的友情;还可以写师生之情,赞颂老师的默默奉献精神等。

写作方法最好做到以小见大。

可写人与自然,表达和谐相处,或领悟独特感受。

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知的心,身边的自然万物总会让你发现它们的美丽。

可以写城市或乡村的美景,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写身边那些坚强的蚂蚁、蜘蛛等,写出它们给你的人生启迪;还可以写身边的一本书,文中的人物让你潸然泪下;写身边的一本相册,去引领你回忆美好的过去等。

还可笔触生活底层,关注社会热点。

如写身边的农民工、清洁工、小区看门的大爷,写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低碳生活等。

3.(2010,湖北襄樊中考)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在阅读中,我们会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在阅读中,我们会拥有崭新的发现;在阅读中,我们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请以“阅读,让我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短语,也可填词语);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审题时思路应该放开阔一些:

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从更广的层面来说,还可以读人、读事、读自然等,即世上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的对象。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收获也应是多方面的。

此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让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提示语从不同的方面引导打开思路,迅速确定选材的范围。

标题中有人称代词“我”,所以应采用第一人称写作,以突出阅读对“我”的影响。

4.(2010,济南中考)请以“几分_____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横线处自填词语,如感动、忧伤、高兴、苦闷、羞涩……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几分”表示程度深,所选材料要是典型的,“在心头”再现的是某种意念或心灵独白,这就要求作文中要有必要的议论。

为避开雷同,可以选“欣赏”“温馨”“无邪”“怜爱”等,让人备感新奇,有吸引力。

本题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

可以选择身边的人来写:

爸爸妈妈等可亲之人,老师同学等可近之人,温总理等可敬之人;还可以选择自己所了解的群体形象:

老师、解放军、清洁工人等值得赞颂的人;还可以选择熟悉的事物:

写自己身边的竹子、梧桐、小草等植物,写自己认识的蚂蚁、喜鹊、兔子等动物。

这些人或物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都有我们歌颂的情感出发点。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事件或者物的品质都要尽量选择有个性的、新鲜的,不要让自己的文字落入俗套。

5.(2010,山东临沂中考)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

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例如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