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缝隙天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85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平面缝隙天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缝隙天线.docx

《平面缝隙天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缝隙天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缝隙天线.docx

平面缝隙天线

 

实验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设计

实验名称

平面缝隙天线

实验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单位

电子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

黄晓东

 

学生姓名

季明新

班级学号

B09020423

学院(系)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一、实验时间:

10月15日-10月19日8:

30-11:

30

10月22日-10月26日13:

30-17:

30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硬件:

PC机一台

2,软件:

HFSS软件

三、实验过程及成果验证

3.1设计要求

实验HFSS软件设计中心频率为3GHz的矩形微带天线,并给出其天线参数。

介质基片采用厚度为1mm的聚四氟乙烯(Er=2.2)板,天线馈电方式为微带线馈电,采用集总端口馈电。

3.1.1设计指标

S11≤-10dB,并考虑天线的输入阻抗与辐射臂物理尺寸的关系。

3.2设计步骤

3.2.1天线结构

3.2.1.1在微带线接地板上光刻成缝隙构成微带缝隙天线。

图3.2.1.1表示出了微带缝隙天线的结构。

图3.2.1微带缝隙天线

 

3.2.1.2微带缝隙天线常见的的缝隙形状有矩形,圆形,或者环形,其缝隙形状如下图3.2.1.2

窄缝圆环宽缝圆

图3.2.1.2各种缝隙

3.2.2计算天线尺寸

由于缝隙形状为窄缝的微带缝隙天线与对称阵子相对偶,且较常见,因此先采用窄缝,缝宽暂定为2mm。

根据对偶关系,可以知道缝隙的长度与偶极子对称阵子天线的长度相近,约为1/2λ,用公式λ=V/f可以算出中心点的波长,1/2λ≈36mm,介质板的宽度一定要大于缝的长度,为了有富余量,设为50mm,介质板的长度暂定为80mm。

馈线的宽度用IE3d进行估计,算得3.07473mm,如下图3.2.2。

取3mm,馈线的长度应大于介质板的一半即40mm,暂定50mm.

对于辐射边界的设定,由于使用HFSS分析天线时,辐射边界表面和辐射体的距离通常需要大于1/4λ,3GHz的由空间中的1/4λ个波长为25mm,这里创建一个长方体的模型作为辐射表面,天线在长方体中间,辐射表面长宽高至少为130mm,100mm,50mm,辐射表面就取以上各值。

各初始参数如下表3.2.2

图3.2.2馈线宽度

 

表3.2.2各数据初始参数

结构名称

变量名

变量值(单位:

mm)

辐射表面

长度

a

130

宽度

b

100

高度

c

50

介质板

长度

Sub_l

80

宽度

Sub_w

50

馈线

馈点

Point

0

长度

Length

50

宽度

Strip_w

3

缝隙

长度

Cut_l

36

宽度

Cut_w

2

3.2.3HFSS仿真设计

3.2.3.1新建设计工程

点击File下的New按钮,新建一个工程。

如图3.2.3.1.1

图3.2.3.1.1建立新的工程

3.2.3.1.2.设置求解类型

(1)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SolutionType。

(2)在弹出的SolutionType窗口中:

选择DrivenModal。

(3)点击OK按钮,如图3.2.3.1.2。

图3.2.3.1.2设置求解类型

3.2.3.1.3.设置模型单位

(1)在菜单栏中点击Modeler>Units,在设置单位窗口中选择:

mm。

(2)点击OK按钮,如图3.2.3.1.3。

图3.3设置模型单位

3.2.3.2添加和定义设计变量

在HFSS中定义和添加如表3.2.2所示的设计变量。

从主菜单中选择HFSS>DesignProperties命令,打开设计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单击

按钮,打开AddProperty对话框。

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第一个变脸名称a,在Value文本框中输入该变量的初始值130mm,然后单击

按钮,即可添加变量a到设计属性对话框中。

变量的定义和添加过程如图3.2.3.2.1所示。

图3.2.3.2.1定义变量

使用相同的操作方法,分别按表3.2.2定义b,c,Sub_l,Sub_w,Point,Length,Strip_w,

Cut_lh,Cut_wh。

定义完成后,确认设计属性对话框如图3.2.3.2.2

图3.2.3.2定义所有变量后的设计属性对话框

3.2.3.3设计建模

3.2.3.3.1.创建介质基片

(1)在菜单栏中点击Draw>Box。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Substrate,在Material中将材料设置为Roger5880,设置其透明度为0.6。

如下图3.2.3.1.1

图3.2.3.1.1Attribute选项卡

(3)双击操作历史树Substrate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体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Sub_w/2,-Sub_l/2,0),在XSize,YSize,和Z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体的宽,长,高:

Sub_w,Sub_l,-1,如图3.2.3.1.2。

图3.2.3.1.2Command选项卡

此时就创建好了名为Substrate的介质基片。

然后按Ctrl+D全屏显示创建的物体模型,如图3.2.3.1.3

图3.2.3.13.创建的介质基片

3.2.3.3.2.创建GND

(1)点菜单栏中的Draw按钮,选择Rectangl。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GND,设置其透明度为0.8。

(3)双击操作历史树GND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形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Sub_w/2,-Sub_l/2,0mm),在XSize,Y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形的宽,长:

Sub_w,Sub_l,,如图3.2.3.2.1。

图3.2.3.2.1

(4)设置GND为理想边界。

在菜单栏中选择Edit>Select>ByName。

在对话框中选择GND,点击OK。

在菜单栏中选择HFSS>Boundaries>Assign>PerfectE。

在理想边界设置窗口中,将理想边界命名为PerfE_GND,点击OK。

如图3.2.3.2.2

图3.2.3.2.2创建GND为理想边界

3.2.3.3.3.创建缝隙Slot

(1)点菜单栏中的Draw按钮,选择Rectangl。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Cut,设置其透明度为0.8。

(3)双击操作历史树GND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形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Cut_l/2,-Cub_w/2,0mm),在XSize,Y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形的长,宽:

Sub_l,Sub_w,,如图3.2.3.3.1。

图3.2.3.3.1

(6)将Cut减去。

在菜单栏中点击Edit>Select>ByName,在弹出的窗口中按ctrl依次选择Cut,GND。

在菜单栏中点击Modeler>Boolean>Substrate,在弹出的Substrct对话框中Clonetoolobjectsbeforesubtract复选框不选。

如图3.2.3.3.2

图3.2.3.3.2

点击OK结束,Slot做好如图3.3.2.3.3.3

图3.2.3.3.2创建缝隙Slot

3.2.3.3.4.绘制StripFeed

(1)点菜单栏中的Draw按钮,选择Rectangl。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StripFeed,设置其透明度为0.5。

(3)双击操作历史树StripFeed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形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Point,-Sub_l/2,-1mm),在XSize,Y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形的宽,长:

Strip_w,Length

(4)为StripFeed设置边界。

选择StripFeed,在菜单栏中选择HFSS>Boundaries>Assign>PerfectE。

在理想边界设置窗口中,将理想边界命名为PerfE_S,点击OK

3.2.3.3.5绘制Feed

(1)选择ZX平面,

点菜单栏中的Draw按钮,选择Rectangl。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Feed,设置其透明度为0.6。

(3)双击操作历史树StripFeed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形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Point,-Sub_l/2,-1mm),在XSize,Z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形的宽,长:

Strip_w,1mm.

(4)设置集总端口激励,)选中操作历史树StripFeed,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ssignExcitation>LumpedPort,打开LumpedPort对话框,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端口名称P1,在Resistance,Reactanc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在50ohm,0ohm。

然后单击下一步,打开Modes对话框。

在IntegrationLine中单击None,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NewLine,划积分线。

如图3.2.3.5

图3.2.3.5完成后的集总端口

3.2.3.3.6.添加AirBox

(1)在菜单栏中点击Draw>Box。

(2)在属性(Property)窗口中选择Attribute标签,将该长方体的名字改为Air,在Material中将材料设置为vacuum,设置其透明度为0.9。

(3)双击操作历史树Air下的CreateBox节点,打开Comman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设置长方体的顶点坐标和尺寸。

在Position文本框中输入顶点位置坐标(-b/2,-a/2,-c/2),在XSize,YSize,和Z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长方体的宽,长,高:

b,a,c。

(4)创立辐射边界,选中Air,右击选择AssignBoundary>Radition命令,保持默认设置不变。

3.2.3.4求解设置

模型建完后,设置中心频率和扫描频率,点击HFSS>Analysissetup>addfrequencysweep、选择AddSolutionSetup,将频率设置为3GHz。

设置扫描频率,将start设置为1GHz,stop设置为10GHz,stepsize设置为1GHz,设置完成后,点击HFSS>validation>check检查错误,确认没有错误后,再点击HFSS>analyzeall,开始仿真。

3.2.3.5设计检查和运行仿真计算

3.2.3.5.1右击Results节点,在弹出的菜单中CreateModalSolutionDataReport>RectangularPlot命令,在Quantity选中S(P1,P1),在Function中选择dB。

单击Report生成S11如图3.2.5.1

图3.2.5.1

从分析结果中可知,天线的谐振频率6.4GHz上,而我们设计的中心频率为3GH,所以接下来要进行设计优化,使天线的谐振频率落在3GHz上。

3.2.3.6参数扫描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微带缝隙天线的谐振频率主要由馈线的长度,馈点,缝隙的长度决定,首先对馈点进行参数扫描,分析谐振频率随馈点位置改变的关系,如图3.2.3.6.1.1

3.2.3.6.1馈点的影响

图3.2.3.6.1.1

由图3.2.3.6.1.1知,馈电位置的选择对谐振频率点的影响很大,对回波损耗S11影响也很大,在14-15之间比较好,然后再对馈点进行14-15之间的0.1步长的扫描分析,得到图3.2.3.6.1.2,取馈点位置为14.4mm,优化范围为14-14.6mm。

图3.2.3.6.1.2

3.2.3.6.2馈线长度的影响

馈线要到达缝才可以馈电,因此馈线的长度要大于介质板长度的一半,又馈线没有必要超出介质板,因此馈线的长度小于介质板点的长度,即Sub_l/2<Length<Sub_l。

取Length从40-55进行扫描,扫描结果如下图3.2.3.6.2.1

图3.2.3.6.2.1

由图3.2.3.6.2.1知,馈线的长度对谐振频率有影响,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只有在40-43之间谐振频率为6GHz,其余的情形即Length>43时,谐振频率点都为3GHz,且在46mm时有较大回波损耗,故对Length从45至47继续进行扫描分析,取步长为0.1mm,扫描结果如下图3.2.3.6.2.2

图3.2.3.6.2.2

由图3.2.3.6.2.2知,在馈线长为45,9mm时,达到的回波损耗最大,为-35.4392db,优化范围为45.4mm-46.1mm。

3.2.3.6.3缝隙长度的影响

缝隙的长度为半个波长左右,对于自由空间,中心频率为3GHz的波长的一半为50mm,而对于Er=2.2的介质板说,其波长的一半为33.7mm,我们对缝长进行33mm-50mm的扫描,步长为1mm,结果如图3.2.3.6.3.1

图3.2.3.6.3.1

由图3.2.3.6.3.1知,缝的长度对谐振频率点的影响较大,谐振频率点的频率随着缝长的增大而降低,这一变化趋势符合波长公式f=v/λ。

注意到谐振频率为3GHz时,缝长在40-41之间有较低的回波损耗,我们再对缝长进行40mm-41mm的扫描,步长为0.1mm,结果如图3.2.3.6.3.2

图3.2.3.6.3.2

由图3.2.3.6.3.2知,在缝长为40.2mm时,回波损耗S11稳定,因此取Cut_l=40.2mm,优化范围为40-40.4mm。

3.2.3.6.4缝隙宽度的影响

因为缝隙有宽窄是与馈线的宽度相比较的,而馈线的宽度为3mm,窄缝的情况下缝的宽度要小于3mm,我们对缝宽进行0.5mm-3mm的扫描,结果如图3.2.3.6.4

图3.2.3.6.4

由图3.2.3.6.4可知:

在缝宽为1.1mm时,S11最小,天线性能最好,注意到缝宽为1.2mm的m2那点,S11发生突变,因此缝宽的优化范围应不包括m3那点,取优化区间0.6mm-1.1mm。

3.2.3.6.5馈线宽度的影响

因为馈线用的是微带线,而微带线的宽度是严格与介质(Er),中心频率(f0),微带线的厚度(h)相关的,由于本模型的Er,f0,h已经确定,因此微带线的宽度已经确定了,最优的微带线宽度不会变化太大,对微带线宽度进行2.5mm-3.5mm的扫描,步长为0.1mm,结果如图3.2.3.6.5

图3.2.3.6.5

由图3.2.3.6.5知,微带线的宽度为3mm,且变化的斜率较大,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优化。

3.2.3.7查看优化后的天线性能

3.2.3.7.1优化后的参数

经过以上对主要影响天线辐射性能的参数进行扫描分析,我们得到这些参数的优化值和优化区间,如下表3.2.3.7.1

表3.2.3.7.1

 

辐射表面

介质板

馈线

缝隙

 

a

b

c

Sub_l

Sub_w

Point

Length

Strip_w

Cut_l

Cut_w

优化值(mm)

130

100

50

80

50

14.4

45.9

3

40.2

1.1

可优化区间(mm)

 

 

 

 

 

14-14.6

45.4-46.1

 

40-40.4

0.6-1.1

3.2.3.7.2天线性能查看

将各优化后的参数代入模型,扫频设置为从2.5GHz-3.5GHz,步长0.01GHz,重新运行仿真。

3.2.3.7.2.1查看S11参数

图3.2.3.7.2.1

从图3.2.3.7.2.1可以看出,此时的谐振频率为3GHz,在3GHz处的S11值约为-43.27dB,远远达到指标所定的-15dB。

 

3.2.3.7.2.2查看电压驻波比VSWR

图3.2.3.7.2.2

从图3.2.3.7.2.2可以看出,此时的谐振频率为3GHz,在3GHz处的VSWR值约为1.0155,且在2.9GHz-3GHz电压驻波比小于2,天线性能良好。

3.2.3.7.2.3查看S11的Smith圆图结果

图3.2.3.7.2.3

从图3.2.3.7.2.3可以看出,3GHz时的归一化阻抗为(1.0147+j0.0049),达到了很好的匹配状态。

3.2.3.7.2.3查看输入阻抗与辐射臂尺寸的关系

3.2.3.7.2.3.1输入阻抗与缝隙长度的关系

对缝隙长度进行35mm-50mm扫描,步长为1mm,结果如图3.2.3.7.2.3.1

图3.2.3.7.2.3.1

由图3.2.3.7.2.3.1知,缝的宽度主要影响输入阻抗的虚部,缝宽在39-40之间输入阻抗的虚部接近0,图上的m1点为优化值,其输入阻抗虚部为0.2435Ω,与m2相比,输入阻抗的虚部没有m2理想,但m1的输入阻抗为50.7364Ω,而m2的输入阻抗为26.5682Ω,在与特性阻抗为50Ω的传输线匹配方面,m1明显优于m2。

因此缝长取m1对应的缝长40.2mm。

3.2.3.7.2.3.2输入阻抗与缝隙宽度的关系

对缝隙宽度进行0.5mm-3mm扫描,步长为0.1mm,结果如图3.2.3.7.2.3.2

图3.2.3.7.2.3.2

由图3.2.3.7.2.3.2知,缝的宽度主要影响输入阻抗的实部,缝宽在0.7-1.1之间输入阻抗的实部接近50Ω,图上的m1点为优化值,其输入阻抗实部为50.7Ω,m2点输入阻抗实部为48.2Ω,相差不是很大,但在缝宽为1.2mm处存在突变点,到缝宽为1.5mm的m3点又较为理想。

因此缝宽的取值应按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应取m1对应的缝宽1.1mm。

3.2.3.7.2.3.3输入阻抗与馈线长度的关系

对馈线长度进行45mm-55mm扫描,步长为1mm,结果如图3.2.3.7.2.3.3

图3.2.3.7.2.3.3

由图3.2.3.7.2.3.3知,输入阻抗的随着馈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馈线长度在45mm-47mm之间变化时输入阻抗从41Ω增加到65Ω,变化明显。

 

3.2.3.7.2.4查看方向图

3.2.3.7.2.4.1查看E面H面的方向图

要查看天线的远区场计算结果,首先要定义辐射表面,而辐射表面是在球坐标系下定义的,在球坐标系下,xz平面相当于φ=0的平面,yz平面相当于φ=90的平面。

下面定义φ=0和φ=90的平面为辐射表面。

在Phi角度对应的Start,Stop和Step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0deg,90deg,90deg,在Theta角度对应的Start,Stop和Step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180deg,180deg,1deg。

生成的E面H面如下图3.2.3.7.2.4.1

图3.2.3.7.2.4.1

由图3.2.3.7.2.4.1知,虚线为E面,趋近于圆,H面为实线,为”8”形,与理论相符合。

3.2.3.7.2.4.2查看三维增益方向图

首先要定义三维立体球面为辐射表面。

在Phi角度对应的Start,Stop和Step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0deg,360deg,1deg,在Theta角度对应的Start,Stop和StepSize文本框中分别输入1deg,180deg,1deg。

生成的三维增益方向图如下图

图3.2.3.7.2.4.2

3.2.4不同形状的缝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选用圆形的缝,馈线的宽度和窄缝的一样,都取3mm,影响缝隙形状为圆缝的微带缝隙天线的谐振频率和回波损耗S11的主要因素有馈线的长度,馈点,圆缝的半径,介质板的宽度。

经过对这些参数扫描后优化步骤后,我们得到这些参数的优化值和优化区间,如下表3.2.4

 

a

b

c

Sub_l

Sub_w

Point

Length

Strip_w

Cut_r

优化值(mm)

130

120

50

80

45.5

14.7

44.9

3

22.4

可优化区间(mm)

 

 

 

 

45-45.8

14.6-14.9

44.6-45.4

 

22-23

表3.2.4

3.2.4.1天线性能查看

将各优化后的参数代入模型,扫频设置为从2.5GHz-3.5GHz,步长0.01GHz,重新运行仿真。

3.2.4.1.1查看S11参数

图3.2.4.1.1

从图3.2.4.1.1可以看出,此时的谐振频率为3.01GHz,在3GHz处的S11值约为-26.56dB,达到指标所定的-15dB。

3.2.4.1.2查看电压驻波比VSWR

图3.2.4.1.2

从图3.2.4.1.2可以看出,此时的谐振频率为3.01GHz,在3GHz处的VSWR值约为1.0986,且在2.75GHz-3.38GHz电压驻波比小于1.5,天线性能良好。

3.2.4.1.3查看S11的Smith圆图结果

图3.2.4.1.3

从图3.2.4.1.3可以看出,3GHz时的归一化阻抗为(0.9965+j0.0938),达到了很好的匹配状态。

3.2.4.1.4查看E面H面的方向图

图3.2.4.1.4

由图3.2.4.1.4知,H面为实线,为”8”形,与理论相符合。

3.2.3.7.2.4.2查看三维增益方向图

四,实验小结

(1)通过本次试验,对微带缝隙天线这一形式的天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影响天线性能的参数进行参数扫描,形象的了解到各参数对天线性能影响的权重。

(2)通过本次试验,基本了解HFSS这一软件仿真设计微带缝隙天线的分析方法,设置操作和流程。

掌握了对HFSS中的建模操作,了解边界条件的类型和正确的设置边界条件的方法。

了解了三种主要的激励适用的环境和正确的设置方法。

掌握了正确高效的利用HFSS软件中的Optimimetrics功能模块。

(3)通过本次试验,知道如何正确的定义远区场的辐射表面,如何正确的调用HFSS软件查看天线的性能参数:

回波损耗S11,电压驻波比VSWR,输入阻抗,E面的增益方向图,H面的增益方向图,三维增益方向图。

(4)缝隙形状为圆缝的微带缝隙天线与窄缝的微带缝隙天线相比,在带宽方面,圆缝宽于窄缝;但在增益方面,窄缝优于圆缝;在方向图上,圆缝的E面不是圆形,有方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