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54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docx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

四年级习作指导课

奇妙的变化

——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目标】

1.学习依据一定的时序,描写动态变化的景物,写出景物奇特之处。

2.能从景物形、声、色等某些方面的变化入手,清楚具体地展现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动态特征。

3.感受自然的奇妙,提升生活观察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把握景物奇特之处与其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生课前准备】

依据课前预习卡,完成相关材料阅读、收集与整理。

(预习卡附后)

【教学流程】

(一)感知动态变化的景物奇特之处,感受自然的奇妙,并发散思维。

1.描绘引入新课: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而很多的景物还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发生着变化。

这动态变化中的景物,更令人感到奇妙,留下无尽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去感受这些奇妙的景观。

2.【逐页出示如山雨、初冬山村、阿里山云雾、初阳、珍珠泉、鸟的天堂等有动态变化之姿的景物图片,配乐欣赏】相机描述:

你看,这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山雾,悄悄来临的山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沙啦啦的雨声,多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再看看这初冬的早晨里浓雾弥漫的山村,白茫茫的一片。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而当浓雾慢慢散去,一切又清晰起来了。

而这雨后随风起舞的山间云雾,山风劲吹的时候,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这一轮好似负着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的初阳,当它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时,你是不是在赞叹之余,也忍禁不住想要伸出手去托它一把呢?

这从潭底一嘟噜冒出来的水泡,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的珍珠泉,雾气弥漫,犹如仙境。

而打破了起初的寂静,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的“鸟的天堂”多令人神往。

3.谈话交流:

像这些有着神奇变化的景物,你在课前还收集到了哪些?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神奇或有趣的变化呢?

(二)例文引路,探究写法

1.谈话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描写动态变化中的景物。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这些有着神奇或有趣变化的景物,展现它的变化特点呢?

预设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能从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以及用上些什么表达方法写来谈体会和想法。

可见平时很注意方法的学习。

咱们再从名家篇章里找找金钥匙。

2.【例文探究,感悟写法一】

(1)【出示钱塘江大潮图片】

引入谈话: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江秋潮的千古名句。

我们先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这钱塘江大潮,感受这天下奇观。

(2)【出示《观潮》例文节选,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江潮变化?

主要抓住了江潮的哪些变化特征来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板贴:

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

(3)【出示《观潮》文章片段结构提纲,同时归纳小结】

一条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横贯

两丈高“水墙”

“万马奔腾”

潮头西去,余波翻涌

恢复平静,江水上涨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归纳小结:

作者在描绘潮来的壮观景象时,紧扣能表现大潮“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一特点,抓住潮来时的声音从“闷雷滚动”演变到“山崩地裂”、潮后“依旧风号浪吼”这三个声音变化的主要特点和江潮从潮来时到潮头西去中形态的几个主要变化特征,如“一条白线贯穿江面”、“如两丈高的水墙”、“好似万马奔腾”等等。

声形的具体描绘,绘声绘形,使我们眼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板书:

绘声绘形】

(4)【出示火烧云图片】

引入谈话:

再走近这绚丽多姿的火烧云。

(5)【出示例文《火烧云》节选,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联系具体语句,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抓住了变化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板贴:

火烧云绚丽多姿】

(6)【出示《火烧云》文章片段结构提纲,归纳小结】

变化极多

火烧云

(绚丽多姿)跪着的马变模糊了

凶猛的狗也不见了

威武的狮子再也找不着了

归纳小结:

作者在描绘火烧云时,绘形绘色。

以四个“一会儿”等关联词语写出了火烧云绚丽多彩、瞬间万变的颜色变化;抓住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勾勒了“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画面。

变化中主要特征的把握,形色的具体描绘,让人目不暇接,恍惚间留下无尽的遐想。

【板书:

绘形绘色】

(7)【出示习作小锦囊1:

抓住景物形、声、色等某些方面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就能清楚具体地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总结写法1:

抓住景物形、声、色等某些方面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就能清楚具体地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3.摘选素材,修改提纲,开展景物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特征的捕捉实践。

(1)【出示习作练笔要求和提纲示意图,教师讲述提纲修改要求:

将课前自拟的提纲修改修改,也可和同学交流,看看你选取景物,它在“形”、“声”、“色”等方面的变化特征概括得是不是准确,能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

习作练笔要求:

写一个片段,描写一处景物,写出景物奇特之处,展现它的动态变化特点。

()

(2)学生修改课前提纲,教师指名2—3名学生交流展示,教师依据上述修改要求简评。

4.【例文探究,感悟写法二】

(1)谈话引入:

我们知道,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看看这两篇例文片段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呢?

【学生再次浏览《观潮》《火烧云》两篇例文片段,思考,并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2)【出示习作小锦囊2:

按一定的时间(时段)依次来写景物的变化过程,这样写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总结写法2:

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了变化的景物。

像这样的景物,我们一般都按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变化的过程;如果变化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就按一定的时段依次来写变化过程,这样写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

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要看描写的景物来定。

(三)动笔习作,交流评议

1.【出示习作评价标准1、2,学生在《习作卡》上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评价标准:

☆☆能抓住景物形、声、色等某些方面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按一定的时间(时段)依次来写景物的变化过程。

2.【指名二至三名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引导依据评价标准开展自评、师评、同学评议等】

(五)润笔提升,再次修改

1.【出示习作小锦囊3:

紧扣景物变化特点,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使描述更显生动和形象。

2.【出示《观潮》《火烧云》两篇例文片段,快速浏览回顾,思考交流:

在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词句和表达方法,使景物的变化特点在描述中更显生动和形象呢?

总结写法3:

你瞧,“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这一系列的描绘江潮声威和变化的词语,“犹如战马飞奔而来”等这些恰当的比喻,把江潮的变化展现得更加具体形象;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不同形式的构词形式的词语,生动准确地描述出火烧云丰富的颜色变化;“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的瞬息变化,这些生动的想象,让人不仅深入感受到火烧云形态变化特点,还仿佛置身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

所以,在习作修改中,同学们还可以紧扣景物变化特点,尝试运用一些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形象。

【也可结合前面学生展示的习作简单评议一下。

3.【出示评价标准3,提出课后习作再修改的要求和提示。

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去后,将今天写的片段补充完善,争取成为一篇五星级大作。

习作评价标准:

☆紧扣景物变化特点,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奇妙的变化

——景物的动态描写

钱塘江大潮火烧云

【雄伟壮观】【绚丽多姿】

绘声绘形绘色

 

四年级习作练笔卡

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

班级:

姓名:

【课堂习作练笔要求】

写一个片段,描写一处景物,写出景物奇特之处,展现它的动态变化特点。

()

评价栏: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能抓住景物形、声、色等某些方面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展现景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按一定的时间(时段)依次来写景物的变化过程。

☆紧扣景物变化特点,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好词佳句和表达方法。

《奇妙的变化——景物的动态描写》习作预习卡

班级:

姓名:

一、课外阅读导语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而很多的景物还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发生着变化。

这动态变化中的景物,更令人感到奇妙,留下无尽的遐想。

读读下面的名家篇章节选,感受作家陛下的神奇吧。

(一)《观潮》节选(赵宗成朱明元)

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二)《火烧云》节选(萧红)

远在天边的霞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三)《珍珠泉》节选(吴然)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四)《趵突泉》节选(老舍)

池边还有小泉呢:

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五)《海上日出》节选(巴金)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六)雷雨

满天的乌云,很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七)初冬

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

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人们正在园子里忙着收白菜。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

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

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八)《阿里山的云雾》节选(华莎)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

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犹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

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它令原来图画似的精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九)山雨(赵丽宏)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及近,由远及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是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二、学列提纲

选择上面其中一个文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景物的变化的,抓住了变化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再仿照下面的例子,也来列列提纲。

例1:

一条白线移来

拉长,变粗,横贯

两丈高“水墙”

“万马奔腾”

潮头西去,余波翻涌

恢复平静,江水上涨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例2:

变化极多

火烧云

(绚丽多姿)跪着的马变模糊了

凶猛的狗也不见了

威武的狮子再也找不着了

我的提纲:

()

三、素材收集

像这些有着神奇变化的景物,你在课前还收集到了哪些?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神奇或有趣的变化呢?

四、行文构思

你打算描写哪一处景物,写出景物奇特之处,展现它的动态变化特点呢?

现在习作卡上写写你的文段提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