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84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docx

商洛农业资源分布

陕西商洛农业资源情况简介

一、商洛简介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县相连。

界于东径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

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市),67个乡,92个镇,4个办事处。

至2005年底,全区总人口240.6169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05.7391万人,非农业人口34.8778万人。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

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

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

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

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

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

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

无霜期为210天。

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

商洛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

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

宜林面积23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0%。

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

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

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

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

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其中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有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桔梗、威灵仙、茵陈等10余种;年产量10~50万公斤的有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楂、黄芪、猪苓、山萸、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

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

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

茶叶年产量40多万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二、商洛自然资源及气候、气温、日照

商洛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

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

宜林面积23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0%。

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

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

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

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

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

其中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有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桔梗、威灵仙、茵陈等10余种;年产量10~50万公斤的有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楂、黄芪、猪苓、山萸、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

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

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

茶叶年产量40多万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野生动物近千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羚牛、苏门羚、林麝、锦鸡、金钱豹、大鲵等24种。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

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17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

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

水力资源丰富,据勘测,地表水径流量年均64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80万千瓦,可开发量30.2万千瓦

商洛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7.8~14.0℃,极端最高气温31.6~40.8℃,极端最低气温-11.8~-21.6℃,≥10℃的积温2492℃~4394℃。

年平均无霜期173~225天。

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

境内雨量比较充沛,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为7061~8446毫米。

主要集中于4~10月,约占年降水量的85~89%。

冬季干旱,初春少雨。

区域分布不够平衡,川原少于山地,低山少于中山,东南部少于西北部。

  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太阳年总辐射量变化于1196~1246千卡/厘米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4~2123小时。

其中4~10月的日照时数占年日照时数的623~649%,可以满足植物旺盛生长期的需要。

商洛气候水热同期,光、热、水配合较好,但由于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水热时空变化很大,气温和雨量的垂直差异显著。

旱涝灾害频繁。

多数地方在4月和10月都有霜冻发生。

三、商洛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5亿元,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7%;第二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15.8%,占37.5%;第三产业增加值94.07亿元,增长15.8%,占41.8%。

人均生产总值9411元。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7.8%。

1、农业

   2009年全市克服了天气干旱和疫情对全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业生产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56亿元,增加值46.65亿元,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

2009年粮食总产量为67.65万吨,较上年增长13.8%。

其中夏粮产量25.88万吨,秋粮产量41.77万吨。

2、林业

全市林业用地2075.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7%,人均8.6亩。

有林地面积1562万亩,活立木蓄量2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3.2%。

林种资源丰富,乔灌木树种有83科、180属、435种。

目前,全市核桃面积125万亩,板栗240万亩,油桐、茶叶、生漆等213万亩。

核桃、板栗正常年份产量分别达到17390吨和10153吨。

随着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经济林快速发展。

全年全市积极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壮大经济林业产业,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畜牧业

2009年全市积极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群众养殖信心增强,畜禽存出栏全面增长,畜产品产量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农业机械总动力67.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

实际机耕面积58.18万亩,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商洛2010年度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克服天气干旱和猪流感疫情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业生产良好的发展态势。

1-6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98亿元,增长5.8%,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92亿元,同比增长5.8%。

   商洛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夏收作物再获增收。

在上半年我市旱情较为严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使得全市旱情得以有效缓解,确保了夏收作物产量总体增收。

上半年全市夏粮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8.1%。

二是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上半年猪、牛、家禽出栏数分别为80.07万头、3.69万头、29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为12.8%、10.5%、12%。

四、商洛市行政区划

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洛市 面积19292平方千米,人口241万人(2004年)。

1、商州区: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两条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

至2009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2.633亿元。

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81元。

商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全区宜林地500万亩,林木覆盖面积200万亩,草坡可利用面积61万亩,以核桃、柿子、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树160多种,“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全国久负盛名。

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全区野生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黄芪、二花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

全区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钼等21种,产地65处;水资源蕴藏量646万千瓦。

2、丹凤县:

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

全县辖21个乡镇,208个村,1823个村民小组,75653户,301582人,其中:

农业人口276518人。

总耕地面积23万亩,人均0.8亩。

丹凤县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山高清明,水流秀长,资源富盈,人文蔚起。

丹凤县属凉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年日照时间2056小时,平均气温13.8℃,降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7天。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

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7.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43亿元,第二产业9.75亿元,第三产业11.26亿元。

丹凤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3.8℃。

全县土地总面积360万亩,已开发利用土地337万亩,利用率为93.2%。

其中:

耕地面积34万亩,林业用地264万亩,牧草地28万亩。

境内水资源丰富,“一江三河”(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开发潜力较大。

据统计,境内总径流量13.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2万千瓦,可开发量3.6万千瓦。

全县有林地230.6625万亩,疏林地4.9635万亩,灌木林地4.42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04万亩,无林地40.3275万亩。

 

 

3、商南县

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隅、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浅山丘陵地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商南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312国道、西南铁路和西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商郧路、郭山路、商卢路纵横南北,“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电信、电视遍布城乡,网电覆盖全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良好。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2732万元,增长29.2%,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增长6.4%。

商南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茶叶是商南县的形象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泉茗、仙茗曾获全国“陆羽杯”大奖,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

杜仲、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中药材5万吨,产值近1亿元,被列为“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畜禽年饲养量202万头(只),林果基地40万亩。

茶叶、蔬菜、畜禽、猕猴桃四大类10余处无公害基地已通过省级认定,2个千亩无性系茶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

商南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壮大“茶、畜、果、油、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加工蔬菜、薯类、杂粮、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在规范已建12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富水王家庄蔬菜协会、以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协会和富水街农机协会,引导农民开拓西安、南阳、十堰等大中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已有4家农业企业被市上认定为龙头企业,县酒精厂也正处于申报中。

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培育增产增收示范点和基地。

加强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民消费者权益。

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

争取和实施土地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农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大力推广良种间套、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管泵喷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商南县土地总面积231543.96公顷,村庄总面积2555.54公顷,占总面积的1.1%,抽样调查村庄用地面积41.23公顷,村庄占总面积的1.61%。

全县12751个独立村庄,抽样调查144个,占总村庄的1.13%。

  抽样调查结果:

耕地中的旱地(013)0.43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05%;果园(021)0.04公顷,占调查面积的0.10%;林地中的有林地(031)1.03公顷,占调查面积的2.50%;商服用地0.49%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20%,其中批发零售用地(051)0.43公顷,占商服用地的87.33%;住宿餐饮用地(052)0.06公顷,占商服用地的12.67%;工矿仓储用地的工业用地(061)0.20公顷,占调查面积的0.48%;农村宅基地(072)25.0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60.7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3.09%;交通运输用地3.78公顷,占调查面积的9.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4.78%;其它用地6.95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6.85%。

村庄内国有土地:

抽样调查村庄内国有土地3.0962公顷,占调查面积的7.51%,占村庄总面积的0.12%。

其中商服用地0.21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6.77%;工矿仓储用地0.08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2.5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2.26%;交通用地1.70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54.8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4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33.55%。

村庄内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地116.58公顷,占村庄用地总面积的4.56%。

  

(1)河流水面占地59.4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占村庄用地的2.33%,分布于全县,川道和沟谷地区比例较大。

  

(2)坑塘水面占地1.17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占村庄用地0.05%,分布在部分乡镇,如:

湘河镇、梁家湾镇、试马镇、富水镇、城关镇,大部分已在其它地类中扣除,其主要用途为养殖和防旱浇灌之用。

  (3)沟渠用地占地55.9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48%;占村庄用地2.19%,全县村庄均有分布,几乎每宗宅基地四周均有排水沟渠,以及村庄边缘防洪防旱之用的沟渠。

4、洛南县

洛南县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

距西安108公里。

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全县辖25个乡镇,381个村(居)委会,面积2830平方公里,人口46.1万。

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

洛南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北文化交汇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理位置全国独特,南北资源兼生相容,人文底蕴悠远深厚。

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49.6万亩,素有陕西“小关中”之称。

生物资源丰富。

“中国核桃王”生长在洛南古城,核桃年产量6000余吨,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中国核桃无公害示范县”和“中国十大名优核桃”。

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秦岭腹地的“天然药库”。

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大县、“陕西特色品牌县”。

矿产资源居全省前列,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铅、铁、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

其中钾长石储量8700万吨,居亚洲第一;钼储量29万吨,居全省第二;黄金产量位居全省第三;铁矿硅石、白云石、陶土等资源量大质优。

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总径流量8.44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

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8.02亿元,增长14%。

实现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居全市第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增长8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亿元,增长19.5%。

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增长2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9元,增长22.9%。

5、山阳县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山阳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

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

山阳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景点:

月亮洞,天竺山,主要河流:

金钱河,汇入汉江.人口47万.主要特色盛产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菜、魔芋等;经济林:

油桐、漆、柿子、核桃、板栗、密桔为主;畜禽饲养业主要:

牛、羊猪、鸡以及矿产资源丰富:

铜、铁、金、银、铅、锌、钒等。

山阳是一个农业县。

1978-1998年20年的发展,以农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内涵正在发生着变化。

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5.3降为1997年的58.0%。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

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菜、魔芋等。

林副土特产有商芝、木耳、香菇、猕猴桃、龙须草等。

境内有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

经济林以油桐、漆、柿子、核桃、板栗、密桔为主。

大宗中药有五味子、连翘、金银花、天麻、杜仲等。

现有水库3座,池溏63处,灌溉面积7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余平方公里。

畜禽饲养业主要是牛、羊猪、鸡。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铁、金、银、铅、锌、钒等49种。

主要工业企业有水泥厂、化工厂、药厂等。

近几年来,钒矿业在山阳迅速崛起,成为本县工业企业的支柱产之一。

6、镇安县

镇安县东西长175.5km,南北宽72.5km,全县国土总面积约为3487km2,镇安县现辖永乐、回龙、铁厂、大坪、米粮、茅坪、西口、高峰、青铜关、柴坪、达仁、木王、东川、云盖寺镇14镇,及灵龙、西沟、关坪河、张家、龙胜、余师、杨泗、月河、黄家湾、庙沟、结子乡11乡。

全县有205个行政村,3个社区,1060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年11月1日0时,户籍总人口为29万零138人(包括外出务工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

镇安县位于秦岭麓的镇安,自古就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随着陕西经济开发战略重点由关中向陕南、陕北转移,镇安承北启南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必将成为陕西和商洛开放、开发的一个重要“窗口”2009年底,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9.62亿元,财政总收入1.6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

7、柞水县

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

全县土地面积2322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

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

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

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

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

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启动良好。

粮食生产夏增秋减,基本维持上年水平,总产量达436万吨,增长0.3%。

农业生产呈一高两稳之势,即牧业调整增长,林业、农业种植业发展平稳。

全年牧业产值达118亿元,增长16.3%;林业产值达0.48亿元,增长1.19%;农业产值为154亿元,增长4%。

新农村试点示范、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综合扶贫开发进展顺利。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8万亩,粮食总产436万吨。

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7万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进入西安等地300多家超市。

栽植烤烟4624亩,烟农收入3707万元,户均收入达8094元,全县收入过万元的种植户达137户。

发展商品蔬菜165万亩,播种油料作物6000亩,其它经济作物9000亩。

新建畜牧小区6个,牧业产值达105亿元,牧业收入4260万元,人均3132元。

规范化种植草本中药材1462亩,木本中药材357万亩,实施红豆杉保护3万亩。

完成板栗科管19万亩,核桃14万亩。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启动了2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实施移民搬迁144户591人。

完成退耕还林138万亩,公益林造林0.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在百里绿色生态景观带和新农村示范点完成绿化造林1000余亩。

投资780万元,新修恢复“四田”52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720亩,解决人畜饮水困难7200人,新修营盘镇标准化河堤1000米,新建加固盘龙医药园区河堤2500米,启动县城二期供水改造、5个镇人饮工程扩建改造工程。

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1660口。

在5个乡镇推广“电子农务”。

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开局良好。

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启动“一镇六小区”建设,营盘终南首镇和营盘营湖、小岭岭丰、乾佑马房子、下梁明星、下梁茨沟、石瓮王家湾等六个新农村示范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先后荣庸全省涉农资金捆绑试点县、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县称号。

结合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34个新民居安置点建设规划,启动了安置点建设工作。

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全年累计发放各项支农贷款205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种、养产业的发展。

实施人工防雹增雨作业5次,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

五、商洛市农业发展回顾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低速开局、止滑回升、趋于平稳”的发展态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2.7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居全省第二,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5.1%,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七。

实现销售收入69.39亿元,同比增长22.55%,实现利税5.11亿元,同比下降29.68%,每百元产值提供利税4.97元,同比下降4.16%,每百元销售提供利税7.36元,同比下降5.75%。

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2%,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的增速高出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