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4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docx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

TTMSsystemofficeroom【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基础植物学实验报告精选文档

植物营养器官叶结构比较的自主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评阅教师:

评分:

摘要:

本次观察材料采用黑松、油茶以及革命草的营养器官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与模式图进行比较。

自主实验一般能够观察到叶的基础结构,例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但对于部分特征结构的观察效果一般,如束鞘、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等。

关键词: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叶结构;比较

0引言:

为更好地掌握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特征,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对选取观察材料进行处理并制片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提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和写实验论文的能力。

1材料方法

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arr.)Mitfordcv.Pubescens)以及采集时间及地点:

2015年5月15日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

选取自主材料的营养器官叶,并采取徒手切片法进行临时制片、观察、记录、拍摄照片以及进行自主实验材料和永久切片的比较。

2结果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比较

黑松叶横切面如图三所示,其中表皮、下皮层、叶肉、树脂道、内皮层、木质部及韧皮部较为清晰可见,而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蛋白细胞、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保卫细胞较为模糊而尚未标注。

图一黑松叶横切面自主观察图

1.表皮2.下皮层3.叶肉4.树脂道5.内皮层

6.管胞状细胞7.木质部8.韧皮部

图二黑松叶横切面模式图

油茶叶过中脉横切面的结构观察如图一,观察到上下表皮、角质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木质部、韧皮部,其中气孔、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束鞘的观察不够明显。

图三油茶叶横切面自主观察图

1.上表皮2.下表皮3.角质层4.气孔5.厚角组织6.薄壁组织

7.栅栏组织8.海绵组织9.木质部10.韧皮部11.束鞘

图四油茶叶横切面模式图

图五毛竹叶横切面模式图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比较

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主要差异如表一所示。

表一、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比较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表皮

由表皮,下皮层及气孔三部分组成。

无上下表皮之分,下表皮是木质化纤维状硬化薄壁细胞,气孔从表皮层下陷到下皮层。

有上下表皮之分,无叶绿体,细胞间排密紧密,无细胞间隙,表皮细胞无规则。

皮状扁平体,其外壁较厚,且有角质层。

分上下表皮,包括长短两类细胞,长细胞的细胞角质化,硅质化,短细胞有硅质化,栓质化之分,有泡状细胞。

 

叶肉

上下表皮层的绿色同化组织是叶肉,其细胞内含叶绿体,上表皮以下细胞为长方形。

邻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有较多叶绿体。

邻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

叶肉组织细胞比较单一,有细胞内的薄壁细胞组成,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是等面叶。

 

叶脉

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木质部在近轴,由径向排列的管胞和薄壁细胞相隔而成,韧皮部在远轴。

有维管束,形成层,螺纹管胞,传递细胞,维管束外梢。

由维管束和维管末梢组成,没有形成层。

其他

有木质化的内皮层。

叶表皮上有气孔,皮上有皮孔。

气孔分布在长细胞行列中保卫细胞的外侧。

3讨论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差异及原因

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比较如表二所示。

表二、自主观察结果与模式图的差异比较

差异

黑松叶横切面

油茶叶过中脉横切面

毛竹叶过中脉横切面

自主观察

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蛋白细胞、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保卫细胞不够明显

气孔、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束鞘的观察不够明显

 

模式图

厚壁组织鞘、上皮细胞、副卫细胞、蛋白细胞、厚壁细胞、薄壁组织以及保卫细胞较为明显

能够明显观察到气孔、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束鞘等组织

能够明显观察到泡状细胞、外鞘、内鞘、木质部、韧皮部、气孔以及机械组织等结构

产生差异的原因:

1、制片操作不够规范、导致产生过多气泡,影响镜检。

2、材料切片时不够细致,切片的厚薄程度没掌握好。

3、所采用的植物材料部分结构因仍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尚未发育完全.取材应注意取成年植株正常发育的针叶中部进行解剖观察[1]。

4、所用显微镜的物镜没检查洗净,可能存在尘埃脏物,影响观察。

5、油茶林的生境一般较为开阔,与林下植物相比,,开阔环境下的植物气孔密度更大,气孔长度更小,,气孔对光强降低的响应更敏感[2]。

3..2不同分类群营养器官差异的意义

根、茎、叶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物质的供应、生长激素的调节以及水分和矿质养料的运输和分配,反映了在生理功能上的协调性;同时内部维管组织紧密相连,形成连续的输导系统,体现了结构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植物根、茎、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如表三所示。

表三、植物根、茎、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根、茎

茎、叶

 

差异与联系

根和茎是相互连续的结构,共同组成植物体的体轴。

根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木质部为外始式;茎中木质部和韧皮部内外排列,木质部为内始式,两者在维管组织上存在很大差别。

叶与茎通过叶柄相连接。

茎中维管束在节部分出后进入叶柄,通过叶柄伸入叶片,与叶脉维管束相连。

自茎中分出的维管束,在进入叶柄以前仍处于茎内的一段,叫做叶迹。

叶迹进入叶柄后,在叶迹上方出现一个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根、茎、叶都有一定的与功能相适应的形态构造。

就大多数植物而言,同一器官的形态结构大同小异。

在自然界中,植物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器官原有的功能,其形态、结构也随之改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成为该种植物的特征。

这种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成为变态。

营养器官的变态能使植物征服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从而使植物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例如根的变态主要有贮藏根、气生根和寄生根3种类型。

茎的变态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类,地上茎又可分为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地下茎可分为根状茎、块茎、鳞茎以及球茎。

叶的变态多种多样,常见的为叶刺、叶卷须、叶状柄、鳞叶、捕虫叶等。

[3]。

4结论

本次自主观察实验,观察到了裸子植物的特征结构如树脂道、双子叶植物叶中明显的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特征的泡状细胞结构,比较得出了植物为适应环境,其营养器官叶会分化各种适合其生长繁衍的特征结构,该性状受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叶也受到植物不同生境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显着影响。

本次自主实验锻炼了我的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和写实验论文的能力,知行并用,让我更深刻地掌握了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熊慧,马承恩,李乐,曾辉,等.不同生境条件下蕨类和被子植物的气孔形态特征

及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4,38(8):

868–877.

[2]李焜章,茹庆英,关宝琴,鸡公山松属针叶皮下层及树脂道的比较解剖观察[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8):

47-52.

[3]方炎明.植物学[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