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6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0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docx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论述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及分配问题,以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2)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3)对外贸易政策。

(4)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2.简述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不同。

答: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从一个国家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对外贸易。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服.务贸易;狭义的对外贸易则只包含货物贸易的内容。

3.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区别是什么?

答:

(1)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2)专门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进入海关及从自由贸易区进12的货物,不列入专门进口;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出口的货物不列入专门出口。

(3)总贸易体系说明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专门贸易体系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4.1974年修订本《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哪10大类?

答:

(1)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2)饮料及烟类;(3)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4)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5)动植物油脂及油脂;(6)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7)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8)机械及运输设备;(9)杂项制品;(10)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5试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涵义及作用。

答:

(1)涵义: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

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作用: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6.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答: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

7.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答:

(1)国际分工的荫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q-叶~第二次世界大战).(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二世界大战以后)。

8.比较“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

答:

亚当·斯密在其绝对成本理论q-认为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比较成本说”,认为一个不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与分工,进行国际贸易。

只要这个国家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什么是赫一俄一萨原理?

答:

赫克歇尔和俄林,不仅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且还进一步论述了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趋于均等化,即所谓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个理论。

他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鉴于他对赫一俄原理的发展,因此,这个理论又称为赫一俄一萨原理。

10.简述里昂惕夫之谜及其人力资本解释。

答:

里昂惕夫用美国40年代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当时美国是一个资本相对丰裕、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统计事实和理论预言相反,人们不知道原因所在,便将其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其人力资本解释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称为人力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自然破解。

11.简述需求偏好相似说的内容。

答:

(1)工业品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才会想到扩大销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

(3)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品、资本品的需求类型有着紧密的联系.

12试对赫一俄学说进行评价。

答:

(1)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赫一俄学说比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从体系上更为完整、全面:

(2)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各国对外贸易竞争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3)赫一俄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4)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5)该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6)该理论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把富国与穷国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归结为国际贸易问题,归结为世界市场的机制问题。

13.商品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有何异同?

答: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它的N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在量上则是不同的,

(1)质的N一性:

二者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决定的,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因而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量的差别性:

商品的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在世界经济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表现形式上,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示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14.简述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贸易量的关系

答: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式与参加国际贸易国家的贸易量有密切关系。

1)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N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2)假定投到国际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不变,然而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不能由较好条件-F#-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来平衡,导致在比较坏条件T#-产的那部分商品,无论同中间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相比,还是同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相比,都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调节。

(3)假定在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甚至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相比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时,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

15.简述穆勒相互需求法则的内容。

答:

由于李嘉图对劳动认识不充分,认为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在国家间进行贸易活动时行不通,因而其比较成本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相互需求原理,并以此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的确定。

他的理论是以两个国家等量投入而产出数量不同作为其研究论述的起点。

通过研究分析,他得到如下结论,在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国际交换比价界限内,两国间具体的商品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

约翰.穆勒认为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国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强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对它就越有利。

16、为什么说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波动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答:

马克思认为按照价值规律,国际价值是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但在国际市场上,商品按国际生产价格进行交换,而不是按国际价值进行交换;但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因为从整个世界来看,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因而世界商品的价值总额也与世界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相同。

也就是说,从整个世界来看,商品仍然是按价值进行交换的。

另外,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国际价值的变动。

国际价值中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而国际价值中剩余价值部分的变动则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并进而导致平均利润的变化。

因此,国际价值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动都会引起国际生产价格的相应变动,而且变动方向是一致的。

另外,虽然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依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每一次国际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必须与国际生产价格一致,因为竞争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往往会导致其间的偏离,但价格的波动又会改变商品的供需,使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生产价格趋于一致。

17.什么是自由贸易政策?

什么是保护贸易政策?

答:

所谓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1:

2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与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

所谓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

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的竞争。

18.简述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

答:

(1)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32%。

在煤、铁和棉花消费中,都各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l/4,几乎相当于法、德、美的总和。

它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约为荷、美、法、俄商船吨位的总和。

伦敦由此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3)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

②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

③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

19简述管理贸易的特点。

答: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

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贸易则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20.简述管理贸易体制实现的机制与相应的途径。

答: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和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①各国通过经贸法规与国际接轨,协调贸易管理方式与做法;②通过贸易立法,约束他国的贸易行为,如美国贸易立法中的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约束与协调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21.简述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

策的特点。

答:

(1)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的工业。

(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5)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22.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及其评价。

答:

(1)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

①布朗德一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

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

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2)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

①战略性贸易理论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是它们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背离自由贸易传统,通过论证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在的条件下,政府的直接干预可以转移他国利润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从而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②战略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

但战略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因而势必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产业扶持发展的效果。

23,试述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政策特点及理论政策评价。

答:

(1)政策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总体上看,可归结为两种模式:

一是外向型发展战略;二是内向型发展战略。

由此围绕发展战略而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分为两大类: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和出口导向贸易政策。

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

出口导向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2)理论政策评价:

①普雷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把不发达国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具有开拓性。

②普雷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分析了不发达国家在现存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不平等,探讨了不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提出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走发展工业化道路,打破传统国际分工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其出发点是积极的,论点是基本正确的,政策主张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③普雷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第一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揭示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不平等本质。

④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没有揭示出传统贸易理论如何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从而导致不发达国家经济贸易状况不断恶化;其用以解释的各种理由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成分。

⑤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不发达国家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状况的改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可避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4.征收财政关税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

(1)征税的进1:

2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产或无代用品而必须从国外输入的商品;

(2)征税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有大量消费;(3)关税税率要适中或较低,如税率过高,将阻碍进口,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25.GATT是如何确定反贴补税中的损害的?

答:

“损害”一词除另有规定外,是指对某种国内工业造成的实质损害,对某种国内工业有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此种工业有实质妨碍。

损害的确定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客观审查:

贴补进口的数量及其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这些进口商品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者所带来的影响,如产量、销售、市场份额、利润、生产率、投资利润和设备利用等。

如果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害不应归咎于贴补的进口商品。

26.答简述欧共体征收差价税的步骤。

欧共体征收差价税的办法比较复杂。

例如对谷物进口的差价税征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对有关谷物按季节分别制订统一的“指标价格”。

“指标价格”是欧共体市场内部以生产效率最低而价格最高的内地中心市场的价格为准而订的价格。

这种价格一般比世界市场的价格高。

为了维护这种价格水平,还确定了干预价格。

一旦中心市场的实际市场价格跌到干预水平,有关机构便从市场上购进谷物,以防止价格继续下跌。

(2)确定门槛价格,即从“指标价格”中扣除把有关谷物从进口港运到内地中心市场所付一切开支的余额,便构成“门槛价格”。

这种价格就是差价估价的基础。

(3)确定差价税额。

它是由有关产品的进口价格与“门槛价格”的差额所决定的,这个差额的大小决定差价税的高低。

27.普惠制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2)对受惠商品范围的规定。

(3)对受惠商品减税幅度的规定。

受惠商品的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最惠国税率和普惠税率间的差额。

(4)对给惠国的保护措施的规定。

给惠国一般都规定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一般有以下三种保护措施:

免责条款、预定限额、竞争需要标准、毕业条款。

(5)对原产地的规定。

按照原产地标准的规定,产品必须全部产自受惠国或地区,或者规定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原料或零件经过高度加工后,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后,才能-g受关税优惠待遇。

28什么是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答: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GovermmentProcurement

Policy)是指一国政府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

有的国g-对本国政府机构采购本国货有明文规定,例如。

美国国会曾通过《购买美国货法》(BuyAmericanAct)。

该法规定,除非美国货的价格不合理地过高或不买外国货就损害美国利益,美国政府机构在采购货物时都应购买美国制造或用美国原料制造的货物。

29为什么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会限制进口?

答:

进口商品的税赋取决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大小与税率高低。

在海关税率已定的情况下,税赋大小除取决于海关估价外,还取决于征税产品的归类。

海关依进口商品归在哪一税号下征收关税。

进1:

7商品的具体税号必须在海关现场决定,在税率上一般就高不就低。

这就增加了进口商品的税收负担和不确定性,从而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例如,美国对一般打字机进口不征关税,但如归为玩具打字机,则要征收35%的进口关税。

30.简述倾销的三种类型及其目的和特征。

答:

(1)偶然性倾销。

其目的是销售剩余物资,其特征是倾销时间短暂,对进口国生产商造成的损害较少,进口国通常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

其目的是以低价打败竞争对手,垄断国外市场,其特征是销售价格先低后高,其倾销价格甚至可低于成本价格,待低价打败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高价谋取暴利。

(3)长期性倾销。

其目的是以低价开拓市场,以规模经济谋取利润,其特征是长期以低价销售,但其价格不会低于成本。

31简述普惠制的基本原则。

答:

普惠制的三大基本原则是:

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所谓普遍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所谓非歧视的,是指应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无例外地享受普惠制的待遇。

所谓非互惠的,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32试论述出口加工区的主要规定。

答:

目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选择对海外运输条件较好的地点设立出口加工区地区。

通常选择国际港口或港口附近、国际机场附近设区最为理想。

为了发挥和提高出口加工区的经济效益,吸收外国企业投资设厂,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定:

(1)对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的优惠规定①关税的优惠规定:

②国内税的优惠规定:

③放宽外国企业投资比率的规定:

④放宽外汇管制的规定:

⑤投资保证规定:

(2)对外国投资在国内设厂的限制规定①对投资项目的规定:

②对投资的审批规定:

③对产品的销售市场的规定:

④对招工和工资的规定:

(3)对出口加工区的领导和管理办法的规定:

有些国家或地区专门设立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

在这个委员会领导下,各出口加工区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区内的具体事务。

33.什么是最惠国待遇?

什么是有条件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答:

(1)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两种。

(2)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立即无条件、无补偿、自动地适用于对方;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如果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则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3)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首先是英国采用的,所以又叫做“欧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最先是美国采用的,所以又叫做“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现在的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都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34.简述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限制的内容。

答:

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限制是指将适用范围限制于若干具体的经济和贸易方面。

例如,在关税上的最惠国待遇只限于某些商品,或最惠国条款只适用于缔约国的某些地区等。

最惠国待遇适用的限制可分为两种:

(1)直接限制。

即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明确规定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的限制,通常从商品范围上、地区上和商品来源上等加以限制。

(2)间接限制。

即未在条约或协定中明确规定,而采用其他办法(如将税则精细分类等),以达到限制缔约国的商品适用最惠国待遇的范围。

35.简述国民待遇及适用范围。

答:

国民待遇条款的基本含义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经济权利。

如外国产品所应缴纳的国内税捐,利用铁路运输和转口过境的条件,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商标注册、著作权及发明专利权的保护等。

36简述支付协定的内容。

答:

支付协定是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主要内容有:

(1)清算机构的规定,目的在于避免支付外汇和黄金,而采用直接抵销债务、债权的办法进行两国之间结算。

(2)清算账户规定,分为两种:

①单边账户,只在缔约国一方的中央银行开立清算账户。

②双边账户,缔约国双方的中央银行互为对方国家开立清算账户。

(3)清算项目与范围的规定。

(4)清算货币的规定。

(5)清算方法的规定。

(6)清算账户差额处理,处理方法有四种:

①在一定期限内由债务国向债权国输出商品。

②用双方同意的可兑换的货币或黄金支付。

③用双方同意的其他不可兑换的货币支付。

④将金额转入下年度清算账户内。

37.缓冲存货如何操作?

答:

缓冲存货,就是由该商品协定的执行机构依照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规定,运用其成员国提供的实物和资金,干预市场和稳定价格。

当市场价格涨到最高限价时,抛售缓冲存货的实物以维持价格在最高限价之下;当市场价格跌到最低限价以下时,利用缓冲存货的现金在市场上收购,把价格保持在最低限价以上。

主要采用缓冲存货规定的有国际锡协定和国际天然胶协定。

38.多边合同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

这种条款规定,进口国在协定规定的价格幅度内,向各出口国购买一定数量的有关商品;出口国在协定规定的价格幅度内,向各进口国出售一定数量的有关商品。

当进口国在完成所应进口的数量后,可在任何市场,以任何价格,购买任何数量的有关商品。

出口国在完成所应出口的数量后,可在任何市场,以任何价格,出售任何数量的有关商品。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多边性的商品合同。

属于这种类型的是国际小麦协定。

39.试述贸易协定的内容。

答:

(1)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规定。

在协定中通常规定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和例外以便减少和避免缔约国双方在执行过程的分歧。

(2)进出口商品货单和进出口贸易额。

在这方面,有的协定的规定比较原则,只对双方进出口商品和贸易额的增长,表示一种愿望;有的协定具体规定在协定有效期内双方进出口商品货单和贸易额。

(3)作价原则和使用货币的规定。

作价原则是指确定双方交易的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