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851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doc

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分析

摘要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涌现,在日趋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市场的规模也不断发展。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由表外披露纳入表内确认,但相关规定散见于各准则中。

为此,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以便使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对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了一定的规范,其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作用,陆续不断地有衍生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其实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交易量也逐渐上升。

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这项特殊的资产和负债的核算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随后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对其核算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

新的核算方法突破了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属性,一方面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以及潜在风险能更准确的反映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让信息使用者能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另一方面这些新的突破,也使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关键字: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ABSTRACT

Sincn1970s,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in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intheprocessofgrowinginternationalizationofourcountrythesizeofthefinancialmarketisalsotofinancialinstrumentshavespeculativearbitrageandhedgingeffect,constantlywith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arecreatedinsuccession,thebusinessactivitiesoftheenterprisepays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andvolumealsograduallyrise.oldaccountingmethodforthisspecialaccountingforassetsandliabilitieshasexposedmany,thenintroduce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fortheaccountingofthenewrules.newaccountingmethodbreakthroughthetraditionalaccountingconfirmationandmeasurementattribute,ontheonehandmaketherealvalueofthe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aswellasthepotentialriskcanmoreaccuratelyreflecttotheaccountinginformationusers,informationuserscanmakemoreaccountdecisions.thenewbreakthroughontheotherhand,alsomaketheaccountingmethodinlinewithinternationalpracticeinourcountry,toacertainextent,meettherequirementoftheeconomicglobalization.

Keywords:

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accountingmeasurement;thefairvalue

目录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性.............................5

二、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12

1、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12

2、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优越性.........................12

3、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13

四、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15

1、公允价值的确定受环境影响...............................15

2、传统会计报表模式的局限.................................15

五、提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16

总结......................................................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衍生工具的定义,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工具,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契约性和未来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经济合同,其实质是一种契约。

这种契约的标的物、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一旦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并且该合约一般在未来履约。

  

(二)杠杆性与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甚至为零,经常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结算时一般采用净额交割。

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资金即可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以小博大,具有杠杆性。

但同时也使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和风险成倍数扩大,如果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相一致,就可获得高额的收益。

但是,一旦预测失误,就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三)灵活性和复杂性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既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在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方面为其“度身定造”,还可以将各种衍生工具进行组合,而且包含较多的技术含量。

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纷繁复杂,从而加大了一般投资者对金融衍生新产品的理解,更不容易完全正确地运用。

  (四)衍生性和创新性

  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使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工具产生。

衍生工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衍生工具的发行量也呈高速增长。

二、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扩展、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急剧增加。

为了规避、转移和分散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来,引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新潮流。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即将面临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发展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势所趋。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展都是以一个健全的基础金融工具市场(如货币、股票、债券市场等)为依托,因而在时间顺序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基础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的产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国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1992年6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了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同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1993年3月,海南出现非正式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4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认股权证交易掀起热潮,此后,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冲击成长中的中国金融市场。

下面介绍一些中国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

(一)外汇期货

1992年6月1日,中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外汇期货交易市场。

由于当时的汇率实际上是双轨汇率,外汇期货价格形成难以直接反映汇率变动的预期,再加上外汇现货交易有许多严格的附加条件,使市场交易显得非常清淡。

相比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大量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它们的交易量则显得很大。

为了使外汇期货正规化,1993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仅限于广州、深圳的金融机构,其他各地的外汇期货交易机构必须停止办理,金融机构办理外汇期货交易,以企业进出口贸易支付和外汇保值为目的,不得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外汇投机交易。

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交易必须是现汇交易,严禁以人民币资金的抵押办理外汇交易,严禁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

实际上,由于严格的管制办法,中国外汇期货试点处于停顿状态。

(二)股票指数期货

中国的股票期货开始于1993年3月10日,是由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的深圳证券(简称深证)指数期货交易。

期货合约的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共计8个品种,一个点位盈亏额为500元人民币。

当时,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发现,A股指数期货交易无人问津,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虽呈上升趋势,但月成交量最高仅为千余次。

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再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被中止。

(三)国债期货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在1992年12月2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

期货合约共有12个品种,仅对机构投资人开设。

由于国债票面利率固定,现货价格受市场利率影响也不大,国债期货交易推出后近一年时间内交易清淡,影响微弱。

1993年7月10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决定对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进行贴补,国债的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市场炒作空间扩大,交易规模迅速扩大。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金融中心相继开办了十多个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成倍放大,1994年国债期货成交19053.83亿元,是现货市场445亿元成交量的40多倍。

随着国债期货交易的蓬勃发展,违规事件也相继发生,其中,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事件”轰动全国,令万国证券亏损十多亿元,走向倒闭。

由于违规事件不断出现。

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决定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至此,两年的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暂告一段落。

(四)认股权证

权证交易在中国的产生是在其特有的经济环境下是随配股权交易演变而来的,带有期权交易性质,其有A1权证和A2权证之分,其中A1权证代表购买公众股配股部分的权证,A2权证代表购买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的购股权证。

1994年9月初,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许多公司陆续推出配股方案,大多数方案中,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表示愿意放弃配股权并转让给个人,于是深圳有关方面准备安排转配部分同时上市。

同年10月,中国证监会特批深圳交易所的6只权证,转配部分继续交易。

1994年12月,这6只权证分离为A1权证和A2权证,其中A1权证交易在规定时间内退出,但A2权证交易则延期至1996年6月。

因此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权证市场也只包含了这6只A2权证的交易。

但自1996年6月以后,A2权证市场也不复存在了。

(五)可转换债券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尝试运用可转换债券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从1991年8月起,先后有琼能源、成都工益、深宝安、中纺机、深南玻、南宁化工、吴江丝绸等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

其中琼能源、成都工益两家企业是用其发行新股,并已分别于1993年5月、1994年1月转股后在深、沪交易所上市。

1996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提出,选择有条件的股份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的试点,后来又颁布实施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目前,深沪两市有5家股份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上市交易。

(六)外汇远期

1997年4月,与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相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合约——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推出,标志着中国外汇远期业务的正式开始。

当时是以中国银行总行及其11家分行为试点,币种包括美元、日元、德国马克和港币,期限分为七天至四个月九种。

1998年1月后,中国银行全辖分行均可进行远期保值外汇买卖业务,1999年1月又增加了欧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

1999年4月,国家禁止资本项目下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只允许从事经常项目下的远期售汇业务。

根据上述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已经从过去的冷热不均时期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许多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被停止,剩下可交易的品种屈指可数。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中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是在不发达的现货市场上进行的,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2)交易多以投机为目的,缺乏套期保值功能,风险大,但又没有完备的风险监管体系。

(3)市场的参与者不够成熟,盲目跟风者众多。

(4)政策多变,缺乏原则性和一贯性的。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1、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挑战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不需要或需要少量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日期了结,其价值随着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或相应的指数等的变动而变动的金融工具。

包括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和掉期等。

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层出不穷。

一方面,它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如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

因此,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

同时,以“表外业务”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也在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向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会计要素,例如资产,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6的定义,“资产是作为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的结果而由特定会计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之一就是契约所体现的交易并未发生。

无论是金融资产或是金融负债,都来自于双方签订的合约,这种合约尽管被当事人所控制,并代表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但其立足点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在于未来期间契约的履行情况。

也就是说,金融工具并不符合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和事项”。

例如外汇远期合同,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就承担了在未来约定的时间以某一特定的远期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权利(或义务)。

显然,依照会计要素的传统定义,由于它仅仅是一种合同,在签订时并不意味着任何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或负债,因而无法在财务报表上予以反映。

 

  为了解决这种定义上的矛盾,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FASB都做了大量的努力。

其中FASB1998年6月颁布的SFAS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按照SFAS133的思路,资产和负债定义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资产和负债分别代表着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或损失。

当衍生工具处于盈利头寸时,可以向合约的另一方收取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这就代表了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

而当衍生工具处于亏损头寸时,则需要向另一方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资产,这也代表了一定的未来经济损失。

可见,FASB绕开了以往强调的“过去交易和事项”,而着眼于“未来经济利益或损失”,衍生金融工具在这一重要的方面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因而应当在报表中予以反映。

2、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优越性

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其关键的问题是公允价值的确定。

一般而言,对于不同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公允价值,可统一按如下原则确定,在公开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

公开交易市场的规模一般比较大,交易频繁,且信透明度高,交易价格基本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

实际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价。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固然有必要性,但它在实际中的获取和运用难度较大。

是面向未来的一种计量属性。

3、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很大的怀疑,尤其在金融危机中,它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一般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就是它的公允价值;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就要寻找类似交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结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遭到质疑。

四、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存在问题

1、公允价值的确定受环境影响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确实可以避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关键在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存在某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致使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也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不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多频繁,它的现行市价也可以反映其公允价值,因为它的价格是围绕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

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短,它的形成也不断创新。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公允价值的计量还需要规范的市场环境以及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传统会计报表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说明为主主要货币化的会计信息。

这样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列报方面与目前的会计报表不匹配外,此外资产负债表是按流动性来分类,这样不利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列表工作,其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也不能真实的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

现在税收力度的不断加大,要求企业会计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法规。

五、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建全法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创造有利于公允价值产生的活跃市场。

鉴于我国相对落后的市场条件,公允价值难以保证其公允性,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有必要完善资本和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活跃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样各种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才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的价值,使我国经济趋于良性循环,逐渐实现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并在实践中保证这些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第二,完善应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提高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可操作性。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时间短,性质复杂,涉及到金融、法律、会计等诸多领域。

我国虽逐渐重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但有些规定尚不完善,可操作性还较差。

只有熟谙衍生金融工具,了解市场法规,更好地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才是提高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的合理途径。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员的执业水平。

因此,企业应当多培养或引进一些了解国际金融业务,熟悉多种金融衍生品的专业会计和金融人才,并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实践中丰富操作经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效实施。

提高会计和金融人员的执业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二是加强业务培训。

总结

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比较晚,这就注定了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会有很大的不足,但通过这几年的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准则有了很大的改善,相信在未来的5年、10年里,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会和国外成熟的市场接轨,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致谢

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是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邓迅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学术水平有限,所学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财务报表分析》

【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现状浅析》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