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52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

【篇一:

三年级下册专题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

第一课时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的挂图。

2.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挂图。

教学流程:

(一)教学引入

1.出示关于动物和植物图。

2.谈话:

同学们通过观察,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

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

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

教师过渡:

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

同学们,看吧。

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

沙暴,洪水,污染?

?

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反思:

第二课时保护我们的家园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流程:

一、检查课前的观察结果:

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进行分组讨论:

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五、简单介绍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六、制定环保措施

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反思:

第三课时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2、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重点难点:

1、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

2、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城市废弃物。

教学流程:

一、阐述城市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

二、城市废弃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

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

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

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

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决和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

1、堆积法;

2、填埋法;

3、焚烧法;

4、沼气发酵法。

四、总结:

复习本课所学,使学生再度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使学生争做热爱环境的良好小公民。

反思:

第四课时空气与人的关系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

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重点难点:

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

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流程:

一、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

师:

人要生存,就要呼吸空气,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

可见,空气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和重要。

但是,不是什么样的空气都有人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

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

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

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二、学生思考:

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

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当前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哪里?

三、学生反馈:

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

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自然污染难以抗拒,但人为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四、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

1、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2、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

(致癌,吸入后导致血铅升高。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导致贫血。

铅对儿童的行为、智能、心理、听觉、语言、注意力等,均有不良影响。

五、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

六、教师小结: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人类一定会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

反思:

第五课时生命与绿色同行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

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二、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

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中国德绿色行动

1、《环境保护法》颁布,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四、小结: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反思:

第六课时太阳是万物之源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太阳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说说你对太阳的了解。

指名说

.2、师:

太阳给了我们阳光,所以植物才能进行光和作用,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氧气;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不然地球可能就是一个冰球。

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已被人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篇二: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

年级:

三年级下期

编制人:

黄玲

第九课、蛔虫的自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弄清蛔虫病是怎样传染的?

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

1、蛔虫标本。

2、有关蛔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

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

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

①蛔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是怎样传染的?

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

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一)认识蛔虫

(二)研究蛔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传染途径

谁能告诉教师,蛔虫是怎样跑到人体内的?

蛔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虫卵或成虫。

虫卵污染蔬菜、瓜果、泥土,当人们生吃不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饮食卫生,就会感染蛔虫病。

2、讨论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蛔虫病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

你有过生蛔虫的经历吗?

有什么感受?

②蛔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

强调:

①由于虫卵随粪便排出,所以农民伯伯都会把粪便作无害处理,才进行施肥,这样做便可把虫卵杀死,以免污染蔬菜、农作物。

三、教师讲述,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辨析

为预防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判断谁做得对?

谁做得不对?

请打手势,(两手指交叉表示错,拇指、食指张开表示对,并说理由)

理由:

进食前应洗手。

3、小朋友饭前、便后洗手。

()

4、小朋友剪指甲。

()

5、医生给捂着肚子的小朋友看病。

()

理由:

小朋友患了肠道寄生虫病,要立刻看病吃药。

四、全课小结.

第十课蛲虫病、鞭虫病的预防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蛲虫病、鞭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弄清蛲虫病、鞭虫病是怎样传染的?

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

1、蛲虫、鞭虫标本。

2、有关蛲虫、鞭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

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

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

①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是怎样传染的?

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

【篇三: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影子产生条件。

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

影子产生的条件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

关闭手电筒,在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

影子哪去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把一块橡皮立在书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同样型号手电筒围站在书桌周围。

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筒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筒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又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影子产生条件。

2、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

影子与测量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分别测量竹竿影子和旗杆影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在三次实验中,影子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从影子长短或方向能估计出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知道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笫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

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人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教学过程:

实验一:

黑暗中能看见东西吗?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洞,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

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着的小手电筒,手电光对准橡皮但不要对着小洞,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

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洞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

光沿直线传播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这个直筒在距离灯光几米以外观察灯光。

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

把直筒适当弯折再透过直筒观察灯光。

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

纸的三个特性。

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教学过程:

实验一:

纸张撕扯的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

用剪刀剪下这块报纸,并在一张报纸的长边标明“横向”、另一张的短边标明“纵向”。

撕同一种纸时,你的感觉一样吗?

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撕扯后,纸的毛边有什么不同?

怎样撕比较费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

纸张的吸水性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从三种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纸片平放在桌子上。

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一滴红色的水。

观察哪种纸上颜色扩散得最快?

用放大镜观察,扩散的快慢同纸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纸张吸水性与纤维长短和纤维紧密程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

纸的三个特性。

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教学过程:

实验三:

纸张的抻拉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用剪刀对不同类型的纸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长15厘米、宽1厘米的纸张。

总想剪下的纸条标出“纵”,横向剪下的纸条标上“横”。

紧紧捏住标有“纵”的纸条两端抻拉,逐渐加大用力直到纸条断裂,再用同样的方法用标有“横”的纸条做同样的实验。

你感觉两次实验用的力有区别吗?

哪个纸条用力要大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

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